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汉语教学中“反而”语法项的选取与排序研究

2019-12-20

绥化学院学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复句大纲句式

张 倩

(辽宁大学文学院 辽宁沈阳 110136)

陈珺和周小兵指出,“对语法项目的选择与排序的研究,在对外汉语学界尚处于起步阶段”[1]这在中高级汉语教学阶段表现尤为明显。吕必松在评价《中级汉语教程》时指出:“《教程》在语法教学上花功夫不够,‘语法注释’部分在注释项目的选择上随意性大,没有做到有计划地在前一阶段语法教学基础上加以发展和深化”[2](P91);吕文华认为:“1989年出版的《高级汉语教程》中完全没有语法教学的内容”[2](P89)。面对这样的现状,吕文华提出几点应对方法,其中之一就是“在科学统计的基础上优选语法项目”。通过考察对外汉语教学的几部大纲和教材,我们发现:副词“反而”语法项作为中高级阶段教学的难点之一,大纲和教材对其语法项的选取和排序存在知识点遗漏、例句匮乏甚至不收录“反而”语法项的情况。本文选取“反而”语法项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重新切分与排序,以期对中高级汉语语法教学提供理论支持。

一、大纲和教材“反而”语法项考察

对外汉语教学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语言测试四大环节。因此,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设计与编写工作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吕文华指出,“评估一部教材的语法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教什么,二是怎么教。前者是看教材中语法项目的选择是否科学、实用;后者是看教材中语法项目的编排是否合理、策略。因此,教材中语法项目的选择和编排的成功与否,是教材成败的关键。”[3]我们主要考察了四部大纲类:《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和三部教材类:《汉语水平考试研究·HSK常用词汇一览表》《现代汉语实用语法分析(第二版)》《通过HSK--HSK语法》。对以上大纲和教材中“反而”语法项的考察结果如下:

表1 大纲和教材中对“反而”的选取与排序情况

《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HSK常用词汇一览表》《现代汉语实用语法分析(第二版)》《通过HSK--HSK语法》甲乙丙丁 丙级—副词 无甲乙丙丁 丙级—语气副词106递进复句421无无无无无副词反递进关联词无无无无转折复句

表2 大纲和教材对“反而”的讲解与例句

通过对大纲和教材的考察,我们发现两个问题:一是大纲与教材对“反而”语法项的收录存在分歧:同是“反而”类复句,《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将其归入“递进复句”;《通过HSK--HSK语法》将其归入“转折复句”;《现代汉语实用语法分析(第二版)》将其看作“反递进关联词”。二是大纲与教材中均未对“反而”语法项进行切分、“反而”复句中的教学用句匮乏,讲解不全面。这无论对在中高级阶段的“反而”语法项的教学,还是对留学生掌握“反而”使用技巧都会造成阻碍。张旺熹也强调,“开展服务于对外汉语语法系统建设的汉语语法研究,首先要确立句子(句式)的核心地位。”[4](P51)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对于词类尤其是副词的讲解,必须有足够的句子与之相应,否则会造成学生理解的困难以及使用的偏误。因此,基于考察结果,我们结合“反而”在汉语母语者的使用频率以及留学生的正确使用相对率的统计数据,拟对“反而”语法项进行重新切分与排序,以期能够促进中高级汉语教学语法的进一步科学化、合理化。

二、汉语母语者和留学生“反而”类句型使用情况考察

张旺熹指出:“一个科学的汉语语法教学体系,应当建立在三个方面的基础之上:一是学习者学习汉语语法的规律;二是汉外语法的异同点;三是汉语语法本身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特点。”[4]47我们通过考察母语中该语言项目出现频率的高低来探寻汉语本身的规律;通过留学生使用情况的分析来洞悉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和习得规律。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对于语法项目的等级划分、选择编排以及教学处理等问题都能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一)汉语母语者“反而”类句型使用情况考察。

吕文华指出,“语言自身的特点是语言项目选择和编排次序的基础”[3],其中包括母语中该语言项目的出现率高低等问题。因此,我们以现当代的多部文学作品为例,考察了“反而”类各种句型的出现频率,以此作为对“反而”句型进行切分、选取与排序的基础依据。

1.考察语料。本文从北京大学语料库选取现代和当代小说10余部,共330万余字,共检索出92例含“反而”的句子。

2.考察目的和方法。由于对外汉语教学大纲和教材中对“反而”语法项未进行切分,所选用的例句又少,我们无法总结出“反而”句型的基本式和衍生式。对文学作品中“反而”句型的考察能够归纳出“反而”句型的多种格式,弥补大纲和教材的不足。此外,我们还能对不同格式的出现频率做出统计,进一步为“反而”语法项的切分、选取和排序提供依据。

吕文华在谈及关于中高级阶段语法教学的构想时指出,“句型教学中加强语义、语用分析”[2](P96)本文从语义分析出发,参考马真所著《说“反而”》一文中对“反而”复句语义背景的分析[5],对“反而”句型格式大致归类如下,并结合自然语料进行验证。语义分析如下:

(A)今天午后下了一场雷阵雨,

(B)原以为可以凉快一些,

(C)可是并没有凉下来,

(D)反而更闷热了。

其中,A 和B 是因果关系或者表目的,C 和D 是递进关系;A+B和C+D构成转折关系。

由于B、C之间互相隐含,在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下,二者可以被省略。所以可能产生以下几种变式:

表3 “反而”不同句式结构及其语义关系

由此,我们就能理解为何“反而”复句在对外汉语教学大纲和教材中会出现分类不同的情况了。通过考察,我们发现:“反而”还可以与“要是”“如果”等假设连词连用,连接假设结果。

3.考察结果。

表4 汉语母语者“反而”不同格式的使用情况

根据考察结果,我们可以发现:

(1)“反而”句型表示的语义关系:转折关系>递进关系>假设关系>反递进关系

(2)“反而”句型不仅包括复句,还包括单句甚至句群。例如:

他的真姓名周仲伟反而因此不彰。(茅盾《子夜》)

许多平时想不起的事情反而在这种情况下想了起来。(杨沫《青春之歌》)

(3)“反而”类句型中各个格式的出现频率呈现:①>③>④>②>⑤的趋势,这为我们对“反而”语法项的选取工作提供了基础性依据。

(4)表示假设关系的格式④中,“反而”都是搭配假设连词出现的。因此,我们不能完全确定“反而”能够表达假设关系,但我们可以确定“反而”可以与假设连词搭配使用这是不可否认的。

(二)留学生“反而”类句型使用情况考察。

1.考察语料。本文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2.0版)中下载了500条含“反而”的句子,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2.考察目的和方法。吕文华认为,“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有一种习得顺序的假说,即认为第二语言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有其内在大纲,在习得中人们是按内在大纲所规定的程序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3]施家炜通过验证得出“句式的正确使用频次或正确使用相对频率越高,就越容易,越早习得。”[6]

正确使用相对频率的计算方法是:某一句式各格式在各学时等级上的正确使用相对频率=各格式在各学时等级上的正确使用频次/某学时等级上该句式的出现频次之和。

3.考察结果。

表5 留学生“反而”不同格式使用情况表

根据考察结果,我们发现:

(1)留学生使用情况中各结构式出现频率呈现:①>③>④>②>⑤趋势。

(2)留学生运用“反而”句式的正确使用相对率呈现:①>③>④>②>⑤趋势,这也代表了留学生对“反而”5种句式的习得顺序:①>③>④>②>⑤。

(3)表中的“其他”类是由于例句语境不明确,无法做出准确判定,但为了数据的完整性,仍列其中。

(4)此外,我们发现留学生在使用“反而”时存在与其他关联词混淆的情况。例如:“相反”“而且”“但是”“而”“甚而”“然而”等,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当成为一个重难点。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反而”语法项的选取与排序

(一)“反而”语法项目的教学内容选取。通过统计考察自然语料中母语和留学生“反而”句式的使用情况,我们对“反而”句式在母语中的出现频次和留学生的使用频次有了明确的认识。因此,我们建议将这5种不同结构均选取作为“反而”句式教学的语法项目。分别是:

a.表示转折关系:①②

“反而”与“但是”“然而”“相反”的区分

b.表示递进关系:③

“反而”与“而且”“甚而”的区分

c.表示假设关系:④

“反而”与“要是”“如果”的搭配使用

d.表示反递进关系:⑤

(二)“反而”语法项的教学顺序安排。吕文华将语法项目的顺序分为“结构序、语义序、用法序”[3]三种。本文对“反而”语法项的排序主要依据用法序,综合考虑结构序和语义序。依据用法序对语法项目进行排序的策略有以下几点:

1.从常用到非常用:通过对“反而”不同句式的得频率统计,我们能够确定其常用句型为:①③;非常用句型为:④②;罕用句型为:⑤。这为“反而”语法项目的排序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也是我们对“反而”语法项目进行排序主要依据的标准。2.从一般用法到灵活用法:从语义分析看,结构⑤(A+B+可是(不但不)C+反而D)按理说应该是最基本的句式,其他越省略越灵活。可是由于语言交际的经济性原则,①(A+反而D)反倒成为最一般的用法。由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特殊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考虑到教学对象即留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留学生的认知与习得规律。3.从单个句到相关句的比较:同是表达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反而”与“但是”“然而”“相反”和同是表达递进关系的“反而”与“而且”“甚而”,它们各自所在语境条件不同,具体使用差异还值得继续探讨,并将成果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当中。综上,我们建议:

a.中级阶段(一)

丙级词汇:“反而”

丙级复句:转折复句①②

将“反而”与转折关联词“但是”“然而”“相反”“而”等进行比较

b.中级阶段(二)

丙级复句:递进复句③

将“反而”与递进关联词“而且”“甚而”等进行比较

c.高级阶段

丁级复句:假设复句④、反递进复句⑤

对“反而”语法项目的选取与排序研究,只是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领域中对语法项目进行合理、科学切分、选取与排序的一个尝试。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母语使用者和留学生自然语料的考察统计与分析是我们研究者必须进行的工作。这不仅能够促进我们对一个语法项目更加细致的了解,还有效考虑到教学对象(留学生)的认知规律与二语习得规律。诚然,由于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和语料考察的局限性,本文得出的结论未必周全,还有待教学实践的检验。

猜你喜欢

复句大纲句式
50个重要的知识点 一份“学习大纲”帮您梳理党的二十大报告
连动结构“VP1来VP2”的复句化及新兴小句连接词“来”的形成
满文简单句式之陈述句
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
紧贴实战落实《大纲》要求推进航空体育训练创新发展
略论复句分类与对外汉语教学
特殊句式
复句内部不应当用句号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
人民军队第一部政治工作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