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乡村·彩虹书屋”乡村少儿阅读援助服务研究*

2019-12-05任东升胡雪雁谢巧巧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9年12期
关键词:图书室书屋彩虹

任东升 潘 芳 胡雪雁 朱 丹 谢巧巧

(温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浙江温州 325000)

1 引言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据统计,截至2018年末,我国乡村人口5.64亿,占总人口40%[1],因此要建设美丽中国就必须要加快美丽乡村的建设步伐。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完善乡村少儿文化服务阵地建设,改变乡村少儿阅读资源和阅读服务贫乏面貌,提供丰富的少儿阅读服务,满足广大乡村少儿课外阅读需求,促进乡村少儿文化素养和品德素养的不断提高,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

乡村少年儿童是未成年人的重要构成部分,虽因区域经济差别,未能享受到均等社会服务,但他们和城市少年儿童一样拥有均等获取公共阅读资源的权利。少儿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为乡村少年儿童提供公共阅读服务既是其专业使命要求,也是其完善服务职能、拓展服务空间的需要。因此,作为承担社会化少儿阅读服务主体的少儿图书馆,在乡村少儿阅读援助服务中应发挥探索与研究、组织策划、资源提供和体系构建者的作用。本文通过乡村“彩虹书屋”少儿阅读援助项目实践,试图打造农村少儿阅读区域联盟和服务网络,建立农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丰富广大农村地区少年儿童的课余文化生活,提升农村少年儿童的阅读素养和思想品德,努力实现“人人爱阅读,村村飘书香”的美丽乡村文化生活新常态。

2 温州地区乡村少儿阅读服务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乡村少儿阅读服务现状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是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基础[2]。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加快了全国各地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步伐。2017年温州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为此市委市政府制订《关于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和《温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规划(2018—2020年)》等政策。农家书屋、文化礼堂、百姓书屋等乡村文化服务设施建设被纳入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中,为广大乡村群众提供理想的文化活动场所。公共文化场所的增多也推进文化资源需求的激增,其中少儿是阅读资源需求最突出的主体。区县图书馆自然担起乡村阅读资源援助者角色,但限于区县公共图书馆服务主体受众结构的多元,少儿资源有限无法满足乡村需求。因此,拥有丰富少儿阅读资源、专业少儿服务技能的少儿图书馆自然成为乡村期待的援助提供对象。从2017年底开始,笔者以温州地区10个乡镇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和10个乡村学校图书室为对象进行深入调研,发现乡村少儿文化服务存在少儿活动场所、服务设施、阅读资源、环境氛围、专业人员严重缺乏等问题(如表1所示),为此温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专门成立课题组作深入研究,以期分析问题的根源,寻找解决方案。

2.2 存在问题及分析

2.2.1 城乡阅读需求存在差异

阅读需求与经济水平、区域发展、社会环境、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在城镇地区,社会经济状况、人口受教育程度显著优于乡村地区。我国城镇居民不同介质阅读率和阅读量远远高于乡村居民,城乡差异明显[3]。阅读已逐渐成为都市人的一项休闲方式,“温州城市书房”的出现和推广,既是偶然也是必然。城乡的二元结构导致优质资源聚集于城市,乡村青壮年人口为改变命运离乡创业,休闲阅读还远未成为生活选项。城乡社会环境和经济状态的差别也导致城乡少儿阅读需求和阅读方式的显著差异,如城市少儿课外阅读具有学业性和功利性特点,素养化、休闲化课外阅读受到社会和家庭环境制约;在乡村,由于家庭、教育、环境要求相对宽松,学业竞争压力相对较低,充裕的课余时间和贫乏的娱乐资源,促使少儿寻找轻松愉悦的课余活动方式,因此,少儿成为乡村公共文化场所内图书室的读者主体。

2.2.2 少儿阅读资源供需失衡

近几年,温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包括农村文化礼堂、农家书屋、百姓书屋、村民服务中心等硬件设施建设,但在服务理念、服务受众、服务内容规划上忽视了乡村少年儿童这一群体的文化需求。供需失衡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缺少少儿阅读区域、设施和环境。乡村公共图书室设施普遍较新,但大众化的环境设施和成人化的服务功能并不适合少儿生理、心理、兴趣、行为特点和需求,如高耸的书架、棱角林立的书桌和单调的色彩等。二是少儿阅读资源普遍缺乏。这种缺乏是因资金、专业和认知不足等综合因素引起的。从乡村公共图书室书架图书的标签和文献内容适读对象看,显然获得区县图书馆支持,但由于区县图书馆的大众服务特点,限制其少儿资源的提供能力。乡村公共图书室20%的少儿读物却撑起70%的借阅量,可见资源主体与读者主体不匹配,资源配置不符合现实需要。三是乡村学校图书室建设落后。场地小、图书少、设施差、借阅量高是乡村学校图书室的共性特点,它既反映乡村学校阅读资源缺乏,同时反映学生对阅读的旺盛需求。

表1 温州地区乡村少儿阅读服务现状一览表

2.2.3 缺乏专业人才

专业服务需要专业型人才,专业型人才是实施专业化服务、发挥资源效能的关键因素。从调研情况看,乡村图书管理员队伍存在结构老龄化、管理自由化、服务低效化问题。一是准入门槛较低、学历偏低、年龄偏大;二是缺乏专业化培训,服务手段落后,服务内容和方式单一;三是职业价值未能得到重视,职业自豪感尚未建立。职业价值认知直接影响着职业行为,缺乏积极的职业价值鼓舞,导致乡村图书专业人才缺乏,创新服务动力不足,服务效益不佳。

2.2.4 缺乏规范化管理

规范是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4],高质量的服务必然来源于高标准的规范控制。缺乏规范化管理和服务标准,必然导致服务方式的随意性和服务质量的不稳定性。乡村图书室缺乏规范化管理是造成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如馆藏组织不规范、开放时间不规律、管理方式因人而异等,直接影响读者服务体验,影响乡村图书室服务效益,久而久之必然导致读者流失、公共资源浪费,进而影响到其口碑和社会美誉度,并形成恶性循环。

2.2.5 缺乏社会化合作

人类社会已从信息互联向万物互联时代发展,合作与共享发展已成为当下企业发展与生存选择,商业服务领域的合作发展战略值得社会文化服务提供机构重视与借鉴。然而从乡村阵地服务方面看,守门意识浓郁。乡村图书室仍以本体、守摊、现有资源服务为主,社会合作力、资源创造力缺乏。从社会层面看,近年来乡村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受到社会关注,社会有关团体为这一特殊群体提供各类文化服务。然而调研发现,这类来源于社会各界提供的服务普遍具有本位性、一次性、应时性和任务性特点。服务内容散乱、质量参差不齐,具有较显著的功利性和宣传性。无序服务无法解决乡村少儿阅读的根本需求。究其原因是乡村少儿阅读援助缺乏社会合作机制,缺乏联合化、规范化、系统化、长效化服务的体系规划。

3 乡村少儿阅读援助服务的新实践

3.1 搭建援助平台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要建立统一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加强各类重大文化项目的统筹实施,探索整合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方式和途径,实现共建共享,提升综合效益”。这一政策既是温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美丽乡村·彩虹书屋”项目的理论出发点,也是实践的立足点。本课题通过这一项目平台,在城乡间搭建“彩虹服务之桥”,探索少儿图书馆、区县公共图书馆、乡(镇)村文化服务站点、乡村学校通过彩虹服务平台建立合作服务机制。通过对乡村图书室联合改造,成立“彩虹书屋”,提供“彩虹阅读服务”,形成资源有保障、跨区有“桥梁”、乡村有靠山的阅读援助服务架构。

3.2 建立服务机制

3.2.1 建立多方合作机制,开展体系化服务

当下提供更大区域社会服务的项目往往具有社会化合作特征,个体资源和能力的局限形成社会合作的需求和基础。通过调研得出温州地区三级公共阅读服务机构特点(如表2所示),并发现各方之间呈现优势互补的高度契合,因此基于区域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克服短板,获得聚合力量,成为各方的共同意愿。乡村“彩虹书屋”建设采取市、县、村(镇)三级合作机制,并吸纳高校实践团队及其他少儿文化、教育力量加入,汇聚各方优势资源,互为依托,组成乡村少儿阅读服务合作联盟。通过统一规划、分工协同,共同实现乡村少儿阅读援助服务。依托各方优势,建立有效的多方合作机制,有利于拓展服务渠道,实现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沟通协调,提高服务的精准度,也有利于创新服务推广,实现1+1+1>3的服务效果。

3.2.2 建立规范服务机制,打造服务品牌

表2 温州地区三级公共少儿阅读服务提供特点

服务规范是提升服务品质和服务形象的重要措施,也是建立服务品牌、提升社会知晓度的重要内容。一是标识规范。在我国,没有统一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标志是推进全民阅读工作的重要缺憾,公众无法像识别医院、银行一样快速识别文化服务场所,从而获取服务。形象与标志统一是规范化的要件之一。本项目为乡村“彩虹书屋”提供统一的标识和设置规范,方便公众辨识与知晓。二是操作规范。操作规范是体现规范服务的基础,规范的操作是读者获得统一服务水平体验的重要来源。良好的体验将建立良好的口碑,进而产生信任和粘性。三是“彩虹书屋”统一引入温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是实施管理行为的依据,根据乡村图书室的服务特点,对引入制度进行合理优化,使之符合乡村需要,从而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

3.2.3 建立人才培训机制,提升服务技能

人才是优质服务提供的基础资源。管理部门应选拔优秀的人才负责乡村图书管理工作,提供安心工作环境、专业学习机会和合理报酬,体现其工作价值;能力,是人才效能的基础要素[5],公共图书馆应制定系统的专业培训计划,将乡村图书管理员培育纳入其中。“彩虹书屋”项目采取培训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乡村图书管理员提供少儿阅读推广技能培训。培育的目标是帮助乡村图书管理员掌握少儿生理、心理、行为和阅读特点。如服务语言、服务姿态、服务方法和服务策略等,启发创新思维,引发创意灵感。阅读活动策划、组织和开展往往是乡村图书管理员的弱项,实践化培训方式可以为其提供感性操作认识,如赋予项目总策划师职责,激发其责任感、自豪感和成就感,从而树立积极的专业价值观,进而产生更多的创新服务力。

3.2.4 建立活动推广机制,提升服务内涵

随着新媒体在农村普及,部分农村少儿习惯了不加选择的碎片化“浅阅读”模式[6],阅读选择具有盲目性。因此,乡村少儿阅读力的培育至关重要,而阅读推广活动是引导阅读兴趣、培育阅读力的有效方式。公共图书馆应成为乡村阅读推广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7]。乡村少儿阅读推广服务应该是立体的、动态的、多样化的,有利于培育乡村少年儿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选择能力和动手能力,促进其阅读力和多元素质发展。“彩虹书屋”项目通过建立城乡服务联盟,立足于公共图书馆业务骨干力量,并吸纳社会优秀文化、教育团队和个人资源,组成“乡村阅读护苗服务队”“新雨家教讲师团”,通过“菜单式”“订单式”服务,提供“彩虹书架”“彩虹书袋”“彩虹阅读”、“新雨讲座”等阅读推广服务,形成组合化、立体化、精准化、内涵丰富的彩虹阅读活动服务系统。

3.2.5 建立长效服务机制,提升服务效能

长效机制应具备5大要素:意愿、责任、行动、规范与配合,是可持性服务提供的基础。长效必然具有连续性、稳定性、关联性和制度性。但城乡阅读服务机构之间互不隶属,少儿阅读服务缺乏政府主导规划的现状是建立长效服务的主要难点和痛点。体制局限如何突破?在商业服务领域,企业一项产品和服务的持续推进并形成生态,必然得益于各合作伙伴团队的共同精心经营,而维系和凝聚这一伙伴团队力量的核心就是协议。协议的形成必然建立于需求和自愿基础之上。乡村“彩虹书屋”服务同样通过友好协商,采取协议的方式将三方或多方联合在一起,奠定稳定长效合作基础。“彩虹书屋”建设协议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对服务内容、数量、方式、质量、绩效作出规定,形成温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提供资源、区县图书馆负责日常指导监督和信息反馈、乡镇图书室开展服务推广的运作机制,形成资源共享化、服务联动化、管理联合化的区域服务体系,有效提升乡村少儿阅读服务能力,形成创新服务模式。

4 成果与探讨

通过“彩虹书屋”项目探索实践,获得了多方面的成果,也引发了有关思考。从项目合作模式的效果来看,区域三级合作有效调动和整合了各方资源,建立互利共赢的服务共同体,激发了各合作方的热情和积极性,获得了合作持续性的保障;从项目所发挥的效能来看,有效解决了乡村少儿阅读资源匮乏、各自为战问题和服务少、散、乱的局面,受到读者、家长及乡镇领导的较高评价;从服务规范化来看,由于获得了持续性专业指导,乡镇(村)图书室在人员素质、资源组织、业务管理、服务开展、馆藏利用方面获得了提升,体现了项目价值。但从组织层面来看,“彩虹书屋”项目是温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的自发服务行动,而不是基于区域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制度安排。建立区域合作,实现公共少儿资源在城乡的合理流动,实现区域共享、供需有效对接,政府部门应提供可行的政策和财政支持,从而可持续地推进区域少儿公共文化服务。获得政府的有力支持,乡村“彩虹书屋”必将实践全覆盖服务,惠及区域全体少年儿童。

5 结语

在《阅读改变人生》一书中作者巴丹写道: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8]。“美丽乡村·彩虹书屋”乡村少儿阅读援助服务研究,目的就是寄希望于建立一整套乡村少儿阅读援助机制,联合各方资源,打造乡村少儿阅读服务网络。利用优秀的阅读资源和服务,为乡村少儿提供品德、素养成长服务,帮助乡村少儿学会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同时也希望研究所获得的成果具有可复制性,可在更广的区域进行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图书室书屋彩虹
篽箖·上野书屋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
提高基层单位图书室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
提高基层单位图书室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
梦幻书屋
乐于助人的彩虹花
“捡”来的书屋和辅导站
为什么雨后会有彩虹?
图书室里故事多:桦南县福庆社区家庭图书室创办者刘德生关爱青少年二三事
博览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