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阶梯—中级汉语教程》编写现状探析

2019-12-20

绥化学院学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补语教程阶梯

李 君

(攀枝花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四川攀枝花 617000)

2006年6月,苑良珍、张艳华编著的《新阶梯—中级汉语教程》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套教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使用比较广泛。《新阶梯—中级汉语教程》共分为上册、中册和下册三册。本文将对《新阶梯—中级汉语教程》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与分析,旨在客观呈现这套教材的编写面貌,同时针对这套教材编写现状,分析其优点及不足,期盼这套教材能扬长避短,从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新阶梯—中级汉语教程》的编写体例

《新阶梯—中级汉语教程》的上册、中册和下册三册之间课与课不是连续编排课数,每册都是从第一课开始编排。《新阶梯—中级汉语教程》的编写体例可以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的编写体例为课文—词语—语法—练习—阅读与思考—单元练习(上册每讲完3 课设一个单元练习,下册每讲完4课设一个单元练习);第二种形式的编写体例为课文—词语—语法—近义词辨析—练习—阅读与思考—单元练习(每讲完4课设一个单元练习)。

总体来看,《新阶梯—中级汉语教程》的编写体例一致性较强,每册内部的编写体例更是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二、《新阶梯—中级汉语教程》内容的考察与分析

《新阶梯—中级汉语教程》中没有专门的语音知识和汉字知识内容,下面分别从词汇部分、课文部分、语法部分和练习部分四个方面对这套教材进行分析。

(一)词汇部分。《新阶梯—中级汉语教程》上册收词语631个,中册收词语707个,下册收词语779个,三册一共收词语2117个。《新阶梯—中级汉语教程》每册各课所收词语数量详见下表:

表1 《新阶梯—中级汉语教程》每册各课所收词语数量统计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新阶梯—中级汉语教程》各课生词总量处于29~59 个之间,其中一课生词总量在21~30 个的有1课,一课生词总量在31~40 个的有18 课,一课生词总量在41~50个的有23课,一课生词总量在51~60个的有8课。由上面的统计数据可见,《新阶梯—中级汉语教程》各课生词总量主要集中在31~50个,以41~50个居多。在每课生词量方面,杨德峰(1997)的研究认为“中级教材每课以40个左右为宜”[1](P21),从各课生词量来看,《新阶梯》每课的生词量大部分比较适宜。

从《新阶梯—中级汉语教程》中的生词等级来看,《新阶梯—中级汉语教程》中甲级词有102个,乙级词有462个,丙级词有358个,丁级词有358个,超纲词有837个。在具体选词方面,《新阶梯—中级汉语教程》以乙级词、丙级词和丁级词为主,超纲词约占到词汇总量的39.54%(中级阶段超纲词量低于词汇总量的20%是合理的范围,超纲词的比例不合适)。整体看,《新阶梯—中级汉语教程》在生词等级选取方面超纲词过多。

(二)语法部分。《新阶梯—中级汉语教程》中的语法点主要体现在上册、中册和下册的“语法”中,以及下册的“近义词辨析”中。《新阶梯—中级汉语教程》上册、中册和下册“语法”中讲解了172项语法点,下册“近义词辨析”中讲解了36项语法点,教材一共讲解了208项语法点。

整体看,《新阶梯—中级汉语教程》上册、中册和下册“语法”中涉及到了句型、句类、句法成分、句式、词语的用法以及词语之间搭配使用的讲解。

具体看,句型讲解了双宾语动词谓语句;句类讲解了反问句;句法成分主要涉及了补语,讲解了结果补语、程度补语(包括程度补语“不行”)、状态补语(由“个”连接的状态补语)、数量补语、简单趋向补语、复合趋向补语(包括复合趋向补语“下来”的引申用法、复合趋向补语“起来”的引申用法、复合趋向补语“上去”的引申用法)、可能补语(包括可能补语“得/不+起”、可能补语“得/不+过”、可能补语“得/不得”、可能补语“得/不+上”);句式主要涉及了存现句、兼语句(包括前一个谓语是动词“是”的兼语句)、“把”字句、表示比较的句式(包括用“比”表示比较句子、动词“不如”表示比较、“跟……一样”表示比较、动词“有/没有”表示比较、“‘一年比一年’、‘一天比一天’、‘一辆比一辆’等表示比较”等)、“被”字句、连动句;词语的用法主要涉及了名词(主要讲解了名词的重叠)、动词(包括能愿动词、动词重叠、动词“不如”表示比较、动词“有/没有”表示比较等)、形容词(讲解了形容词重叠、状态形容词)、量词(讲解了量词的重叠)、代词(讲解了疑问代词的引申用法)、副词(包括副词“尽管”“并”“却”“简直”“几乎”“明明”“好在”“从来”“何必”“难道”“反正”“未必”“偏(偏偏)”“未免”“倒”“稍”等)、介词(主要讲解了介词“凭”“趁”)、助词(包括结构助词“的”“得”“地”、语气助词“了”、动态助词“了”、动态助词“着”、动态助词“过”);词组的用法(主要讲解了数量词的重叠);词语之间搭配使用主要涉及了“不但……而且……”“如果……就……”“既……又……”“对(于)……来说”“不管(无论/不论)……都(也)……”“刚(刚)……就……”“尽管……但是(可是)……”“一……就……”“非(要)……不可”“跟……一样”“即使(就是)……,也……”“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一会儿……,一会儿……”“与其……宁可……”“不是……就是……”“凡是……都……”“除了……还是……”“只有……才……”“东……西……”“不是……,而是……”“不……也……”“与其……,(还)不如……”“……是……,就是……”“假如……,就……”“再……也……”“在……看来”“只要……,就……”“一……准……”“不……不……”“为……而……”“在……下”“拿……来说”“要么(或者)……要么(或者)……”“一方面……(另)一方面……”“要不是……,就……”“什么都……,就是……”“从……来说(来看)”“非……不……”“连……也/都……,(更)别说(提)……”“叫(让)你……你就……”“从……出发”“一来……,二来……”“没有……就没有……”“哪怕……,也……”“由于……的缘故,……”“每……就……”“固然……但(是)/可(是)/却……”“除非……,否则……”“就算(是)……,也……”“不过……罢了(而已)”“管……叫……”“够……的”“最……莫过于……”“……看……的(了/吧)”“因……而……”“为……所……”“除非……,才……”“随便……,都(也)……”“别提多……了”“能……就……”“再……不过了”“你……你的(……)吧”“一是……,二是……”等。

《新阶梯——中级汉语教程》下册“近义词辨析”中对一些较为重要近义词的用法进行了对比分析,讲解了一些近义名词的用法对比,如“后来/以后”“从前/以前”“方式/方法/办法”;一些近义动词的用法对比,如“符合/适合”“缺乏/缺少”“令/使/让/叫”;一些近义形容词的用法对比,如“重要/主要”“平静/安静/幽静”;一些近义副词的用法对比,如“过/过于”“千万/万万”;一些近义介词的用法对比,如“按/按照/照”“关于/对于/对”“为/为了”;一些近义连词的用法对比,如“以致/以至”;一些有共同词性且其中有的词具有兼类词特点的近义词的用法对比,如“偶尔/偶然”“临时/暂时”“严肃/严格/严厉”“发明/发现”“按照/根据”“一定/肯定”“希望/愿意”“以/以便(于)”“好像/像”“特别/特殊”“经过/通过”“感觉/感受”“大概/大致”“时常/经常”等;一部分词有相同词性同时又有一部分词有不同词性的近义词的用法对比,如“明确/的确/确实”“另外/另/别的”“忽然/突然/猛然”;另外,也有不同词类的近义词用法对比,如“轻易/容易”“可怕/害怕/恐怕”“避免/以免”。在“近义词辨析”中,实际上有些并非是词的范畴的对比辨析,而是不同词语组合形式范畴的对比辨析,如“对……来说/在……看来/从……来看”就属于这种情况。

整体看,《新阶梯—中级汉语教程》这套教材在语法点选取上重点和难点较为突出,特别是在词语搭配使用方面编写得格外细致,值得其他教材学习。

(三)课文部分。

1.课文展现形式分析。《新阶梯—中级汉语教程》课文展现形式只有一种类型,即叙述体课文。

2.课文题材分析。《新阶梯—中级汉语教程》课文的题材可以分为校园生活题材、社会日常生活题材和故事题材三种类型。《新阶梯》中社会生活题材的课文最多,教材上册的第四课至第十二课、上册的第十四课、上册的第十六课至第十八课、中册的第一课至第六课、中册的第八课至第十六课、下册的第一课至第十三课、下册的第十五课、下册的第十六课都是以社会生活作为题材。与社会生活题材的课文数量相比,《新阶梯—中级汉语教程》中以校园生活为题材的课文数量不太大,教材上册的第一课、上册的第十五课、中册的第七课、下册的第十四课是以校园生活作为题材。《新阶梯—中级汉语教程》中故事题材的课文最少,教材上册的第二课、上册的第三课、上册的第十三课是以故事作为题材。

3.课文体裁分析。《新阶梯—中级汉语教程》课文的体裁有记叙文、议论文、小说、应用文四种类型。在《新阶梯—中级汉语教程》中,记叙文这一体裁的课文数量最多,教材上册的第一课至第三课、上册的第五课至第十一课、上册的第十三课至第十六课、中册的第一课至第六课、中册的第九课至第十三课、中册的第十五课、下册的第一课、下册的第三课至第五课、下册的第七课至第十一课、下册的第十三课至第十五课共38 课的课文都是记叙文,这一体裁的课文约占叙述体课文总量的76%;应用文这一体裁的课文数量排在第二位,教材上册的第十七课、中册的第八课、中册的第十六课、下册的第二课、下册的第六课、下册的第十二课、下册的第十六课共7课的课文是应用文,这一体裁的课文约占叙述体课文总量的14%;小说这一体裁的课文数量排在第三位,教材上册的第四课、上册的第十八课、中册的第七课、中册的第十四课共4课的课文是小说,这一体裁的课文约占叙述体课文总量的8%;议论文这一体裁的课文数量最少,教材只有上册的第十二课是这种体裁,这一体裁的课文占叙述体课文总量的2%。

(四)练习部分。《新阶梯—中级汉语教程》的练习包括两种形式:一种形式为每课课后设有的练习,另一种形式为单元练习。

《新阶梯—中级汉语教程》每课课后设有的练习题①的题型主要包括根据课文回答问题、按要求回答问题(包括对下列问题做否定回答、用“形容词+着呢”回答问题、根据实际情况用带可能补语的句子回答问题、用连动句格式回答问题等)、用意思相近的词代替下面划线的词、把括号中的词语填入合适的位置、辨字组词、根据下列句子中的划线部分提问、造句(包括用下列词或词组造“是……的”格式的句子、模仿造句、用括号中所给动词和“一……就……”格式造句等)、在适当位置加上结构助词“的”(包括在下列句子的适当位置加上结构助词“的”、请在短文的适当地方加上结构助词“的”)、按正确词序把下列词语组成句子、用下列词语组成存现句、完成句子(包括用“不但”或“而且”加上括号中所给的词语完成句子、用副词“还”完成下列句子、用“如果/要是/要”或“就”完成句子、用“既……又/也……”和括号中的词语完成句子、用“怪不得”完成句子、用“越来越……”完成句子、用“原来”完成句子、用括号里的词语完成句子等)、选词填空(有时是以选择题的形式来填空)、用合适的“动词+着”填空、改写句子(包括把下列肯定句改为否定句和把否定句改为肯定句、用“动词+着+动词+着”的形式改写下面的句子、用“多么……啊”改写句子、用“对……来说”改写句子、用表示比较的“有/没有”改写句子等)、完成对话(包括用“要……了”“快要……了”或“就要……了”和括号中所给词语完成对话;用“一点儿也不/没”完成对话;用“算了”完成对话;用“要不是……,就/肯定/一定……”格式完成对话等)、选择合适的解释、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改正下列错句、在空格处填上合适的汉字等。

《新阶梯—中级汉语教程》单元练习题的题型主要包括把括号中的词语填入合适的位置、选词填空(有时是以选择题的形式来填空)、选择正确的回答、用动词的重叠形式填空、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在空格处填上合适的结果补语、在合适的地方加上语气助词“了”或动态助词“了”、选择括号中的词语组成存现句格式、用所给词语完成句子、用所给的词语完成对话、模仿造句、在合适的地方加上结构助词“的”、所下面的词组组织成句、写出划线词语的反义词、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误、改写句子(包括用所给格式改写句子、按照要求改变句型、按照要求改写句子等)、用所给格式完成对话、词语搭配(包括给下列动词加上合适的宾语、给下面的形容词或副词加上中心语等)、选择合适的解释、判断下列句子正误、在空格处写上合适的汉字等。

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新阶梯—中级汉语教程》练习的题型灵活多样,十分丰富。

从题型看,《新阶梯—中级汉语教程》上册每课课后练习的题型数量十分均衡,每课课后练习都是10个题型;中册每课课后练习的题型数量为10~12个,其中题型数为10个的有6课,题型数为11个的有6课,题型数为12个的有4课;下册每课课后练习的题型数量为10~13个,其中题型数为10个的有1课,题型数为11个的有4课,题型数为12个的有8课,题型数为13个的有3课。另外,《新阶梯》各册单元练习中的题型数量多少不一,少的为7个,多个为11个。其中题型数为7个的单元练习有1个,题型数为8个的单元练习有1个,题型数为9个的单元练习有7个,题型数为10个的单元练习有4个,题型数为11个的单元练习有1个。

从题量看,《新阶梯—中级汉语教程》每课课后练习中练习题的总题量最少的为60个题,最多的为99个题。其中练习总题量为51~60个题的有1课,练习总题量为61~70个题的有8课,练习总题量为71~80个题的有19课,练习总题量为81~90个题的有15课,练习总题量为91~100个题的有7课。《新阶梯—中级汉语教程》各册单元练习中练习题的总题量最少的为85个题,最多的为100个题。其中练习总题量为81~90个题的单元练习有6个,练习总题量为91~100个题的单元练习有8个。

综上可见,《新阶梯—中级汉语教程》每课课后练习题的题型数量主要集中在10~12个,其中每课题型数量以10个居多;每课练习题的总题量主要集中在71~90 个,其中每课练习题的总题量以71~80 个居多。另外,《新阶梯—中级汉语教程》各册单元练习中练习题的题型数量主要集中在9~10个,其中单元练习题的题型数量以9个居多;单元练习总题量以91~100个居多。从教材每课课后练习题型和总题量及各册单元练习题型和总题量的整体设计看,教材在这些方面的量的处理上比较均衡。

三、《新阶梯——中级汉语教程》的优点和不足

(一)《新阶梯—中级汉语教程》的优点。

1.语法讲解由浅入深,同时特别注重词语搭配用法的讲授。《新阶梯—中级汉语教程》在语法讲解中针对中级阶段的学生选取相应语法项目,教材上册、中册和下册的语法设置层次分明,由最开始重点讲解较为基础的语法,到最后重点讲解较难掌握的近义词语辨析,这种讲授很好地体现了由浅入深、逐步深化的语法教学思路。另外,《新阶梯—中级汉语教程》在语法方面特别注重词语搭配用法的讲授,在教材中出现了很多这方面的语法内容,这是此套教材的一大特色。

2.课文的题材较为宽广,体裁比较丰富。《新阶梯—中级汉语教程》课文的题材较为宽广,校园生活题材、社会日常生活题材和故事题材都有涉及。《新阶梯—中级汉语教程》课文的体裁有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小说四种体裁,应该说,《新阶梯—中级汉语教程》课文的体裁也是比较丰富的。

3.设计了灵活多样的练习。《新阶梯—中级汉语教程》在练习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不仅每课课后设有练习,而且各册还设有多个单元练习。通过前面对《新阶梯—中级汉语教程》练习部分的分析也可以看出,这套教材练习题型丰富多彩,题量也不小,教材练习体现出了灵活多样的鲜明特点。

(二)《新阶梯》的不足。

1.部分课的生词量稍多,同时教材超纲词量过大。教材中有8课生词量处在51~60个这个范围,根据杨德峰的研究成果,这些课的生词量需要减少。赵金铭(1998)在对外汉语教材的评估方面也把“每课生词量适当”[2](P17)作为教材编写质量的一个考察点,因此,《新阶梯—中级汉语教程》应该进一步处理好每一课的生词量,从而更好地提高教材质量。另外,教材的超纲词约占到词汇总量的39.54%,超纲词数量过大,需大力控制超纲词的数量,把超纲词量降到词汇总量的20%以内。

2.个别语法点安排的不是很合理。《新阶梯》是中级阶段的教材,但有的语法点“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得’”“结构助词‘地’”、“语气助词‘了’”“动态助词‘了’”“动态助词‘着’”“动态助词‘过’”、各类补语等是初级阶段的语法项目,学生们在初级阶段就已经学习了,因而《新阶梯—中级汉语教程》把上述这些语法点作为重点语法又讲解一遍没有必要,这种语法点的安排不是很合理。

3.课文体裁比例不协调,且体裁可进一步丰富。《新阶梯—中级汉语教程》课文体裁有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小说四种体裁,但小说和议论文的比例过小,教材可适当增加这些体裁的课文。另外,虽然《新阶梯—中级汉语教程》的课文体裁较为丰富,但还有一些体裁未进入课文中,这也表明教材在课文体裁方面可进一步丰富。

注释:

①因教材未把“阅读与思考”作为练习中的内容,因此本书分析时未把它放入练习题中,后面有关练习的统计同样未涉及它。

猜你喜欢

补语教程阶梯
融合计算思维的国外项目式创客教程分析——以微软micro:bit CS教程为例
挽碧制作教程
良师·阶梯·加油站
时光阶梯
汉语中的补语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
艺术创意阶梯
一绾青絲深,此意最绵绵——古风发型教程
“NP V累了NP”动结式的补语趋向解读
实践 学习 在实践——《新闻个案教程》开讲五年实录及思考
汉英补语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