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班级管理的家校合作策略的分析与研究

2019-12-17彭鑫

考试周刊 2019年87期
关键词:家校合作小学教育管理

摘 要:孩子的教育问题会影响到将来世界的发展,加强孩子教育问题能有效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尤其是针对小学阶段的教育,学生所在的班级是学校管理孩子的主要载体,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身心健康,所以,班级管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同时也不能忽视学校和孩子家长共同配合作用,学生只有在积极、团结的气氛下以及和谐的家庭环境里,才能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发展。本论文围绕小学教育中的家校合作进行讨论,分析了家长与校方共同合作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小学教育;家校合作;管理;合作策略

通常,我国的学生都是学校和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模式,学校可以说是学生的另一个家,这个家庭只有温馨有爱才能有利于孩子们健康成长。班级是学校的载体,怎么样才能将“家庭”变得更加温馨有爱是我们班主任和学校应该重视的工作。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忽视原生家庭的作用,学生只有在原生家庭中得到良好的熏陶,才能让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然而,根据现阶段的实际现状来看,我们很多学校和家庭关系粘性不强,无法共同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家校合作的理论由此提出,并将这类型问题进行了完善。

一、 家校合作的理論分析

学生的教育问题一直是家长和学校共同关注的重点,也是现阶段社会的热点问题。相关教育研究机构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为了提高学生教育效果,提出了家校合作理论。一般情况下,孩子都是在家人身边长大,家人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学校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一方面,家长的言传身教更是重要,只有两者有效结合,才能促进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才能给社会输送更加优质的人才。

二、 小学教育中家校合作现状

(一) 合作水平不高,效果不佳

现阶段,中国的家校合作在小学教育中还是初步试行阶段,没有丰富的理论支撑,也没有较好的经验可以借鉴,家校合作出现了家庭和学校合作水平不高的情况,这种背景下,家校合作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发现,当前,中国的小学教育家校合作里,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并不是很融洽,多表现在学校从自身的角度单方面地联系家长,学习已经做好了详细的学习计划,交代家长安排学生执行,家长被动接受安排,敷衍或是简单配合,这种合作方式明显没有太大效果。为了确保学校和家长之间合作的有效性,有必要做好两方的沟通,需要双方加强合作和交流,双方以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这两方面为切入点,一起为孩子制订合理的学习方案,只有如此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健康成长,起到良好的引导和教育作用。

(二) 合作内容少,家庭仅仅学校的另一个版本

注重学生的成绩是我国现阶段小学生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的应试教育主要是考核学生的书面成绩,因此,学生的考试成绩也便成了学生和家长比较重视的板块,对做人方面的教育考虑较少,这样的教育方法对学生的成长很不利,在进行家校合作时,重视学习成绩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孩子的人格品德等教育,保证学生在提升考试成绩时,也能提升其品德。倘若仅仅只看重学习考试成绩,会导致孩子缺乏生命教育、道德和心理教育,让他们缺少善良、诚信等传统美德。在孩子的成长阶段,不管缺少了哪一方面的教育,对孩子都会产生巨大的伤害。

(三) 合作方式少,家长缺乏指导教育

在家校合作方面,我国经验尚浅,哪怕到现在,合作方式也不多,家长缺乏指导教育。在中国现在实行的家校合作方法里,最常规的方式是开家长会或者老师主动联系家长,这种方法基本上是借鉴的西方国家经验,和我国的教育实情有一定冲突,不适用于我国小学生的教育,单方面的照搬其他国家的经验,没有贴合实际情况制订符合本国的教育方式,导致家校合作效果一般。目前,采用的家长会和主动联系家长的方式,没有形成规模和制度,各个成员沟通较少,学校和家长只有在发生事情了之后才有少量的沟通,导致所设定的组织没有发挥其最大作用。

三、 促进小学班级管理的家校合作策略思考

(一) 增强共同教育的认知,确定家长和学校班主任的责任

为了保证小学家校合作的高效性,学校班主任应和家长共同提高教育认知,明确双方对孩子成长与教育应该承担的责任。将责任明确后,双方正视自己的责任,相互配合,将孩子培养成一名优秀的人作为学校班主任和家长的共同目标。应从以下方面进行。

首先,在思想上进行觉悟,让学校班主任和家长具备沟通合作意识,从思想上影响其行动,让双方重视合作,使其顺利进行家校合作,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其次,学校班主任应尊重家长,不要将自己定位为一名高高在上的人民教师。尽量和家长保持在同一个沟通频道,确保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统一性。只有将学校班主任的教育和家长教育有效结合,才能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方面两不误,从学生的生活为切入点,顺利进行教育工作。相对于家长而言,优质的教育水平会改变学生的一生。所以,家长身负着重要的使命,以身作则更容易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道路。

(二) 联合各种力量,增强双方的合作沟通能力

家校合作一方面需要家长不断的保持学习,还需要学校方面积极参与,以学校应试教育方式,配合家长科学教育,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成绩的目的。对学校而言,建议选择各种渠道多支持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例如,可以进行专门针对家长教育问题的专题讲座,给家长发放教育手册,不定期向家长汇报学生在学校期间的表现等等方式,让家长时刻了解不同阶段孩子的不同问题,从心理方面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成长。沟通有效的家校合作方式不但有利于学校和家长保持良好的关系,还能及时进行沟通后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另一方面,教育机构还可以对家长们进行有关指导,有条件的话也可以提供一些资金上的支持,帮助家长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另外,学校也可以采用家长热线的方法,支持家长教育,同时多加宣传教育执行并进行推广,使家长全面地认识到孩子的心理发展阶段,这样对孩子的全面发展也会有利,才能最高效地将家校合作执行起来。

(三) 建立制度化的联系渠道,有效利用多种联系方式

我们有必要将联系渠道规范化,有效利用多种联系方式,解决目前家校合作过于随意的现象。采用定期开展家长会的方式来提高班主任和家长的有效沟通,以便双方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另一方面,记录学生在家里和学校期间的表现,双方进行交换,方便家长和学校能有针对性对学生成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增强教学质量。与此同时,现阶段网络信息化发达,采用网络交流方式更会提高双方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分析和探讨学生教育问题,并和老师共同制订科学的教育方法,便于更好促进学生成长。

四、 总结

优质的教育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更离不开家长的支持。现代化通讯手段日益发达,我们可以有效地结合互联网,采用QQ、微信等沟通方式进行更加便捷的沟通。及时将平日里做的好的学生作业发到群里给家长参考,将学校运动会的风采分享给家长,也可以将平时在班级里开展的小型活动等照片上传至班级的相册里进行共享,以便家长及时掌握孩子们在学校的状态,增强家校之间的粘性,使其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共同努力。总而言之,想要将家校合作工作做好,不仅需要学校,更离不开家长的努力,共同将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放在首位,为孩子们打造一个温暖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付玉萍.小学班主任日常管理中家校合作模式的应用分析[J].学周刊,2019(25):154.

[2]王唯佳.小学家校合作现状调查及提升策略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

彭鑫,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龚家湾第一小学。

猜你喜欢

家校合作小学教育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