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HMGB1、sTLT-1水平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2019-12-21孟萌魏佳丽潘红孙彬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9年24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血清水平

孟萌,魏佳丽,潘红,孙彬

(潍坊医学院附属益都中心医院,山东 潍坊 26250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是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有效手段[1]。但实践发现,部分患者在接受PCI 治疗后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而影响预后[2-3]。 研究表明,PCI 治疗过程中引发炎症反应是加重损伤及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4]。多项研究表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和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样转录因子-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s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like transcript 1,sTLT-1)参与调控机体炎症反应过程[5-7]。本研究拟分析AMI 患者接受PCI 治疗后血清HMGB1 和sTLT-1 水平变化及在评估预后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7年6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益都中心医院心内科因AMI 行PCI 治疗的 241例患者。其中,男性149例,女性92例;平均年龄(58.52±10.64)岁;心肌梗死部位:前壁111例,后壁24例,右壁26例,侧壁21例,下壁59例;Killip心功能分级:Ⅰ级67例,Ⅱ级90例,Ⅲ级55例,Ⅳ级29例;慢性病史:高血压101例,糖尿病59例,高脂血症78例;烟酒嗜好:吸烟98例,饮酒121例。63例(26.14%)患者住院及出院后12 个月发生MACE(MACE 组),178例(73.86%)患者未发生MACE(非MACE 组)。纳入标准:①AMI 诊断标准符合2011年《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8];②胸痛时间<12 h;③年龄<75 岁;④无PCI 治疗禁忌证,对阿司匹林等相关药物无禁忌。排除标准:①陈旧性心肌梗死,既往接受过PCI 治疗或行冠状动脉搭桥治疗、心房颤动或束支传导阻滞;②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合并急慢性感染、恶性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过敏性疾病;③病例资料不详及行PCI 治疗后失访。本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临床资料收集 收集研究对象性别、年龄、收缩压、舒张压、烟酒嗜好、体重指数、慢性病史、入院Killip 心功能分级及Gensini 评分等一般资料,以及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BG)、血脂相关指标[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等生物化学指标。

1.2.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所有患者行PCI 治疗后次日抽取晨起空腹静脉血6 ml,常规离心留取血清;利用ELISA 法检测血清HMGB1、sTLT-1 水平。HMGB1 检测试剂盒购自上海江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sTLT-1 检测试剂盒购自上海拜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操作在标准实验室按试剂盒说明书完成。

1.2.3 病例随访 以发生MACE 作为终点事件,记录患者接受PCI 治疗后12 个月内MACE 发生情况,以及从出院到发生MACE 的时间。出院后随访形式包括门诊、电话随访及患者再次入院相关信息。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严重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支架内再狭窄或血栓形成及脑卒中。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构成比或率(%)表示,比较用χ2检验;绘制ROC 曲线,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Cox 比例风险模型,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脉搏、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白细胞计数、FBG、TG、TC、LDL-C、HDL-C、血肌酐、左室射血分数、Killip 心功能分级及罪犯血管为左前降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变支数比例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E 组患者3 支病变数比例高于非MACE 组。两组患者Gensini 评分比较,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CE 组患者Gensini 评分高于非MACE 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HMGB1、sTLT-1水平比较,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E 组 患 者 血 清HMGB1、sTLT-1 水 平 高 于 非MACE 组。见表1。

2.2 AMI 患者血清HMGB1、sTLT-1 水平预测MACE 的价值

血清HMGB1 水平预测MACE 发生的ROC 曲线显示,当血清HMGB1 为64.73 pg/ml 时,曲线下面积为0.868(95% CI:0.820,0.916),敏感性为0.873(95% CI:0.768,0.937),特异性为0.758(95% CI:0.698,0.811);血清sTLT-1 水平预测MACE 发生的ROC 曲线显示,当血清sTLT-1 为620.84 pg/ml 时,曲线下面积为0.753(95% CI:0.683,0.823),敏感性0.810(95% CI:0.703,0.886),特异性为0.629(95% CI:0.570,0.685);两者联合时,曲线下面积为0.895(95% CI:0.849,0.941),敏感性为0.873(95% CI:0.768,0.937),特异性为0.798(95% CI:0.738,0.848)。见图1。

2.3 AMI 患者接受PCI 治疗后影响MACE 发生的危险因素

以是否发生MACE 为因变量,以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脉搏、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吸烟史、饮酒史、白细胞计数、FBG、TG、TC、LDL-C、HDL-C、血肌酐、左室射血分数、Killip 心功能分级、罪犯血管为左前降支、病变支数、Gensini 评分、HMGB1 及sTLT-1 水平为自变量,行逐步多因素Cox 回归分析,引入水准0.05,剔除水准0.10。Cox 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TG、Gensini 评分、HMGB1 及sTLT-1 水平是影响AMI 患者接受PCI 治疗后发生MACE 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MACE 影响因素的Cox 比例风险模型参数

3 讨论

AMI 病因多样、发病机制复杂,患者冠状动脉存在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狭窄。一旦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破裂时,血小板便可聚集于破裂斑块表面而形成血栓,从而引发冠状动脉堵塞、导致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危重症[9]。AMI 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解除冠状动脉梗塞、恢复心肌血液灌流。PCI 作为目前急诊救治AMI 患者常用的手段,在解除冠状动脉狭窄梗阻、恢复血液灌注方面得到临床广泛认可[10]。研究发现,PCI 治疗过程中的机械操作、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支架局部刺激等会引发炎症反应,使治疗后仍存在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11]。研究表明,AMI 患者在接受PCI 治疗后中远期仍可发生MACE 而影响患者预后[12]。有研究对102例行PCI 治疗的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访6 个月发现,有16例患者发生MACE[13]。齐丽梅等[14]通过对首次患AMI 并行PCI 治疗的655例患者随访1年发现,发病1年的患者发生MACE 总计317 次。本研究对241例AMI 患者行PCI 治疗后的随访结果显示,63例患者在住院及出院后12 个月内发生MACE。在住院期间,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8例,心源性死亡17例;出院后12 个月,发生心源性死亡7例,严重心力衰竭 4例,再发心肌梗死7例,支架内再狭窄或血栓形成16例,脑卒中4例。因此,AMI 患者行PCI 治疗后其预后仍具有不确定性,积极探讨用于PCI 治疗后预后评估的可靠指标,对高危患者干预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脉搏、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白细胞计数、FBG、TG、TC、LDL-C、HDL-C、血肌酐、左室射血分数、Killip 心功能分级及罪犯血管为左前降支比较无差异,MACE组患者3 支病变数比例高于非MACE 组,而Gensini评分高于非MACE 组,说明MACE 的发生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有关,与PRASAD 等[15]结论一致。HMGB1 作为一种高度保守的核蛋白,存在于单核巨噬细胞内,在促进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16]。有研究指出,HMGB1 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稳定性密切相关[17]。sTLT-1 作为血小板被激活后裂解而成的可溶性片段,在机体发生氧化炎症反应时大量产生,并可促进血小板黏附内皮细胞,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中发挥重要作用[18]。本研究结果显示,MACE 组患者HMGB1、sTLT-1 水平高于非MACE 组,说明HMGB1和sTLT-1 可能与MACE 发生有关。ROC 曲线显示,血清HMGB1 和sTLT-1 水平在预测MACE 发生时,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两者联合时,则特异性进一步提高,提示AMI 患者联合检测血清HMGB1、sTLT-1 水平可提高AMI 患者接受PCI 治疗后预后的诊断价值,可作为预测预后的指标。Cox 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TG、Gensini 评分、HMGB1 及sTLT-1水平是影响AMI 患者接受PCI 治疗后发生MACE 的危险因素,进一步说明血清HMGB1、sTLT-1 水平是AMI 患者接受PCI 治疗后发生MACE 的影响因子。

综上所述,AMI 患者接受PCI 治疗后12 个月内MACE 的发生与血清HMGB1、sTLT-1 水平有关。是HMGB1、sTLT-1 水平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可作为患者远期预后的的预测指标。由于本研究是单中心研究,且样本量有限,下一步尚需开展多中心、大样本及前瞻性研究以验证本研究结论。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血清水平
1型、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张水平作品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作家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