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2019-12-21董彦佼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4期
关键词:应用型课程体系专业

董彦佼

(桂林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1)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意见》,明确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目标和任务,从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课程体系、改革教学管理制度以及考核方式等七个方面阐述了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深入实施的步骤和方法。2017年5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指出创业教育应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机构,并颁布了规范的创业教育教学大纲,有效地促进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向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以教育为先、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一系列文件的出台,标志着创新创业教育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有特别非常重要的地位。创新课程体系的建设和面向应用的本科高校创业教育不仅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顺利实施的关键问题,但也会有重要影响的实现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和人才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如何培养更多具有创业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大学生,已成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研究课题。为了不断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更多符合“国家驱动战略”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必须把创新创业教育整合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创新创业课程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是为培养和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技能和态度而进行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安排的教育活动。它涵盖了创业教育的各个方面,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新是对已经存在的事物进行再次加工,形成新的产品或者方法,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能够给社会带来价值,并获得收益的行为。创业是自主经营、自担风险的一种经济活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高校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体,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层次、高技能的人才,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培养能够开展高层次创业人才,创新创业教育不是一项简单的业务教育,而是要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我国目前正处在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需要大量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本科教育对于国家发展、中国制造2025、伟大中国梦的实现等方面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岗位上直接从事工作,保持正常运转,以先进技术应用型人才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从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本科院校和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以应用为核心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以发展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全面提升学生的动手解决问题能力、实践操作的能力、过硬的心理素质能力、持续的创新能力。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准确定位,科学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创新和创业教育为重点,以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一大批各级部门发布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文件,全国各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步伐加快,都在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入各类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效果显著,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定位不够准确

应用型高校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目的是提升高校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以及创业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就业工作环境。创新创业教育要贯穿高等教育的整个过程,目前很多高校目前开展的创新创业项目、“互联网+”比赛、挑战杯比赛等主要定位于有创业潜力的学生,这有很大的局限性,创新创业教育要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能只关注个别学生,只有全面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才能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方法陈旧

目前一些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更多的是在创新创业理论知识上的教学,而缺少实践教学部分,而有些虽然课程名称是《创新创业实践》,但教学内容更多是创新创业模拟,这不是真正的实践。在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主要体现在各类创新创业比赛上,老师组织学生参加比赛,更多时候只有成绩好的学生才能参加比赛,并不能广泛地对学生进行有效培养,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对创业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很多高校现阶段还缺少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2],特别是校企合作的校外实践基地,学生不能真正对创办企业、经营企业有深层次地认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思维无法得到锻炼。

(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脱节

创新和创业是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知识和能力的积累来自专业教育。牢固的专业教育是创新和创业教育的前提,而创新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的进一步延伸,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创新创业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已经把创新创业教育加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了一些关于创新创业的课程,类似于《创业创新教育认知》《创业创新案例分析》等[3],并没有把学生的专业课程内容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完全融合,这仅仅是在原有课程体系下增加与创新创业有关的课程而已,使创新创业教育流于一种形式,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师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创业实践经验,这样才能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理论保证和实践保障[4]。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创新创业课程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否则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无法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时间较短,很多创新创业教育老师是都是一般专业课的老师,或者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包括辅导员、校团委、学生处等部门的老师,大部分老师没有经过正规的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培训,他们大部分也没有创业的经验,同时由于目前还缺乏标准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教材,授课教师多是通过在网站查找创新创业案例,生拉硬套,这样的师资队伍是不能是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意见

(一)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针对国家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要想在整体上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建设,就要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这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将传统的知识讲授型教育转变为知识创新性教育。传统的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单纯的知识灌输,学生只是简单地接受,所以学生普遍缺乏创造能力,这是与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背离的,今后要转变教育理念,用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来指导课程建设,借鉴国外高校的先进经验,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设置与改革。

(二)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保障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协调学校各职能部门工作,高校应设立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并且根据学校特点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出台学校各种保障政策。高校应对参与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老师予以鼓励,有专项资金作为支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调动各部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制定学分认定标准,除创新创业课程课程外,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参加挑战杯、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互联网+”等专业竞赛,学校给予相应学分认定。学校可以成立创新创业学院,作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管理机构。

(三)推进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

按照“分层一体化”理念构建创新型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以基础技能、专业技能、职业综合能力三个层次设置实践课程,注重综合能力实训课程的开发,实现不同层次学生应用能力的有效融合。同时提出了理论知识与实务工作相结合、模块教学与过程导向相结合、动脑能力与动手能力相结合、任务驱动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五个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思路,建立起具有专业特色的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

(四)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专业教育是专门培养一个专业领域人才的教育,有其自身的学科属性和课程体系,学生通过专业教育的学习,能够掌握本专业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5]。

创新创业教育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更加注重是综合能力的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虽然与专业教育在理念上存在差异,但二者关系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在高校的各个层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协调各部门创新创业工作开展。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将专门的创新创业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具体的专业课程要有创新创业相应能力要求的加入。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要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的融入,开展的实习实践项目要有企业的参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锻炼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五)优化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

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与师资力量有重要关系,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创新创业型毕业生,就要不断提升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师资水平,并对教学方法不断改革创新。一方面,引进校外具有实践经历、实践能力的高水平老师,特别是企业里的优秀创业者,可以作为高校的兼职导师,定期在学校开设讲座,讲授最真实的经验和案例。另一方面,注重本校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教师提供校外培训机会,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让教师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更多的实践活动。

四、结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明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增长放缓、生产过剩、外需不振等严峻挑战,“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创新驱动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这就要求高等教育要加大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人才的培养力度,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创业创新教育课程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合理地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对学生未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应该围绕国家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与时俱进,培养具有进取能力的综合素质人才,开创高校创业教育创新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应用型课程体系专业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