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乡村生态旅游研究比较

2019-12-24林锦屏钟竺君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文献旅游

林锦屏,成 蝶,钟竺君

(云南大学 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

0 引言

在中国旅游市场持续升温的大趋势下,旅游业作为拉动消费、投资、进出口经济增长三驾马车的重要引擎,在推崇生态文明与生态建设的今天,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备受重视。中国乡村旅游起步晚,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但特殊的国情使其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起来,而过快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滞后,使得乡村旅游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乡村地区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也日益突显。21世纪初,中国在乡村旅游研究中引入生态理念,在乡村旅游的基础上衍生出融合乡村性和生态性的乡村生态旅游,并开始相关研究,乡村生态旅游成为了旅游发展研究的热点之一。从乡村旅游到乡村生态旅游,是生态理念与乡村旅游实践相结合的客观产物,是适应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1]。特别是2005年在昆明召开了“2005·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论坛”,乡村生态旅游成为了国内学者最为关注的领域之一[2]。

实事上,国内外学术界对乡村生态旅游的研究已持续了几十年,相继发表于国内外众多期刊上。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科研项目的梳理、归纳,本文从国内外乡村生态旅游研究文献和中国资助的科研项目两方面入手,力图对乡村生态旅游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热点与进展以及中国科研项目资助情况等进行全面深入分析,为后续乡村生态旅游的研究提供有科学依据的参考。

1 数据来源

本文外文文献数据来源于Web of Science电子期刊数据库平台,以 “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为检索数据库,以“所有年份”(2018年截止)和“Rural Ecotourism”为主题检索外文文献,共获得外文文献252篇(不包括书评、访谈、消息、社论以及会议摘要)。这些文献由英文、西班牙语、土耳其语、葡萄牙语、俄语以及波兰语6种语言组成,其中英文文献占比高达90%以上,故本文以英文文献作为外文文献的来源。中文文献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采用高级检索类型,以“乡村生态旅游”为主题,以“SCI、EI、核心期刊、CSSCI、CSCD” 为期刊来源类别,文献检索时间范围截止到2018年,共检索到142篇文献。据此,本文共获取了1997~2018年394篇国内外文献,这些文献虽不能完全代表乡村生态旅游的所有研究成果,但基本能客观反映国内外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研究动态。

2 国内外文献基本特征与中国资助科研项目情况分析

2.1 国内外文献基本特征比较

2.1.1 年度载文数量

从年度载文数量(图1)可以看出,国内外对乡村生态旅游的研究呈上升趋势,且国外研究早于国内。国外研究以“缓慢上升——急速增长”为特征,载文量持续大幅增长;国内研究以“小幅缓增”为特征,载文量出现一定波动,增长缓慢。

图1 1997~2018年载文数量年度分布Fig.1 Annual distribution of number of articles from 1995 to 2018

据此,国内外研究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1)起步阶段(国外:20世纪中后期~1997年,国内:2002~2005年)。由于数据库刊文年限的问题,本文仅能搜索到1995年以后的国外文献,但通过阅读文献得知,国外于20世纪中后期将乡村生态旅游纳入研究视野,该阶段研究成果甚少,仅对其概念进行了探讨;国内关于乡村生态旅游的专项研究始于21世纪初,最早的论文由吴兆录发表[3]。2002~2005年仅有5篇核心论文对乡村生态旅游的开发进行了初步探讨,且为简单的描述性分析,该阶段发文量较少,年均载文量维持在1篇的低位。

(2)拓展阶段(国外:1998~2014年,国内:2006~2018年)。国内外研究均呈扩张态势,1997~2007年国外年均载文量约为7篇,较之起步阶段有小幅增长,研究内容更加丰富,已拓展至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可持续发展、性别问题等研究内容,表明国外学者持续关注该研究领域;2006~2018年国内乡村生态旅游研究文献不断增多,年均载文量约为10篇,这一时期国内对乡村生态旅游的研究增势明显,深入探讨了乡村生态旅游的概念、类型、资源开发与规划、发展模式与策略、可持续发展等,表明乡村生态旅游研究逐步受到重视,这与当前中国精准扶贫和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形势相呼应。

(3)提升阶段(国外:2015年~至今)。国外研究进入加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国外载文量大幅增长,研究成果丰富,研究内容细化深入,学者们更加重视居民对乡村生态旅游的感知和影响,乡村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等研究。该阶段总载文量远超前两个阶段的总和,发文量占文献样本总量的53.6%,年均载文量达到34篇的高位,表明国外的乡村生态旅游研究成为了一个趋于成熟的热点研究领域。这一时期国内研究处于扩展阶段,但伴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和国家政策及学术研讨会、论坛的推动下,预计未来10年内,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将会进入提升阶段,研究成果将成倍增长。

2.1.2 来源期刊类型

国内外乡村生态旅游文献见于众多期刊。与国外不同的是,国内旅游学术期刊较少,很多乡村生态旅游研究成果发表于其他学科期刊。从来源期刊类型及载文量(表1)来看,国内外关于乡村生态旅游的文献共包括了近250种期刊,但多数期刊以刊出1篇论文为主,来源期刊类型具有广泛性和多学科交叉的特性。总体来看,本文统计到研究乡村生态旅游的国外旅游学术期刊达60种,载文量前8位的期刊中就有4种为旅游学术期刊,另有53种环境科学类、31种生态学类、24种地理类也刊载了较多相关论文;国内《旅游学刊》和《旅游论坛》刊载的相关论文相对较少,另有8种农业类、4种地理类、3种生态环境类及社科类期刊刊载了较多相关论文。《农业经济》、《安徽农业科学》、《生态经济》3种国内期刊和《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Sustainability》、《Society Natural Resources》3种国外期刊累计发文量占总发文量20%左右,且《生态经济》、《Tourism Management》和《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是国内外最具影响力和导向性的学术期刊。

表1 国内外主要来源期刊名称及载文量占比Tab.1 Proportion of journal titles and papers from major domestic and foreign sources

2.1.3 研究案例地分布

国内外案例地研究文献分别占文献总数的59.85%和61.4%,国内外案例地研究文献均过半,表现出以案例研究为主导的特征,且国外更显著。国内外关于乡村生态旅游研究案例地分布广泛,国内研究涉及22个省市,国外研究涉及5大区域(欧洲、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共56个国家(表2)。总体来看,国内众多省市和国外较多国家(地区)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都颇受研究者们的重视,其重视程度的差异构成了多样的案例研究地集聚区。

表2 研究案例地分布Tab.2 Distribution of study case

集聚区分布如下:

(1)国外案例地研究主要集聚在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是世界乡村生态旅游研究的核心地区,表现出学者们对欧美国家的乡村生态旅游研究有较高的重视程度。其他国家对乡村生态旅游研究的关注度略低,形成了以韩国、菲律宾为代表的一般聚集区,发文量维持在3~4篇。剩余国家对乡村生态旅游研究的关注度不高,基本维持在1~2篇的发文量。

(2)云南、贵州、四川、广西是国内排名前4位的案例省份,表明西南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乡村生态旅游研究集聚区。国内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云南省境内,之后辐射到云南周边的贵州、广西、四川等西南地区,进而向全国蔓延开来。湖南、浙江、广东等地为次级聚集区,国内学者对这些省份的乡村生态旅游研究的关注度较低。其余省市的发文量基本维持在1~2篇的低位,重视程度还有待加强。此外,国内还有一些研究不涉及任何地域,仅对国内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策略与发展模式进行综合性评述。

2.1.4 作者发文篇数

在作者发文篇数方面,本文只选取国内外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作统计,比较结果见图2、图3。

图2 国外前15名作者发文篇数Fig.2 Number of posts by top 15 authors abroad

图3 国内前15名作者发文篇数Fig.3 Number of articles published by the top 15 domestic authors

从作者发文篇数来看,国内外论文作者发文篇数分布情况大体一致,发文3篇及以上的作者极少,大多仅发表了1篇论文。国外学者DEMIREL O发表了5篇关于乡村生态旅游的论文,篇数最多,占文献样本总量的2.0%,发表3~4篇的作者有6位,占比为7.5%,发表1~2篇占比为90.5%;国内学者发表了3篇论文的作者仅有1位,占比为2.1%,发表2篇的作者有11位,占比为15.5%;发表1篇占比为82.4%。这种现象说明了乡村生态旅游研究虽得到了不少国内外学者的青睐,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国内外大部分的学者对乡村生态旅游的研究深入不够。

2.2 中国资助乡村生态旅游科研项目分析

因之前的研究综述仅限于期刊文献的分析,忽略了对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资助的科研项目的探讨。因此,本文尝试从科研课题的视角,搜索与整理1997~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所资助的乡村生态旅游研究课题名单,分析对中国乡村生态旅游研究的重视程度。期刊论文与科研课题结合的综述研究,能更加客观的反映中国乡村生态旅游的研究的最新动态与趋势。由于无法获取国外科研项目名单,故本文仅对中国乡村生态旅游科研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经统计,1997~2004年没有国家基金项目资助,故统计年份从2005年开始,其中,部分国家自然科学项目无法获取项目名称,代之以项目编号(表3)。

表3 中国乡村生态旅游国家基金资助项目年际分布(2010~2018)Tab.3 Interannual distribution of projects funded by the National Fund for Rural Ecotourism in China(2007-2018)

总体来看,中国资助乡村生态旅游研究课题数量较少,2005~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所资助的乡村生态旅游研究课题数分别为9项和11项,说明国家对该领域的投资力度较小,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深入探讨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十分必要与迫切。但目前资助乡村生态旅游研究的课题甚少,资金量小,导致学者们深入研究困难重重。因此,今后各类基金会与各级政府应加大力度资助乡村生态旅游研究,为中国的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指导,促进乡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 国内外乡村生态旅游研究方法比较

通过对乡村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的整理与分析,按照张书颖的分类方法[4],将研究方法归纳为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表4)。研究得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是最普遍的研究方法。国外研究以实证研究、定量方法居多且日趋复杂,如数理统计分析法、结构方程模型等,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国内研究以定性分析、实地调研的案例研究居多,近年来定量研究方法逐渐受到重视,其使用比例呈上升趋势,但较少运用数学模型等方法,研究结论的适用性和科学性有待加强。综合来看,在乡村生态旅游研究领域中,国外运用定量研究方法的频率远远高于国内,而国内多是借鉴国外的定量研究方法,因此,国内学者应加强定量方法的运用及创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定量研究方法。

表4 国内外乡村生态旅游主要研究方法统计Tab.4 Statistics on the main research methods of rural ecotourism at home and abroad

4 国内外乡村生态旅游研究文献内容比较

4.1 国外乡村生态旅游研究进展

国外学者对乡村生态旅游的研究较为成熟,生态理念的融入已是常规。目前,国外学者侧重于乡村生态旅游的“人本化”研究[27],研究切入点较为明确,研究视角既包括全国范围的宏观大尺度,又有地方性、局部性的微观小尺度。随着研究领域不断拓宽、研究内容细化深入,现已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研究体系。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

(1)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研究

(2)乡村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研究

乡村生态旅游活动是拥有不同立场和权力的利益主体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活动,对不同利益相关者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也是乡村生态旅游的热点问题。针对单一利益群体的研究主要包括社区居民对乡村生态旅游的态度感知和影响、旅游者的乡村生态旅游需求、动机和分类、政府/企业在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等。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更注重对不同利益相关者所构成的系统的综合分析,如Erick T.Byrd、Chang Kaowen Grace探讨不同利益主体对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影响的感知差异,得出对乡村生态旅游正面影响感知越强的群体,参与旅游的意愿也越强[16,23];Sónia Nogueira选取葡萄牙某乡村生态旅游地为案例点,深入分析不同利益主体在市场信息、行政资源、人力资源、金融资源、培训方面的感知差异,为利益主体之间的合作寻求潜在机会[6]。

(3)乡村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世界经济合作组织认为,只有实现乡村地区居民生产生活、经营开发、居住环境等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持乡村生态旅游的乡村性。乡村旅游活动涉及旅游地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多方面,协调经济、文化、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成为实现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HwanSuk Chris提出乡村生态旅游政治、经济、 社会、文化、生态、技术6个维度125个指标的可持续发展指标框架,将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上升到可操作层面[28];M Mujiya Ulkhaq结合模糊层次分析法和TOPSIS对印度尼西亚的5个乡村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并排序;Hosseinalizadeh,Saghar基于SWOT模型对伊朗的乡村生态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指数进行评估[29]。

(4)乡村生态旅游性别问题研究

由于身体客观条件的限制,女性在第一、二产业活动中不占有优势,而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业,对劳动者的体力要求相对较弱,对沟通能力要求较高,女性可充分发挥其优势和作用。因此,性别问题,尤其是女性问题,在国外乡村生态旅游研究中占据一定的地位。N J Evans指出,在英国200 多个乡村生态旅游经营农户中,58%的权力掌握在妻子手中[30];而 Ruth Gasson的调研结果却显示,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女性真正参与到乡村生态旅游经营活动中[31];Lila Kumar Khatiwada在纳米比亚实地调研得出,乡村生态旅游业不仅改善了家庭的经济条件,还提高了妇女地位,减轻了性别歧视[32]。此外,学者发现性别差异或许会对乡村生态旅游的研究结果产生某种微妙的影响[33]。

4.2 国内乡村生态旅游研究进展

总体而言,国内乡村生态旅游研究起步晚,未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且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于现实发展。现从乡村生态旅游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研究两大类阐述国内乡村生态旅游研究进展。

(1)乡村生态旅游基础理论研究

国内乡村生态旅游基础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类型、发展模式、规划设计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通过搜集与梳理大量文献得知,国内多达20位学者界定了乡村生态旅游的概念,大致可分为3类观点(表5)。曹水群曾对这3类观点进行了具体阐述,并对乡村旅游、农业旅游、民俗旅游、生态旅游、乡村生态旅游的概念进行了辨析[34]。本文综合各种概念倾向,认为乡村生态旅游是以20世纪80年代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绿色运动的兴起为背景,由“乡村旅游”发展而来,以生态旅游理念为指导,以乡村自然生态环境、乡土文化与人情以及田园风情为依托,以食宿 、采摘、垂钓以及民俗风情等为吸引物,满足游客欣赏乡村景观、认知自然和体验乡村生活需要的同时,促进乡村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旅游活动。

表5 国内学者关于乡村生态旅游的典型概念Tab.5 Typical concepts of domestic scholars on rural ecotourism

通过阅读与梳理大量的国内文献得知,中国乡村生态旅游在发展过程中有多种类型,不同学者从不同视角对乡村生态旅游进行分类。综合学者们的看法,根据不同划分标准将乡村生态旅游主要划分为5种类型(表6)。

表6 国内乡村生态旅游研究类型Tab.6 Domestic rural ecotourism research types

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是国内学者较为关注的领域。其发展模式大体可分为农户自主开发、政府主导开发、多方利益主体的社区参与模式等,社区参与乡村生态旅游是目前中国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趋势和研究热点。陈海鹰对比分析了国内6种典型的乡村生态旅游社区参与模式,提出海口市龙鳞村乡村生态旅游的社区旅游参与发展系统[46]。目前,探索乡村生态旅游的创新模式也颇受研究者的重视,张钰瑜应用创新理论,寻找合适的创新驱动发展模式,为实现真正的产业化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54]。

有关乡村生态旅游的规划设计和可持续发展研究近年来逐渐成为热点。在研究乡村生态旅游的规划设计方面,国内学者重点探讨了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及其程序和内容、农村生态旅游景观建设、景观的开发与保护等[9,13,55-57],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理念充分融入到乡村生态旅游的规划设计与管理中,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创造一个环境优美、健康舒适的可持续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系统。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全球性的重要议题,也是21世纪中国乡村生态旅游研究的新热点,主要涵盖了乡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发展模式、发展理念等研究内容[42,58,59],但可持续发展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应进一步加强该领域的理论研究,为乡村生态旅游的实践应用提供决策支撑。

此外,国内学者还探讨了乡村生态旅游的资源评价、路径发展、游客价值感知、转型升级以及融合发展研究等内容。总体而言,乡村生态旅游的基础理论研究还较薄弱,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但已有的理论基础和乡村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为丰富与深化未来的研究成果,拓宽研究领域创造可能。

(2)乡村生态旅游实践应用研究

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现存问题与发展策略研究可谓占据国内乡村生态旅游研究的半壁江山,是研究者最为关注的领域。国内学者多从某一地域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现存问题入手,通过实地调研系统分析案例地的发展现状,为案例地的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献计献策[7,60-62]。

乡村生态旅游与社会热点问题如乡村生态旅游与“三农”问题、乡村生态旅游与精准扶贫、乡村生态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等结合的研究也是当前乡村生态旅游研究的一大趋势。一直以来,中国学术界和政界都把发展乡村旅游视为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乡村生态旅游植根于乡村旅游,生态理念的融入更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实现新农村建设。柯珍堂剖析了乡村生态旅游与农民、农业、农村的关系,指出乡村生态旅游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巨大贡献[63]。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视察湘西时做出了“精准扶贫”的指示,乡村生态旅游作为推动农村脱贫、农业振兴和农民增收的中坚力量,与脱贫事业深度融合,无疑是提升乡村经济水平、帮助农民摆脱贫困的重要产业和推进精准扶贫的重要方式[64]。

此外,国内学者关于乡村生态旅游的研究还不断向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政府行为、法律保障等方面进行扩展和丰富。

5 结论与讨论

乡村生态旅游活动的开展拉动了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并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关注,催生出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国内外乡村生态旅游的梳理,得出国外乡村生态旅游起步早,学术研究成果多,且逐步推动着乡村生态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而国内乡村生态旅游起步晚,研究时间短,未形成系统性、专题性的研究,不论从旅游活动三要素(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或旅游空间系统(旅游客源地、旅游通道、旅游目的地)来考量,现有的研究都比较薄弱,不足以支撑国内乡村生态旅游的长远发展。通过上述分析,最后,将国内外乡村生态旅游的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侧重点和研究视角方面做如下归纳,如表7。

表7 国内外乡村生态旅游研究状况对比Tab.7 Comparison of research status of rural ecotourism at home and abroad

乡村生态旅游的长远发展离不开科学研究的支撑。经总结分析可知:国内乡村生态旅游研究在人本思想——“以人为本”和批判性思想方面还很欠缺。而国外研究层次相对较高,但各国情况差异大,因此在借鉴国外研究经验时,中国不能盲目照搬国外发展经验,应先辨别是否适合中国乡村生态旅游,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比如基于旅游者的研究视角就能够为中国乡村生态旅游的开展提供新的研究思路。通过对国内外乡村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的整理、分析与归纳总结,本文从以下4方面来讨论今后中国学者在乡村生态旅游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1)加强乡村生态旅游的基础理论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国对乡村生态旅游研究已有20多年的历程,但对乡村生态旅游概念、内涵及特征还未达成统一共识,在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理论与模式方面仍缺少系统性的研究,虽有少数学者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田园城市理论、生态文明理念来研究乡村生态旅游,但仅靠这些理论来支撑乡村生态旅游研究和发展远远不够,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于现实发展,给后续研究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加强对基础理论的研究,建立一套完善的基础理论体系,为乡村生态旅游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此外,为了满足中国乡村生态旅游快速发展的需求,还应重视实践应用研究。现有乡村生态旅游的案例研究多以整个中国、某一省域、市域为研究区域,探讨县域内的乡村生态旅游甚少,后续研究应细化研究区域,从实际问题出发,深入探讨适合该区域的发展模式或策略。为此,未来中国亟待加强乡村生态旅游理论体系建设,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断完善乡村生态旅游的理论体系。

(2)注重乡村生态旅游的“人本化”研究。目前对乡村生态旅游的研究多局限在乡村生态旅游的内涵、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管理与发展策略、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虽有少数学者对乡村生态旅游的研究已拓展、深化到居民旅游影响感知、游客价值等方面,但专门以乡村生态旅游者为研究对象的文献罕见,围绕社区居民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社区居民是旅游发展过程中关键的利益群体之一,一个地区乡村生态旅游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旅游者和社区居民的积极支持和参与。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强调与突出“以人为本”的观念,加强对“人”的感知与体验的研究,把握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的真实想法和客观需求,并注重旅游者的旅游行为,为乡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科学价值的参考,从而更好地为乡村生态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服务。

(3)深入探讨乡村生态旅游的供需研究、利益相关者的环境感知和行为决策影响因素研究。目前大多学者多是探讨乡村生态旅游的现状问题、开发对策、发展模式、规划设计等内容,甚少涉及乡村生态旅游的供需研究、利益相关者的环境感知和行为决策影响因素研究等内容,研究不够深入。首先,中国乡村生态旅游出现了旅游者需求高级化与产品初级化并存的尴尬局面,进而导致乡村生态旅游消费的初级化,极大地限制了乡村生态旅游效益及品质的提升,甚至影响乡村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深入探讨乡村生态旅游的供需研究,将乡村生态旅游供需诉求良好对接,提高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竞争力。其次,深入探讨利益相关者的乡村生态旅游环境感知,可甄别利益相关者是否具有生态理念以及对环境感知的程度。最后,旅游者的乡村生态旅游行为决策影响因素可直接影响乡村旅游地的市场范围和生命周期,研究其影响因素可帮助乡村生态旅游开发者、经营者和管理者清楚地认识到旅游者乡村生态旅游决策行为的产生机制和决定因素,从而为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等多方面提高乡村生态旅游的市场定位、有效经营和品质升级,也为政府部门的管理提供有科学依据参考。

(4)完善乡村生态旅游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乡村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的整理与分析得知,国内学者以定性研究居多,对一些问题的探讨还停留在宏观区域的描述性分析上,主要通过文献分析法、实地调研、问卷调查、访谈、SWOT分析等方法来获取数据,数据获取的方法单一,数据处理主要运用了统计分析方法,但较少运用数理模型方法,缺乏深入细致地研究,导致研究结论的可适性和科学性不足。特别是在乡村生态旅游规划设计与开发方面,更需要定量分析和实证研究,才能甄别各要素在乡村生态旅游中的主次关系和影响程度,以便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乡村生态旅游规划程序和管理决策模型。因此,在后续研究中,学者们应由定性研究为主转向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以定量方法为主,定性方法为辅的研究思路,加强运用统计分析与数学模型等方法,构建适合本领域的数理模型方法体系,同时应注重使用RS、ArcGIS技术来获取数据、处理数据及最终结果的可视化,从而提升科研成果的科学性,使具有可操作性的乡村生态旅游研究方法能运用到实践应用中。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文献旅游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生态旅游对野生鸟类行为的影响探讨
旅游
出实招发展老区生态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