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预警监测

2019-12-20崔建中吴九如陈永智周世民王宏张欣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年24期
关键词:性骨折骨量成骨细胞

崔建中 吴九如 陈永智 周世民 王宏 张欣

(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骨质疏松本质是人体骨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骨量减少和骨力学强度减弱。由于骨的硬度、强度和韧性等基本特性均明显降低,骨折成为骨质疏松最常见的并发症和最严重的后果之一。由于骨质疏松,治疗骨折时采用的内固定或植入物固定等方法效果不理想,容易发生固定物松动、骨愈合过程迟缓等,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因此,加强对骨质疏松患者各项生化指标的监测,有效预警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具有重要的医疗价值和社会意义。本课题组以老年人不同部位骨密度(BMD)、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血清Ⅰ型胶原蛋白C末端(CTX)等骨代谢生化指标为观测指标,期待为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提供临床监测预警。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住院和门诊骨质疏松患者85例,其中骨质疏松非骨折患者20例纳入骨质疏松组,骨质疏松性骨折65例纳入骨折组。参照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颁布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以BMD或骨矿含量(BMC)为诊断标准〔2,3〕。纳入标准:符合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继发性骨质疏松和特发性骨质疏松;严重的器质性病变(包括恶性肿瘤、骨折、骨髓炎等);合并严重的原发性疾病(包括心血管、肝肾等重要脏器的严重疾病);精神病患者,及不能配合或无法按时完成治疗的特殊患者,或同时进行其他治疗的患者。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人27例纳入正常对照组。三组年龄、身高、体重分布均衡(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各组一般资料比较

1.2检测指标 采用相关检测设备检测骨代谢生化指标,包括BMD、空腹血BGP、B-ALP、CTX、钙(Ca)、磷(P)。建立病例资料档案,将三组临床检查数据分类整理。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骨折组各项指标值的中间截断区(一般以中间值80%为理想的取值范围)设定为参考值,并以此为预警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监测阈值。

2 结 果

2.1各组多部位BMD检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骨质疏松组和骨折组腰椎(L)2~4椎体、股骨颈(NECK)、股骨沃氏(WARD)三角、股骨大转子(TROCH)、桡骨远端(RADIUS)五个部位的BMD明显下降(P<0.05)。三组Ca、P的变化情况与BMD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各组不同部位BMD与Ca、P含量比较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1)P<0.05

2.2各组BGP、CTX、B-ALP水平比较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骨质疏松组和骨折组BGP、B-ALP、CTX水平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P<0.01),见表3。

表3 各组BGP、CTX、B-ALP水平比较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1)P<0.05,2)P<0.01;与骨质疏松组比较:3)P<0.05

2.3BMD检测预警值 依据统计学取值范围的规律设定骨折发生的BMD预警值为:前臂桡骨(0.267±0.111)g/cm2;下肢股骨(0.571±0.119)g/cm2;L2~4(0.714±0.107)g/cm2。

2.4BGP、B-ALP、CTX检测预警值 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各项骨代谢生化指标预警值:BGP为(5.75±5.43)ng/ml、CTX为(0.47±0.39)ng/ml、B-ALP为(34.05±13.33)U/L。

3 讨 论

骨折是骨质疏松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机制可以从骨量丢失、骨微结构变化、骨密度因素三方面进行阐述。骨量丢失导致骨量明显降低是骨质疏松患者的主要特征之一,并且骨量丢失情况与年龄、骨的部位有直接关系。骨量是决定骨强度的主要物质基础,骨量减少是影响骨强度的非常重要的因素〔4〕,快速骨量丢失对骨小梁重建影响更加明显,更难达到或恢复合理的承重结构〔5〕。同时,骨强度除与骨量有关外,还与骨内部结构质量有关,且骨强度的影响因素中“质量”比“骨量”因素更重要〔6〕。正常情况下,人体骨结构中的细微损伤可经过骨重建完全修复,但随着年龄增加,骨小梁变细,通过自我修复很难实现愈合。当这种微骨折达到一定数量时,即出现了骨的“质变”——骨折〔4〕。BMD能够从数据上直接体现人体骨质疏松的程度〔7,8〕,是骨质疏松的重要诊断依据〔9,10〕;同时,在预警骨折危险性方面也是首先重点考虑的指标。

ALP是一种磷酸单酯酶,主要以游离形式存在,极少量与脂蛋白和免疫球蛋白结合。有研究发现,ALP在骨更新率增加的代谢性骨病如佝偻病、骨细胞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表现显著升高;相对而言,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的相关研究上,ALP升高的比例并不是很高,一般在60%左右〔11,12〕。BGP是成骨细胞合成并分泌的,能直接反映成骨细胞尤其是新形成的成骨细胞的活动性,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BGP升高明显〔13〕。CTX是成骨细胞合成胶原蛋白时的中间产物,是骨组织中唯一的胶原,占骨基质的90%以上,能够准确反映成骨细胞的活动状态,与骨形成呈正相关〔14,15〕。综上,检测中老年人BMD与ALP、BGP、CTX等骨代谢生化指标,能够高效反映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状况,精确预警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程度,从而提醒中老年人在日常生活起居、饮食、药物调理等方面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为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提供坚实的保障。

猜你喜欢

性骨折骨量成骨细胞
锻炼不当,小心疲劳性骨折悄悄来袭
微小核糖核酸-1205沉默Cullin-RING泛素E3连接酶4A激活AMPK信号传导保护人成骨细胞免受地塞米松损伤的研究
微纳米分级形貌促进成骨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wnt经典信号通路在酸性pH抑制成骨细胞功能中的作用
影像检查在应力骨折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成骨细胞调节破骨细胞功能的机制及途径研究进展
恒古骨伤愈合剂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树鼩骨密度及骨生物力学的影响
军队离退休干部1231例骨密度检查结果分析
营养影响骨骼强度
武术运动员退役前后骨量丢失的身体部位及年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