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跆拳道伦理教化与医学生医德教育结合范式的构建探究*

2019-11-27高德霞

体育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医德教化跆拳道

高德霞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1)

跆拳道是一项集体育竞技、防身自卫为一体的东方体育项目,其以强健体魄和修身养性为核心,更重要的是用以磨练人的精神意志为目标[1]。东方文化浸淫下的跆拳道突破了技术与体能的体育范畴升华到了人文教化的层面。教育体系下的跆拳道在促进学生体质强健的同时还实现了对其人格的塑造和人文素养的提升。医学从业者需要极高的职业道德素养,然而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却处于教学边缘地带,浮于表面,照本宣科的现象较为普遍。当下日益严重的医患矛盾与学校医德教育的缺失有着直接关系,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已迫在眉睫。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协调学校各种教育资源,通过构建良好的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学生医学道德素养的提升。但目前我国“医体结合”对体育德育与医德教育的结合鲜有涉及。跆拳道利用特有的人伦教化功能实现对医学生医德的教育是值得尝试的,同时也符合“医体结合”学科交叉思想和大学生人文素质多元化教育思想。本文通过对跆拳道精神文化、传统中医伦理、现代西医伦理的系统分析,旨在寻求跆拳道的人文精神与医德文化的同质因素,并在文化调和的基础上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使跆拳道课程成为学生健身强体的平台和提升医德素养的课堂。

1 利用跆拳道教学平台实施医德教育的可行性

1.1 医体结合的时代需求与医德素养下滑趋势是实施医德教育的背景

医学与体育作用的对象都是“人体”,它们都是为了预防疾病、促进健康。随着时代的发展,体育和医学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运动医学、康复医学、运动人体医学等许多新的学科领域中体育的价值越来越大。工业文明带来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人类健康危机,“文明病”“老年病”“亚健康”等问题对医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如今,亚健康的人群不断扩大。而体育干预是改善亚健康、控制“文明病”有效的手段,所以出现了医学借助体育手段实现健康的“医体结合”理念。现阶段“医体结合”的模式构建主要以医学为主体育为辅的范式,引入体育的提升健康功能。简言之,“医体结合”只是单纯停留在技术层面上,对于体育的德育功能和医学伦理的结合还没有触及。“医体结合”应当是多元、广泛的、双向交互。

1.2 对“相似源质”的跆拳道文化价值的认同是实施医德教育的前提

朝鲜与我国接壤,地理原因使其受到我国文化的影响程度较深。跆拳道的创始人崔泓熙本人就是一位对儒家哲学造诣颇深的鸿儒,深谙中国文化。究其文化本质而言,跆拳道所传递的文化价值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相似源质”的。利用跆拳道课程来实施医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等同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区别在于教学手段的差异,以学生感兴趣的途径实施枯燥、生涩的传统文化和医德教育。国内青少年对跆拳道项目的文化崇拜是有内在原因的。新颖、靓丽的外形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是造成这种“文化认同”的重要原因,跆拳道与医德的文化核心相似性是前提保障。跆拳道中同样包含人格修养、人伦教化的意思。练习者不仅仅对技术、体能的追求,更是内心深处对数千年积累的传统文化的渴求。文化的传播是需要经历认同、确定、调和三个重要的步骤。与中国传统文化极为相似的跆拳道在国内的传播几乎完全符合了文化传播的要求和条件,实现了自然、零阻力对接,这是以跆拳道教学实施医德教育的前提。

1.3 以“人”为视角健全人格的伦理教化功能是实施医德教育的核心

西方文化以“物”为视角,而东方文化是以“人”为视角。前者重视对自然界的征服与探索,后者重视自身的修养;前者带来了物质文明的兴盛,而后者带来了人伦教化思想的深厚积淀。虽然东西方的文化价值有差异,但是在某些大的方向上却又是极其一致的。不管是跆拳道精神所提及的“礼仪、廉耻”的内容,还是传统中医“医乃仁术,大医精神”的表达,或是希波克拉底宣扬的理念都体现的是人类对仁爱、正义、公平、善良等美好伦理价值的追求。

跆拳道,它强调内在精神的提升,是依靠人格魅力获取尊重的内敛文化观。医学技艺的学习和跆拳道技艺的学习都是从自我出发,力图通过自身能力的提升来服务社会,他们的努力不是残酷、张扬的征服而是润物细无声的付出。此外两者的价值实现过程都是从“自我”走向“社会”的过程。跆拳道精神宣扬的是通过伦理教化和体能训练来完善自身,在努力成为“完人”的基础上,致力于社会和平与进步。两者的共性可以引用《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概述。

2 跆拳道人文教化与医德结合的教学模式的探究

2.1 找准切入点利用多元教学手段提升医德渗透效果

美国学者约翰²怀特(John.Wyatt)在他的著名论文《教育目的》中指出:没有人文教育的技术教育是不完备的。当下医学伦理等教学课本古板枯燥,对学生的实际教学效果很差。忙于医学专业课程的医学生很少认真研读、学习相关课程,医学道德、伦理课程边缘化程度越来越严重。医学院宏观课程都应该加入到对学生医德教育的范畴中来,充分利用好不同学科特点构建综合的医德培养范式。

跆拳道课具有隐性的育人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教材研究应当寻找到开展医德教育的切入点。一方面,找准内容选择的切入点。第一,注重谦逊、敬人良好人格的塑造。富含“礼仪”,人文气息深厚是跆拳道运动项目特点之一,它对练习者人格、品德的塑造与医德的要求是一致的。第二,公平公正人生观的培养。跆拳道作为体育项目是重视公平竞争的平台的,同时还将创建和平正义的社会作为己任。医德要求医生公平对待病人,合理配置医学资源。这两者是类似的。第三,荣辱感的塑造。跆拳道精神的“廉耻”与医德中的“荣辱”是相同的概念。

另一方面,选择合适的教育时机。合理时间点的把握可以将二者的融合变得更加和谐。反之将会变得牵强。例如在跆拳道礼仪常规介绍时候,引入传统礼仪文化,引申到医德领域就会很自然。但是如果在体能练习中穿插此内容就很突兀。教学手段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时机的正确选择并不是开展医德教育的全部。教师还要对二者的专业特征加以调整,体现在两种文化的“去体育化”和“去医学化”。让跆拳道的人文精神与医德在整合中找到平衡点,实现最自然的对接。第一,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第二,利用好学生休息的时间。第三,有效利用突发事件。第四,充分发挥信息科技的力量。教师应当重视教学手段的多元化,体育课堂中实时展开常规的人文内容是基本教学方法。在技术动作的学习过程中,体能练习阶段,休息阶段都可以适当的形式加入“武德”与“医德”元素。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发展,可以促进与学生建立社交平台,在上面可以看到更权威的教学视频资料、原汁原味的跆拳道精神讲解。通过观看跆拳道比赛、训练、精神解释等视频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跆拳道所蕴含的教化功能,教师积极给予引导朝向医德领域靠近。

2.2 利用跆拳道课堂的德育氛围发挥作用

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领导组织能力,与学生通力创建一个充满人文教化气息的跆拳道课堂。首先建立教师的绝对权威,这样教师才有可能实施正统的跆拳道教育。东方武术的崇尚教师权威和尊师重教,与西方以平等、人性为基础的竞技体育不同。在一个趣味、开放、松散的体育课堂上是无法开展纯粹、正统的跆拳道教育的,更不可能进行德育的渗透。第二,要健全规章制度。让学生严格遵守跆拳道礼仪规范。将行“鞠躬礼”常态化,让其感受如何尊重他人,体验如何被尊重。同时在礼仪常规中通过向国旗行礼,培养其正义公平的思想和,回报感恩社会的价值观。严格要求言行举止,充分体现“克己”、“谦逊”。通过朗读《跆拳道誓章》、《跆拳道精神》,让学生深入体会跆拳道的精神文化。

熏染的过程是缓慢的,作用是潜移默化式的。急功近利的心态下不可能将跆拳道的人伦教化思想渗透到学生的医德价值中。作为教师不可因时间的变化弱化课堂常规、跆拳道礼仪规范的要求。要做到将常规“礼仪”纳入考核体系。在跆拳道考级、段位晋升、教学考核过程中不仅仅重视技术,更重要的是礼仪规范的素养。第二要健全奖惩强化机制。按要求,规范学生的言行。否则将会受到“惩罚”,这一看似违背“以人为本”现代西方模式教育理念的做法能够强化学生习惯的习得。当然在措施的选择方面,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做到不损害学生自尊又能达到纠正、规范作用的方式。

2.3 发挥跆拳道课实践性特征创建真实体验的平台

我国德育教育基本上都是以教师说教为主要模式,学生被动地听,教师照本宣科地说教已经成为道德教育的典型范式。多年下来,很多学生对此已经麻木,甚至不知道“尊重”、“礼仪”等道德概念的具体行为外延如何运用。体育课堂是需要身体的参与,学生从“静止”状态的被动听讲变成了“动态”的亲身体验。与传统说教不同,体育课堂侧重的是真实的感受。“百听不如一试”,在跆拳道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诸多课堂上所耳闻的道德文化,简单的鞠躬礼就可以将“礼仪廉耻”的概念诠释地淋漓尽致;对抗实战又让其真实感受何为“百折不屈”;严谨的课堂常规和言行规范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忍耐克己”的内涵。

跆拳道课堂上的许多环节都可以将身体运动与医德教育和谐联系起来。首先通过跆拳道课堂实现对医学生道德的教育,利用体育运动这一新颖平台让学生感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道德教育效果。另外,通过对跆拳道道德与医德的有机选择与连接实现德育的延伸。跆拳道重视的是传统儒家道德的教育,与现代医德有一定的差异。因此要通过对两种文化合理的调和,实现由儒家道德、武术道德延伸到医德领域。

3 结论

跆拳道项目新颖、深受大学生们喜爱,作为一个东方体育运动,其包含了许多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因素,重视对练习者道德人伦的教化。跆拳道精神、誓章、规范中所包含的内容与现代医德内容有许多相似之处。都致力于人类社会的和谐与美好;都重视培养懂礼仪、有涵养的个体;都强调荣辱、廉耻教育。因此,利用跆拳道教学课堂来开展医德伦理教育是可行的。另外,跆拳道是一个新颖、动态的平台,与传统伦理和医德有本质上的差异。而通过学生喜爱的东西和形式进行不感兴趣内容的教育也符合教学规律。体育平台讲授医德会获得出其不意的效果。教师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教学素养是开展这一模式教学的决定因素,需要对两种文化进行细致地遴选、调和、交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准确选择文化融入的切入点和时机,这样才能让不同性质的课堂和谐融合。“医体结合”理论是多元的,不应当仅仅停留在技术交流的领域,人文精神的渗透互溶同样是值得研究的地方。

猜你喜欢

医德教化跆拳道
乘教化之风,行自主之路
儒家“礼乐教化”与新时代设计人才培养
跆拳道奶奶
临床医德实践对提高实习生综合素质的作用与价值
嘻哈跆拳道
秋夜
不走绝路
医德信念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