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视野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2019-12-24王莉蔺亚南通迅作者广西外国语学院广西南宁530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8期
关键词:体育道德树人立德

□ 王莉 蔺亚南(通迅作者)(广西外国语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0)

教育兴,则国家兴;体育强,则国家强。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兴旺的梦想。高校体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途径,是人生体育教育阶段的重要表现形式,不仅承担着强身健体的教育重责,还担负着“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社会使命。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大学要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显而易见,“立德树人”作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本质要求。大学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阶段,在大学生“立德树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体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思想、新要求,为学校体育发展指明了新方向。如何发挥大学体育课程的教育引导作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们研究的重点。

1、高校体育立德树人的价值

高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学过程中,高校体育不仅要传授体育知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掌握运动知识及运动技能,同时还要把培养学生的德性,将知、情、意、行惯测始终。高校体育的教学方式以学生的身体运动为主,实践体验和情感体验更直接,更有助于落实立德树。

1.1、丰富大学生体育道德认知

认知是人的感觉器官对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认识善恶、美丑的过程,是建立良好德性的基石。以“知”为基石,晓之以理,学生可重视体育实践知识技能,德性认知缺乏,将无法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体育认知是人们通过认识体育文化,了解体育知识,参与体育活动后产生的心理活动体育道德认知为体育实践提供知识指南。主要表现在:其一,学生体育道德认知水平高,则体育情感浓厚,则体育运动意识高,体育竞争意识强,则有助于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培养终身运动的行为习惯。其二,提高体育道德认知,可以使学生认识言行美、着装美、动作美的真实含义,避免西装革履上体育课,摆脱粗鲁行为。其三,使学生认识高校体育与中学体育的区别,它和专业课同样重要。丰富体育文化,认识体育与健康关系及重要性。

1.2、培养大学生体育道德情感

情感是伴随着人的认识和意志产生的对外界事物喜、憎、好、恶的态度和体体验。当人们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发生共鸣时,就会产生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反之则会引起消极的情感体验。体育道德情感最常见的是责任感、荣誉感、义务感和自豪感。

高校体育可以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促使其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进而提高学习效率。高校体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良好的责任感是学生认真对待学习和生活的先决条件,高校体育对学生的责任感主要体现在,其一,对自己负责。高校体育有严格的标准,想要取得良好的成绩,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比如出勤率,课堂表现,课外作业、技能测评等。其二,对别人负责。个人成绩与团队成绩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团队其他成员负责。

1.3、提升大学生体育道德意志

意志是人的思维决策影响行为的心理过程,是人们为实现特定目标,克服内在或外在的压力及阻碍做出的自觉顽强的努力,是调节行为的精神力量。高校体育课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于挑战、努力拼搏、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首先,高校体育为学生提供了挫折教育的机会。不管是在运动技、战术、身体素质还是在运动竞赛方面学生都会遇到这种阻碍、遭遇各种失败,只有经过不断的努力,克服困难,才能取得一定的收获。其次,高校体育课为学生提供了挑战困难的高峰体验。体育课中,学生经过努力拼搏,不断的自我挑战和突破,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和成就感,坚定其永不放弃、敢于拼搏的决心。

1.4、规范大学生体育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是人们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基础上的行为表现。体育道德行为是有效衡量学生是否掌握正确的体育道德认知、培养良好体育道德情感、树立体育意识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的标准。高校体育课的严格要求,有助于促进学生认真训练,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行为,为终身运动奠定基础。

2、高校体育立德树人的境况

2.1、学科建设滞后

学科建设是大学体育教学部的主体结构,是大学体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反应。根据2019年教育部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只有北京体育大学和上海体育学院两所高校有“体育学”,而本研究所指的“高校体育”是广义的,并非“体育专业院校”的体育。由此可见,我国高校的“体育学”学科建设总体呈发展滞后阶段。其原因主要表现有:其一,学科归属不明确。从理论知识分类和实践运动相结合的视角,解析由于学科知识特征和划分标准不统一导致了体育学科体系混乱,归属模糊,体现在我国不同大学对体育学的学科归属各不相同,如:“大学体育公共课”、“军体部”、“通识课(英语、思想政治、体育)”、“健康与体卫部(卫生、心理、体育)”等,均表明当代高校对“体育学”的学科认知模糊,学科归属混乱。其二,学科地位低下。在多数高校,体育是“术科”,是“行政管理”的手段,不受学校的重视,即使在个别学校“体育学科”的地位得到认同,其学科地位也非常低下,可谓是边缘化学科,得到建设的支持也微乎其微。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学科建设滞后对高校体育实施“立德树人”具有阻碍作用,影响高校对学生“德”的培养。

2.2、教师德育懈怠

高校体育教师是实施“立德树人”的核心力量。因此,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不仅要通过身体语言展现体育“力量、技术、艺术”的魅力,而且要通过自身的德行修养展示体育的“真、善、美”。做到将“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贯穿教育的全过程。然而,并非所有体育老师都是既能做好“授业”,又能做到“传道”。部分高校体育教师只重视传授学生运动技能,忽略学生的德性教育。部分体育教师忙于追求更高的物质需求,丢失了教育的信仰和宗旨;甚至,部分体育教师认为,大学生的德性在中学已经定型,现在教育无济于事,即便要教育也是思想政治辅导员或者思想政治教师的责任和使命,与己无关。可见,高校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德行教育有所懈怠。

导致我国高校体育教师懈怠德性教育的主要原因有:其一,德育知识储备不足,影响体育教师德性教育的发挥。其二,管理制度认知偏差。受认知、思想等因素的影响,体育教师与思想政治辅导员等思政教育者衔接缝隙较大,教育合力效果不明显,从而弱化了德性教育的实施。

2.3、馆藏文化建设不足

高校体育博物馆是体育文化的象征。它是高校体育文化传播的途径,是记录高校体育发展的载体,是传承体育精神、民族精神、科学精神的重要场所。高校体育博物馆能够唤醒学生对体育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大学生在体育高校博物馆记载的“事迹”、“器械”、“荣誉”的熏陶、激励中不断成长。由此可见,高校体育馆藏文化是“立德树人”的动力源泉。然而,相比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我国部分高校对高校博物馆认识模糊,没有充分发挥馆藏文化的教育作用。高校体育博物馆也是如此。我国2800余所高校中,构建体育博物馆的更是屈指可数,高校体育馆藏文化严重缺失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导致我国高校体育馆藏文化建设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一,经费不足。我国高校的财政主要是国家拨款,多数高校的财政拨款不足总支出的50%,这就表明剩下的支出需要高校自己补贴。在这种资金严重缺乏的情境下,处于边缘学科的体育学无法建设体育博物馆也实属正常。二,传承断裂。文化不仅需要积累,更应重视传承。高校体育馆藏文化多数是通过收集锦旗、奖杯、奖牌、荣誉证书、照片、秩序册、报刊、杂志等有代表性的物件,通过历史叙述再现眼前。但是,一方面,由于保护意识薄弱,导致部分重要资料损坏或丢失;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合并、重建、搬迁,导致体育馆藏文化无法追本求源。三,制度落实困难。高校行政部门过分干涉体育博物馆建设,导致相关制度无法落实。体育场馆文化建设不足的主要实质是制度的制定者、实施者、监督者相互对弈的结果。

3、高校体育立德树人的课程改革

3.1、加快学科建设,提升学科地位

新时代下,立德树人已经成为学科育人的总目标,也是体育育人的终极目标。高校体育不仅要通过体育活动,体育训练、体育竞赛激励学生,实现实践育人,同时还要通过体育精神、体育文化、体育思想引导和感化大学生,实现学科育人。在培养德智体美前面发展的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高校体育课程和其他课场相同,都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课程,具备立德树人的价值功效。高校体育必须加快学科建设的步伐,高效实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学科育人。

加快学科建设步伐的主要途径有:其一,明确学科归属。明确高校体育学科划分标准,以创新体育课程为核心,凸显高校体育教材和体育教学的特色,提升体育学科认同度,从而提供高效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高校体育课程实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其二,提升学科地位。高校体育向学生传授体育运动的技、战术较多,对体育运动的理论知识重视度不够。在立德树人的征程上,体育必须明确方向,从实践型向理论联系实践转型,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使高校体育不仅有“术”还有“学”,知识影响德性,学问可以化人。体育既是知识,也是学问,应该和其他学科一样,获得足够的支持和尊重,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高校体育立德树人的作用。

3.2、加强教师教育,落实立德树人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学生立德、塑魂的艰巨使命。实践表明,教师的知识素养、道德情操、言传身教爱可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立德树人的落实过程中,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理念、更新知识,不断提升综合素质、提高道德修为,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有理想、有抱负、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见,加强教师教育是培养高校体育教师德性修为的主要途径、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保障。

加强教师教育的、落实立德树人的具体措施主要有:其一,加强教师德性教育。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教师教书育人,必须要先充盈自身的知识储备,塑造过硬的思想道德品质,才能够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传播者。体育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一份子,必须要认清自身肩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德性教育纳入教师日常培训体系。准守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团队。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加强思想政治修养,做到明道信道,以德立身。其二,提升教师育德能力。教师是教育过程的主导着,其育人能力直接影响着立德树人实施的效果。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技术教学能力,而且还要有较高的德育水平。首先,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树立榜样。其次,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让学生在体育课中体会快乐,收获成长。再次,教师要富有爱心和耐心,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其三,落实立德树人总目标。首先,将立德树人思想贯彻教学大纲。其次,加强德性引导。新时代下,高校学生对说教式德育充满排斥,引导、启发式教学更受学生的欢迎,更有助于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及深刻反思完善学生的人格,起到较好的德育效果。因此,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引导式教学方法进行德育。

3.3、加强馆藏建设,体现文化育人

文化是人类所有的精神活动及活动产品,是维系国家和民主的巨大力量。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高校体育文化是立德树人的内在驱动力,高校应该承担和使命。高校体育博物馆是集收藏、研究、教育为一体的文化综合体,是高校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博物馆作为高校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可使学生在参观体育博物馆的过程中达到育人的目的。因此,推进高校体育博物馆建设的过程,正是凸显高校文化教育的过程,也是建设立德树人平台的过程。

加强高校体育馆藏建设,实施立德树人的具体策略为:其一,发动社会捐助。相比发达国家,我国高校体育博物馆建设较少的主要原因在于资金不足。发动社会捐助是快速获得资金的有效途径。高校可以通过企业捐助、个人捐助、社会团体捐助等获得资金,推进博物馆建设,满足高校学生学习体育文化,感受体育精神,促进高校体育课实现立德树人。其二,规范馆藏文物管理。馆藏文物在文化、历史上有很大的价值,是展示高校体育文及体育精神的优质平台。高校学生在体育文化的熏陶下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规范馆藏文物管理既是实现科学文化财富和历史价值的展现,又是传承校园文化的有效手段。其三,优化馆藏建设制度。高校制度管理需要明确行政管理的的责任和义务。高校体育馆藏建设关乎高校体育文化传承,体育育人等重大政治价值取向问题。高校需要优化馆藏建设制度,强化馆藏建设的执行力,完善馆藏建设监督体系,落实制度,加快馆藏建设步伐,实现体育文化育人。

高校体育立德树人过程中,学科建设是基础,高校体育需要明确学科归属、提升学科地位的措施,加快体育学科建设,充分发挥高校体育立德树人的作用;高校体育应该加强教师德性教育、提升教师育德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总目标,实现全员育人。馆藏文化是灵魂,高校体育通过发动社会捐助、规范馆藏文物管理、优化馆藏建设制度,实现体育文化育人。

猜你喜欢

体育道德树人立德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初中生体育道德发展水平研究①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用关怀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法制视阈下我国体育道德失范及其治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