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肾病(脾虚湿困型)的临床观察

2019-12-10谢豪杰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升阳尿蛋白证候

谢豪杰

(河南省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 郑州450003)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微血管病变之一[1]。随着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加,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如果进展为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最终可发展为肾功能衰竭,危及患者生命。中医在糖尿病肾病的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研究旨在探讨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脾虚湿困型)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60例早中期糖尿病肾病(脾虚湿困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9~67岁,平均年龄(54.51±7.52)岁;糖尿病病程 2~14年,平均病程(7.79±3.10)年。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 39~69岁,平均年龄(55.3±7.80)岁;糖尿病病程2~15年,平均病程(7.90±2.71)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标准 (1)符合《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年版)》[2]中的相关诊断标准;(2)Mogensen分期:Ⅲ~Ⅳ期;(3)中医辨证分型属脾虚湿困型。

1.3 排除标准 (1)伴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2)其他肾病或泌尿系统感染者;(3)伴肝功能异常、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病者;(4)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5)无法参与和配合完成本次研究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口服降糖药物或者皮下注射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盐酸贝那普利(国药准字H20030514),1 片 /次,1 次 /d,晨起服用,将血压控制在130/80 mm Hg以下;若血压未达标,可加用长效CCB类、β-受体阻滞、利尿剂。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炙黄芪30 g,党参15 g,法半夏15 g,绞股蓝20 g,白芍 9 g,防风9 g,北柴胡 5 g,独活 9 g,羌活 9 g,泽泻 5 g,茯苓 30 g,白术 5 g,黄连 3 g;血瘀者加桃仁、红花、川芎、水蛭;水肿明显者加玉米须、白茅根;大便干结者加大黄、决明子等。每日1剂,水煎至400 ml,分早晚2次服用。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 (1)参照2002年修订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分为主证、次证,并根据严重程度分为无、轻、中、重4个等级,分别记0、2、4、6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2)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显效:24 h尿蛋白定量减少>50%,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5%;有效:24 h尿蛋白定量减少30%~50%,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5%~95%;无效:24 h尿蛋白定量减少<30%或增加,症状无缓解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尿蛋白排泄率、胰岛素敏感指数、尿Ⅳ型胶原(Ⅳ-C)水平。尿蛋白排泄率采用RIA方法进行测定,胰岛素敏感指数=In[1/(空腹胰岛素浓度/空腹血糖浓度)],尿Ⅳ-C水平采用竞争性放射免疫法测定。(4)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尿蛋白排泄率、胰岛素敏感指数、尿Ⅳ-C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尿蛋白排泄率、胰岛素敏感指数及尿Ⅳ-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上述各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尿蛋白排泄率、胰岛素敏感指数、尿IV-C水平比较(x±s)

2.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x±s)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患者依从性良好,耐受性良好。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的肾脏结构及功能均会出现改变,表现为高滤过、肾脏和肾小球肥大、细胞外基质堆积、肾小球基底膜增厚以及肾小球滤过屏障功能异常[3~4]。长期高血糖、糖基化终末产物、多元醇通路活增高、蛋白激酶C活性增高以及肾小球内压升高均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5~6]。

糖尿病肾病在中医学中属于“水肿、尿浊”等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脾失运化,不能升清化浊,脾阳失困,痰浊瘀毒留滞体内,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影响糖尿病肾病整个发生、发展过程。补脾胃可使脾胃健运而气血生化有源,以后天补先天,促进肾功能恢复[7~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尿蛋白排泄率、胰岛素敏感指数及尿Ⅳ-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提示脾虚湿困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结合升阳益胃汤治疗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升阳益胃汤具有升阳益气、清热除湿等作用[9]。方中黄芪为君药,可益气升阳、补肾固表;党参、法半夏、绞股蓝为臣药,可益气和中、补气益阴;白芍、防风、柴胡、独活及羌活可升阳除湿;泽泻、茯苓、白术可健脾、除湿去浊;黄连可降浊阴。且此方能够治疗经水不通,对中早期肾病效果显著。综上所述,升阳益胃汤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脾虚湿困型),能够提高整体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尿蛋白排泄率、胰岛素敏感指数及尿Ⅳ-C水平,同时不增加用药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升阳尿蛋白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不同时段内尿蛋白量的变化及其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意义
旭日东升 十年一剑——访肯纳金属家族成员上海升阳超微粉有限公司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尿蛋白肌酐对高血压性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升阳益胃汤的临床应用
金杰教授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经验
不同时段内尿蛋白量的变化及其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