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增收问题浅析

2019-12-09马传静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营销界 2019年39期
关键词:农民收入农产品农民

■ 马传静(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农民增收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课题,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近年来党和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连续出台了多个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形成了新时期加强“三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政策体系,使部分农民摆脱了贫困,建起了幸福家园,走上了小康之路。但是目前我国还有部分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增收艰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摆脱贫困,奔向小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

一、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较快发展,农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根本改变,农民收入增长比较缓慢,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农业结构不合理

当前我国农村绝大多数农业结构不合理,这是制约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根本原因。其主要表现在:一是种植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农业中种植业比重大的格局仍未改变,大多数农民仍把粮食生产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粮食作物种植比例过高,而经济作物比例过低,致使农业种植结构不合理,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农民收入结构不合理。二是农产品品种结构不合理。表现为农产品质量差、档次低,优质品种少,大路货多,品种雷同现象严重,不能适应市场优质化、多样化的需求。三是农产品产业化水平低,产值不高。当前我国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相互脱节,产业化水平不高,使得农业产中环节仍处于仅仅为产后环节生产原材料的地位,无法分得产后加工、销售的利润,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链的综合效益的提高。四是没有从自身实际出发,结合地域特色发展特色产业。许多地区不分析实际的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盲目跟风,结果造成了资源优势没得到有效发挥和利用,农产品没有特色,其价格下降,减少了农民的收入。

(二)农民文化素质偏低,致富能力提高不快

当前,我国农村人口文化素质总体水平比较低,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大多数,劳动力文化基础薄弱,素质低,他们难以接受新观念,学习新知识,运用新技术,因而导致种田技术和管理水平都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另外,有相当一部分农民,观念保守陈旧,存在严重的小农经济思想,缺乏市场投资意识和开拓意识,随着我国市场调节比重的日益加大,农业生产中不确定因素的增多,素质低的他们很难对市场供求信息做出较准确地判断,增大了他们的经营的风险,结果造成农产品在某一时段的供给量大增,农民收入减少。

(三)城镇化进程滞后,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不充分

城镇化的滞后,延缓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业部门,农村劳动力及其家庭无法真正从农村中转移出来。加之,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各种控制人口迁移的制度仍然存在,如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城市用工制度等。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涌入城市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本质上讲也没有被工业化与城市化所真正有效地接纳,绝大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始终游离于现代化城市之外,他们把自己的黄金时间奉献给了城市,当城市不再需要他们时,他们只好又回到农村,把养老的包袱甩给了农村。

(四)政府对农业和农民补贴和支持的力度不够

现阶段,农业投入的不足已成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瓶颈”因素。虽然在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对农业补贴和支持的力度大大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仍不能满足农业自身发展的要求。国家的宏观收入分配政策的偏差,使农民增收面临明显不利的社会经济环境。不可否认,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强调要重视农业,并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到农业比较利益低和重工轻农思想的影响,导致政府财政投入相对不足,即使投入了农民实际得到的补贴却很少,这些已经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二、解决农民增收缓慢的对策

促进农民增收,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它对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但农业增收不可能一蹴而就,促进农民增收还需要一个较长的奋斗过程,要破解农民增收难题,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具体来说,必须采取如下措施:

(一)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当前,在我国农产品总量平衡并有结构性过剩的条件下,要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走高产、优质、高效的道路,这是我国农业发展势在必行的深刻变革。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抓好以下四个环节:一是继续调整种植业结构,种植业调整的方向是力争实现由传统的粮食作物为主的结构向粮食、经济作物协调发展的结构转变。“农业翻番不能只靠粮食,主要靠多种经营”,要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比重,鼓励农民开展多种经营,做好、做活土地文章。二是扩大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全面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依靠科技进步,加快良种培育,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促进农产品质量的提高,花色品种的多样,从而使农产品向优质化、多样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三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农产品在加工转化中增值。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大大延伸农业产业链,有效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我们要鼓励农民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进行农产品深加工,促使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的紧密结合,让农民更多的分享农产品加工、流通和销售环节的利润,提高他们的收入。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粮食经加工可增值1—4倍,棉花经加工可增值1—3倍,果品蔬菜经加工可增值1—10倍。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转化后一般增值2—3倍,而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转化后增值仅30%。四是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各地区应结合当地自然地理优势特点,因地制宜,大力培育特色产品、特色产业,促进主要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带、产业区,实现农业生产的区域化、特色化、规模化,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提高农民收入。

(二)发展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相应地,农民收入的多少和经济地位的高低,也越来越取决于农民自身素质的强弱。提高农民素质,实现农民的自我发展,必须做到:一是要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加大“扫盲”工作力度。农村基础教育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民文化素质的高低,而我国农村基础教育不容乐观,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支持力度,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使一部分因贫困而失学或辍学的中小学生得以完成基础教育,同时要严格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做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工作。二是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各地区政府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为初中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让他们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掌握更多地知识与技能,从而使农村劳动力的智能和技能得到大幅度提高,以适应农业集约化和农村工业化、市场化的要求。三是在农村广泛普及科学技术教育,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种植、养殖、加工技能,帮助他们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科学种养水平。增强农民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能力,从而造就一支高素质,适应现代化大生产需要的劳动力大军。

(三)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只有减少农民数量才能富裕农民,要减少农民数量,必须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促使农民变市民。“长期以来,我们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农村劳动力被束在土地上,农村每人平均只有一两亩土地,多数人连温饱都谈不上。”从这里我们能看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为此必须做到:一是大力发展小城镇,小城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确保农民稳定增收的根本途径,是连接城乡的桥梁和纽带。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来发展县城和小城镇,促进人口、经济、文化、信息等要素在小城镇的高度集聚和整合,使小城镇成为二、三产业的集中地,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渠道。二是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当前,乡镇企业是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载体,是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来源。各级政府应积极扶持乡镇企业的发展,帮助其调整生产结构和组织结构,从投资、融资、人才、税收等方面给予其必要的支持,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引导乡镇企业合理布局,适当集中,形成连片发展的集聚效应,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开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新途径,为农民增收创造机会。三是各级政府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和人口迁移的各种体制性障碍和限制,为农民提供教育、住房、医疗、社会保障等生产生活的多种服务,以满足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需要,为城市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便利。

总之,促进农民增收,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永恒主题。它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又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它事关全局,意义重大,它不仅是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我们应该看到,促进农民增收是一项长期、系统的任务,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促进农民增收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为此,全社会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共同努力,促进农民的持续增收。

猜你喜欢

农民收入农产品农民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陕西农民收入:一路爬坡过坎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人在干什么?增收不单靠出门打工——搬迁后农民收入来源报告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十三五”期间中国农民收入年均增长6.5%
农民收入增长周期的多尺度分析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