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蚌埠市高校:“互联网+”下高校公益组织

2019-12-24谢天宇束伟杰韩明智马铮

营销界 2019年11期
关键词:记分卡服务者管理者

文/谢天宇 束伟杰 韩明智 马铮

2015年8月,《关于推广应用〈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基本规范〉的通知》出台,提出要大力促进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的融合,推动志愿服务信息化。2018年3月,“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正式运行。高校作为年轻一代高知群体的聚集地,是社会创新、创意、创业的摇篮与发源地,理所当然成为“互联网+公益”的试验场与前哨站。本文借助平衡记分卡理论对蚌埠地方高校志愿组织相关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给出 “互联网+”下地方高校公益组织发展模式的转型方法。

“互联网+”下蚌埠市高校志愿服务发展成果

(一)公益活动品牌化

近年来,各大高校志愿协会微信公众号平台陆续建立及推广,以及志愿者协会官方网页在各大高校官网上有了也自己的板块,志愿服务愿服务事业的核心是大学城区域的各高校及学院的青年志愿者协会,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下,由这些协会统一协调、组织的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的各项公益活动有了更强的参与度与认可度,其举办的“小学支教”、“关爱留守儿童”、“阳光助残”、“敬老爱老”等活动,在社会范围产生了一定的规模影响力,并逐渐形成了周期性的品牌文化活动。

(二)宣传渠道多元化

在志愿服务宣传方面,蚌埠市各大高校早早就出版了自己高校专属的电子版志愿活动杂志与报刊,以介绍志愿活动和表彰优秀志愿者为主要内容,旨在宣传志愿服务活动的同时,激发广大志愿者的服务热情。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其出版的《志愿者之声》报刊可在志愿者官方网站与校内各触控阅读机中被查看,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除了上述的公开信息宣传外,各高校还在学生的培养方案中加入了志愿学分板块,只有通过参加志愿活动才能修读完成这类学分。渐渐地,参与志愿活动已然成为了一种校园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

随着学生团体移动端网民比例的急速增加与各大社交平台功能的不断丰富与完善,各高校还陆续推出了各青协的微信与QQ的自媒体公众号进行线上宣传,加强了学生对公益事业的认知,激发了学生对公益事业的热情,挖掘出潜在的学生志愿者。

高校志愿组织建设水平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平衡记分卡的概念

1992年哈佛商学院教授罗伯特.S.卡普兰和大卫.P.诺顿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侧重于企业的绩效评估方法平衡记分卡法。该方法从四个角度来管理组织的绩效、顾客、财务、内部业务和内部创新与学习,并要求彼此之间保持适度的平衡。第一层次包括四个维度,即财务、顾客、内部业务和内部学习与创新。它将组织的战略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的一种新型绩效管理体系。设计平衡记分卡的目的就是要建立“实现战略制导”的绩效管理系统,从而保证企业战略得到有效的执行。因此,人们通常称平衡记分卡是加强企业战略执行力的最有效的战略管理工具。

(二)基于平衡记分卡的高校公益类组织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当前蚌埠地区各大高校的“互联网+公益”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但究竟发展水平怎样,应该在哪些方面着重发展,当前阶段有哪些缺点和不足之处,这些问题都需要结合具体的数据分析后才能得知答案。基于上述这些问题,本研究引入平衡记分卡这一评估方法,根据平衡记分卡的四大评分维度,将影响高校志愿组织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归类与细化,形成具有综合性的指标评价体系。

其中,财务维度下分经费拨付情况与赞助额度情况两个模块,顾客维度下分管理者评价、组织者评价、志愿服务者评价、被服务者评价四个模块,内部业务维度下分内部建设、人员配备、“互联网+”建设三大模块,学习与创新维度下分管理者水平与志愿者水平两大模块。

地方高校志愿组织建设水平实证研究——以蚌埠地区高校为例

在研究过程中,本研究采取实地走访调研与网上搜集资料并行的方式对蚌埠大学城地区的五所高校进行了调研,对得到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后,通过所建立的指标评价体系,根据这五所高校的实际情况对各指标进行分类、量化、赋权。随后,参考国内各大地方高校的综合水平将指标建设为水平大致分为四个级别:90-100:非常好,80-89:较为完备,70-79:一般,60-69:较差。最后进行计算,得出现阶段蚌埠地方高校志愿组织建设水平的综合平均得分为84.84,成绩较为普通,在较多领域可提升空间大。

本研究将各指标的参考标准值设置为85分,将低于85分的各指标定义为短板指标,并重点分析这些短板指标形成的原因:

(一)传统高校志愿组织的制度缺陷

对比发现,内部业务流程维度和顾客维度的分数变化趋势较为接近,将两维度出现的问题综合起来考虑,我们总结得出高校公益组织发展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制度和管理不完善的问题,大致表现在:

(1)志愿者缺乏对志愿组织章程的认可度和责任心,而章程也因其修改过程的冗长复杂导致其不能根据具体活动的开展情况来逐渐更新完善。而很多组织也缺乏科学有效公平的评估方式、激励措施,导致许多成员逐渐降低参与热情,志愿者逐渐流失。

(2)志愿者协会中管理者所占比例一般在20%-30%,比例过高,工作的大事小事由管理者说了算,缺乏民主和集思广益,缺乏管理者与执行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3)许多志愿平台借助校方强制要求学生注册网上志愿者、,虽然起到了扩大志愿者群体的作用,但长时间看却容易造学生对参与志愿活动的逆反情绪与错误理解。

(二)高校志愿组织专业性不足

由于“互联网+”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在前期准备、人员招募、联系对象、活动实施以及事后总结方面的统筹规划与实际执行方面效率较低,宣传效果与实际执行效果区别较大。

在顾客维度的评分模块,管理者、志愿参与者、被服务者之间的评分差异较大。志愿者认为活动缺乏新意,受助者觉得活动的意义不够明显,说明活动的策划与执行并不能让活动的真正参与者们满意。尤其在针对一些特殊群体(如老年人、留守儿童、残障人士)方面的一些帮扶活动没有考虑到被服务者的实际情况,管理者没有与受助者形成较好的沟通,活动后管理者也没有较好的修正与优化策划,导致活动的意义大打折扣。

(三)高校志愿组织经费不足

经过实地的走访调研,不难发现,当下各高校志愿组织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1)校方拨付的活动资金;(2)组织成员自筹资金;(3)组织管理者联系当地企业争取到的社会赞助。

其中,校方拨付的资金也常因审批程序较为繁复而导致举办活动的资金周转不通,而自筹的资金与社会赞助的资金来源较不稳定。这就导致了志愿组织在资金方面的供给极不稳定,很多活动因资金链的断裂而被迫中止。因此,各大高校志愿组织在组织活动时受到了很大限制。

高校志愿组织建设水平提升的政策建议

当今“互联网+”行业蓬勃发展,“互联网+公益”在与传统公益模式不断交流、摩擦、碰撞后逐渐衍生出种种更新更好的模式来代替传统公益模式的运营,但在这一融合的过程中,很多传统公益固有的老问题并没有得到改善,“互联网+”也衍生出种种新问题以待解决。根据前文中对所出现问题的归纳与整理,针对这些问题,在参考了国内外各大地方高校志愿组织的发展状况后,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要加强志愿服务信息数据搜集工作

建立志愿工作数据库,及时更新志愿服务信息与服务情况,这样可以及时获取服务对象的信息,了解服务者的服务情况,倾听被服务者的感受,以便组织者有针对性的组织活动,及时奖励表现突出的志愿者,并对志愿服务不到位不得体的情况及时加以改正。

(二)搭建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的大数据联动平台

依托大数据分析,建立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信息资源的对接,实现信息共享、优势互补与资源配置优化。高校志愿服务管理者在组织公益活动之前,可以依据这一平台里社会工作者们总结出的社会工作理论知识与实务技能来修正自己的活动策划,以提高服务的实际效用与内在价值;高校志愿者在参与活动前也可以通过在平台里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来规范自己的服务,提高自己在实际过程中的服务水平。社会工作者们也可以根据高校公益活动的方向,为志愿者们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管理模式的优化。

传统的管理模式是“志愿服务需求方—高校志愿组织管理者—高校志愿者”,在这种模式下,志愿服务双方都是被动选择的,服务者不一定能服务适合自己的领域,而被服务者也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服务者。而大量的管理者使得活动的策划与安排的效率降低,执行难度大。新的管理模式可以依托大数据平台采用开放式的平台管理策略,减少志愿服务的管理人员,倡导全民参与志愿。志愿者们将自己的特长在平台上发布,被服务者的代表将自己的需求在平台上发布,志愿服务双方可以根据对方提供的信息进行双向选择,在优化了管理结构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服务质量,激发志愿者们的服务热情。

猜你喜欢

记分卡服务者管理者
复杂通信设备内部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做全球冶炼企业的高端服务者
——上海善吉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晗访谈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后工业化对“执行者”角色政府的挑战及转变
基于PMI法的平衡记分卡在中国医院的传播分析
推行综合平衡记分卡的战略目标与实践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
盲目实施平衡记分卡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