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0岁及以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床指标评价

2019-12-20芮艳霞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年24期
关键词:高通量肾病通路

芮艳霞

(嘉兴市第一医院肾内科,浙江 嘉兴 314000)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是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2016年全国血液净化病理信息登记系统(CNRD)显示,我国登记在册的血液透析患者447 435例,新增患者75 831例。目前老年患者接受血液透析的比例逐年上升,如何提高老年患者的透析质量,减少透析并发症,是目前临床诊治和科研中的紧迫任务,本研究拟通过对60岁及以上MHD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横断面调查分析,为提高本地区血液透析质量、制定相关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2~3月在嘉兴市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MHD治疗≥3个月,且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99例,其中男64例,女35例。年龄60~88岁,平均(72±7.48)岁,其中60~69岁47例,70~79岁31例,≥80岁21例。原发病构成:原发病前5位为慢性肾小球肾炎49例(49.49%),糖尿病肾病25例(25.25%),高血压肾损害10例(10.10%),多囊肾7例(7.07%),梗阻性肾病4例(4.04%);其他4例(包括血管炎、痛风性肾病、狼疮性肾炎)。透析龄3~145个月,平均(37.22±29.56)个月,其中透析龄>60个月22例。33例为高通量透析,66例为低通量透析。每周透析≥3次98例,2次仅1例。首次透析的血管通路仍以中心静脉临时导管置管为主,其中62例首次血管通路为中心静脉临时导管。而选择内瘘的37例。目前作为长期血管通路的,使用内瘘者90例,选择长期导管者9例(9.1%)。并发症:目前仍存在高血压且需要使用降压药物治疗者46例(46.46%)。基本以收缩压(SBP)升高为主,单纯以舒张压(DBP)升高的不多。药物治疗以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类及钙离子拮抗剂(CCB)为主。35例(35.35%)单次血红蛋白(Hb)<90 g/L。血浆白蛋白(Alb)≥35 g/L 87例(87.87%);血甲状旁腺激素(PTH)浓度150~300 pg/ml 31例(31.31%);血钙(Ca)浓度2.10~2.37 mmol/L 55例(55.56%);血磷(P)浓度1.13~1.78 mmol/L 72例(54.55%)。平均胆固醇(TC)浓度(3.78±1.01)mmol/L,其中9例(9.09%)浓度>5.18 mmol/L。血平均三酰甘油(TG)浓度为(1.7±0.81)mmol/L,其中50例(50.51%)浓度>1.7 mmol/L,存在高TG血症。排除标准:①急性肾损伤暂不能摆脱血液透析者;②慢性肾衰竭可能暂时摆脱透析者;③与本研究有关,但临床资料、数据不全者。

1.2研究方法 收集60岁及以上MHD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信息、人口学资料、原发病、血管通路、并发症、合并疾病、透析方式、透析龄、血压、降压药物使用、Hb、Ca、P、PTH、血肌酐(Cr)、尿素氮(BUN)、Alb、血清TC、TG、睡眠、食欲、乏力、皮肤瘙痒等〕;问卷调查:对患者主观症状,包括乏力、食欲、皮肤瘙痒,睡眠通过问卷进行主观评价得分,总分10分,以标尺形式让患者从0~10之间选择数字等级。皮肤瘙痒情况:无瘙痒为0分,皮肤极度瘙痒为10分;乏力程度:无乏力为0分,最乏力为10分;食欲情况:食欲最差为0分,食欲最佳为10分;睡眠状况:睡眠极差为0分,最佳为10分。

1.3相关定义及诊断标准 高血压诊断标准:按照2014年美国成人高血压治疗指南(JNC8)〔1〕、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2003 WHO/IS)〔2〕和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3〕,高血压定义为未服降血压药物情况下(透析前)SBP>140 mmHg和(或)DBP>90 mmHg;或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服用降血压药物,即使血压<140/90 mmHg,仍诊断为高血压。(2)高血压控制标准:依据美国肾脏病与透析患者生存质量指南(K/DOQI),MHD高血压患者透析前高血压控制的目标为SBP<140 mmHg且DBP<90 mmHg。即患者SBP<140 mmHg且DBP<90 mmHg为血压达标,相反则血压不达标。

脂质代谢异常诊断标准:血脂异常标准参照美国NKF-K/DOQI指南〔4〕:TC≥5.18 mmol/L为高TC血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59 mmol/L为高LDL-C血症、TG≥1.70 mmol/L为高TG血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4 mmol/L为低HDL-C血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行t检验。

2 结 果

2.1不同性别间各临床指标比较 男性组与女性组T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糖尿病肾病组和非糖尿病肾病组各临床指标比较 两组各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不同透析方式间各临床指标比较 高通量组与低通量组Ca、P、PTH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通量组Hb水平较低通量组偏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不同年龄组各临床指标比较 以10岁为一个年龄组,≥80岁为老年组,比较60~69岁组与≥80岁组临床指标。两组透析前血Cr水平、使用降压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不同性别间各临床指标比较

表2 糖尿病肾病组和非糖尿病肾病组各临床指标比较

表3 高通量组和低通量组各临床指标比较

表4 不同年龄组间各临床指标比较

2.5临床主观指标评分 高通量组食欲、乏力、皮肤瘙痒评分明显低于低通量组(P<0.05),两组睡眠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高通量组和低通量组临床主观指标评分比较分)

与高通量组比较:1)P<0.05

3 讨 论

目前老年患者接受血液透析的比例逐年上升。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项功能逐渐退化。研究显示,80岁以上人群肾脏体积下降18.1%,肾小球出现生理性硬化,肾小球滤过率出现生理性下降〔5〕。高龄增加了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率,美国一项利用CKD-EPI公式估算的70岁以上人群CKD的发病率为46.8%〔6〕,透析患者高龄化已不可避免,2009年美国老年透析患者占总透析患者的65%〔7〕,法国〔8〕一项研究显示,75岁以上老年透析患者占血液透析人数的16.5%,年龄最大94岁。研究显示,75岁以上的血液透析患者有51%在进入透析后2年内死亡〔9〕;80岁以上MHD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25.1个月〔10〕,老年患者透析后较年轻患者会出现更多的相关并发症,平均住院率、住院费用明显增高,故而从经济学和成本消费分析角度,加强对老年患者的透析管理将有利于减轻社会、家庭经济负担。

目前我国CKD的疾病谱仍以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等为主。在全球范围内,糖尿病肾病是尿毒症的首要原因。而在我国糖尿病肾病也已成为我国CKD的主要原因。报道显示,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有超过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趋势,年龄是2型糖尿病肾病的一个显著性危险因素。年龄越大,其患糖尿病肾病的风险就越大〔11〕。

血液透析充分性与MHD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充分的血液透析可以使患者死亡率下降,改善生活质量。良好的血管通路是高质量血液透析的保障。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提出,50%的患者初次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为动静脉内瘘〔12〕,而本研究结果远低于指南要求。临时导管置管虽可以迅速解决临时透析问题〔13〕,但也会出现透析时血流量不稳定,导管血栓形成、导管相关性感染甚至败血症、心血管并发症等各种问题〔14,15〕。患者初次肾脏专科就诊的时间是影响患者是否提前制作内瘘的重要因素〔16〕,及时规律的肾脏专科随诊,能使医生更好地把握患者肾功能减退的速度,估计造瘘时机。另外患者及其家属的受教育程度对动静脉内瘘的接受程度是影响首次透析是否使用内瘘的重要因素,恐惧心理也是重要因素。Casey等〔17〕亦指出,患者对于侵入性治疗的恐惧、对需要依赖机器的反感、生活成本的增加、额外时间的支出增加等生活方式改变的担忧等可能是影响患者初次透析提前建立血管通路的原因。所以加强对CKD患者的管理,提高自身造瘘水平对决定首次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方式至关重要。良好的血管通路和充分的透析时间是透析质量的重要保障,而不同的透析方式将对透析质量产生深远影响。而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MHD患者会出现许多与透析相关的远期并发症,并逐步突显了常规低通量血液透析的局限性,而高通量血液透析是一种高效的血液净化方法。PTH是一种中分子物质,与CKD钙磷代谢异常密切有关,其水平增高与贫血、皮肤瘙痒、心血管事件增加均相关,高通量透析能更好清除PTH,龚德华等〔18〕研究发现高通量透析组血PTH水平显著低于低通透析组,透析后较低通量组降低P及升高Ca作用明显,高通量透析可通过降低血PTH水平,改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相关性肾病进程。除了对肾性骨病的影响,高通量透析能明显改善脂质代谢、减少氧化应激、改善患者微炎症状态、降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存素使用量、改善营养状态。MHD患者的一大重要死亡原因是心血管疾病,而血脂的代谢紊乱与动脉硬化、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改善MHD 患者的脂代谢紊乱有助于提高生存率〔19〕。有研究证实高通量透析能清除更多的脂蛋白脂酶抑制物,从而使TC浓度下降〔20〕。Otsubo等〔21〕同样发现高通量透析能使脂蛋白酶活性升高,从而降低患者血TG。营养不良是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率和发病率的独立危险因素〔22,23〕,尤其是在老年透析患者中。虽然理论上高通量的透析膜可造成蛋白质丢失增多,可出现某段时间的血浆Alb下降,但如果延长观察时间,由于高通量透析通过清除更多的可能抑制蛋白合成和抑制食欲的细胞因子,减轻炎症因子刺激,增加中分子物质的清除、降低瘦素水平、改善食欲,促进胃肠动力等多方面来提高血浆Alb水平,与Cheung等〔24〕研究一致。高通量透析也能改善贫血,减少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使用量,减少对EPO的依赖。糖尿病肾病占目前MHD患者数量的第二位,张晓玲等〔25〕研究发现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iPTH水平和P水平明显低于非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能抑制iPTH的分泌。吴小群〔26〕研究发现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感染、心血管疾病和透析低血压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Scrensen等〔27〕研究亦发现进行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其3年生存率远低于非糖尿病肾病组。

高龄患者由于其机体功能退化,对外界的有害因素的防御能力明显降低,营养状况欠佳,往往出现更多的并发症。有研究显示高龄血液透析患者肺部感染、血管通路障碍、心脑血管并发症、抑郁、残疾、再次住院率、死亡率等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本研究进行每周3次的血液透析,同时间段行血液透析滤过,透析较充分,另外,本院采用“医联体-医养结合”模式,部分老老年患者在下沉机构长期住院,得到专科医护人员长期24 h的照顾和监督,同时诸多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使患者少走弯路,避免了通常“散养”模式带来的一些弊端,这种新型的血液透析患者管理模式是一种探索,同时也将为今后老龄化时代管理血透患者提供新的实践经验。

猜你喜欢

高通量肾病通路
氧化槐定碱体内体外通过AKT/mTOR通路调控自噬抑制HBV诱发肝纤维化
新一代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诊断耐药结核病的临床意义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积极面对肾病,康复丰富人生
小檗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通路的研究进展
高通量血液透析临床研究进展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肾病防治莫入误区
中草药DNA条形码高通量基因测序一体机验收会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