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公民意识培养研究

2019-12-05王剑

科技风 2019年31期
关键词:公民意识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摘 要:伴随着新高考的实施,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方法已经向突破原来的传统教学模式发展,教学目标内容也有所转变,其中公民意识培养问题成为了关注的热点,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公民意识也成为了社会和学校共同思考的问题。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还能够帮助他们了解自身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培养其社会责任感,为他们成为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打下基础,从而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非凡意义。此文,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高中历史教学中公民意识的培养问题做了初步探索,从概念界定、内容、途径与方法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公民意识

高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不仅仅包括历史解释、历史理解、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价值,还包括着价值观树立以及公民意识培养工作。也就是说,历史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实现教学目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公民意识。

一、概念论述

(一)公民意识

所谓的公民意识指的是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它所强调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法制意识、道德意识、环境意识、世界意识等。培养高中生公民意识,能够更好的使其承担起公民的责任,更好的发展青年。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高度,提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高青少年的公民意识。

(二)公民教育与高中历史课程之间的相互關联性

公民教育在高中历史学科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其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其相关性越来越密切与我国经济日益全球化和政治民主化进程不断变革息息相关的,教师可以借助公民教育理念,将其运用到高中历史教学工作之中。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帮助他们了解自身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现存在的教学问题

(一)教师思想滞后

部分教师因其自身素质受限,例如老教师文化水平稍低。思想转化慢等,导致教育思想跟不上时代要求,尤其是新课改之后,部分教师与时政连接不到位。教学思想停留在历史教材表面层次,教学方式和手段比较单一,没有办法向学生传授公民理念,培养其公民意识,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模式单一

就目前现状来看,大多数历史教师的教学还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没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建立价值观念,这不利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公民意识的建立。在不同国家公民意识和管理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于先告诉学生中心思想,再进行分析,这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让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传递的思想,师生之间没有互动,没有引导学生公民理念的建立。教学方式单一,内容单调枯燥,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阻碍公民责任感的建立和培养。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公民意识培养策略

(一)选择适当的教学切入点

设定高中历史学科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们从历史中得到人生启迪,从社会中感悟人生道理,树立公民意识。俗话说,读史使人明鉴。因此历史课堂要革新教学方式,创新教学内容,重视课本内容与社会相联系。所以,如何切入是一个关键点。根据社会调研分析,我总结了两个关键点。

1.与时事相结合

处于高中年龄的学生,对于社会的热点和新鲜事物十分敏感。他们热衷于发现和思考新事物。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将社会和历史结合在一起。老师在教学中就应该有意识的将这两个模块结合在一起。通过课堂讨论分析,让学生逐步形成独立的观点。简单地说,与时事热点相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历史与社会的热情度,树立公民意识,提高课堂的实际价值。

2.多维联系

历史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历史被人称为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因此历史的学习要灵活,要多角度。不能局限于某一个点。他和现实之间确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切入之时,教师要清晰的掌握这些多维联系,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度。然后利用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将他们有效的进行联系。在分析问题时,要多角度多方面的分析,可以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地理等方面着手,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提升公民素养。

(二)提高历史教师职业准入门槛,加强历史社会培训

要提高历史老师职业的准入门槛,历史教学包罗万象,历史老师应该拥有着更专业的知识,更精湛的技能,更宽阔的见解以及正确的价值理念。所以要整体提高历史教师的素质,最有效的就是从源头抓起,提高职业准入门槛,提高历史教师学历水平。从以往的以专科为主转变成以本科研究生为主。其次,加强历史老师的社会历史培训工作,强化其掌握历史和社会联系的能力,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三)进行情感沟通

历史教育不仅仅应该在课堂中进行教育沟通,更应该体现在日常中的沟通。历史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堂的45分钟,学生公民意识培养,在教学过程之外,也不可忽视。高中学生对于老师的依赖性还是比较强的,所以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也需要教师进行相应的引导。教师要对学生加强关注,加大对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力度,扩展公民意识培养的空间。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他们进入历史教育状态,促进他们思维的转换,树立相应的价值理念,并且把他们融入到历史课堂上,促进其公民意识的培养。

四、结论

综上所述,传统的历史教学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已经不能培养满足学生公民意识的需求。新高考情况下,核心素养和实践引导的教学已经是共同追求的目标。究竟怎么实现学生公民意识的提升,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模式,我们在不断的探索。新的课堂是更加自由,更加以学生为主,老师的主要功能是辅助和引导。学习越来越成为学生主动的过程,学生将接受更优质的公民教育。然而,由于本人的能力和时间有限,文中部分结论值得进一步的商榷,希望各位老师不吝赐教。也希望能够引起广大同仁的关注,共同推动中学历史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颖.当代中国公民教育历史性复兴的现实反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02).

[2]黄勇.重视历史思维彰显公民教育——历史课标课程目标[J].教育科学论坛,2012(11).

[3]袁利平.四个国家的中小学公民教育[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5(08).

作者简介:王剑(1984-),男,汉族,山东利津人,本科,中教一级。

猜你喜欢

公民意识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从记者“公民意识”的觉醒到公民“记者意识”的强化
建构主义视野下公民意识教育实践模式研究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浅析政治学视角下我国对于年轻女性的民主教育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