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矿井坑道(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中毒致机体急性损伤的临床与影像分析

2019-12-08朱兆兴王友生吴锋泽巩晓霞赵崇华段飞雪段凤霞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6期
关键词:矿洞坑道一氧化碳

朱兆兴,王 丽,李 敬,王友生,吴锋泽,巩晓霞,陈 刚,赵崇华,段飞雪,段凤霞

(酒钢(集团)公司医院 甘肃 嘉峪关 735100)

2018年8月16日,甘肃某矿山井下坑道工作环境突发失火,矿工被困。紧急组织进入矿洞搜救,发现洞中大量浓烟,能见度低,在吸入不明性质的有害烟尘气体后不同程度地出现头晕、憋气、胸闷、呛咳、恶心,呕吐,全身无力、意识不清,经休息不能缓解,现场吸氧后症状有所减轻。救援人员先后1-3次进入矿洞,因不能耐受矿洞内环境而紧急撤离。携带面罩和氧气进入矿洞的消防队员、现场工人及进入现场救援的医务人员共33人,其中4人矿洞内死亡,20人紧急住院抢救治疗,9人门诊观察治疗。现将29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9例(进入矿洞的33人,现场死亡4例,缺临床资料,无影像资料,不纳入本组分析),男27例,女2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51岁,平均年龄31.8岁。职工年度健康体检资料显示,29例既往体健,无明确肺部、脑部及心脏疾患的病史。全部病例均有明确的井下坑道和/或矿洞有害烟尘气体吸入、接触30分钟至2小时不等的病史,患者临床表现相似,不同程度头晕、胸闷、呼吸困难、气短、呛咳、恶心,呕吐、咽部不适等症状,其中6例临床表现为浅昏迷,双肺可闻及湿啰音。20例住院治疗,9例门诊观察。

1.2 检查方法

按照有害气体中毒,急查血气分析、心肌酶、血常规、碳氧血红蛋白等。全部患者均行胸部高分辨率CT扫描,设备采用飞利浦Briliance 256层iCT,120kV,250mA,层厚1.0mm,层距1.0mm,螺距0.938,FOV300mm,扫描速度0.33秒/360o,重建矩阵512×512,显示矩阵1024×1024;16例行头部MRI扫描,设备采用西门子Awanto 1.5T MRI,层厚6mm,层距6mm,重建矩阵128×256,显示矩阵 256×512,序列 SE T1WI、T2WI、DWI、Flair。动态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全部病例根据病情动态复查4~6次。出院后回访采用胸部DR片观察,设备为飞利浦Digital Diagnost Dual Detector 800mA双板DR,常规胸部正侧位,110kV,1.5mAS,0.01秒曝光。治愈出院病例及门诊治愈病例,均采用胸部DR片回访3~12月。

2 结果

2.1 血气生化

(不同程度)低氧血症20例;血清心肌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升高3例。

2.2 CT表现

间质性肺损伤12例:肺纹理增粗、模糊,间隔线(Kerley A线、B线、C线、D线),胸膜增厚;实质性肺损伤5例:肺小叶或肺段或肺叶渗出性病变,实变局限或融合,后内基底段及背段多见,双侧或单侧发生,胸膜增厚、胸腔积液;(肺实质与肺间质)混合性肺损伤3例,肺纹理增多、模糊,两肺门阴影增浓,两肺渗出性病变,间质性肺水肿,局限性泡性肺水肿,胸膜增厚、胸腔积液;心肌损伤心脏增大、心包积液3例。

2.3 MRI表现

双侧大脑半球多发缺血灶5例、脱髓鞘1例,松果体囊肿1例,空蝶鞍1例。

2.4 最后诊断

经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对燃烧烟尘气体分析,其主要有害成分是一氧化碳,还有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硫化氢等。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诊断标准(GBZ23-2002)》和《职业性急性二氧化硫中毒诊断标准(GBZ58-2014)》,住院治疗20例及门诊观察9例,最后诊断(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中毒20例,轻度中毒15例,中度中毒5例,9例排除中毒诊断。

3 讨论

3.1 中毒判断

井下坑道失火是突发事件,矿洞坑道(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中毒发生突然。患者有明确的井下矿洞突发事件接触的环境和时间,出现头晕、胸闷、恶心、呕吐、乏力、思维能力下降,心悸、口唇黏膜呈樱桃红色、四肢无力等可判断有害气体中毒。出现嗜睡、意识模糊、视物不清、感觉迟钝、谵妄、幻觉、抽搐、呼吸困难、意识丧失、昏迷等,能够判断有害气体中重度中毒。特定的病史及相应的临床表现能够肯定诊断矿洞坑道(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中毒。

3.2 中毒机制

井下坑道失火,烟雾吸入是中毒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1]。热量、微粒物质,一氧化碳及刺激性气体组成烟雾。一氧化碳为化学窒息性气体,与血红蛋白的亲和能力较氧气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50~300倍[2]。一氧化碳经呼吸道吸入后,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循环,很快就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碳氧血红蛋白不但没有携氧能力,而且还严重妨碍氧从毛细血管向线粒体的弥散,使得生理氧化过程受阻,阻碍了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抑制了氧的释放和传递,导致全身机体组织急性缺氧和器官功能障碍,造成急性损伤。所处环境中空气的一氧化碳达到0.02%,2~3小时可引起中毒症状;达到0.08%,2小时即昏迷;达到0.4%,30分钟内即可导致死亡[3]。二氧化硫与硫化氢气体吸入,呼吸道及肺部首先受累,使黏膜肿胀、充血、渐进性坏死,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引起肺部的渗出[4]。硫化氢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内,能够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三价铁结合,影响细胞的氧化过程,造成机体组织缺氧。心肌缺氧引起心肌代谢障碍与心肌损伤、坏死,肌肌钙蛋白I可以反映心肌微小病变[5]。肺部、脑部及心脏都是缺氧的敏感器官。

3.3 影像诊断

(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中毒可产生相应的肺部、脑部及心脏的一系列病理改变,但这些病理变化并非(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中毒的特异表现,是具有共性的一组基本病理变化。患者有明确的有害气体接触的环境与时间及中毒的临床表现是诊断(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中毒的基础条件,影像检查显示的病理变化是判断(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中毒引起急性损伤程度的直接证据。当(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中毒时,有毒气体发生作用的快慢和气体的浓度有关,低浓度时影响上呼吸道,高浓度时主要影响下呼吸道[6]。毒性气体接触支气管和肺泡粘膜后发生腐蚀作用,使粘膜充血、水肿,当肺泡壁破坏后,血管通透性增加,由于缺氧使毛细血管受损害,均可发生肺水肿[7]。刺激性气体也可引起支气管痉挛、坏死性支气管炎和小叶性肺炎,这是由于肺泡的有效交换气体面积减少,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而易出现肺部感染[8]。高分辨率CT扫描能够清晰地观察这些病理变化。CT表现随病程的变化各有不同,可见间质性病变、实质性病变、渗出性病变、胸腔积液、气胸等不同征象[9]。缺氧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发生脑水肿,皮质或基底节区局灶性软化或坏死,皮质下白质亦能发生广泛的脱髓鞘改变。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敏感,最易受累的是大脑皮层下的白质和苍白球[10],对于脑部的这些病理变化,MRI检查具有相当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心脏是急性(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中毒常见的受累器官,可引起急性心肌缺血,导致心律异常、心肌损伤、心功能不全,甚至心肌梗死等,心电图、血生化检查及影像检查可以有效地显示与观察。

综上所述,(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中毒,血气分析、血清生化、CT扫描与MRI检查是评估中毒急性损伤程度的客观检查手段。中毒后由于机体器官发生缺氧,引起组织器官的急性损伤。组织器官急性损伤的处置依赖于早期诊断,及时诊断肺部、脑部及心脏损伤的程度,有助于迅速合理的采取治疗措施,对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矿洞坑道一氧化碳
废弃矿洞成为野生动物家园
王耀南少将赴朝鲜开展坑道战
邻近矿洞对隧道开挖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战时指挥所
大宝小神探·寻找神秘的矿洞
矿洞三维建模的技术分析及作业研究
现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