APP下载

吉林市市辖区历史遗址分类与特征

2019-12-24权睿婷金石柱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市辖区吉林市吉林

权睿婷,金石柱

(延边大学,吉林 延吉 133000)

0 引言

随着城市竞争的日益激烈,历史文化遗产的地位也越加凸显。历史文化遗产凝聚着人类的文明与传承,描述着历史与文化的故事,可分为物质与非物质两种,而历史遗址作为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如何正确保护与开发正是城市文化特色传承的重要环节。

吉林市作为1994年公布的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历史悠久的遗址与文化资源。本研究通过将吉林市4个市辖区——昌邑区、船营区、龙潭区、丰满区的历史遗址以保护等级、起始时间、属性为标准进行分类,研究相关联系,总结整体特征,为促进文化创新与文化空间的协调发展,提升城市知名度与城市竞争提供动力。对当前吉林市历史遗迹保护与更新面临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建议,为吉林市历史文化名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意义。

1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吉林市是中国唯一省市同名的城市,一直有“江城”、“雾凇之都”的美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吉林市一直为吉林省省会城市,直到1954年,吉林省人民政府迁出吉林市,省会迁至长春市。现拥有4个市辖区、4个县级市和1个县。由于历史上吉林的发祥地与政治、经济、交通中心均在市辖区范围内,4个市辖区之间历史文化联系也较为紧密,所以将主要研究区域定为4个市辖区——昌邑区、船营区、龙潭区、丰满区(图1)。

吉林市位于吉林省中部,地处长白山脉与松嫩平原交会腹地,总面积27 120 km2,市辖区总面积3 636 km2。吉林市境内水系发达,皆属松花江水系,松花江自东南而西北斜贯整个市辖区范围。市辖区的中心城区四面环山、三面环水,形成了“一城山色半城江”的美丽景色,因此吉林市也拥有“北国江城”的美誉[1]。

图1 吉林市市辖区Fig.1 Jilin City municipal district

吉林市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自古以来便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地,现今境内居住着满族、蒙族、回族、朝鲜族等35个少数民族,其中满族与朝鲜族人口比重较大,该地区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由于吉林市独特的自然山水与文化风貌,近年来全市立足于“旅游文化名城”的发展定位,2018年实现旅游收入1 004.1亿元,占全省旅游收入23.8%。

据考古资料表明,吉林是人类在东北最早栖息和开发的要地,历史遗址众多。市辖区早在新石器时代便有人类生活的痕迹,此后虽为历朝领属,但并未被充分开发。直到清朝,宁古塔将军驻地由宁安迁至吉林,自此东北地区政治、军事、经济中心也转移至吉林[2]。从现存众多遗址中也可以看出,其中蕴含有浓厚东北少数民族特色。当地的民间文化剪纸、秧歌、二人转等也极具特色,是吉林市历史文化的精华部分。

1.2 数据来源

本研究中的数据资料来源于《中国文物地图集——吉林分册》、《吉林市市区文物志》、《吉林市郊区文物志》,再通过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佛教导航网、道教之音等网站进行校对整理,共收集有75处历史遗址(图2)。其中东团山遗址包含山城与平地城,乌拉街清代建筑群包括清真寺、魁府、后府、萨府,由于分类方式不同会将遗址群进行拆分,导致遗址总数大于75处。

图2 吉林市市辖区遗址分布Fig.2 Site distribution map of Jilin City municipal district

2 吉林市历史遗址分类

2.1 历史遗址分类依据

遗址在广义上指除现代以外,所有历史时期人类生产活动遗留下来的痕迹,包括出土文物等历史遗存;狭义上来说,指古代人类生产生活遗留下来的地址,但不包括出土文物,有不可移动性[3]。在本研究中,历史遗址主要取其狭义概念,收集从史前到清代末期的现存遗址,进行分类研究。

遗址保护等级分类依据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7修正)》,根据不可移动文物重要程度可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县级人民政府对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予以登记并公布。由于市辖区范围内,市、县级和尚未核定的不可移动文物相关文献资料过少,难以确定遗址等级,所以将其划分为一类,称为市级及以下文物保护单位。

时间与属性的遗址分类标准主要参照《中国文物地图集——吉林分册》、《吉林市市区文物志》、《吉林市郊区文物志》,参照书中记载遗址起始时间、属性、所在市辖区与保存现状对遗址进行分类。

2.2 遗址等级分类

研究区历史遗址首先按照文物保护等级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及以下文物保护单位3种,以下分别简称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及以下”。其后对遗址所在市辖区与保存现状进行分类、对比。在表格中将“保存现状较好”简称为“较好”,“遭到严重破坏”简称为“破坏”,其中重建遗址也归类为破坏严重遗址(表1)。

表1 以文物保护等级分类Tab.1 Classification by cultural relic protection grade

*注:东团山遗址中山城、平地城算一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市辖区范围内,国家级遗址共8处,基本为保存现状较好、修复及时、地方特色浓厚、历史意义重大的大型历史遗址和建筑群,破坏严重遗址占国家级遗址的25%。其中龙潭区遗址最多,有4处,占国家级遗址的50%,多集中于曾被清朝尊为“本朝发祥之地”的乌拉街满族镇。由于该镇对于满族文化与吉林历史研究具有重大意义,遗址评价等级较高。龙潭区遗址中西团山遗址与帽儿山古墓群虽然破坏较为严重,但由于其东北少数民族特征明显,且在青铜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省级遗址共有15处,在市中心相对集中,其中遭到严重破坏遗址占省级遗址的38%,同国家级相比省级遗址保存现状较差。省级遗址中青铜时期的遗址明显增多,占省级遗址的38%。青铜时期遗址的西团山文化(1)西团山文化:是吉林大地上一种独具特色的原始文化遗存,是农业由“刀耕火种”进入锄耕的阶段,其社会性质由父系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过度。存在上限可上溯到西周初年,下限已到秦汉之交。特征明显,且出土有山顶大棺等特殊文物,对研究西团山文化内涵具有重要价值。省级遗址中宗教建筑共4处,规模、知名度与历史意义较大,有两处为建筑群,例如北山寺庙群处于国家4A级旅游景区,规模盛大,每年举办有庙会活动,有着很高的知名度。

市级及以下遗址最多,有52处,分布较为分散,总体呈沿江分布特征,破坏严重遗址达总数的37%,保存现状略好于省级遗址。在4个市辖区中,丰满区中的市级及以下遗址最多,有19处。丰满区境内水系发达,多丘陵山地,动植物资源丰富,符合西团山文化聚集址分布特征,青铜时期的西团山文化遗址多集中于丰满区范围。龙潭区共有遗址14处,由于该地区土壤肥沃,东部多丘陵利于防卫,适于古代城市建设,该地区城址较多。船营区有遗址11处,宗教遗址有6处占船营区遗址一半以上,城区的宗教遗址也大多在文革时期被毁,遗址总数虽多,但保存现状较差。昌邑区为现代吉林市经济中心,区域范围内遗址数最少,只有8处,早期城市建设可能对老城区遗址数量造成一定影响。

2.3 遗址时代分类

吉林市市辖区新石器时期遗址同青铜时期西团山文化遗址为延续关系,为东北古代少数民族遗址。西团山文化相关遗址共有27处,占全部遗址总数的36%,其中22%的遗址现状较差,总体保存较好,对研究吉林市地区历史文化有较高价值,但旅游观赏性差,可查阅到的最新资料少。西团山文化与同时期中原文化相比较为落后,由于青铜时期延续时间长,聚集址遗留众多。

表2 以遗迹时代分类Tab.2 Classification by relic age

其后市辖区出现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国家夫余,也是东北地区最早的古国,现存5处遗址,这一时期有60%的遗址受严重破坏[4]。东团山一带为夫余国早期王城,附近的帽儿山古墓群中也存有大量夫余贵族墓址,这些见证夫余存在的重要遗址都已遭到严重破坏,由于其重要性政府分别将其列为省级与国家级遗址。这一时期遗址数量较少,但规模要大于西团山文化遗址,对东北少数民族文化研究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

夫余后为高句丽、渤海国时期,这3个时期的遗址联系较为紧密,城址大多各时期沿用,且除三道岭子山城外城址都集中于市中心松花江沿岸。由于分类标准为遗址起始时间,导致统计遗址数量较少,高句丽、渤海国时期共有4处遗址。龙潭山山城与三道岭子山城、东团山山城地区由于范围够大,地势险要,地理位置明显,易守难攻,成为高句丽时期重要的军事城堡[5-7]。

其后,吉林市虽为辽、金领属,但并未受到重视。市辖区范围内这一时期遗址共有8处,多为聚集址与城址。直到明朝,为抵御沙俄入侵,出现炮台等军事设施,多设立在松花江东侧,架子山山城更是边疆地区重要的军事要塞。这一时期的遗址多为军事设施,破坏严重遗址达到明朝遗址的29%。

清代遗址共有25处,数量仅次于西团山文化遗址,占全部遗址总数的33%。作为满族的发祥地之一,吉林从清代康熙年间开始便备受重视,特别是在1676年宁古塔将军移驻吉林之后,吉林市便成为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与军事中心,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8]。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吉林市市辖区遗留有大量的城址、宗教建筑和墓碑石刻等遗址,但大多由于战争、文革等原因破坏率高达52%,占清代遗址的一半以上。清代重视寺庙建设,以宗教平衡民族关系。由于吉林市辖区和政治地位的提升和当地人口的增长,吉林城附近聚集出现多处宗教建筑,可见清朝对吉林地区的重视。

2.4 遗址属性分类

市辖区遗址按照属性可分为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近现代遗址4类(表3)。古遗址可分为聚落址、城址、石刻、军事遗址4个亚类,共有57处,数量最多,占全部遗址总数的70%。聚落址占古遗址总数的一半以上,且遗址时间较早,多为青铜时期遗址,少数为汉、辽、金时期遗址。城址共13处,多山城址,多分布于龙潭区范围,可惜的是城址有54%遭到严重破坏,只残存部分城墙。石刻遗址除明代阿什哈达摩崖石刻外,均为清代墓碑。由于早期人们对历史遗址的认识不足,墓地都已被破坏,8处石刻中有6处遭到严重破坏,破坏率达到石刻总数的75%。

古建筑可分为宗教建筑、居宅建筑2个亚类,共17处,均为清代建筑。其中宗教建筑最多,有14处,3处居宅建筑位于乌拉街满族镇。部分宗教建筑在文革时期被改为厂房或民居,或因城市规划而拆除,现存宗教建筑中有36%遭到严重破坏,大部分现已得到了重建或修缮,能够正常开放。居宅建筑保存较好,能充分展现清代建筑特色的民宅、府邸建筑特色。

古墓葬、近现代遗址各有墓葬群、工业遗址一个亚类。在发现的西团山文化遗址中几乎都包含有居址和墓葬群,但一般并不归为墓葬群类,导致古墓葬分类较少,只有4处,破坏严重遗址达到古墓葬的50%。吉林机器局分类最为特殊,虽然建在清朝,但属近现代建筑,也是当时东北地区惟一的兵工厂[9]。

2.5 历史遗址特征

吉林市地区历史悠久,拥有深厚文化底蕴,市辖区遗址数量较多,其中国家级遗址保存现状最好,省级、市级及以下遗址现状略差。国家级与省级遗址多为大型遗址,极具当地文化特色,历史与研究意义重大。《吉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中也将国家和省级遗址列入重点规划范围。市级及以下遗址数量多,遗址范围较小,且现有资料陈旧,未能及时更新。

从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可以看出,吉林市市辖区自古便是少数民族聚集地,遗址具有东北少数民族特征,且西团山文化与满族文化最为明显。青铜时期的西团山文化延续时间长,文化遗存多,保存现状较好。其后建立的东北地区最早古国夫余时期的遗址数量较少,且大多遭到严重破坏,但对于研究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政权具有重要意义。清朝时期吉林备受重视,地位大幅度提升,市辖区成为吉林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与军事中心,文化遗存多,但保存现状较差。清代遗址中宗教建筑占比最大,多集中于吉林城附近,可见当时吉林市地区的繁盛与清朝对这一地区的重视。

市辖区遗址种类较为丰富,其中聚落址数量最多,城址与宗教建筑次之。由于过去战争、文革、自然侵蚀、城市建设等原因,市辖区历史遗址与文化风貌遭到破坏。虽然从20世纪末开始,政府对大批遗址进行了重建与修复工作,但城址、石刻与古墓葬遗址现状仍旧糟糕。城址很多只残存部分城墙,清代墓多被彻底破坏难以找到原址,石刻也大多断裂,导致可观赏性降低,部分文化遗存无法得到充分利用。

表3 以遗迹属性分类Tab.3 Classification by relic property

整体来看,吉林市市辖区遗址沿江呈条状或点状分布,分散在城区与郊区各处,在4个市辖区交界处的中心城市与北部乌拉镇较为集中。国家级、省级遗址虽选取了各时代最具代表性文化遗存,但西团山文化与清代遗址最为突出。夫余时期虽然对于吉林市市辖区东北少数民族历史发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文化遗存较少,数量上并不明显。除青铜时期聚集之外,清代遗址的数量最多且种类较全,可以看出清代市辖区人口的增多与经济的繁盛,吉林在清代东北地区处于较高地位。

3 结论与讨论

吉林市正立足于“旅游文化名城、新型产业基地、生态宜居城市”的发展定位,遵循《吉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强调对传统空间格局和自然山水特色的整体保护,但对市级及以下遗址重视程度仍然不够。有很多规模较大、保存完整、遗存丰富的无级别遗址,仍需市级政府普查、登录和确认,积极向省级人民政府申请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正确修缮与保护历史遗迹。收集整理史料文献,遵循考古发现,官方应删除网上错误或陈旧的遗迹资料,及时公布正确信息。

重视对于吉林历史上发展较为重要的青铜、夫余、清朝时期的文化遗存,尤其夫余遗址少且破坏较为严重,更应对现存遗址妥善修护,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对其余保存较好的遗址,定期加固、维护。对因战争等因素破坏严重的遗址,要在尊重原始资料与考古证据的情况下,进行修缮或重建工作。对石刻、城址、军事遗址等破坏率高达一半以上的遗址开展重点保护及修复工作,确保市辖区范围内遗址的丰富性。

在市辖区遗址周边应充分预留出活动空间,合理协调周边建筑高度,形成历史文化与城市景观的自然衔接。可设计多条旅游路线,打造便利交通环境与基础设施。重点打造西团山、夫余与满族乌拉文化品牌,充分挖掘具有东北少数民族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电影、纪录片、书籍、专题网站等多种方式拓宽吉林市历史文化传播途径,让历史文化资源能够可持续发展,重塑城市历史文化风貌。

猜你喜欢

市辖区吉林市吉林
吉林省吉林市松江东路小学校
同构视阈下的异构治理:市辖区体制的优化进路*
A Spring Coat for Sarah
吉林卷
沈阳地区老年人牙周病和龋病患病情况调查分析
吉林卷
吉林市粮食局 推动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
我国市辖区行政体制改革难点探析
吉林出版集团
地级市及市辖区职责划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