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5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TBNA)临床分析

2019-11-28王敏彪

医药前沿 2019年30期
关键词:行针支气管镜气管

王敏彪

(江苏省兴化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江苏 兴化 225700)

肺癌作为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也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早期对肺癌的有效鉴别与诊断是进行早期治疗干预的前提。肺癌诊断方面可采用的方法较多,其中病理活检是进行疾病确诊的重要方法。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BNA)的发展为肺部病变的病理诊断提供了重要方法。TBNA是应用一种特制的带有可弯曲导管的穿刺针,通过气管镜的活检通道进入气道内,然后穿透气道壁对气管、支气管腔外病变,如肿块、肿大的淋巴结以及肺部的病灶等进行针刺吸入,获取细胞或组织标本进行细胞学和病理学检查的一种技术[1]。本文研究以我院2014年12月—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35例胸部CT提示胸内包块或是纵膈淋巴结肿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所有患者经支气管镜针吸淋巴结活检的相关资料,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12月—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胸部CT提示胸内包块或是纵膈淋巴结肿大患者35例,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6例,年龄39岁~81岁,平均年龄(66.39±5.91)岁。患者就诊时主诉存在咳嗽、胸闷、气短等症状表现。所有患者均同意实施支气管镜下行针吸淋巴结活检术,签署知情同意书,该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不同患者诊断资料记录完整。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支气管镜下行针吸淋巴结活检术,仪器设备为Olympus BF-260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前期通过胸部CT检查,基本确定出患者的病变区域,术前常规检查心电图、血小板及血凝常规,控制血压,常规禁食禁水,通过局部使用利多卡因麻醉,做好检查期间的吸氧与心电监护,将支气管镜经患者鼻腔插入气管、支气管区域,按照前期检查结果,使得内镜探头到达需要活检的区域,然后实施检查,在气管以及周边组织较为清晰的情况下,确定出穿刺点,穿刺期间应避开肺部中叶、肺部舌叶、蜂窝状区域、瘢痕区等;根据不同患者个体差异选取2个部位实施活检,在获取病变组织后,将取出的活检组织置入福尔马林溶液中,并送到病理诊断室做出进一步诊断。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都完成支气管镜针吸淋巴结活检,并对取出的淋巴结完成病理诊断。观察指标:(1)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结果;(2)诊断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诊断结果对比

经支气管针吸活检与临床病理诊断结果完全一致,经支气管针吸活检病理诊断准确率达到100.00%,相关数据见表。

表 经支气管针吸活检与临床病理诊断结果对比[n(%),n=35]

2.2 诊断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35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患者,检查完成后痰中带血患者3例,占到8.57%,未经处理,患者症状自行缓解,整个检查过程以及活检术后无纵隔气肿、大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总体安全性较高。

3.讨论

肺癌作为发病最高的恶性肿瘤,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提升,肺癌患者早期检出率有所提升,这为改善肺癌患者的预后奠定了基础。现阶段可用于肺癌诊断的方法较多,比如:胸部CT检查、纵隔镜检查、支气管镜检查等。结合临床文献报道,胸部CT检查可确定出病变所处部位与形态,但是无法做出病理诊断,实际诊断中存在一定比例的漏诊、误诊情况;支气管镜检查对不同肺部疾病的诊断准确率较高,而且根据实际情况可进行病理诊断,不过支气管腔外部病灶的穿刺受到影响;纵隔镜尽管诊断准确率较高,但属于有创操作,限制了实际应用[2]。

支气管镜下行针吸活检术在活检期间的创伤较小,对于常见的淋巴结肿大、小病灶等不需要进行外科手术,通过针刺病变区域获取标本,然后进行疾病诊断,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有效方法。本研究中对肺部病变患者应用支气管镜下行针吸淋巴结活检,并将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两者符合率达到100.00%,操作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表明支气管镜下行针吸淋巴结活检在肺部病变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与安全性。

支气管镜下行针吸淋巴结活检期间,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操作流程等都会对诊断结果产生影响,因而在具体应用期间,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检查前期需要对患者进行常规胸部CT平扫+增强检查,便于初步确定出病变部位,为后期活检提供依据;保证选取的活检样本具有代表性;(2)支气管镜下行针吸淋巴结活检过程中,需要控制好针吸的力度,避免负压过大引起出血问题;(3)支气管镜下行针吸淋巴结活检期间,进针位置应保持垂直,提高病灶选取准确性,避免对邻近组织造成的伤害;(4)活检过程中,需要做好手术的护理配合,通过各方的协调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刘俊婷等学者分析了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在肺部良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认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检查对肺部良性病变检出率较高,所需时间少,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安全、简单、快捷、准确的优势[3]。与本文研究结果较为接近。

综上所述,经支气管针吸活检在肺部相关疾病诊断以及病理类型确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操作安全性高,可作为肺部疾病诊断的重要方法。自我院开展TBNA以来,明确了许多在气管镜直视下不能窥见或仅表现为外压性表现的支气管腔外病变的诊断,提高了气管镜检查的阳性率,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猜你喜欢

行针支气管镜气管
头针治疗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量效和时效参数分析
针灸学教材中行针手法来历考证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超声小探头引导下经支气管镜活检对于肺外周病变诊断价值
黄梅挑花服饰刺绣中的针法解析
气管镜介入治疗并发大咯血的护理体会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
经支气管镜活检联合刷检对支气管肺癌的诊断价值
吸入式气管滴注法的建立
痰热壅肺证肺炎患者纤维支气管镜象表现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