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视训练配合光学矫正对弱视患儿视力恢复的影响

2019-12-10胡晶晶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弱视屈光矫正

胡晶晶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眼科 江苏南京211100)

弱视属于一种空间视觉发育障碍,对患儿视功能损伤较大,患儿会出现屈光异常及不同程度的视力水平下降,若未能接受及时有效的矫正治疗,会出现立体视觉缺陷,严重者将失明[1]。目前弱视以屈光矫正治疗为主,患者可通过佩戴矫正眼镜矫正弱视,但临床实践发现,单纯屈光矫正治疗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采用注视训练辅助治疗可以较好地提升患儿视力恢复效果[2~3]。我院采用注视训练配合光学矫正治疗弱视患儿,取得了理想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10月收治的弱视患儿112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男31例,女25例;年龄 5~8 岁,平均(6.25±0.31)岁;视力 0.4~0.7,平均(0.58±0.12)。对照组男29例,女27例;年龄5~8 岁,平均(6.29±0.34)岁;视力 0.4~0.7,平均(0.56±0.10)。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经视力、眼底、视功能及屈光检查确诊;未见精神异常,可坚持佩戴眼镜;无斜视、近视等其他眼部疾病。(2)排除标准:患儿家长未签署知情同意书;存在先天性视力障碍;存在间歇性外斜视等无法建立双眼视功能疾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接受屈光矫正治疗,完成眼前节、眼底、眼球运动、视力、眼位等检查,并给予2次/d阿托品眼膏点眼5 d,第6天实施检影验光,确定最佳矫正视力;3周后复验,依据验光情况判定视镜度数,球镜减少1/3~3/5散光度数不变,试戴30 min处方配镜;30 d后瞳孔恢复时戴镜复查,每次复查间隔期3个月。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注视训练治疗。向家长讲述注视训练相关方法,并嘱咐其监督指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依据患儿实际情况延长训练时间。训练内容包括穿珠子、纽扣、描图、穿针、剪纸等,由简到难、由粗到细进行训练。训练期间简单视力测试通过视力表完成,14 d/次。家长与医护人员可通过复查及电话随访等进行交流、讨论。1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均持续治疗6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依据治疗前后视力变化评估,视力提高≥0.9为显效;视力改善≥2行为有效;视力改善≤1行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治疗前后双眼调节功能:主要包括双眼调节灵敏度、幅度、滞后量。调节灵敏度:采用蝴蝶镜法对60 s内人眼有效改变调节次数进行测量。调节滞后量:依据融像性双交叉十字视标试验检测,检查±0.50 D刺激下的调节反应。调节幅度:依据负镜片法检查。调节灵敏度、幅度上升,调节滞后量降低表明调节功能提升。(3)治疗前后视力,采用E字视力表简单测试。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视力对比 治疗前两组视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视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视力对比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视力对比

组别 n对照组观察组56 56 7.196 11.871<0.01<0.01 t P治疗前 治疗后 t P 0.56±0.10 0.58±0.12 0.958 0.340 0.81±0.24 0.95±0.20 3.353 0.001

2.3 两组治疗前后双眼调节功能对比 治疗前两组双眼调节灵敏度、幅度、滞后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调节灵敏度、幅度高于对照组,调节滞后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双眼调节功能对比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双眼调节功能对比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n 调节灵敏度(次)治疗前 治疗后调节滞后量(D)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调节幅度(D)治疗前 治疗后56 56 t P 10.53±1.28 10.49±1.30 0.164 0.870 13.78±1.59*15.97±1.63*7.197 0.000 6.41±0.67 6.37±0.68 0.314 0.754 7.45±0.62*7.89±0.56*3.941 0.000 0.43±0.06 0.44±0.07 0.812 0.419 0.34±0.05*0.30±0.04*4.675 0.000

3 讨论

视觉收集信息量高达84%,位居人体五大感觉首位[4]。光线进入眼睛刺激不足将导致弱视的发生,影响视觉细胞发育,降低视力水平及视觉质量[5]。弱视是小儿常见的发育性眼病,危害大、发病率较高,为一种可逆性眼部病变,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患儿双眼灵敏度、调节幅度不一致,降低患儿视觉质量。治疗一般通过矫正疗法促使视功能恢复正常。患儿最佳矫正年龄为5~6岁,随着小儿年龄的增大,矫正难度将增加[6]。

屈光矫正、遮盖疗法为弱视矫正治疗的常规手段,遮盖疗法多通过将健眼遮盖,进而达到对健眼阻断的效果,利于改善患眼视物能力,并通过刺激患眼,对双眼、视网膜间对应关系进行调节,促进患儿视力恢复。但临床实践发现,遮盖疗法将改变患儿视物能力,且患儿年龄小,易降低其依从性,影响治疗效果,多数患儿无法长期坚持[7]。屈光矫正治疗时松弛睫状肌,麻痹调节功能,有利于提升验光结果准确性。通过长期佩戴适宜矫正眼镜以提升视网膜成像清晰度,促进视力恢复,改善双眼调节功能,同时治疗期间对患儿视力影响轻微,有助于提升患儿依从性。长期佩戴矫正眼镜,有利于改善治疗效果[8]。经研究发现,弱视程度与注视性质间具有密切联系,通过减少周边注视率,有利于减轻弱视程度[9]。注视训练中采取与日常娱乐活动有关的训练内容,且根据患儿兴趣、难易程度对训练内容进行调节,有利于提升患儿依从性,有助于患儿长期规律训练。通过视力精细训练,如穿纽扣、珠子及剪纸等,有利于训练手、脑、眼间的相互协调,刺激患儿大脑皮层及视功能,改善弱视程度,提升双眼调剂功能及视力水平[10]。本研究观察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后视力、调节灵敏度、调节幅度高于对照组,调节滞后量低于对照组,可见与光学矫正治疗相比,注视训练联合光学矫正治疗弱视更有助于患儿视力恢复,提升患儿视功能,促进患儿双眼调节功能恢复。分析原因可能为注视训练、光学矫正配合治疗可通过不同作用机制,加快患儿视力恢复,且注视训练持续进行可恢复双眼调节能力。综上所述,采用注视训练配合光学矫正治疗弱视患儿可有效促进患儿视力及双眼调节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提升弱视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弱视屈光矫正
为什么弱视的蝙蝠可以在晚上飞行?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方法及远期疗效
监督不因面熟而“弱视”——不主动作为的监督,就是形同虚设的“稻草人”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儿童弱视治疗现状及新进展
硬性角膜接触镜在矫正屈光参差中的应用
屈光参差患者水平垂直融像功能变化(中)
屈光参差的配镜原则
矫正牙齿,不只是为了美
矫正牙齿,现在开始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