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朗读者》《奇葩说》对加强和改进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2019-12-08邓懂懂

政工学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朗读者大道理奇葩

廖 翔 邓懂懂

2017年以来,两档以语言为特色的节目在电视和网络上持续热播,一个是央视主持人董卿制作的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一个是前央视主持人马东制作的娱乐辩论类节目《奇葩说》。这两档节目风格迥异,内容差异化明显,关注群体也不尽相同,但都成为综艺竞争中的收视爆款,在年轻官兵当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渗透力。细细品味,两档节目蕴含的语言力量不可忽视,有着直抵人心的震撼感和冲击力,或许能给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些启示。

弘扬主旋律与深接地气需紧密结合,教育既要将大道理讲好,又要将小道理讲活

《朗读者》精选的大多是文学名著,经过岁月沉淀、大众推崇和名家演绎,天然有着大气、经典、高贵等标签,每一期主题也很富有诗意深意,如“遇见”“陪伴”“选择”等等,通过诵读精美的文字、阐释深刻的道理,彰显了主流价值和高雅艺术,使人得到滋养抚慰。而《奇葩说》一反正统辩论赛的严肃、较真,自带草根感娱乐性,以颠覆之名传播正能量,辩论话题更加多元、包容、接地气,如“‘他真的很努力’是不是一句好话”“在外地过的不开心,要跟父母说吗”,聚焦处关注点很小,但往往是平时生活中的热点、难点、疑点,每个点都能触动到特别的情怀。前者如沐春风灌输大道理,后者娓娓道来讲述小道理。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就是“讲道理”,大道理抽象、广阔、意义深远,如党的创新理论、国家政策制度、军队优良传统等,思想性、目标性比较强,必须进行正面灌输,理直气壮地讲清讲透;小道理诸如人生态度、行为规范、处世原则等,更加具体化、个性化,必须辩透辩明。要想搞好思想政治教育,也应当两者兼备,将大道理和小道理结合起来,既发挥各自优长,又要使大道理更加通俗化、人性化,增加小道理的广度、深度,使其相互补充、互为利用,共同融合起来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

文化熏陶与寓教于乐应相辅相成,教育不仅要深扎精神内核,也要搞活外在形式

《朗读者》无疑是阳春白雪的文化盛宴,精美的舞台服装道具设计,配上磁性的朗读声、舒缓的配乐,观众无不感受到心灵的颤动,历史知识、人文情怀、价值观念不知不觉植入心底。《奇葩说》演播厅设计巧妙,整个辩论过程充满欢笑、高潮,辩论双方各展所能、激烈舌战,有解压的吐槽,也有机智的表达,观众看的津津有味,最重要的是对一些论点印象深刻、有所回味。教育的目的在于教化,文化熏陶可以诱发官兵向上向好的力量,在共情感染中引发强烈共鸣。同样,生动的形式、趣味的课堂也必不可少,台上照本宣科、台下昏昏欲睡的教育模式已不适应新时代,花一些心思、巧妙设置教育环节,适当活跃课堂气氛,使官兵爱听、想听,增强代入感体验感,用真诚拨动他们的心弦,才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一个人的精彩与一群人的思辨可协同发力,教育既要提升教育者的个人魅力,也要凝聚群众智慧力量

《朗读者》邀请的嘉宾都是各行各业有影响力、知名度,对社会进步有推动作用的人,他们在个体个性上都极具魅力,只要站在舞台上就散发光芒,其宝贵的人生经验教训更是让人受益匪浅。而《奇葩说》选手既有“星辩冠军”、博士后和公司CEO,也有家庭主妇、公务员和大学生等等,他们大多是普通人,却平等地站在辩论台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的经历,用新奇的观点和独特的表达感染评委和观众,通过主持人的总结升华引发共鸣,再将正确的价值观念传递出去,让人心悦诚服地接受。90后00后已成为青年官兵的主体,他们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善于表达,在经常性思想教育中,需要教育者砺练过硬的能力素质,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传道授业解惑,以自身示范带动引领官兵。同时,也需要发挥群众的智慧力量,倾听他们从不同角度阐释问题,表达个人意见,彰显自我个性。通过观点和思想的激烈交锋,有的道理越辩越明,有的困惑豁然开朗,有的问题找到更好的解决路径,这正是在大数据时代需要的平等、交互、可信的良性教育模式。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两档节目本质上没有谁高级谁庸俗、谁主流谁偏锋之分,只要在吸引眼球的同时达到一样的目的效果——传递正能量、让人得到启迪与思考,就是好节目。好的方法应该积极借鉴,语言的力量要学会运用,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在学习新观念、新知识、新方法中与时俱进,让教育在新时代弹奏出美妙和谐的乐章。

猜你喜欢

朗读者大道理奇葩
争吵时,收起你的大道理
奇葩少年欢乐多
评小说《朗读者》中《奥德赛》的隐喻
一封关于《朗读者》的信
《朗读者》:冰冷的历史沉思与深刻的人性寓言
第二场:品鉴《朗读者》
《奇葩说》奇葩乐趣多
奇葩百分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