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数控专业课程教学融入工匠精神教育的路径

2019-12-10柴艳菲

职业·中旬 2019年11期
关键词:课程教学工匠精神

柴艳菲

摘 要: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工匠精神成为了社会积极需求的一种精神,而在中职专业人才培养中,对具有工匠精神人才进行培养也成了重点教学任务。本文将就中职数控专业课程教学融入工匠精神教育路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中职数控专业 课程教学 工匠精神

目前,我国正处于重要的社会经济结构转型阶段,在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工匠精神成为了人们呼吁、关注的热点问题。在企业发展当中,面对经济环境愈发复杂、人工成本不断攀升的情况,工匠精神所具有的专注、严谨做事态度对于产品品质提升以及企业长久生存发展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从国家层面来说,也已经将工匠精神提升到了政策层面。因此,在中职院校数控专业课程教学中,要融合工匠精神,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一、工匠精神融入中职数控专业教学的意义

在中职数控各专业教学中,做好同工匠精神的融合,可以说是新时代发展中进行中职人才培养的关键举措,也是在现今創新创业背景下对中职教育提升教育质量、创新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通过将工匠精神融入教育当中,帮助职业院校更好地培养高技术型人才。将工匠精神同专业课程教学相融合,有利于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锻炼,培养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使其在学习当中更好地进行理论同实践间的结合,在同学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在在具体实践中,学生则可以将学习获得的相关知识进行科学的应用,在对学科知识运用进行把握的情况下,更好地综合运用所学习到的知识。

二、中职学生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现状

1.重视程度不够

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重点任务与目标是为我国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而在实际人才培养当中,职业院校所培养出的人才存在较为严重的有“技”无“能”的情况,学生在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之后,存在缺少奉献与吃苦精神的情况,且工作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不强,更多地追逐名利、自由以及轻松,而无法脚踏实地的开展相关工作。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其在人才培养当中虽然满足了社会目前对于用人的基本需求,但在实际“质”的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如意情况。主要表现在从业信仰缺失等,即表明我国职业教育活动在开展中在学生工匠精神的渗透以及重视程度上存在不足,在工匠精神培养方面存在缺失情况。在现今很多中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较为严重的重知识轻人文、重技能轻素质的情况,在课程体系设计中,也没有将工匠精神纳入到其中,院校在发展当中更多的是关注精品课程与及就业率,在工匠精神的认识与引导方面则存在缺失情况,在部分院校中,更是将专业技能、专业知识放在对学生评价排序当中的首要位置。近年来,在市场发展形势不断变化的情况下,虽然部分中职院校对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人文素质比较重视,但对于这两项内容来说,在具体评价的操作性方面具有较大的难度,并因此使评价工作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也无法在短时间内为学校发展带来好的效应。在该种情况下,对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也更多地以《工匠精神读本》进行渗透,缺少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同工匠精神引领的结合,通过简单的课程讲解也无法有效地结合实践与理论,无法较好地实现培养目标。

2.培育流于形式

受到我国招生体制相关因素影响,在我国中职院校中,学生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是我国中职院校目前存在的普遍现象,不仅理论知识不足,在人文素养方面也较欠的缺,在学习中无法进行自我约束与管理。该种情况的存在,使其在进入到中职院校学习时,教师在知识以及技能培养方面也具有较大的难度,在具体教学教育活动开展中,没有将其放在首要的位置。部分学校在工匠精神培育方面存在流于形式情况,虽然也对相关课程以及教学内容进行了安排,但更多的是按照传统说教的方式进行教学,存在形式大于内容的情况,无法获得好的教学效果。社会整体层面工匠精神意识淡薄也是对中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在现今社会环境较为浮躁的情况下,使得部分学生、教师存在严重的功利心,更重视学生的分数,对于工匠精神的培养则存在一定的忽视情况,也没有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在社会当中创造价值的重视,而是受到社会氛围影响更多地关注金钱、地位,对于坚守、执著等工匠精神则无法静下来体会,逐渐对工匠精神存在淡忘与忽视的情况,也将对中职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产生影响。

三、中职数控专业同工匠精神融合教学方式

1.创新培养模式

将中职数控专业同工匠精神融合教学,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立十分关键,进行不仅将对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产生影响,也将对学生未来发展产生影响。这就需要能够在中职数控专业教学当中将工匠精神良好的融入其中,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工学结合模式的应用实现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在专业教育的开始阶段,更多的是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使其能够以掌握较好的基础知识,在该阶段,则可以将教学理论同工匠精神进行充分的结合,以此使学生在学习中初步认识到工匠精神的内涵。在进入第二学年后,则将具有一定的实习课程,在第三学年,学生则将到实际岗位当中操作实习,在整个过程中,即对学生岗位能力以及专业技能进行培养的过程,包括对学生的企业实训以及校内生产实训等,在将学生放置在真实环境的情况下对其综合素质进行提升,使其能够形成更强的技能应用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第二以及第三学年则可以说是对学生工匠精神渗透进行强化的关键时期,通过对工匠精神的融合,则能够使学生较好地感受到职业生涯过程中工匠精神对其所具有的意义与影响,在对其工匠意识进行提升的同时,起到提升其技能、文化素养水平的作用,使其能够以此获得更好的发展。

2.建立实训基地

在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过程当中,校内实训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训基地设计中,不仅需要重视教学场所在实用性方面的作用,更需要把握其使用功能,将其实现对生产车间模式的打造。在实际建设中,也需要搞好实训活动中所需相关软硬件设施的配备,保证基地设计具有合理的特点,以此使学生在其中实训时能够感觉到如同处于真实的生产车间一样,在为其创造实训机会、创建实战平台的情况下使其在学习、掌握相关技能的同时能够获得工匠精神的良好熏陶,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中职学校学习中,学生毕竟缺少真实的职场经验,并因此在思想层面上,同职业现实接轨存在一定的难度。但如果在实际教学当中为学生创设更多的机会,使其能够在真实的环境当中操作,在工匠精神培养方面则将具有较好的效果。在校内实训基地阶段,为了对学生的工匠意识进行提升,在条件允许时也可以从企业邀请工程师在学校开设专门的工作室,以工作室的方式为学生进行生产技艺的传授,通过师徒合作的方式帮助学生在此过程中更好地受到工匠精神的熏陶,在同教师合作的情况下实现技巧的磨炼,形成职业素质的进一步提升。

3.加强校外实训

对于中职教学来说,其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具有较高的要求。在该种情况下,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职业意识,使其在职业技能与素养方面具有更好的表现,学校则可以为学生创造机会,使其能够到企业实际生产环境中进行体验,且在同企业签约后,安排校内学生来到企业一线进行实习,通过该方式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体会工匠精神,在对工匠精神重要性进行领悟的情况下形成更好的内在职业素养,通过该方式对其升压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院校需要同企业做好合作,在同实际课程标准相结合的基础上,联系专业需求对生产实训课程进行设计。学生在企业一线生产实践前,也需要能够掌握相关的技能要求以及理论知识,保证在一线实践具有较好的针对性,不仅需要能够联系教学需求对实习任务进行设计,且需要把握学生特点进行实习,以此使学生能够较好地在企业一线学习到自身成长中所需要的知识,在提升专业技能水平的同时提高专业素养,在始终怀揣工匠精神的情况下实现自身在职业品质、职业道德以及职业能力方面的提升。

四、小结

综上所述,我们对中职数控专业课程教学融入工匠精神教育的路径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在未来中职院校数控专业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工匠精神教育,联系学生、专业实际积极进行培育方式方法的创新,在实现工匠精神传承的基础上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安东利,徐士杰,郝培培.弘扬劳动精神培育劳模工匠路径探索[J].东方企业文化,2018(6).

[2]牛杰,戴艳.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索[J].职教通讯,2018(10).

[3]李国萍,王涛.基于“工匠精神”的纺织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以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轻工科技,2017(9).

[4]张荣.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3).

[5]朱顺,裘晓琦.工匠精神教育融入中职计算机专业课教学的实践研究[J].大庆社会科学,2018(3).

[6]戢礼伟.论工匠精神教育课与中职学生管理的融通[J].职业,2017(36).

(作者单位:邯郸工程高级技工学校)

猜你喜欢

课程教学工匠精神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浅谈微课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