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联合胸内吻合术治疗食管癌疗效观察

2019-12-10柳雨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吻合术胸腔镜食管癌

柳雨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手术室 南阳473009)

食管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吞咽困难,可伴有胸痛、消瘦等症状[1]。外科手术是治疗食管癌的有效手段,其中通过开胸手术切除病变组织可有效抑制病情恶化,提高患者生存率,但对机体损伤较重,预后恢复差[2]。随着胸腔镜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在治疗食管癌方面,具有创伤小、痛感低、并发症少等优点,成为治疗的首选手术方式[3]。本研究通过对开胸手术及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联合胸内吻合术两种手术治疗方式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究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8月~2018年9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00例食管癌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56~71岁,平均年龄(68.41±8.26)岁;肿瘤直径 4~8 cm,平均肿瘤直径(5.53±1.32)cm;病程1~2年,平均病程(1.56±0.13)年。实验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58~73岁,平均年龄(69.16±8.75)岁;肿瘤直径 3~7cm,平均肿瘤直径(5.46±1.28)cm;病程 1~3年,平均病程(1.89±1.3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入组标准 (1)纳入标准:通过内镜病理检查确诊为食管癌,具有明确手术指征;无远处转移;未经过药物及手术治疗;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伴有其他恶性肿瘤疾病;合并多功能脏器衰竭,无法耐受手术;伴有其他恶病质、慢性感染性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等。

1.3 手术方法 术前常规禁食,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治疗,麻醉满意后,在胸部第6肋间隙做外侧切口,进行开胸手术,进入胸腔后分离胸段食管,切除肿瘤段食管并清扫周围淋巴结组织,然后行腹部正中切口,游离胃体周围组织,将胃体制作成管状胃,清扫胃部周围淋巴结组织,再在左侧颈部作斜切口,游离颈段食管,提拉管状胃至颈部与食管断端吻合,吻合后放置引流管,检查无出血后关闭切口。实验组采用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联合胸内吻合术,麻醉满意后,于腋中线肋间隙放置相应的腹腔镜操作孔,置入腹腔镜进行胸腔探查,确定肿瘤部位予以切除,同时切除周围淋巴结及脂肪组织,注意保护神经和血管;然后游离胃体,切除胃体周围淋巴组织,并制作成管状胃,左侧颈部切口充分游离食管上段,与管状胃连接并缝合,置入引流管,检查无出血后缝合切口。两组术后均予以常规治疗。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术前及术后3d在同一时间采集静脉血3 ml,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 T 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通过血液分析仪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 8(IL-8)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住院时间(d)对照组实验组组别 n 手术时间(h)术中出血量(ml)术后引流量(ml)50 50 tP 5.86±2.78 3.18±1.72 5.797 0.000 380.42±86.12 186.38±37.21 14.625 0.000 518.31±123.27 343.39±87.24 8.190 0.000 15.31±5.27 8.39±3.24 7.910 0.000

2.2 两组手术前后炎症因子相关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 CRP、TNF-α、IL-8 水平比较(P>0.05);术后,两组各项指标水平均较术前上升(P<0.05),且实验组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炎症因子相关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手术前后炎症因子相关指标比较

组别 n CRP(mg/L)术前 术后IL-8(pg/ml)术前 术后对照组实验组TNF-α(mmol/L)术前 术后50 50 tP 7.23±1.35 7.28±1.37 0.184 0.855 29.74±4.42 11.25±2.36 26.094 0.000 4.68±1.27 4.62±1.36 0.228 0.820 25.13±5.75 7.68±3.22 18.723 0.000 10.82±2.34 10.88±2.28 0.130 0.897 57.24±12.65 21.68±8.93 16.239 0.000

2.3 两组手术前后免疫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各项指标较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 CD4+、CD4+/CD8+水平较术前升高,CD8+水平下降,且升高或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前后免疫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手术前后免疫指标比较

时间组别nCD4+(%)CD8+(%)CD4+/CD8+术前 对照组实验组50 50 tP术后 对照组实验组50 50 tP 32.64±4.45 32.68±4.52 0.045 0.965 32.87±4.43 43.12±6.53 9.185 0.000 33.25±4.22 32.34±4.28 1.071 0.287 33.85±4.52 26.13±3.85 9.194 0.000 0.98±0.37 1.01±0.35 0.417 0.680 0.97±0.36 1.65±0.69 6.178 0.000

3 讨论

食管癌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临床表现类似食管炎,病情易被患者忽略。当出现进食性吞咽困难时,大部分患者已处于食管癌中晚期,且病情进展较快,病死率极高,因此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患者生存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4]。

采用手术方法切除食管肿瘤是临床治疗的有效方式,传统的开胸切除术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但术中创伤大、术后并发症较多,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5]。随着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进步,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联合胸内吻合术的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治疗。胸腔镜切除食管胸段癌的手术过程中,具有更好视野,可探查胸腔内一般情况,明确食管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情况,便于术中明确手术方案及术后治疗计划,将食管胸段癌及周围淋巴结组织一同切除,保护重要血管及神经,减少术中及术后胸腔出血情况,可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6]。传统的开放式手术对肺部及胸腔均可造成一定的损伤,若术中血管损伤引起出血,严重影响操作者视野,容易遗漏淋巴结及恶性组织,术后引起肺部感染及创面出血,不利于患者术后机体的康复[7~8]。通过不断的临床实践及分析,目前临床大多采用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联合胸内吻合术进行手术治疗,此术式对于食管癌治疗的临床疗效也在不断地提高[9~10]。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 CD4+、CD4+/CD8+水平较术前升高,CD8+水平下降,且升高或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 CRP、TNF-α、IL-8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联合胸内吻合术治疗食管癌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降低对机体的损伤,维持术后免疫功能,减少术后炎症及感染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身体的康复,进而提高生活质量。综上所述,采用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联合胸内吻合术治疗食管癌可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维持患者免疫功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利于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吻合术胸腔镜食管癌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肠内营养支持在放化疗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
尿道海绵体非离断尿道吻合术在骨盆骨折引起后尿道狭窄中的初步应用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的配合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MCM7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下消化道切除吻合术应用胃肠减压46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