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恐遭物议话声设 众擎易举论改革
——关于高师院校(本科)声乐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2019-12-11

歌唱艺术 2019年6期
关键词:声乐院校音乐

何 静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由柏拉图提出的人生哲学三问同样适用于高等师范院校(以下简称“高师”)声乐教育领域。从教十几载,每每遇到教学上的困惑,我就会想:高师声乐教育是什么?怎样搞好高师声乐教育?高师声乐教育的目的又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又该如何进行高师声乐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本文特指声乐专业本科阶段的课程设置)?我以为这是一个特别好却又在现实中难以执行的话题,即便如此,关于声乐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还是要思,课程设置改革的举措还是要做,因为聚沙成塔、众擎易举。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明确了宏伟目标。以高等教育为例,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升学率仅为0.26%,到2018年升学率已超过45%,增加了170多倍,中国的高等教育也由精英化进入了大众化。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和中小学师资需求的不断提高,高师院校的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高校逐渐将“一专多能”的培养目标提上人才培养日程,除了重视“专业”外,人才的复合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具有创新精神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欢迎和重视。伴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渐普及,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愈加彰显。

素质教育作为成就人的事业,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随着中小学音乐教材的修订,新形势下的高师声乐专业课程设置也必将做出相应的改革和调整,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更加自信地面对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窘境与困惑

高师声乐专业教学的目标定位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幼儿园和中小学音乐教师。我国现行高师院校声乐课程设置依然沿用专业音乐学院培养职业歌唱演员的教学模式和手段,专注于声乐作品的难度与深度,缺乏对学生在音乐基础素养和人文学科、自然学科等方面的培养,知识结构过于狭窄,造成毕业生在音乐审美、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上的缺失。高师院校的声乐专业毕业生虽然经过本科四年的专业培养,但是,当他们真正面对中小学现实的音乐课堂,常常有种自以为功夫加身却无处安放、无的放矢的尴尬。

举个例子,高师声乐专业的学生在四年里辛辛苦苦演唱了上百首声乐作品,从练声曲到各国语言拼读,从演唱意、德、法、俄等国的艺术歌曲到艰涩的歌剧咏叹调,努力学习、提高演唱水平,不断攻克一个个曾经难以立住的高音。直到大学毕业,即便他们有可能可以勉强唱下来最深爱的《冰凉的小手》(歌剧《艺术家的生涯》选段,此曲被誉为男高音的试金石)或是《复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烧》(歌剧《魔笛》中夜后的咏叹调,最高音达到High F),可是距离专业艺术院团职业歌手之路依然很遥远,他们在择业时很有可能还是将简历投到中小学、幼儿园音乐教师的岗位。用人单位问:会乐队指挥吗?可以在我们学校组建并指挥合唱团吗?可以编排舞蹈吗?然后他们面部僵硬、笑而不语……就没有然后了。

上面的例子是几年前我所知道的某“211”高师院校毕业生所遇到的真实情况。现在,去中小学就业的学生一般要经过招教考试或是高师免费生毕业直接就职、支教等就业方式,不存在这样投寄简历遭遇尴尬的情景,但在进入单位工作后,依旧不能顺利解决上述相关问题。值得反思的是:当大学课堂讲授的专业化的声乐理论知识变成中小学课堂上最常见的音乐欣赏内容;当高难度咏叹调变成了看简谱自弹自唱即兴伴奏的儿歌;当最难做的再也不是某首歌曲的某个高音唱不上去,而是面对上课顽皮、不按常理出牌的孩子们不知所措;当你研究的不再是某个花腔走句怎么练习,而是思考如何写好教案设计、迎接定期的领导听课、教学比赛和组织各种文艺汇演;有些人却变得束手无策。更让人尴尬的是,一些中小学音乐课形同虚设,淹没在其他科目的海洋中;作为一个声乐专业毕业生,却需要排练集体舞蹈、指挥合唱团或是担任合唱比赛的钢琴伴奏……工作中很多问题的解决依靠的是大学里很多科目的综合体,你要用生动的语言、用符合学生心理年龄和成长发育的方式将音乐知识传授给学生;你还需要讲授视唱练耳、舞蹈、作曲编创或戏剧编排等课程。如果不善于将音乐知识整合再创造,将很难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而这些都是意料之外却必须要完成的工作。所以,我们该反思的不是我们学的不该这么深,而是我们学的应该更加广博,我们不该仅仅在声乐技术“怪圈”里自我陶醉、故步自封。

改革与建议

笔者调查了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安康学院、廊坊师范学院、莆田学院、淮北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十几所师范类院校声乐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又对比了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专业音乐学院,还有大连大学、齐齐哈尔大学等普通高等院校的声乐课程设置情况,发现无论是专业音乐学院还是高师抑或普通高校的声乐专业课程设置都比较单一。一般来说,它们均开设有专业基础课,如声乐、基础乐理、视唱练耳、民族民间音乐、艺术概论、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和声、曲式、钢琴、合唱指挥等;公共基础课,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形势与政策、体育、计算机、大学生职业规划等;在教师教育类课程中,开设了心理学、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音乐教学法、书法、教师职业道德等。有些学校还根据地方文化特色开设了相关课程,比如东北师范大学的东北地方戏曲课、曲阜师范大学的孔子与儒家文化课等。

诚然,音乐专业必修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因音乐学科的特殊性,知识结构相对稳定,更加专业化的音乐学习可以使毕业生在教授幼儿园和中小学较为浅显的教学内容时毫无压力;但是,面对新形势下音乐教育对人才能力要求的不断提升,音乐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专业技能知识的掌握,而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己。

首先,笔者认为,可以尝试调整声乐课的教学模式,采取“一对一”小课与小组课穿插的形式,每月固定一周上小组课,以供同组学生互相交流与学习,互相评价以提高鉴赏力,分辨声音的好坏。其实,提高声乐演唱水平和提高耳朵的辨别力、审美认知是同步的。提高声乐水平的前提一定是要有一副敏锐的耳朵,人们常说的所谓“五音不全”者是“先天失歌症”①患者,他们不是声音不准,而是耳朵不敏感,不能分辨音的高低。声乐学习者因内耳、外耳的问题,在审视自己的声音时常常并不客观,这就需要我们在声音训练的同时注意提高学生耳朵的辨别能力。在小组课上,大家一起分辨好声音和坏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同时这样的上课形式还可以通过表演实践缓解学生上舞台的紧张情绪,也会产生一种良性竞争。单纯“一对一”的上课形式,让习惯了这种上小课形式的学生面对有人来听课等突发情况时,往往会由于紧张等不良情绪影响,而在声音与演唱上大打折扣。

其次,课程内容设置要符合中小学音乐教学实际,增设一些人文类学科作为必修课,比如中外文学名著赏析、中国传统文化等,提高大学语文等课程的重视程度。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无论是作为交流语言还是授课语言,抑或评职称撰写论文的书面语言,都对教师的文学修养具有相当的要求,所以开设这类课程显得尤为重要。颇为欣喜的是,东北师范大学已经根据实际情况开设了人文与艺术课,曲阜师范大学也开设了论语精读等相关课程。

再次,为适应中小学教学的实际(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有音乐编创和情景戏剧的内容,语文课本中也有课本戏剧的延伸内容),增设戏剧类相关课程也迫在眉睫。喜爱音乐和戏剧是人的本能,音乐相伴语言而来,让人类有了别样的交流方式;而戏剧是一种模仿和表演,它其实是人类活动的缩影和延伸。“古往今来,在声乐表演中‘形神兼备’‘声情并茂’是人们最常描述的词汇,它不仅是我国传统声乐美学与声乐表演理论中的基本内容,也是所有歌者的向往。”②但是,在现实的声乐教学中,我们往往忽视了歌唱表演的重要性,我曾在《视与听的交响 义与意的圆融——摭谈声乐演唱与表演的关系》一文中论述了作为歌者如何看待歌唱与表演的关系。许多歌者虽然掌握了较好的声乐技巧,却因为无处安放的双手、双脚而在舞台上显得毫无魅力,内心的激情始终没有被激发和释放出来。久而久之,呆板和程式化的表演会让歌者失去演唱的热情,束缚了热爱歌唱的本能。而在声乐课中开设戏剧表演课,给学生场景设定的即兴表演、命题小品、影视配音或剧目表演等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近年来,笔者的师生音乐会就一直在坚持这样的理念。我和我的学生们将所要演唱的声乐作品用戏剧化的表演方式做了编排,在排演过程中,学生们集思广益,碰撞出许多有灵感的火花,对待音乐的态度也越发积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欣慰的是,除了专业音乐学院(如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外,东北师范大学、大连大学、廊坊师范学院、山东师范大学等高师院校都为声乐专业学生开设了表演课等相关课程。

另外,还需要开设声乐艺术指导或曰钢琴伴奏课程。声乐艺术指导课程在我国起步较晚,艺术指导是在近些年才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当然,真正高水平的艺术指导在我国仍属“大熊猫”般的存在,因为他们不仅仅是钢琴伴奏的弹奏者,还需要有非常深厚的专业基础,熟练掌握意、德、法等多种歌唱语言的发音,熟悉并掌握大量的歌剧剧目和艺术歌曲,所以目前比较现实的能够开设的课程应该是给声乐专业学生开设钢琴伴奏课。在演唱中,歌者与伴奏都很重要。钢琴是高校课堂里最常使用的伴奏乐器。一些不经常与钢琴合作的歌者虽然有较好的演唱技巧,但是在比赛或考试时,就会出现与钢琴伴奏很难快速进入合作状态的情况,不是前奏进不去,就是出现走音的现象。长此以往,学生的耳朵只接受单声部旋律,一旦有了器乐和声的加入就会出现问题,从而影响在比赛或期末考试中的发挥,也不利于学生培养一副具有和声听觉的耳朵。目前,很多高校都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如山东师范大学、淮北师范学院、廊坊师范学院等高师院校就开设了声乐钢琴伴奏等相关课程。

最后,高校还可根据自身情况开设诸如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微格教学、音乐剧与流行音乐作品鉴赏、歌唱语言正音课、歌曲弹唱等课程。

笔者通过调查走访一些一线中小学教师还发现,中小学音乐教学与大学声乐教材严重脱节,亟须一个中间机构(如教育局等)每年不定期举办高校与中小学一线教师及具有决策力的高层进行对话的教学研讨,让高师、中小学一线音乐教师直面办学者,共同商讨高师和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高师声乐教育改革应以此为基础并常态化推进。

写在最后

前面谈了关于高师院校本科声乐专业课程设置的一些困惑和改革意见,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直面并思考。

以前总试图“治标先治本”,后来“标本兼治”,但是现在看来“治本得先治标”。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只要全社会齐心协力,从最具体的事情做起,就一定会有更为合理的解决办法。最后,想引用诗人顾城的话来总结“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注 释

①“失歌症患者”对精细音高差异、旋律轮廓或音高方向的分辨存在缺陷,无法分辨音高的细微变化是失歌症的核心特点。详见何静《感心动耳之本 凤吟鸾吹之宗——刍论歌唱的音准》 ,《歌唱艺术》2018年第1期。

②何静《视与听的交响 义与意的圆融——摭谈声乐演唱与表演的关系》,《歌唱艺术》2017年第1期。

猜你喜欢

声乐院校音乐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