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木兰传说中原寻踪

2019-12-23任志强

寻根 2019年6期
关键词:从军元帅木兰

任志强

1954年8月6日,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顾颉刚先生在给画家刘旦宅的绘画作品《木兰从军》写的序中动情地称木兰是一个“奇女子”,是一个“突出的传奇性的人物”,“《木兰诗》是中国古代叙事诗里最好的一篇……每一个读它的人,不论孩子或成人,在情感上没有不激起高度的共鸣的”。(顾颉刚:《木兰从军》序,刘旦宅绘《木兰从军》,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5年)伴随着《木兰诗》的传唱,木兰的故事穿越历史的时空一直流传至今,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木兰至忠至孝、大智大勇、不图名利的精神,千百年来也一直为后人所推崇和敬仰。不过围绕着木兰世人还有一些疑问:比如木兰真的姓花吗?木兰最后的结局如何?木兰的事迹为何正史无载?民间究竟又流传着怎样的木兰传说?带着这些问题,2019年暑期笔者来到“中国木兰之乡”——河南虞城,踏访木兰曾经生活过的故地,找寻隐匿于中原民间的木兰传说。

虞城木兰祠

关于木兰的故里,一直存在着诸多说法:湖北黄陂说、陕西延安说、安徽亳州说、河南虞城说等。河南虞城县营廓镇保留有木兰祠等古迹遗址和详细记载木兰身世的元、清记事碑,而且民间还流传着大量关于木兰的传说。2007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专家反复考察论证,最终认定巾帼英雄木兰的故乡就在虞城,为此前旷日持久的“木兰故里之争”画上了一个句号。

木兰祠位于虞城县城西南35公里的营廓镇周庄村。2013年12月经河南省政府批准,木兰祠所在的营廓镇更名为木兰镇。木兰祠始建年代目前可追溯至唐代。雍正《河南通志》《归德府志·烈女上》记载:“木兰,宋州人,姓魏氏……唐封为‘孝烈将军,乡人为之立庙。”乾隆《归德府志》卷二六《人物传略五·烈女上》也说:“木兰,宋州人,姓魏氏……唐封孝烈将军。追赠将军,谥‘孝烈。今商丘营廓镇有庙存,盖其故家云。”金、元、清时期均有重修扩建,至民国时期,祠宇面积一万平方米,祠田四百余亩。

原祠坐北朝南,有三进院落,依次为大门、大殿、献殿、后楼,此外还有各院东西配房及僧人住室等,有百余间。原祠大门过道内塑有木兰战马像,大殿内中间塑有木兰戎装像,两侧塑有侍卫像,后楼塑有木兰少女像和全家像。大殿内外有历代官吏、名人撰文、题诗、书画及香火碑40余通。

令人非常惋惜的是,原祠于1943年6月毁于战火,仅两通石碑得以幸存。一通为元代元统二年(1334年)立《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碑。碑文详细记载了木兰身世、事迹及历代修祠情况。碑文开篇即言:“将军魏氏,本处子,名木兰,亳之谯人也。”碑文还写道:“睢阳境南,东距八十里曰营廓,即古亳方域,孝烈之故墟也。”(营廓在历史上一度归亳州谯县管辖,今归商丘市虞城县管辖。睢阳为商丘旧称)这通碑被专家认定为全国保留最完好、年代最早的关于木兰和木兰故里记载的实物资料。另外一通为清代嘉庆十一年(1806年)立《孝烈将军祠辨误正名记》碑,碑文对一段时期民众对祠名的误称作了辨误和正名。

从地方志和木兰祠碑可以看出,木兰原本是姓魏的,那为何我们现在都叫她花木兰呢?这其实和明代戏曲家徐渭有关,他创作了杂剧《雌木兰替父从军》,剧中给木兰冠以“花”姓取名花木蘭,后世京剧、豫剧等戏曲在此基础上不断演绎,花木兰的名字就变得深入人心了。

1993年,商丘市、虞城县、营廓镇三级政府投入资金重建了木兰祠。现木兰祠景区占地7000余平方米,祠内修建大殿一座。大殿内有英姿飒爽的木兰戎装立像和描述木兰出征、木兰返乡的人物立像;殿内墙壁上绘有当代著名画家刘旦宅绘的木兰从军组画,生动再现了木兰从军的故事。大殿两侧四副楹联对木兰的英雄事迹和高尚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

代父从军成大孝,

为国戍边固金瓯。

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明大义,

功成身退辞官拒赏见高风。

十年沙场万代楷模,

一片真心四海崇敬。

大智大勇使须眉动魂,

至忠至孝知巾帼丹心。

木兰祠大门外为木兰文化广场,广场中央立有木兰戎装石像,广场西侧建有毛泽东手书《木兰诗》诗壁,广场南侧墙壁上是我国当代著名将军、书画家为歌颂木兰精神而题赠的书法碑林,广场南侧、木兰祠的正前方是木兰陵园。

虞城流传的木兰故事

关于木兰的事迹,木兰祠内元碑《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有详细记载:

将军魏氏,本处子,名木兰,亳之谯人也。世传可汗募兵,孝烈痛父耄羸,弟妹皆稚呆,慨然代行,服甲胄,佩鞯囊,操戈跃马,驰神攻苦,钝挫戎阵,胆气不少衰,人莫窥非男也。历年一纪,交锋十有八战,策勋十二转。朝觐天子,喜其勇武,授以尚书。隆宠不赴,肯奏省视。拥兵还谯,造父室,释戎服,复闺装。举皆惊骇,咸谓:“自有生民以来,盖未见也!”卫兵振旅还,以异事闻于朝。召复赴阙,欲纳宫中,将军曰:“臣无媲君礼制。”以死誓拒之。势力加迫,遂自尽。所以追赠有“孝烈”之谥也。

话说可汗募兵在即,木兰看父亲年老羸弱,弟妹年幼无知,毅然代父从军,在疆场神勇杀敌,建立赫赫战功,不断得到嘉奖。打仗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喜其勇武,授其尚书一职,木兰坚辞不受只愿返乡省亲。回家卸下戎装换上闺装,同行伙伴惊愕不已,纷纷表示从古至今未曾见过。这些情节和我们熟知的《木兰诗》描述的故事情节基本一致。

颇为罕见的是碑文记载了《木兰诗》中未曾提到的木兰返乡后令人唏嘘的惨烈结局: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事情很快被朝廷得知,朝廷召木兰入宫,木兰表示不知宫中礼制,发誓以死拒之,后朝廷再施压,木兰无奈自尽。后来被追赠“孝烈将军”的谥号。关于木兰代父从军发生的时代,目前学界比较接受的观点是,木兰从军发生在北魏与北方的柔然征战时期。

在虞城当地,民间流传着与碑文记载基本一致,却与《木兰诗》情节稍异,更为鲜活生动,也更动人心魄的传说。(根据木兰祠讲解员程凤华2019年8月1日的讲述整理而成,同时参考赵玉清主编《木兰传说》,中州古籍出版社,2018年,第2~5页)

木兰姓魏,名木兰,生在北魏年间,家就在虞城营廓镇。木兰全家五口人,父亲魏应汉,母亲魏周氏,木兰排行老大,妹妹木惠,弟弟木棣。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多次进犯中原,朝廷进行了大规模的征兵。木兰的父亲是兵户,在应征名册之内。由于父亲年纪大了,弟弟又年幼,想着自己从小跟父亲学就一身武艺,木兰就打算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只是这一想法很快遭到家人反对,最后决定通过比武较量来做决断。魏应汉毕竟上了年纪,比武中敌不过木兰,最后只好答应木兰从军。之前木兰经人介绍已经和一个叫岳明的小伙子订立了婚约,木兰怕耽误岳明的终身大事,就在出发前告诉岳明自己准备从军的事情,并说道:“木兰此一去,何时是归期自是不知,是死是活难以预料,还请另选佳偶。”岳明对木兰的壮举十分敬慕,当即表明:“木兰代父从军,远离家乡,一定要爱惜身体,我会一直等到你归来。”

为了给木兰从军作准备,家人陪同木兰去市场买来马匹、鞍鞯等打仗用品。出发这一天,木兰的父母、妹妹弟弟都舍不得木兰走,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把木兰送到两公里外的小孟楼村村西头。木兰看到汗流浃背的父母很是心疼,就停了下来稍微休息一下,把她的战马拴到了路旁的一棵小皂角树上,然后跟爹娘告别说:“爹娘,你们都回去吧,别再送了,女儿就要上战场打仗了,等打完仗这棵小树长大的时候,女儿就会回来。”所以从那以后,每当木兰爹娘想女儿的时候,都会来到这棵树下去等。天天等,月月盼,一直盼到木兰归来。这棵树至今还在,历经千年风雨长成参天大树了,2007年被认定为国家一级古树,作为木兰从军的一个见证,老百姓已经把这棵千年皂角树当成神树来看待了。

木兰告别爹娘,骑上快马,奔赴兵营,并由兵营统一带队日夜兼程直奔元帅府。元帅让大家展示武艺,见木兰眉清目秀,武艺高强,很是喜欢,就把木兰留在身边当帐前侍卫。木兰怕在军营露出破绽,就向元帅说自己从小就有一个坏毛病,就是和别人一起住睡不着,睡不着就没有精神去打仗,所以恳求元帅允许自己单独住一个营帐。元帅很爽快地同意了木兰的请求。有一次,敌军偷袭军营,元帅不幸被困,危急中木兰单枪匹马力战群敌,突出重围,把贺元帅救了出来。从此以后元帅对木兰更加敬佩,任命木兰为大将军。此后,木兰领兵打仗屡战屡胜,几年之后全歼敌军,元帅率军凯旋。

回到京城,元帅在朝堂之上奏明皇帝,说木兰功绩大,皇帝当即册封木兰为尚书郎。木兰表示不愿做官,只愿回乡给父母尽孝,皇帝见状只好作罢。元帅见木兰不爱功名、孝顺父母,十分敬佩,就将木兰请回家中设宴招待。席间元帅说家有小女尚未婚配,如不嫌弃愿将女儿许配为婚。此时木兰不得不将自己是女儿身的情况说给元帅,元帅听后十分惊讶。第二天,元帅为木兰打点行装,备足盘缠上路。木兰回家后,父母弟妹都出来迎接,亲人相见非常高兴。木兰回到闺房卸下戎装,换回闺装出来后,同行的伙伴都万分吃惊,没想到共同战斗十来年的木兰竟然是一位漂亮女子!

元帅出于好心,觉得木兰年轻貌美,武艺高强,不如奏明天子让木兰入宫为妃,木兰也可享尽荣华富贵。天子知道后大喜,命元帅到魏家传旨,纳木兰为妃。木兰跪着听完圣旨,内心十分复杂。如果不进京为妃吧,就是违抗圣旨,会满门抄斩殃及全家;入京为妃吧,就会愧对自己的未婚夫岳明。木兰思前想后,无奈之下就说回阁楼换下装就出发,众人迟迟不见木兰出来,没想到木兰竟然在阁楼里自缢而死。元帅见状悲痛万分,觉得愧对木兰,心情复杂地回京复命去了,天子知晓后也只好作罢。因为木兰死去的时候还没有出阁,所以魏家人就把木兰葬在了魏家墓地。

木兰为国尽忠,为父母尽孝,可以说是万世楷模,但其违抗圣旨自缢而死的惨烈结局终归有损帝誉,于是没人敢写入正史,只有民间赞美木兰的民歌流传于世。到了唐代,为了表彰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英勇杀敌的壮举,于是追封木兰为“孝烈将军”,并为木兰修祠立庙,接受后人的瞻仰敬拜。

木兰祠所在的村子叫周庄,为何不是魏庄?据说,周庄是木兰母亲娘家所在的村子,在现在周庄东南200米左右,历史上曾有一个小魏庄。木兰违抗圣旨自缢身亡后,她的亲戚邻居怕受到牵连都逃走了,因为女扮男装本身就是欺君之罪,再加上违抗圣旨,肯定是要砍头的。再加上后世的战乱,村民数量大量减少,导致这个村子后来就慢慢消失,最终和周庄融为一体了。

纪念木兰  护佑桑梓

四月初八是木兰的生日,人们为了纪念木兰,每逢木兰生日这天都会到木兰祠致祭缅怀,逐渐形成每年四月初八前后持续三天的庙会,现在已经演变为初一到初十持续十天的庙会。庙会期间,人山人海,豫鲁苏皖四省交界百余里的群众纷纷来赶会上香,至今绵延不衰。除此之外,每年的大年初一和正月十五,也会举办木兰庙会。

木兰生前没有出阁,还是个姑娘,当地把未出嫁的闺女称为姑娘或者姑姑,为了纪念木兰,当地就逐渐形成了姑姑当家的习俗。人们在木兰祠上香许愿时,也称呼木兰为“木兰姑娘”。在虞城,木兰祠里的木兰早已经成为百姓心目中“神贶灵异,有祷即应”的神明。当地至今流传着木兰在大旱之年显灵送雨以及木兰为常年无子夫妇送去孩子的灵异传说。

当地好多谚语也与木兰和木兰庙会有关。比如“四月八,雾啦啦”,说的是庙会期间往往会沥沥啦啦下雨,老百姓认为这是木兰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连龙王爷都感动了。还有“一年一个四月八,我们回家看看妈”这样新出现的俗语,指的是近年来好多年轻人出去打工,但在四月初八这一天,往往都会返乡看望父母,由此可见木兰庙会在当地百姓心目中的分量。

为了纪念木兰,当地民众将好多事物都加上木兰的名字。据说“木兰拳”“木兰剑”都是木兰发明的,一直在当地民间流传,人们用以习武健身。明清时期,当地又兴起了木兰扇、木兰盘鼓等民间舞蹈和以木兰形象为主题的剪纸等。目前在当地,许多名字中都有“木兰”的身影,如木兰火车站、木兰剧院、木兰公园、木兰中学、木兰湖等。木兰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文化标识和文化符号。

木兰的传说在后世被各种文艺形式所演绎。京剧大师梅兰芳演的《木兰从军》和豫剧大师常香玉改编演出的豫剧《花木兰》使木兰声名远扬。近些年来,木兰传说也被改编成电视剧、电影、歌舞剧等形式,木兰的形象借助现代媒体走进千家万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98年美国迪士尼动画电影《花木兰》的面世,使木兰的形象走向了世界。

为传承木兰文化、弘扬木兰精神,1993年虞城县委、县政府举办了声势浩大的中国首届木兰文化节,邀请全国专家学者对木兰文化进行研究与探讨。为进一步扩大影响,2009年第五届木兰文化节升格为商丘市主办。2000年,国家邮政局在商丘虞城举办了《木兰从军》特种邮票首发式,邮票共4枚,分别为“木兰纺织”“木兰从军”“木兰征战”和“木兰还乡”,采用民间皮影和剪纸形式设计,艺术地再现了巾帼英雄木兰的光辉形象。2007年,虞城縣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木兰之乡”的称号。2008年,木兰传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木兰祠守护人陈时云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木兰传说》传承人,她的儿媳程凤华也已成为一名出色的木兰祠讲解员,如今婆媳两代守祠人仍在为传承木兰传说、宣传木兰文化、弘扬木兰精神做着不懈的努力。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社区参与理念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研究”(2018-ZDJH-140)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从军元帅木兰
我和虎“木兰”的酸甜苦辣
送友人从军戏作
元好问的军旅生活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木兰从军
“元帅”在西方最初竟是“弼马温”
我和虎“木兰”的酸甜苦辣
元帅出走
《木兰诗》考题选
元帅和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