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院校公共外语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考

2019-12-05马晓华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9期
关键词:俄语外语教学日语

马晓华

[摘           要]  面对应用型院校外语教学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要求,公共外语教学及时准确地把握时代脉搏,在学科地位、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等方面不断提升,进行比较稳定的教育教学活动,发挥在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

[关    键   词]  应用型院校;公共外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5-0078-02

20世纪80年代末,公共外语教学在中国教育史上因改革开放对外语人才的需求达到了巅峰,九十年代末因政策允许应用型院校纷纷成立外语专业,各种“特色”外语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占据外语教学的半壁江山。近几年社会对应用型院校外语教学的基本现状、学科地位、学分学时比重进行激烈的探讨,相对于外语院校、综合大学和师范类院校,应用型院校外语教学该何去何从成为人们深思的话题。应用型院校需发挥本校办学优势,建立适合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吉林省应用院校公共外语教学为研究目标,探讨公共外语教学的基本情况。

一、应用型院校公共外语教学的基本现状

吉林省应用型院校公共外语教学、外语专业教学、专业外语教学、第二外语教学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成果。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探索、教学手段的改进都促进应用型院校外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外语教学整体发展平衡并保持持续发展的劲头[1]。最近几年由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改变,导致应用型院校外语教学的局部变动。吉林省教育厅《关于加快普通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意见》明确指出:适度限制一批就业率低的学科专业(含英语)。2014年起吉林省部分应用型院校出现了英语专业停招和隔年招生的局面,公共外语教学出现总学时量减少到原来课时总量近一半的事实,面对大学公共外语课时减少、英语专业停招的现实,对教学造成冲击,引起了对应用型院校公共外语、外语专业、专业外语地位及发展趋势是否应该萎缩、应该取消、应该增强的调查及回答。面对社会改革带来课程变革的事实,应用型院校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完善应用型院校外语学习课程体系,创新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外语水平是实现应用型院校外语学习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应用院校公共外语教学的改革

应用型院校公共外语主要分为英语、日语、俄语,其他类语言较少。公共外语(英语、日语、俄语)教学发展始终受外部和内部双重影响,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改变和所在院校外语专业、第二外语和专业外语的调整影响、公共外语发展的模式和发展趋势。这些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公共外语(英语、日语、俄语)教学要始终与社会和学校发展保持一致,保持高度的關注态度,采取有效的办法保证公共外语教学在改革中不断受到冲击的现实面前能稳步前行。

应用型院校公共外语(英语、日语、俄语)课程建设在基础课程设置中相对理工类课程(比如高数、物理、化学)占次要地位。语言类的知识在应用型院校中对其主要专业知识的支撑作用不明显。应用型院校公共外语教学课时基本删减到每学期40学时左右,大约是原学时的60%,课时的减少不仅意味着公共外语课程重要性的减弱,更多的是发出了外语教学改革的信号。公共外语教学内容的重新安排和教学方式的再设计都需要思考设置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课程开设缺乏应有的论证,课程间缺少有机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2]。公共外语教学应该本着合作、共进、互补的态度主动与其他课程保持沟通,开拓公共外语的新领地。公共外语教学着眼于基本课程,放眼于其他课程的拓展,积极把握住应用型院校国际交流生的外语学习新领域,开展有效教学法和工作经验的积累,让公共外语教学打开新局面。公共外语教学与专业外语教学尽可能合作教学,公外教师参与专业外语教学活动中,以助课身份做好外文翻译、资料收集等工作,拓展工作范畴。公共外语教学开拓视野,与校教务处、科研处、教师培训中心等部门协调,积极投入其他课程教学改革中,紧跟时代发展,发挥公共外语教学的作用。

应用型院校公共外语(英语、日语、俄语)人才培养目标,发挥应用型院校的办学优势,培养有特色、就业力强的人才是学者近年来探讨的热点问题。面对迅猛发展的社会现实和人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应用型院校要冷静思考,积极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现实需要。专门外语类人才相对社会需求较少,具有理工专业知识,并通晓经济、法律等国际化外语人才相对匮乏,却是社会的急需人才。[3]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公共外语教学提供了发展思路,培养高质量的懂外语的理工专业人才是“一带一路”国家发展倡议的必然需求,克服现有公共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即人才目标培养过宽泛,理论化过重,实践中无法体现出目标的价值实现,调整和完善公共外语人才培养目标是保证公共外语教学在应用型院校地位的基石。

应用型院校公共外语(英语、日语、俄语)师资队伍的培训如火如荼地进行,各种会议和研讨会开拓了公共外语教师的视野,但其不足也逐年显现,短期的讲座和会议只是传达了某些教学理论和教育概念,无法实现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系统实施。师资队伍培训公共英语教师培训次数和机会最多,公共日语和公共俄语教师缺乏进修机会,教师队伍人数日趋减小。在对待日语、俄语教师队伍培养上,多年未见好的成效。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升职业素质,建议应用型院校公共外语教师培训需要有的放矢,建立长效机制,按照每人每五年按照研究方向系统培训半年左右,达到教学和科研双标准。

应用型院校公共外语(英语、日语、俄语)课堂教学模式多种多样,各种外语类教学比赛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公共外语精读、听力、语法、写作课堂各有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微课、翻转课堂、慕课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的实验性使用增加了课堂教学方法[4],分组分级教学取得了一定可推广的经验。传统的课堂模式在某种程度上仍占有主导地位,“教师—黑板—教科书—学生”传统课堂模式虽然有局限性,教师以讲为主的课堂模式仍无法完全被替代。应用型公共外语教学应以传统教学为基础,适度增加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外语环境,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单一与落后的现象[5]。公共日语和公共俄语教材更新滞后,无法及时体现时事文章、及时反映社会各方面的最新内容,加之公共日语和公共俄语课堂教学因为学生少(一个年级十人左右),采用因材施教的课堂教学方法得天独厚,引入新的教学手段和使用新的教学工具效果会更明显。

三、结语

应用型院校公共外语教学积极参与新一轮的外语教学改革,在课程设置完善、教学方法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强大、复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与时俱进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合格外语人才,探索出一条适应应用型院校公共外语教学的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时俊霞.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24):167-168.

[2]李磊荣.专业俄语课程体系中的中国文化教学[J].中国俄语教学,2014(3):79-81.

[3]王雪梅,徐璐.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内涵与培养模式探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1):9-12.

[4]赵尚.建构主义视角下英语媒体融合教学研究[J].中国报业,2019(8):81-83.

[5]祁俊岳.互联网在线教育背景下的大学日语教学改革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6):140-141.

编辑 赵瑞峰

猜你喜欢

俄语外语教学日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赢在耐心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信息时代背景下关于针对本科生的俄语学习APP的思考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Washback Studies Used in Practice Teaching
里加市长因讲俄语屡被罚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A Rough Research on Numerical Cultural Connotation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