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扎根理论的TEDTranslators项目志愿译者翻译动机探究

2019-12-06

英语知识 2019年4期
关键词:利己编码译者

胡 桑

(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上海)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突破,人类迎来了以开放、共享、协作、互动和去中心化为显著特征的Web 2.0时代。信息流通打破了以往自上而下的传统线性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以用户为主导生成内容的交互式互联网模式。曾经角色单一的被动型信息“消费者”(consumer)如今已转变成为信息“产消合一者”(prosumer)(Toffler,1980: 277)。也就是说,除了发生消费行为之外,消费者同时还扮演着主动型信息“生产者”(producer),积极参与信息的生产和传播。在由非纸媒主导的“后印刷”(post-print)网络互联时代里,得益于网络平台提供的各种新技术支持,古老的翻译活动出现了新的变化,“传统的个体式翻译主体——如荒野中独自修行的哲罗姆——转换成了多主体间的互动(a pluri-subjectivity of interaction)”(Cronin, 2010),其典型代表就是“志愿者翻译”(volunteer translation)。本文选取由TED发起的TEDTranslators志愿者翻译项目为个案,采用质性研究中常用的扎根理论,利用Nvivo 11质性研究分析软件,通过收集、分析TED官方网站上公开的对志愿译者的访谈等记录资料,旨在对从事志愿者翻译活动的译者翻译动机做出归纳和相关探讨。

2. 志愿者翻译的概念

“志愿者翻译”表现为一种基于现代网络技术的网民集体志愿翻译活动,但目前学界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针对这种新兴翻译现象的术语。除“志愿者翻译”以外,常见的类似术语还包括“社区翻译”(community translation)、“众包翻译”(crowdsourcing translation)、“协作翻译”(collaborative translation)、“参与式翻译”(participative translation)、“用户生成翻译”(usergenerated translation)、“非专业翻译”(nonprofessional translation)(Pym, 2011; McDonough-Dolmaya, 2012; O’Hagan, 2013)等。

通常情况下,这些术语彼此间可进行互换。但是它们虽内涵相近,倒也不完全相同,有学者曾就此提出过区分标准,即根据翻译项目的发起者是谁来判断。曹艺馨(2015)在其文中指出,“用户生成翻译”和“众包翻译”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前者是由群众自主发起、自主参与,而后者则由一个正式的组织或个人发起、群众进行参与。同样地,Jimnez-Crespo(2017)也是将翻译行为是否为自发作为区分“众包翻译”和“协作翻译”的标准,前者需要一个可明确指认出的发起机构或组织,而后者是大众的自发行为。如果按照这个划分标准,TEDTranslators项目应当属于众包翻译的范畴,因为很显然,它就是由TED正式组织发起的。

Pym(2011)则建议用“志愿者翻译”替代“社区翻译”“众包翻译”和“协作翻译”等说法。他认为该术语将译员是否接受金钱报酬视作根本差异,职业译员往往接受金钱回报,与其相对的不接受金钱回报的便是“志愿者”这一概念。本文决定采用“志愿者翻译”这一术语来描述TED组织的网络集体翻译行为。基于Wilson(2000)对志愿服务的定义,即“在不计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个体出于自由意志并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奉献时间和精力,为他人、群体和社会提供服务的行为”(转引自邓国胜等,2015: 31),笔者认为由参与TEDTranslators项目的译者所提供的翻译服务应当属于志愿服务的一种,明显具有自愿性、无偿性、公益性和组织性四个特征。

3. TEDTranslators项目、志愿者翻译和动机

TED(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大会成立于1984年,其最初宗旨是为那些对科技、娱乐和设计感兴趣的人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TED所涉及的领域开始逐渐拓宽,只要愿意分享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和感悟,无论演讲主题是关于科学还是文学,哲学还是艺术,都可以参与到TED大会之中,其官方口号是“值得传播的观点”(Ideas Worth Spreading)。2000年后,TED创立了TEDGlobal大会,在全世界范围内召开,并设置TEDPrize,大力资助获奖者实现一个改变世界的愿望。2006年,TED开始启动TEDTalks项目,并将演讲者的音频和视频上传至互联网。借助互联网“病毒式”传播的巨大影响力和渗透力,TED在世界范围内(包括中国在内)形成了一个自己的庞大社群。截至2009年,TEDTalks的观看总次数达到1亿次,TED继而又推出了TEDx项目,即TED大会的本地化,由地方采取TED大会模式独立组织自己的会议。同年,TED发起了名为Open Translation Project(“开放翻译项目”,常缩写为OTP,后于2016年6月正式更名为TEDTranslators,使用至今;为方便起见,文中其它地方均使用更改后的名称)的志愿者翻译活动,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征集不同语种的译者,为其TEDTalks提供视频字幕翻译。

可以说,TEDTranslators的字幕翻译无疑为TEDTalks在全球更大范围内(尤其在非英语国家和地区)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项目推出一年之内,就有约4000名志愿者作出响应,共发布了7000多组TEDTalks字幕。截至2017年11月,共计28951位志愿者参与了该项目,发布翻译内容120409项,涉及115种语言。除了对TEDTalks的演讲内容进行翻译之外,译者们还负责翻译TEDEd课程小视频,对TED手机应用进行本地化处理,并不定期组织和举办地方性译者讨论会。

该项目的翻译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四步:首先由TED工作人员或志愿转写者提供字幕文稿,然后志愿译者进行字幕翻译,翻译好的字幕将由其他更有经验的志愿译者进行审校,最后的审校稿将由TED“语言协调员”(language coordinator)批准后进行网络上传。对于这些志愿贡献者,TED都强调对他们所付出的努力进行肯定和鼓励。表彰形式一般体现为将译者和审校者的名字放进翻译字幕中,并将每位志愿者的个人信息及其参与翻译的视频信息记录在其自己专属的网页上,但没有任何金钱方面的报酬。

那么,究竟为何有如此众多的志愿者愿意参与TEDTranslators项目呢?找到这些志愿译者们的翻译动机,不仅可以让我们对志愿者翻译这一现象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还有利于今后类似群体志愿翻译活动的动员和开展。既然志愿者翻译是志愿者活动和翻译活动二者相结合的产物,我们就先来简要回顾一下前人关于志愿活动中志愿者参与动机以及翻译活动中译者动机的有关研究成果。

3.1志愿活动中志愿者动机

欧美国家的志愿活动开展远领先于中国,关于志愿服务动机的研究自然也起步较早。自20世纪70年代起,国外相关研究者就开始关注志愿动机,并形成了多种志愿者动机分析模型,包括三种传统的志愿者动机模型和三种经济学取向的志愿者动机模型,其中前者包括双因素(如Horton-Smith提出的利他动机和利己动机)或三因素(如Fitch提出的利他、利己和社会责任动机)模型、线性模型和多因素模型,后者包括公共利益模型(即增加公共利益)、个人消费模型(即从志愿行为本身获得乐趣)和投资模型(即为了获得劳动力市场的经验、技能和社会关系)(羊晓莹,2011:17-19)。相比之下,国内关于志愿者动机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基本借鉴国外已有的理论和方法,且多选取大型事件(如奥运会、世博会等)青年志愿者作为调查访谈对象。典型的如高金金等(2009)将北京奥运会大学生志愿者的志愿动机归纳为个人动机和社会性动机两大类,龙涛等(2011)将世博会志愿者的参与动机归为学习动机、职业取向、价值观取向、社会交往动机和公民责任五个方面。

邓国胜等(2015)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志愿者参与服务的动机研究的两个取向,一种是从志愿行为的功能角度解释行为动机,另一种从志愿行为的思想来源角度解释行为动机。前者主要侧重于通过志愿服务动机与满意度之间的匹配来检测志愿服务是否实现了志愿者期待的目标,后者的优势在于充分考虑了本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个体和环境影响因素。他们整合了志愿者动机的功能理论与驱动力理论,最终将志愿者的参与动机归纳为内生利己、外生利己、内生利他和外生利他等四大类型。

志愿者翻译是志愿活动的一种,以上对志愿者参与动机的相关研究无疑为我们的探讨铺设了一条道路。但志愿者翻译又不同于一般的志愿活动,它完全基于网络平台实现,其服务对象也往往无法接触到。

3.2 翻译活动中译者动机

翻译作为一种具有特定目的的人的行为,其行为人(即译者)一定有一个为实现该目的而从事翻译活动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翻译动机。在翻译过程中翻译动机贯穿始终,是翻译主体因素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目前国内专门针对翻译动机的研究论文并不太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徐朝友(2001)的“翻译动机论”,他认为译者内在的、心理上的动机才应该是着重探讨的对象,这种动机对译本的选择以及翻译过程都有深刻的影响;许钧(2004)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环境对译者翻译动机的多方面影响,揭示了翻译动机和翻译活动的关系;郭佳(2010)论述了译者翻译动机及其制约因素,说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既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佟颖(2016)站在社会符号学的角度,从社会人的主体性和社会结构的不均衡性两大方面论证了译者凭借意识形态与语言符号的互动性会根据不同的翻译动机选择不同的翻译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重构译语社会结构,达到翻译目的。这些文章虽然能给我们的研究带来一定程度的启发,但由于它们涉及到的翻译活动均为单一译者参与,且重点多落在文学翻译领域,自然无法对当今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志愿者翻译译者动机给出满意的解释。

3.3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质性研究中最为常用的扎根理论,即在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这是一种自下而上建立理论的方法,即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寻找反映社会现象的核心概念,然后通过在这些概念之间建立起联系而形成理论(陈向明,2000: 327)。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和步骤:(一)收集并整理相关资料;(二)将资料导入Nvivo 11,利用该软件对资料进行分级编码;(三)分析得出结论。

(一) 资料的收集

本研究数据均收集自TEDTranslators的官方网站页面,①网址为https://tedtranslators.com/https://blog.ted.com/category/language/该网页专门为TED志愿者翻译项目建立,内容主要包括译者访谈、译者参与各类TED其它活动的报道(如最近的一次报道介绍了译者参加TEDWomen 2017的相关内容)以及TEDTranslators和各地TEDx的合作情况介绍等。基于本文探讨志愿译者翻译动机的研究目的,我们仅选取了网页上从2009年起至2017年的译者访谈内容(其中包括少数几篇基于访谈的译者介绍性文章)。自2009年TED译者项目启动后,TED就一直对参与翻译各项工作的志愿译者保持关注,不定期地对活跃译者进行访谈,并将访谈内容公开发布在网页上。

早期(2009年12月—2010年05月)的访谈包括四个问题,分别是:(1)自我介绍;(2)什么吸引你关注TED?(3)你为什么做翻译?(4)你最喜欢的TED演讲有哪些?为什么?其中问题(3)与我们的研究最相关。而参照上文中提到的前人关于译者动机的研究结论,问题(1)也与本研究相关,需予以适当关注,因为译者自身特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兴趣爱好以及职业身份等都会影响到译者的翻译动机。中期(2012年04月—2014年11月)的访谈问题发生了变化,数量由四个变为六个,前两个问题没变,后四个问题分别是:(3)你第翻译的视频是哪个?为什么选择它?(4)你最喜欢翻译哪一类视频?为什么?(5)对你来说最难翻译的视频是哪些?为什么?(6)你希望自己语言中的哪句话能在全世界流行开?六个问题中,我们将重点关注第3—5题的回答内容。近期(2016年07月—2017年10月)访谈的问题变得更为多样,除了问及译者最初参与TED翻译项目的时间和原因之外,问题还涉及到了译者当地翻译群体情况、给新老译者建议、最享受当TED志愿译者的哪一点等诸多方面。

(二) 资料导入和编码

将收集好的资料整理成DOC格式文档后,运行Nvivo 11软件并新建项目,再将资料导入至新建项目中进行编码。对资料编码是扎根理论中最重要的一环,其中通常包括三个级别的编码:一级编码(开放式登录)、二级编码(关联式登录)和三级编码(核心式登录)(Stauss & Corbin, 1990;转引自陈向明,2000: 332)。Nvivo中的编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由节点,一种是树状节点。研究时先将资料打散,再以新的方式重新组合起来,即通过反复多次阅读材料,寻找发现概念类属,完成一级编码;然后建立概念类属之间的各种关系以表现资料中各个部分的有机关联,完成二级编码;最后在所有已发现的概念类属中经过系统分析选择具有统领性的核心类属,完成三级编码。

(三) 分析得出结论

编码是一个反复阅读、调整和修改的过程,编码工作结束后,我们将总结TED志愿译者的翻译动机并予以分析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4. 研究结果、讨论与局限性

本研究在TEDTranslators项目的官方网页上选取了共计31位译者的访谈相关资料,将其导入Nvivo 11中建立的名为“TEDTranslators志愿译者翻译动机研究”的项目中后进行编码,以下是其详细编码情况及相关分析讨论。

表1 TEDTranslators志愿译者翻译动机一、二级编码表

二级编码 一级编码 参考点 举 例自我调节(3)受其它影响(3)i n s p i r e d b y t h e O O P S (O p e n s o u r c e O p e n c o u r s e w a r e P r o t o t y p e S y s t e m) i n i t i a t i v e l a u n c h e d i n T a i w a n翻译是冥想 1 a k i n d o f m e d i t a t i o n f o r m e转化压力方式 1 ... s t r e s s e d, I t r a n s f e r m y e n e r g y i n t o s o m e t h i n g g o o d对糟糕现实的“暂停” 1 t r a n s l a t i n g T E D T a l k s i s a w e l c o m e r e p r i e v e受其它类似项目影响 1受双语成长环境影响 1 b i-c u l t u r a l e x p e r i e n c e为考试做准备 1 p r e p a r i n g f o r t h e e n t r a n c e e x a m f o r a d m i s s i o n

如上表所示,我们一共得到了10个二级编码,它们分别是:与他人分享、改变世界和社会、加强理解,获得知识、提高自己的技能、个人对视频内容的兴趣、翻译带来正面情绪、群体互动、视频时间短、自我调节和受其它影响,这说明志愿译者参与翻译活动的动机具有显著的多样性特征。

很明显,与他人分享是一个被译者提及次数最多的翻译动机,这也与TED自己官方口号所提倡的分享“值得传播的观点”十分吻合。许多译者都是本着让更多人更好地接触到新思想、新观点而参与翻译项目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一些译者翻译的初衷只是为了分享某些内容给家人(如自己的小孩)、朋友或同事,但在收到良好的反馈后,他们最终都扩大了受众面,不再局限于专门挑选针对身边人的视频内容进行翻译。

通过翻译影响世界、促进社会变革也是一个重要的翻译动机。译者们并不仅仅满足于和他人分享信息,他们更希望这种信息传播能够实实在在地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积极作用。其中一位译者就在访谈中声称,他相信如果那些处于世界边缘地区的群体能接触到带有他们母语字幕的TED演讲视频,那么这些地区的社会改革将大为促进、人们的生活质量也能提高、大量日常问题也能解决。另一位译者认为翻译能将新观点引进自己国家“不那么先进、相当压抑的”文化中,使得自己国家的文化发生变化。这些都表明译者并非单纯是被动的文字工作者,他们还扮演着积极的社会活动家角色,“翻译是社会、政治变革与发展的催化剂,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促使社会、政治发展成为可能”(Mona Baker; Research Specialization; http://www.llc.manchester.ac.uk/ctis/aboutus/staff/baker/; 转引自王祥兵,2011: 34)。

不少译者还表示,翻译加强了他们对知识的吸收和把握。“如果只是观看而不进行翻译,我不可能对演讲的主题和内容理解得这么深”,一位译者如是说道。而个人对TED视频内容的浓厚兴趣,往往是译者们“沉迷”于TED演讲并进行翻译的最初原因之一。这种兴趣有时与译者职业活动相关,如一位应用语言学的助理教授在为自己的科技翻译课堂搜寻材料时找到了TED视频,从此一发不可收,她说“我想翻译所有关于科技的东西”;有时是演讲者本身的特点吸引了译者,一位出生在摩洛哥、现居住在马来西亚的译者谈到自己最初选择翻译Charles Fleischer的演讲时说,“我喜欢Charles的幽默感”;有时演讲者恰好是译者所崇拜和喜爱的偶像——“我是Lessing 的粉丝”,一位Lawrence Lessing的拥趸译者表示道,“有机会翻译他的演讲对我而言有着巨大吸引力。”

有一小部分译者将翻译视作提高自己技能(尤其是与语言相关的技能)的手段,或提高自身语言水平,或熟悉字幕翻译流程,或增强自己对语言的认识。另外也有不少译者表示翻译自身就乐趣无穷,能给他们带来愉悦感、兴奋感甚至自豪感等正面的情绪体验。还有一些译者将翻译活动当做不良情绪的调节器,翻译是一种“冥想”,一个“舒压器”,一座躲避糟糕现实的临时精神避难所。

参与到群体当中、成为组织中的一份子也是译者投身TEDTranslators项目的主要动机之一。译者们将TED视作一个庞大的社群,翻译是他们为社群做贡献的重要形式和内容。实际上,除了翻译字幕之外,译者们还常常参加TED举办的其它活动,甚至负责组织当地的TEDx活动,同时不断推广和宣传TEDTranslators项目,鼓励他人加入。再者,译者通过参加项目还为获得一种群体归属感,结交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视频持续时间对志愿译者决定是否参与翻译活动产生了影响。有多位译者均坦言道,由于视频时间只有几分钟,因此翻译难度相对来说较小,他们才开始动手翻译。这也提示我们,要提高新手译者们的翻译积极性,对翻译材料的难度把握十分重要。最后,有少部分译者提到了一些来自外界其它方面的影响。例如,一位来自中国广州的译者表示他是受到台湾OOPS(Opensource Opencourseware Prototype System,“开放式课程计划”)项目的影响,决定将TED演讲翻译为中文;还有位译者提到自己之所以翻译与设计相关的视频,是因为要参加设计学院的入学考试,翻译无疑能更好地帮助自己深入理解演讲内容,从而提高自己对设计的认识。

基于邓国胜等(2015)提出的志愿者参与动机四分法,即分为内生利己、外生利己、内生利他和外生利他四种类型,我们试图再进一步将这10个二级编码进行归纳形成三级编码。要区分“内生”和“外生”,关键看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是基于自身的个体内在需要还是受到了外在诱因的影响;要区分“利己”和“利他”,则看志愿服务是否与志愿者服务自我有关。按照这个标准,我们发现“群体互动”这个二级编码内实际存在两种不同的动机:一种是内生利他,即为TED这个群体做贡献;第二种是内生利己,即为寻找归属感和结交朋友;“受其它影响”这个二级编码内也存在两种不同动机:一种是外生利己,即为自己的入学考试做准备;剩余两种情况均属于外生利他。因此,我们重新将“群体互动”拆分为编码“群体互动1”(内生利他,参考点数为3)和编码“群体互动2”(内生利己,参考点数为3),将“受其它影响”拆分为编码“受其它影响1”(外生利己,参考点数为1)和编码“受其它影响2”(外生利他,参考点数为2)。于是,我们得到了TEDTranslators项目志愿译者翻译动机二、三级编码表,如下所示:

表2 TEDTranslators志愿译者翻译动机二、三级编码表

从表中数据我们可以看到,TEDTranslators志愿译者的翻译动机中内生型动机(参考点数62)远远多于外生型动机(参考点数7),也就是说,TED志愿译者们的翻译活动较多受到个体内在需求的影响,外在诱因的影响并不大。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到原因:(1)志愿译者不同于职业译者,后者主要以翻译为谋生手段,其从事翻译的动机必然受到金钱报酬、工作单位奖惩制度等外在因素影响,而志愿译者更多地将翻译当做一种满足或实现自身某种需求的手段;(2)从译者访谈回答的自我介绍等部分内容来看,大多数译者受教育程度较高,对新知识、新观点本身有着强烈的兴趣,在心智及精神生活层面有更多追求,有改变和影响世界的理想主义情怀并愿意成为行动者,同时还往往具有“分享型”人格。若从利他或利己型动机的角度来比较,利他型动机(参考点数37)稍多于利己型动机(参考点数32),但相差不大,这表明助人利他和自身的发展及成长二者都是志愿译者参与TEDTranslators项目的主要原因。在此需要特别指出的一点是,每位译者的翻译动机类型并非是单一的,往往各种不同类型的动机混杂在一起。

当然,囿于本研究的局限性,笔者得出的结论绝不可草率地推广至所有志愿者翻译行为。本研究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如下:(1)仅为个案研究,TEDTranslators项目有其自身特点,比如翻译形式为字幕翻译,翻译内容严肃性较强、娱乐性较弱等,其它志愿者翻译活动很可能不具备这些特点;(2)所有访谈材料均来自TEDTranslators项目官方网页,并非笔者亲自访谈,由于官方访谈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了解译者的翻译动机,故其问题较为分散,很可能导致了对翻译动机的挖掘不够深入;(3)样本量不足,28951位译者中仅选取了31位,其代表性存疑。

5. 结论

志愿者翻译作为一种基于现代网络技术平台而兴起的翻译活动,由于其集众人智慧迅速解决问题的特点,正被越来越多的组织或机构所采用,对其译者翻译动机的研究是深入理解该类翻译活动极为重要的一环。本文在扎根理论指导下,结合前人相关研究,以TEDTranslators译者项目为具体案例,通过研究分析,最后发现TEDTranslators项目志愿译者的翻译动机具有多样性特点,包括与他人分享、改变世界和社会、加强理解,获得知识、增强提高自己的技能、个人对视频内容的兴趣、翻译带来正面情绪、群体互动、视频时间短、自我调节和受其它影响等十种,这十种动机又可归纳为内生利己、外生利己、内生利他和外生利他四大类,其中内生利己和内生利他是TEDTranslators志愿译者参与志愿翻译服务的最主要动机,而外在诱因对志愿译者的翻译动机影响不大。

猜你喜欢

利己编码译者
HEVC对偶编码单元划分优化算法
利他,是最高形式的利己
住院病案首页ICD编码质量在DRG付费中的应用
生活中的编码
“利己”二面
概念辨析、条分缕析论述文走向“深刻”的策略路径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