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心雕龙》与谶纬

2019-12-10康乾

北方文学 2019年33期
关键词:谶纬文心雕龙

康乾

摘要:《文心雕龙》作为一部文论著作,每一篇都阐述了对于为文的指导。作为“文之枢纽”重要组成部分的《正纬》篇,既体现了刘勰“宗经”的指导思想,又说明了谶纬对文学创作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文心雕龙》;谶纬;《正纬》

在《文心雕龙》中,刘勰把《原道》、《征圣》、《宗经》、《正纬》和《辨骚》这五篇看作整部书的核心,称之为“文之枢纽”。其中的《正纬》篇谈及了谶纬的发展,阐明了对待谶纬应有的态度,对后世儒士文人的创作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正纬》篇为主要参考,考察《文心雕龙》与谶纬的关系。

一、《正纬》篇的写作目的

《文心雕龙》的前五篇被刘勰称为“文之枢纽”,即是全文的总纲。其中,《原道》篇提出“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说明“文”是用来“载道”的。这里所谓的“文”,即是儒家的五经。由《原道》中“道”、“圣”、“文”三者的关系引出《征圣》和《宗经》。而《正纬》和《辨骚》两篇,则是对《宗经》的补充,也可以认为是“宗经”的具体做法。

(一)宗经正纬

在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孔孟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虽然有很大社会影响,但并没有得到很多诸侯国的认同。直到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才真正被统治者接纳,作为官方思想加以宣传。于是,儒家倡导修习的《诗》、《书》等文献被奉为经典,立为官学。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景帝时就已出现的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的分歧越来越明显。今文经学将图谶与儒家经义相结合来诠释经书,而产生了与经书相对应的纬书,因其能较好地适应统治需要而受到重视。而古文经学的地位在当时较低,不被官方认可。因此,刘勰的《文心雕龙》一方面要重塑经书的地位,一方面要修正纬书的疏谬。

通读《文心雕龙》,可以看出贯穿整部书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宗经,在很多篇章中,刘勰都对儒家经典有不同程度的推崇。如《情采》篇“《孝经》垂典,丧言不文”(1);《丽辞》篇“《易》之《文》、《系》,圣人之妙思也”(2);《夸饰》篇“虽《诗》、《书》雅言,风俗训世,事必宜广,文亦过焉”(3)等等。

刘勰将宗经作为《文心雕龙》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与他本人对儒家经典的理解有密切联系。他认为,儒家经书能够在治理社会和教化民众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能经纬区宇,弥伦彝宪,发挥事业,彪炳辞义”(4)。经书的作用如此重要却被纬书所扰乱,因此需要“正纬”来“宗经”。

在《正纬》篇中,刘勰以儒家的经书标准来检验纬书,指出了纬书存在多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原本经书与纬书应当如同织机的经线与纬线一样不相杂乱,但现在经正纬奇,互相杂糅,以经说纬,以纬解经,造成很大混乱。二是经书作为圣训应当显明丰富,纬书作为神教应当隐晦简约,但事实却恰恰相反,经书流传下来只有《诗》、《书》、《礼》、《易》、《春秋》五部,但纬书的数量却大大超过了经书。李贤注《后汉书·张衡传》提到河洛五九,共四十五篇,六艺四九,共三十六篇,加起来共八十一篇。三是谶纬显示的应当是天命而非人为,但现在八十一篇纬书托为孔子所作,还存在“尧造绿图,昌制丹书”的说法。四是按照正常的发展顺序应当是先出现经书,后出现纬书,但现在次序颠倒,时间错乱。从这四个方面可以看出,谶纬的本质其实是“伪”,在宗经的指导思想之下,需要拨正“伪”的方面,保存下经书的“真”。

(二)有助为文

《文心雕龙》作为一部文论著作,其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人们在为文写作方面提供指导。因此,《正纬》篇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有助为文。

在刘勰看来,儒家经书之所以能成为经典,不仅是因为其思想教化性,还与其在为文方面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有密切联系。经书“体要与微辞偕通,正言共精义并用;圣人之文章,亦可见也”(5)。

纬书与经相配,儒家的五经都对应有多部纬书。既然经书的文辞方面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那么纬书是否同样能对为文写作提供帮助呢?

刘勰指出,纬书“事丰奇伟,辞富膏腴”(6),说明谶纬在叙事方面对写作有一定的帮助。在“事丰”方面,纬书能够囊括神话、历史、天文、地理等众多方面的知识。它们将古代帝王、圣人君子神化,想象力极为丰富,并且能够将神话和历史结合起來,如纬书中的西王母就是一个半神话半历史性的人物。在山川河流方面,纬书也有相当出色的描写,例如写到昆仑山的巍峨挺拔、黄河的气势磅礴,都可以称得上是写作时的典范之作。在“辞富”方面,纬书在记叙祥瑞符应时,用词繁复华丽,色彩描绘艳丽,并且大量运用比兴、夸饰等手法,使得纬书不像经书那样庄重典雅而富于变化。

纬书在事丰辞富方面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由此,历代文人在创作时,就可以主动从纬书中撷取丰富的事和华丽的辞为自己的文章添彩。从《文选》中可以看出,汉魏六朝的辞赋作家在创作时,就从纬书中提取了大量素材。如班固的《西都赋》中写到“盖闻皇汉之初经营也,尝有意乎都河洛矣。”李善注:“孝经钩命决曰:道机合者称皇。”(7);《东都赋》“勋兼乎在昔,事勤乎三五。”李善注:“春秋元命苞曰:伏羲、女娲、神农为三皇。”(8)等等。

因此,纬书虽然“无益经典”,但能够“有助文章”。刘勰的《正纬》篇既要正纬书的“乖道谬典”,又要正纬书的“事丰辞富”。《正纬》篇既是对《宗经》的补充,又体现了《文心雕龙》为为文写作的指导意义。

二、《正纬》篇对待谶纬的态度

从《正纬》篇“宗经”和“为文”的两个目的中,很容易推断出刘勰对谶纬的态度。在很多人看来,从宗经的方面来说,刘勰批判谶纬、反对谶纬,认为谶纬的出现扰乱了经;从为文的方面来说,刘勰则肯定谶纬对文学创作的积极作用。其实,《正纬》篇提到桓谭、张衡等人批驳谶纬,说明刘勰的《正纬》篇受到了他们的影响。细读其中比较著名的张衡的《上禁绝图谶疏》,可以发现张衡对谶纬也不是持全盘否定的意见。因此,《文心雕龙》的《正纬》篇对待谶纬的态度,也需要仔细辨析。

在张衡的《请禁绝图谶疏》中,张衡提到了两个概念,即谶疏和图谶。在张衡看来,律历、卜筮、九宫等“立言于前,有征于后”(9)的书,叫做谶书;它是“圣人明”、“智者贵”的书。成、哀之后复起的图谶,有或不合经、或自相矛盾、或使用材料错谬之处。张衡把成、哀之后错谬不经的“不占之书”称为图谶。张衡并不是主张禁绝一切谶书,而只是要剔除其后人皮傅、错谬不经而没有证验的部分(也即所谓“不占之书”)。其褒谶书而贬图谶之意非常明确。但是,张衡的上疏存在含混不清的地方:他只用了谶书、谶、图、图谶,而没有使用“纬(书)”这个概念。可是他说到的《河》、《洛》、《六艺》,依照唐人及后世的一般认识,《河》、《洛》属谶,《六艺》属纬。

对比之下,《正纬》篇的概念区分就比较明显了。刘勰使用了“纬”的概念,将其与“谶”区别开来。从《正纬》篇可以看出,刘勰的观点基本与张衡一致,即对谶的源头《河》、《洛》加以肯定,而对《孝经钩命诀》等纬书加以否定。

在《请禁绝图谶疏》中,张衡举出四个例子证明纬书的混乱:《尚书》记载鲧和禹治水,而《春秋谶》里治水之人却是共工;大多数纬书都说黄帝伐蚩尤,而《诗谶》却说蚩尤和尧是同一时代的人;《春秋元命苞》错将墨翟和公输班当成春秋时期的人;纬书中写道春秋时已有益州的行政区划,但实际益州出现是在汉代。对于同一事件的记载大相径庭,足以证明纬书是后世之人假托圣人之名而作,不可相信。

在《正纬》篇中,刘勰同样从四个方面说明了纬书的不真实性有四个方面,即上文已经提及的经正纬奇、经显纬隐、假托孔子和纬先经后的问题。哀、平之际兴起的纬书在王莽和光武帝时期走向歧途,所谓“沛献集纬以通经,曹褒选谶以定礼,乖道谬典,亦已甚矣”(10),刘勰是批判它们的违反正道,背离经典的。

虽然纬书在宗经方面需要批驳否定,但刘勰仍然肯定了其在为文方面的价值。《正纬》篇提到纬书“事丰奇伟,辞富膏腴”;《时序》篇说“自哀平陵替,光武中兴,深怀图谶,颇略文华”(11)都是这一观点的明证。

其实在《文心雕龙》中,刘勰经常持一种“中庸”的态度来评价写作时的技巧。如《情采》篇提到“为文造情”和“为情造文”的问题;《比兴》篇提到运用恰当和不当的比兴的优劣;《夸饰》篇赞扬《诗》、《书》的夸饰而批评扬雄、司马相如的夸饰,都能体现出刘勰强调对一种手法在文学上的运用要把握度的态度。

三、结语

《文心雕龙·正纬》一篇针对谶纬而作,刘勰以宗经的思想为主导,指出了纬书在解经方面的不真實性,但对谶纬又没有全盘否定,而是对谶书和纬书在为文方面的作用表示了肯定。作为“文之枢纽”,既连贯了宗经的思想,又提出了对为文的帮助,从中可以看出刘勰对谶纬的认识和态度,也可以看到谶纬对当时文学创作的影响。

注释:

詹锳:《文心雕龙义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154页。

《文心雕龙义证》,第1297页。

《文心雕龙义证》,第1378页。

《文心雕龙义证》,第24页。

《文心雕龙义证》,第48页。

《文心雕龙义证》,第124页。

萧统:《六臣注文选》,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24页。

《六臣注文选》,第36页。

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912页。

《文心雕龙义证》,第118页。

《文心雕龙义证》,第1679页。

参考文献:

[1](南朝梁)刘勰著,詹英义证.文心雕龙义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2](南朝梁)萧统编.六臣注文选[M].北京:中华书局,2012.

[3]孙蓉蓉.《文心雕龙·正纬》之辨[J].北方论丛,2017 (01):22-28.

[4]王运熙.《文心雕龙》的《正纬》与《辨骚》[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02):83-87.

猜你喜欢

谶纬文心雕龙
《东汉文学思想史》《谶纬思潮与汉代文学思想》
谶纬:无益经典 有助文章
——以王嘉《拾遗记》为例
《文心雕龙》选读
《文心雕龙》: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文艺理论巨著
刘勰《辨骚》再认识
论汉赋创作对谶纬的影响
略论谶纬书在《汉志》《隋志》中的区别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