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2019-12-10魏静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脏重症监护室商丘476000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11期
关键词:溶栓心绞痛心血管

魏静(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脏重症监护室商丘476000)

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继发心绞痛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的因素为动脉斑块破裂形成血凝块,导致冠脉阻塞,当血凝块较大时,冠脉被完全阻塞进而引发梗死、心血管意外甚至猝死[1]。梗死后心绞痛患者属于临床上的危重症患者,发病后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和未来生活质量[2]。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以静脉溶栓为主,但是对病情危重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3]。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CASI)主要是通过将支架直接置于病变部位,达到治疗目的[4]。本研究对11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进行研究,探讨CASI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6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男30例,女27例;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7.01±9.64)岁。观察组男29例,女28例;年龄 53~79岁,平均年龄(66.98±9.0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纳入标准:持续性胸痛>30 min,静脉溶栓治疗无效;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存在多支血管病变,心肌溶栓试验血流分级为0级;心电图呈现特征性、动态改变,ST段抬高>0.1 mV,肌酸激酶同工酶超过参考范围上限2倍或肌钙蛋白阳性。知晓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陈旧性心肌梗死者,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合并其他心脏疾病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尿激酶常规溶栓治疗,治疗期间密切监测患者心电图等指标。观察组给予CASI治疗,术前通过心电图等检查明确病变部位,同时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国药准字J20180029)和阿司匹林(国药准字J20171021)治疗。选取合适的心脏起搏器,采用Seldinger法行股动脉穿刺,选择性实施冠状动脉造影,以最少的投射体位显露病变部位。将指引导管放置于冠脉主干口,沿着导管将导丝穿过梗死部位直至血管远端。选取直径合适的球囊置入腔内进行预扩张,同时根据造影结果选取合适的药物洗脱支架。术后服用阿司匹林,每日1次,每次100 mg;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每日1次,每次75 mg,持续用药1年。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后再灌注成功率、治疗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术后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对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观察两组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衰、再闭塞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前,两组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再灌注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 n 再灌注成功[例(%)]临床症状缓解时间(h)平均住院时间(d)LVEF(%)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t/χ2 P 57 57 41(71.93)53(92.98)8.73<0.05 8.24±2.35 4.53±1.21 10.59<0.05 18.96±3.84 12.87±3.92 8.38<0.05 45.23±5.18 46.62±5.26 1.42>0.05 53.47±5.73 60.86±5.87 6.80<0.05

2.2 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病机制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相似,患者临床表现为心前区疼痛,主要是由于机体内血小板黏附、聚集以及血管活性物质生成,进而在动脉硬化斑块的破裂处形成了不稳定的非闭塞性血栓所致[5]。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该病发病率逐年增高,有临床数据显示,该病近期病死率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6]。对于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的治疗关键在于及时、持久、充分地打通梗死的动脉,进而最大程度的减少梗死区域,以挽救患者存活的心肌细胞[7]。静脉溶栓治疗具有操作简单、迅速方便的特点,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心功能,降低患者病死率[8~9]。但在治疗过程中极易发生出血等并发症,同时部分患者治疗后仍存在残余狭窄的问题,进而大大限制了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

CASI可以直接将药物洗脱支架放置于患者的病变部位,进而及时有效地开通患者梗死的动脉,快速恢复心肌部位的供血;此外,还可以有效封住血管内膜、内膜下空间以及中膜夹层,预防血管壁的塌陷,保证管腔的开放,及时恢复血流灌注,最大程度减少心肌梗死面积,达到改善预后的效果[10~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再灌注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3年随访观察,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CASI用于梗死后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且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溶栓心绞痛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