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与超声对女性盆腔囊性肿块病变的诊断效果

2019-11-23孔少龙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19期
关键词:诊断效果多层螺旋CT超声

孔少龙

【摘 要】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以及超声对女性盆腔囊性肿块病变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268例盆腔囊性肿块病变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且所有患者的多层螺旋CT以及超声检查资料比较完整。比较多层螺旋CT以及超声对卵巢囊腺癌、盆腔包虫、子宫肌瘤囊性病变、囊实性卵巢囊腺瘤的定位率、临床检出率。结果:经病理检查诊断出囊实性卵巢囊腺瘤162例,盆腔包虫39例,子宫肌瘤囊性病变23例,卵巢囊腺癌44例;多层螺旋CT检查对卵巢囊腺癌、盆腔包虫、子宫肌瘤囊性病变、囊实性卵巢囊腺瘤的定位率以及临床检出率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对盆腔囊性肿块病变的诊断效果明显优于超声,可作为首选的诊断方法。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超声;盆腔囊性肿块病变;诊断效果

盆腔肿块是女性极为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具有较多和复杂的临床分型,如卵巢囊腺癌、盆腔包虫、子宫肌瘤囊性病变用以及囊实性卵巢囊腺瘤等,因患者大多数的原发病灶极为隐匿,导致诊断的难度较大,容易出现漏诊,对其预后的改善不利[1]。本研究主要探讨了多层螺旋CT以及超声对女性盆腔囊性肿块病变的诊断效果,现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268例盆腔囊性肿块病变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年龄21~49岁,平均(36.27±11.45)岁;肿块的最大直径12~205mm,平均(71.43±15.26)mm;体质量43~67kg,平均(57.42±12.83)kg。

1.2 研究方法

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如下:采用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双源CT,在检查前1d晚上,告知检查者严格禁止食用渣质类的食物,在检查当日,检查者口服1%的泛影葡胺稀释液1000mL,以保证膀胱处于充盈的状态,然后采取增强扫描和平扫,按照3mL/s的速率为检查者静脉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100mL。扫描检查的范围从耻骨联合部位往上到髂嵴部位,如果肿块的体积较大,则延伸到盆腔外。

超声检查方法如下:采取GE-LOGIC9型彩超检查仪,探头的频率设置如下:腹部为3.5MHz,阴道为5MHz。在检查的过程中,均不需要膀胱充盈,对已婚检查者,首选采取阴道超声检查,对肿块直径较大的检查者,可联合采取经腹以及阴道超声检查,仔细观察盆腔囊性肿块的位置、大小和形态等。

1.3 观察指标

记录268例盆腔囊性肿块病变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多层螺旋CT以及超声对卵巢囊腺癌、盆腔包虫、子宫肌瘤囊性病变、囊实性卵巢囊腺瘤的定位率、临床检出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研究所得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对比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病理诊断结果

268例盆腔囊性肿块病变患者中,经病理检查诊断出囊实性卵巢囊腺瘤患者162例(单囊型54例,多囊型108例),其中,浆液性囊腺瘤71例,黏液性囊腺瘤91例;盆腔包虫患者39例(多囊型20例,单囊型19例,伴包虫囊肿破裂患者3例),其中,细粒球绦虫21例,泡状棘球绦虫18例;子宫肌瘤囊性病变患者23例,均属于子宫肌瘤变性或者坏死,其中,韧带肌瘤5例,浆膜下肌瘤囊性病变患者6例,宫体肌瘤12例;卵巢囊腺癌44例,其中,高分化黏液性腺癌23例,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21例。

2.2 多层螺旋CT以及超声的定位率、临床检出率比较

多层螺旋CT检查对于卵巢囊腺癌、盆腔包虫、子宫肌瘤囊性病变、囊实性卵巢囊腺瘤的定位率以及临床检出率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P<0.05)。见表1。

3 讨论

由于女性盆腔组织的结构比较特殊和复杂,医务人员对该类疾病的处理难度比较大,主要表现在对病变组织的位置和性质的诊断方面[2]。早期的诊断方法主要为超声检查,但是受肠腔内的气体和超声波动强度的影响,往往较难明确囊性病灶与其附近组织之间的關系,其观察的范围比较有限,对检查者的专业技术和临床经验要求较高,容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3]。而且采取超声检查由于较难辨别阔韧带,进而造成定位的准确率较低。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由于可以依靠三维重建,有助于大大提高定位的精准性;而且由于大部位的肿块具有较大的面积,因而采取超声检查较难对肿块与卵巢的具体位置进行准确的鉴别,针对来源于卵巢囊性的肿块而且位于患者的子宫中前方以及前方者,可以使患者的子宫往后方移动[4]。采取多层螺旋CT则能按照卵巢动静脉的流入,对卵巢的来源进行辨别,进而使定位准确率得到明显提高[5]。本研究结果发现,多层螺旋CT检查对于卵巢囊腺癌、盆腔包虫、子宫肌瘤囊性病变、囊实性卵巢囊腺瘤的定位率以及临床检出率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P<0.05)。表明多层螺旋CT对于盆腔囊性肿块病变的诊断效果明显优于超声。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对于盆腔囊性肿块病变的诊断效果明显优于超声,可作为首选诊断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哲,马伟忠,何巍.磁共振成像在女性盆腔囊性占位病变诊断中的实效性探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5,35(02):243-245.

[2] 韦红霞,李斌义,束晓霞.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和经腹壁穿刺治疗盆腔良性囊性肿物的临床疗效[J].江苏医药,2016,42(20):2264-2265.

[3] 蔡新宇,肖蕾,梁晓平.超声及多层螺旋CT鉴别女性盆腔囊性肿块病变的价值比较[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02):106-108.

[4] 刘帅,公维义.多层螺旋CT与超声诊断女性盆腔囊性肿块临床效果和准确率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03(03):108-109.

[5] 王海,陈小宇,林千早,等.多层螺旋CT与超声诊断女性盆腔囊性肿块临床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7(02):379-382.

猜你喜欢

诊断效果多层螺旋CT超声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肝脏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效果分析
CT及多层螺旋CT在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子宫内膜癌低场MRI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应用研究
多层螺旋CT对胃癌及肿瘤血供应用价值研究
甲状腺结节与甲状腺癌的临床评估和处理
超声评价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与胆囊改变的关系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探究类风湿关节炎相关实验室指标的诊断性能评价
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对子宫异常出血的诊断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