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結合資源 深度開發 從台灣品牌印象在大陸的衰退說起

2019-12-17丁鯤華

台商 2019年8期
关键词:品質產品台灣

丁鯤華

包裝精緻、品質可靠、食品口味好、食安有保障,這些都是大陸消費民眾對台灣產品的美好印象;而台灣水果香氣濃郁,小吃新奇美味,農、漁加工品風味獨具,更是商場常年熱銷的產品。口碑相傳之下,打著「台灣」旗號的美食街、專賣店數年前在街頭如雨後春筍般崛起,各地「台灣商品展」也常出現人頭湧動、買氣爆棚的盛況。曾幾何時熱潮退燒,台灣美食街行人寥落、消費冷清;農特產品專櫃陸續撤守;而台灣商品展的參展廠商、參觀人數、銷售金額更是一年不如一年,令人感慨。

台灣品牌印象大幅滑落

根據我的觀察,台灣品牌印象在大陸大幅滑落不外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近3年民進黨執政逢「中」必反,以敵視、對立的方式處理兩岸關係,使大陸民眾對台灣的熱情與好感度逐步下降。其次,已有相當數量大陸民眾赴台旅遊,對台灣商品的好奇和新鮮度降低,且許多知名品牌直接在大陸設廠,包裝、價格、標示當地化,購買更方便。此外,大陸本土品牌崛起,自產商品設計與包裝已顯著拉近甚至超越台灣產品;以及大陸「電商」發展神速,經營面全覆蓋,消費者從網上可以直接購買台灣商品,享受物流到家、不滿意可退的便利,對台灣美食街及商品專櫃的銷售也有相當影響。

然而,我們更憂心的是,少數臺灣企業沒有長期經營品牌的決心,對於品質與信譽疏於維護,大陸無良商家趁虛而入,不管水果、食品、服裝或手工藝品,隨便假冒寶島商品蒙混消費者。即使是號稱「台灣商品展會」也可能有一半以上廠商和台灣八竿子打不著關係,不但讓正宗台灣廠家和商品蒙受不白之冤,也拖累台灣整體品牌形象。

台商企業的突圍之道

大陸距離台灣最近,兩岸通航朝發夕至,而且雙方語言、文字相通,生活習慣、口味相似,這是台商和台灣產品的先天優勢。但在民進黨執政者刻意對大陸視而不見的情況下,農委會、外貿協會等官方單位既無法以產業政策輔導,也不可能對中小企業開拓大陸市場給予具體協助,台商企業突圍之道可以朝三方面著手:

一、組織地方團隊共同參與:誠如韓國瑜市長的競選口號,「貨出去、人進來」是發展地方經濟最務實的方式,由各縣市政府直接協助轄內廠商拓展大陸市場,可以避免因民進黨偏執的「鎖國」操作貽誤未來商機。7月4 ~7日由「天津市台辦」、「 台灣中華經濟合作促進會」及「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天津分會」合辦的「2019天津台灣商品博覽會」有新北市、新竹縣、嘉義市、連江縣等市、縣組團參加,對於推廣地方農、特產, 提高企業及產品的曝光度,具有正面效應,參展廠商也能和消費者及經銷商直接接觸,深度了解市場趨勢並建立長期溝通管道。

二、多元結合帶動聯合宣傳效益:參加展會是台商在世界各地拓展商貿最常見的有效方式,但中小企業主資源有限,就算使出渾身解數,也很難在大型展會中讓人留下深刻印象。各市、縣政府如果從建立城市的整體品牌策略著手,加強介紹地方文化、風景名勝及土特產,突出城市印象,結合推動觀光旅遊和地方特產銷售,可以擴大並深化宣傳效果。

三、加強監督管理,維護品牌價值:主辦單位和各縣市團主除協助參展廠商會場佈置和進、出口通關手續外,在「代表台灣形象,推廣優良品牌」的前提下,應嚴格檢視參展廠商的資格和條件,寧缺毋濫,以確保品質。而在現階段因台灣無法提供統一、有效及可回溯產地的商品認證方式,台商不妨自行設計標章及包裝,突顯產地台灣的辨識度,各市、縣政府更可自訂農特產品銷往大陸的管理標準,加強監督管理。

大陸近14億人口的消費市場目前正處於上升期,購買力強,是世界最大、發展最快的區域。特別是近來大陸經濟鼓勵擴大內需,積極採行降低進口關稅並對全世界開放的政策,讓民眾對消費產品可以有更豐富的選項,高品質、高單價商品的市場占比持續上升,開發潛力十足,引來大量國際品牌搶進,而各省、市、地區全力發展專項產業,注重經營區域特色,帶動農、特產品的研發與創新,促成大陸自主品牌項目驚人地進步與成長,看在我們這群老台商眼裡,真是「翻天覆地」的變化,更為台灣的短視與自閉憂心不已。台灣在產業技術與品質管理上仍有小幅領先優勢,如能結合大陸的豐富資源,進行產品深度開發,更有助於產業鏈整合。以食品加工為例,如海霸王、新東陽、海瑞槓丸等都是落地生產銷售的成功範例。兩岸關係低迷,以致台商只能自求多福,這是萬不得已,有意在大陸發展的台灣企業不妨多和各地「台商協會」聯絡,加速佈局,共同發揮台灣產品的最大品牌價值,搶抓稍縱即逝的最後商機。

猜你喜欢

品質產品台灣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常州三杰”的品质风范与时代启示
「九合一選舉」催生的台灣最大黨
從盧麗安到王炳忠
最好的時代:讓競爭回到產品本質
最好的時代:讓競爭回到產品本質
「台灣競爭力論壇」談台灣競爭力
关于如何更好的普及少年儿童刊物问题的研究
春天是我的品质
青花·木 产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