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尝试

2019-12-17李健

考试周刊 2019年87期
关键词:思维品质初中生物培养策略

摘 要: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更注重学生思维品质培养,要创新教学理念,提升思维水平,加深对生物的认知程度,本文先介绍重要意义,再从不同方面展开论述,进行了有效探讨,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思维品质;培养策略

一、 引言

实验是生物教学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丰富实验活动形式,调动起学生参与积极性,让学生更加自主地投入进来,得到有效锻炼。分析学生身心特点,在引导中提升学生思维水平,以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 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意义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非常活跃。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除了理论传授外,实验也是必不可少的。实验有利于增强思维品质。首先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生物学带领我们走进生物世界,通过探究发现其中奥秘,会激发学生强烈求知欲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其次是新课改的要求。课程改革的深入,更加重视学生自身发展。思维品质培养帮助学生更加理性看待问题,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要顺应新课改需求,做出适当改变和调整,关注学生思维发展。最后也是提升实验教学质量的要求。生物实验,不是简单的操作,过程中要善于思考,和所学知识联系在一起,培养自主探究能力,这样也可以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三、 基于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策略

(一) 添加实验材料,培养学生思维批判性

随着生物学发展,在探究中发现新的问题,学者要具备批判性思维,敢于否定过去的认识和看法,提出新的见解。将批判性思维运用到实验中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看法和见解,对已有理论大胆质疑。受到应试教育制度影响,学生将重点放在知识记忆上,长此以往形成思维定势,认为课本中的内容都是正确的,导致缺乏批判意识。因此,我们在传统实验基础上应增加新的材料进去,让学生通过操作看到不一样的现象,从而得出新结论,有利于激发出批判性思维,敢于向权威发起挑战。实验教学要体现出自由性和包容性,充分发挥出学生主观能动性。批判性思维让学生意识到个人观点的重要性,开动脑筋去思考,从固定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

(二) 定性转定量,培养学生思维严谨性

严谨性是生物实验最显著的特征,过程中会涉及很多环节,确保不会出现任何问题,保证结果正确性。定性实验是常见类型,优势在于通过实验现象快速验证结论的正确与否。但是也存在一定弊端,缺乏实验数据的支持,不利于学生缜密思维的建立。开展定量实验可以改善这种情况,对数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从而形成概念、建立模型、验证假设,是一个完整体系。同时严谨性思维帮助学生树立起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对待实验活动足够认真负责,减少不利因素影响。告诉他们理论探究不能有半点马虎,从开始到最后都要始终如一,当发现问题时要及时处理,避免对结果产生不利影响。思维严谨性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按照规定程序去执行。

(三) 一物多用,培养学生思维系统性

思维系统性主要体现在全面、整体、有联系地认识事物,发现其中规律,总结出丰富经验。在学习生物时,要突破思维片面性,树立起全局意识,从整体上去把握,才能有全面认识。生物与环境之间、不同物种间、不同个体间表面看上去是相互独立的,通过研究发现其实存在一定联系。在做实验中,不能片面、孤立的看待研究对象,这样会限制思维发散,局限在狭小范围之内。实验要体现出灵活性,注重不同物质间的转化,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增强学生思维系统性。从初中生物学教材来看,知识难度在不断增加,所以要加强联系,有利于提升学习效率。从传统思维模式中跳出来,开展实验应该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实现知识活学活用,更加合理去把握。

(四) 实验串联,培养学生思维迁移性

在实验活动中,要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不难发现很多生物实验有共同点,只是外在表现形式不一样,要看到其中本质,学会知识迁移。很多问题是相互关联的,但是学生受到思维定势影响,只能解决常见问题,对于新问题显得束手无策,主要原因是思维不够灵活。采用分组实验的方法,每个小组做不同实验,完成之后让大家一起讨论交流,发现其中的规律。实验要联系起來看,从单一实验可以联想到更多,达到知识迁移目标。得到实验结果的方法不止一种,要善于开发思维,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部分学生自身能力有限,在迁移过程中会遇到问题,因此要加强练习,在积累中总结丰富经验,实现自身水平提升。

(五)宏观和微观观察相结合,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

生物实验主要目的是了解生物体结构,有清晰认识,加深在脑海中的印象。宏观观察主要是用肉眼来看,了解生物的外在形态,包括颜色、形状、生长规律等,都是直观呈现出来的。微观观察要求则更高,需要借助仪器设备来完成,例如在观察生物细胞的时候,需要利用显微镜,通过放大来看。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宏观和微观观察相结合,启发学生逻辑思维。思维要具有逻辑性,不然就会显得混乱,对正常学习造成困扰。有的学生学习刻苦,但是成绩总是不理想,原因是逻辑思维水平不强,在实验中是茫然的,缺乏清晰目标。教师要正确引导,在循序渐进中提升,激发出学生能动性。宏观观察和微观观察存在共通之处,因此要联系起来看,对于培养逻辑思维有很大的帮助。

(六)改进实验方法,培养学生思维创造性

创造性是指个体思维活动的创造性特征。在开展实验的时候,教师要发挥出指导作用,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身创新意识。在传统模式下,实验都是按部就班,有着固定的流程,学生只需要按照要求去操作就可以验证结论。树立起创新意识,改变以往实验形式,充分体现出创新性。提前准备好实验需要的材料、仪器设备、工具等,让学生在自身经验基础上采用新的方法,过程中会获得新认识,学习到更多东西。如果长时间用一种方法,学生会感觉到枯燥无聊,使得积极性普遍降低,因此要增加实验教学新鲜感。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在创新中前进的,生物实验教学也不例外,要做出改变,让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

(七)深化知识点,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

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要深入去探究问题,善于去观察,透过表象看事物的本质。大部分初中生思维认知比较浅显,会受到表面形式的影响,不会主动去探索真相。很多学生觉得生物学习困难,原因是缺乏深入了解,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对知识理解不够透彻。要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在探究中提升思维水平,获得更好发展。教师要创新实验形式,激发出学生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热情。生物没有看到的那么简单,要通过探究加深认识。实验中要加强师生互动,教师主动走到学生中去,了解实际学习情况,便于及时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遇到难题,构建出完整的知识框架。在教材内容基础上,适当的进行拓展,增加学生自身储备,让视野变得更加开阔。深刻性思维培养的重点在于学生要主动去思考,寻找到解决问题方法,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尝试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要积极开展生物实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不断增强生物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彭汀汀.基于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尝试[J].生物学教学,2018,43(3):46-47.

[2]郑德庆.浅谈生物实验中构建学生创造性思维平台[J].沙棘(科教纵横),2017(9):47.

作者简介:

李健,江苏省南通市,南通市通州区二窎中学。

猜你喜欢

思维品质初中生物培养策略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