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探析

2019-12-05任静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9期
关键词:中华价值观核心

任静

[摘           要]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在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具有重要意义。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内容,分析两者的内在关联,探讨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使大学生能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    键   词]  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5-0012-02

一、优秀传统文化对树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指引着中华民族复兴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指出:“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当代大学生即将成为未来中国的中坚力量和主流群体,他们肩上担负着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激发广大青年学子的历史责任感,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当前高校教育应认真思索和践行的重要职责。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离不开深厚润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者是一脉相承、内在统一的。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一)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源

一个国家核心价值观的产生和发展与其经济、社会发展轨迹、文化兴衰息息相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几千年中国历史进程的产物,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国家责任感,又如“仁义孝道”“君子坦荡荡”“言必行,行必果”的做人准则和处事风格等,正因为有优秀的文化传统,中华民族才能在一次次危难和困局中转危为安、厥而复振,也正因为优秀的文化传统的指引,才有一代代中国革命者在国家危难和世界变革大潮中奋力寻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这种绵延不绝的文化基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根源,指引着一代代新中国建设者以国家为己任,努力拼搏、砥砺前行。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取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这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继承,同时在吸收的过程中也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鉴别和创新。对优秀传统文化要用辩证和发展的眼光深入挖掘其丰富的历史内涵,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之真正成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面对现代国际新形势的变化,结合现阶段中国人民对新生活的要求与期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对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进行挖掘、梳理、传承和创新,赋予其社会主义特色,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提出对全体中国人民的要求,反映人们的利益诉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愿望,是传统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传承与创新。

(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一致性

中国古代历来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二十四字内容一致,都是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展开建构的。在内容上都强调个人和集体在作用与目标上的一致性,在精神上都强调对美好道德的共同追求。只有科学、系统和辩证地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使大学生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

(一)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着重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与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培养离不开课堂这片土地,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堂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比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中国的历史变革、中国的风土国情和中国的民族传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从经济层面、政治层面、思想层面和文化层面全面分析中国历史变迁,运用唯物主义辩证和发展的观点认识中国的风土国情和民族传统。总之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让大学生自觉地认知、认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价值观自信、文化自信、民族自信,使大學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丰富思政课堂教学手段,将传统教育手段与新媒体手段相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阵地,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优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学中。但不应将课堂教学局限于教室之内,而要根据当前的科技环境,将课堂内容延伸至网络及新媒体之上。思想政治教育课要结合多种授课方式,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具有广泛参与的方式推广开来,如课堂讲解、师生互动、小组讨论、历史影片鉴赏、网络媒体平台科普及活动,以此加强学生互动,以生动活泼和大学生乐于接受的创新形式吸引学生,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基本要求融入其中,最终达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认同、主动接受的目的。通过传统授课与新媒体运用相结合,拓宽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的渠道,让学生能体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从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

大学校园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担负着引领青年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高校可以根据自己所在地的优秀历史风俗文化引进校园,如以赋有地方传统特色的校园道路指导牌、宣传专栏、建筑物等为载体,宣传本地历史及名人名言,树立历史优秀人物纪念塑像及介绍,由点及面地激发广大学生了解本地风俗文化和传统优秀文化的兴趣;也可以利用第二课堂开展一些有趣味、有意义的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如经典国学诵读活动,重温古诗词的韵律和经典,领悟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又如面向学生公开征稿用于在校园电子屏上播放的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公益广告,既可鼓励学生展现自己的技能与才华,又鼓励学生自行了解和体会中华优秀文化;也可以邀请中国各地不同的戏剧、古典乐器演出团进校园,使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技艺的魅力;还可以邀请书法、国画以及其他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家带作品进校办展和招生,不但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文化熏陶,也能有效帮助一些后继乏人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继承者,多组织学生举办中华才艺展示及竞赛活动。学校报刊、校园广播中也可有一些传统文化的内容,这些都是很好的校园文化推广方式。各大高校还可以鼓励师生发散思维、大胆创造,可以结合本地民俗及地方节日组织各类形式新颖的活动以及合理运营学校的官方网络媒体账号以建设和推广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使广大青年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中熏陶和滋养,不断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度。

(四)开展实践活动,发挥实践养成的功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校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结合起来,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利用青年团学组织带领广大学生深入群众,设计、组织一些传统节日主题的社会活动,可以根据节日相关传统文化的精神,组织一些志愿服务和公益项目等,达到通过实践育人的目的;要充分挖掘节庆日、纪念日背后蕴藏的教育资源,除了如妇女节、劳动节、青年节、国庆节等节日背后的红色革命传统教育之外,还要深刻挖掘民俗节日和传统文化纪念日的教育意义,引导大学生了解和尊重传统节日中的民俗习惯,如过年给长辈拜年、清明祭扫、端午吃粽子等。让学生意识到每一个蕴含在节日中的民俗都源自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和情怀。这些朴素的情感正是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所在。通过亲身实践,使学生重视传统文化的内涵,养成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习惯。

(五)加强思政教师培训,使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融共生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的重要的政治任务。对专职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导员和讲授思想政治课的任课教师,应该结合实际定期培训。培训要结合社会发展和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引导教师基于现实生活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教育资源,积极主动地参与面向青年学生的文化传承活动,不断丰富教育教学内容,使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融共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

[2]刘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滋养[J].思想理论教育,2015(1):20-25.

编辑 冯永霞

猜你喜欢

中华价值观核心
我的价值观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