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高职院校大思政格局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

2019-12-22樊姣姣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21期
关键词:大思专业课医学

樊姣姣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印发和实施,“健康中国”的概念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医学高职院校旨在培育高等技术应用型医疗从业者,担负着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使命。因此,医学高职院校在认真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上,更应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教学改革。

众所周知,上海市推行的课程思政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提供了一套有价值、可推广的“上海经验”。对于大中专学校来说,“上海经验”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基于河南省独特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大中专学校的特殊性,尤其是医学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在大思政格局的具体构建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思政课育人效果欠佳,实践教学难开展

首先,医学高职院校思政课开课数、课时量难以保证。医学高职院校为三年制教学,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在医院实习一年。由于专业课程多、教学任务重,不少院校不得不缩减思政课学时或通过大班上课、网络课程、学术报告等方式满足国家相关规定的要求。虽然这种做法有悖于国家有关文件精神,但的确是医学高职院校的普遍现象,从客观上影响了思政课育人功能的发挥。

其次,医学高职院校思政课考评机制限制其育人效果的发挥。虽然2018年版思政课教材内容丰富、实践性强,但由于医学高职院校更注重应用性和职业性,思政课依然被设置为考查课,课程考核方式多为开卷考试或小论文形式,课程成绩不参与奖学金评定,这就导致学生从思想上认为思政课是副课且无用[1],对思政课不重视;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又盲目断定思政课是“炒冷饭”“政治灌输”,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导致部分学生“先天”排斥,使思政课难以入耳、入脑、入心。

第三,医学高职院校思政课师资力量薄弱。当前,在很多医学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数量难以达到国家最低要求。思政课专职教师严重缺乏,专兼职教师比例不协调。由于专职教师数量少,导致其教学任务极重,疲于应对日常教学工作以及学校各项赛事,分身乏术,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同时由于缺乏外出学习、深造的机会,极易发展成为刻板教学的“教书匠”。兼职教师团队由院校中层以上领导或普通行政人员组成,由于行政工作繁忙,教师往往难以保证思政课教学质量,进而影响学生对思政课的总体印象和评价。

医学高职院校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支持力度不大。思政课除了重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外,还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达成,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将情感、态度、价值观内化为对个人思想和行为的指导,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然而,医学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情况却差强人意。医学高职院校虽高度重视思政课,但对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的意义普遍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认为社会实践教学只是补充[2],能不花钱尽量不花钱,能不外出尽量不外出,导致思政课缺乏社会实践教学体系支撑。

相对于医学专业课实训教学,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缺乏完整的支撑体系。部分医学高职院校尽管制定了思政课实践教学大纲,但依然没有形成规范、成熟的教学管理、考评机制,且实施过程不规范,容易流于形式。另外,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缺乏专业指导教师。面对医学高职院校普遍存在专职教师师资力量薄弱,兼职教师队伍庞大、难以有效管理,专职教师无力兼顾实践教学,更难以策划、组织和开展具有思政特色和专业特色的、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活动,而医学高职院校思政部等二级教学部门也无力培养专业的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指导教师。

2 医学人文课程缺位

医学人文课程包括医学伦理学、医学哲学、医学史、医学心理学、医学美学、医学法学、医患沟通学等,内容涵盖面广,有助于全方位、多角度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然而,在医学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并没有相关课程,或只是选择一两门作为选修课,这在无形中削弱了医学人文课程的作用,难以引起医学生重视。另外,受医学人文课程设置影响,其实践教学更难以开展。医学人文精神培育与临床实践严重脱节,最终导致医学人文课程教学流于形式,医学生对医学人文精神依然缺乏深刻的认识[3]。

3 孤岛式思政课与医学专业课呈“两张皮”状态

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十分重视,全国上下推行大思政格局建设,医学高职院校校领导也高度重视,积极推行全员育人、全科育人的教学改革。但是,依然存在思政课孤岛式开展,与医学专业课程尚未找到契合点,导致思政课与医学专业课呈“两张皮”状态[4]。

医学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主要分为公共基础课、医学专业课、实训课三大板块,公共基础课包括思政课、大学语文、计算机技术、大学英语等课程,思政课仅仅是这个板块中的一部分,思政育人作用不强。其他公共基础课教师、医学专业课教师往往缺乏大思政育人意识,囿于以往教学模式、专注于传授本课程知识,未积极寻找课程内的思政育人素材,未发挥非思政课的思政功能。另外,思政课教师与其他公共基础课教师、医学专业课教师缺乏交流机会,各自备课、单兵作战,也导致思政课孤岛式开展[5],甚至出现思政课与其他课程育人价值观冲突,难以形成合力,影响“大思政”格局构建,不利于医学高职院校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4 医学生知行转化难

在日常教学和与学生交流中不难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是遵照家人意愿选择该专业,很多学生的理想是找个好工作,缺乏职业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在为期一年的实习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加之实习时某些职业道德低下的医务工作者的错误观念和价值观,都会与学生在校接受的思政教育产生冲突,使其对以往思政课宣扬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道德产生怀疑。

由于医学生分散在全国各个医院轮转实习,医学高职院校很难集中教育和管理,难以实现全程育人,而实习生在不同科室的实习带教教师亦不相同,再加上带教教师临床工作繁忙,难以顾及思政教育,都会导致学生知行难以统一,思政教育难以一以贯之。

猜你喜欢

大思专业课医学
东北师范大学西湖实验学校
——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 打造党建工作品牌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成都理工大学:挖掘“攀登精神”内核 构建大思政格局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饲料专业课教学策略——评《饲料学》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好的爱情,从来都不需要刻意迎合
微信在中职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的探索与运用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