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高专院校辅导员在学生成长中引领工作的思考
——基于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辅导员工作案例分析

2019-12-22胡建平聂鹏飞李晴晴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21期
关键词:笔者大学心理

胡建平,聂鹏飞,李晴晴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北 沧州 061001)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重要讲话精神,找准定位,拓宽视野,放眼未来,在大学生教育工作中努力探索教育方法,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能力、有担当的合格大学生。

1 上好入学第一课

1.1 大学的认知

新生入学前对大学的认知来自他们的高中老师,而高中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对大学的评价往往是“上了大学就轻松了!”“大学考试很简单!”“大学老师就不会管你们了!”让刚刚经历高考进入大学的学生认为,上大学就是偶尔听听课,然后放开了玩儿,考试轻松过,六十分万岁。

1.2 专业的认同

学生高考志愿填报原因很多,以我校护理专业为例,有一部分学生是出于对专业的喜欢而选择,而有些学生则是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被迫选择,还有的学生出于就业考虑,而后两种情况通常包含家长意愿、学生意愿两方面,如果家长和学生能达成一致,学生就会认可所做的选择,如果只是家长的意愿,学生入学后就会对所学专业产生抵触情绪,无法产生专业认同感,身体和心理也会产生种种不适应。

例如:笔者所带班级的一名女生,自入学开始就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情绪,军训期间多次要求请假回家与父母商议退学,通过与其家长电话沟通,笔者了解到家长并不认同孩子的想法,希望她能坚持在校学习。该生虽然暂时放弃了离校的想法,但是,从之后各方面表现来看,她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迟到、旷课、私自离校等成为常态,而其父母的态度也让笔者感觉到,该生问题的产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因此笔者十分关注该生情况。

1.3 制度的规范

经历了“黑色六月”,学生身心开始放松,以至于进入大学后遵守规章制度的意识十分淡薄,在一些事情的处理上抱有侥幸心理,而且对事情的结果缺乏承担意识。

例如:笔者所带班级的一名学生的父母都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应该说她的家庭教育氛围很不错,但事实却恰恰相反,该生在上大学前,一直生活在父母的过度保护之下,不想上课就对父母撒娇、耍赖、软磨硬泡,父母只好向班主任请假,进入大学后严格的管理制度让她很不适应,认为这不是真正的大学,真正的大学是“来去自由”的,并且这种观点在与她的每次谈话中都能听到。

1.4 心理调适

进入大学后学生会因各种原因感到不适应,如住宿环境、饮食、同学关系、课程学习,等等,会对其心理产生一定影响。我校在新生入学后会开展心理筛查,根据筛查结果对情绪有波动、适应性差的学生进行干预,帮助其做好心理调适。

例如:笔者所带班级的一名学生存在心理问题,通过多次沟通、谈话发现,与其生活环境及家庭教育有一定关系。每次与该生谈话,她都会不断讲述亲人、同学、朋友如何优秀,这使她产生矛盾心理,一方面,拥有这些优秀的亲人使她感觉自己的未来是美好的,让人嫉妒的,甚至使其不屑与身边的同学交朋友;另一方面,进入专科学校学习让她在那些优秀的人面前感到自卑。

笔者对该生情况全面了解后,首先与其面对面交流,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发现自身优点,建立自信。对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高其责任意识、纪律观念。其次与该生父母多次电话沟通,希望他们能够配合,与学校一起来管理学生,父母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应帮助孩子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而不是在孩子出现问题时帮其掩盖。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许多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都或多或少地与其家庭教育有一定关系,因此要想做好学生教育工作,家长的信任和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2 搭建学生成长的阶梯

2.1 抓思想

高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程,在德育工作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强化这一时期的价值引领十分重要。

上好每一节团课,传播正能量,让德育工作扎根在每一个角落,扎根在学生心中,做好推优入党工作,树立优秀学生典型。

2.2 抓学习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学习的过程也是锤炼心志的过程,学生的品行要在学习中形成。通过学习提升境界,通过读书提升气质,以学养人、治心养性。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勤奋学习,学会学习,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思想政治辅导员不能只抓思想建设,还要抓学风建设,要把工作落到实处,扎实有效地完成这项工作,在日常工作中与任课教师有效沟通、进班听课、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总结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找到学习困难学生存在的问题,掌握班级学习状况,“抓两边、促中间”,有针对性地开展班级学风建设。

2.3 塑品格

教师工作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又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教给学生的知识,多年后学生可能会遗忘,但教给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会成为其一生的财富,让他们终生难忘。要成为学生的一面“镜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赢得学生敬仰,以模范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把真善美的种子不断播撒在学生心中。

捡起脚下的一片纸,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我们需要提高的恰恰是这个“捡起”的意识。一次进班工作,有些学生脚下地面卫生状况非常差,笔者问:“如果这是你的家,你也会这样做吗?”一名学生大声而略带优越感地回答:“是的,我在家里就这样,有妈妈收拾!”这个回答让人无语。习惯很难改变,尤其在二十多年的家庭教育中已经牢固形成的习惯。笔者在班会上告诉学生:“不要觉得老师天天盯得是你们脚下的卫生,我盯得是你们的习惯,当你习惯了一个环境以后,你就没有改变它的意识,如果把这种‘习惯’带到工作中,你就会安于现状而意识不到问题的存在。”

3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高素质的人才要具有某一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高水平的道德素质、较强的岗位工作能力、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

社会是个复杂的群体,特别是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科技等各个方面日益发展的情况下,竞争越来越激烈,想要立足社会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1]。

高校人才培养目的就是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我校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开设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医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制订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断提升学生职业规划能力,这既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学生高质量就业以及未来良好发展的重要基础。

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把握大学生在校培养的关键期,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提高教师工作能力和水平,使学生成为栋梁之材,既读万卷书,又行万里路。所以,在校期间充分利用假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培养学生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利用实习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实现从学校到社会的无缝衔接,使学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猜你喜欢

笔者大学心理
“留白”是个大学问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老师,别走……
大学求学的遗憾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