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体育游泳教学中的心理问题研究

2019-11-22茆俊峰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26期
关键词:游泳教学大学体育心理问题

茆俊峰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大学体育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游泳教学是一项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课程,学生在游泳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心理障碍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难以充分发挥出游泳教学的价值意义。本文分析了大学体育游泳教学中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及表现,探讨了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希望可以为我国大学体育游泳教学的改革创新提供一点参考意见。

关键词:大学体育  游泳教学  心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9(b)-0073-02

游泳這项体育运动项目作为大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培养有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却容易受各种因素影响学习情绪和心理,普遍存在恐惧水,想要远离水的问题。近年来,溺水事件的频繁发生也加大了学生对游泳教学的抵触心理,学生愈发恐惧水,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低下,教学效果较差。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消除这些心理问题成为高校大学游泳教师工作中的紧要问题,由此可见,研究大学体育游泳教学中的心理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1  大学体育游泳教学中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及表现

1.1 原因

1.1.1 学生内在因素

学生在大学阶段处于身体发育的成熟期,很多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由于身体姿态需要从站立位调整为游泳运动的体位,而感觉到吃力难以在水中正常前进[1]。学生在陆地上会受到地球引力作用,能够始终有一个可抓握的物品或者支点,但是水的比重却与人体比重相近,所以在水中会受到一定的浮力作用,出现忽然浮起、忽然沉下的感觉,学生在这种状态下没有固定抓握物品和支点,不安全感油然而生,不习惯水中的状态,从而心生恐惧。

在陆地上平躺时人体的中心在肚脐与髋关节之间,中心与支点相近能够保持身体的平衡状态。但是学生在水中时重心会发生变化,有失重的感觉,此外空气阻力与水阻力的不同,也会让学生在水中习惯性的抬头,害怕喝到水,反而使得浮力更加减少,阻力更加增大,出现下沉现象,导致呛水或者喝水,继而愈加恐惧害怕[2]。

呼吸方式的不习惯也是导致学生出现恐惧心理的一个主要内在因素,空气环境中人类的呼吸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不过在水中却不可,需要有意识的呼吸,只有学会了水中的呼吸方式,才不会出现呛水问题。所以学生在水中要改变自身习惯的无意识鼻子吸气方式,使用口吸气的方式可以呼气,但是多数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非常不习惯,常常出现咳嗽呛水情况,引起了对水的极度畏惧。

1.1.2 外界因素

影响学生在游泳学习中出现心理问题的外界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由于水压所客观存在的身体不适感。空气在陆地环境中对人体的压力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在水环境中却会非常显著,学生甚至会因此发生呼吸困难情况,本能的用鼻子呼吸,紧闭嘴唇,容易出现气管呛水的问题,导致学生害怕靠近水,从心底不愿意参加游泳训练。第二,自身经历和外界传播的影响,现如今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学生通过手机、电脑等看到了很多溺水事故的新闻信息,其中不乏有将水的危险性恶意夸大的信息,加之学生在家庭环境中,从小被灌输水很危险,不能靠近的观念,或有在成长阶段的呛水经历,进入大学后这种观念根深蒂固,从而抵触排斥游泳教学,配合度和参与度非常低。

1.1.3 教材和教师因素

现如今各大高校的游泳教学主要依托教材进行,一些游泳教师为了更快提升学生游泳技能,增加了游泳训练难度,在没有夯实游泳基础知识情况下,便安排更高难度的游泳训练,学生难以完成训练目标,降低了学习游泳的自信心,在这种状体下很容易认为游泳是自己无法学会的项目,出现恐惧游泳的心理。同时,有些教师教学观念之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没有有效结合在一起,不够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心理变化,无法发现学生存在的实际心理问题,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加以疏导解决,致使学生的心理问题一直存在,愈演愈烈,更加难以消除[3]。

1.2 表现

学生在游泳教学中出现心理问题通常会有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上。第一,学生不愿意离水较近,不自主地想要远离水,当教师开始安排游泳训练时学生立刻出现不安害怕的深情,注意力没有办法集中,会想要通过各种借口避免游泳训练。第二,学生会长时间的徘徊在泳池四周,不愿意下水,缺少勇气和自信心,经常使用脚或者手试探性的划动水面,想要明确泳池的深度是否安全,下水后保持腰线上半部在空气环境中,仅仅抓住教师、其他同学或者扶梯栏杆。第三,有些学生在其他同学鼓励和教师引导下开始进行游泳训练,但是游泳工作的幅度很小,表现在立着游泳或者头部不进入水中等行为。

2  大学体育游泳教学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

2.1 明确教学要点和重点

大学游泳教师要加强对教材的钻研,明确教学要点和重点,不可存在急功近利的心理,而是要由浅及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有效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夯实学生基础知识,让学生可以在泳池训练中以理论知识为指导,科学规范自己的游泳动作,降低出现呛水、呼吸困难等情况的几率,增强游泳的自信心[4]。为了消除学生的不良心理问题,教师要意识到男女同学之间的差异性,有意识的针对女同学采取有效教学策略,帮助其理解与掌握游泳技能,让班级中所有学生都可以在难度适宜的教学中,减轻学习压力和心理负担,提高教学效果。

2.2 创新教学方法,组织丰富多样的水上活动

大学游泳教师要积极的创新教学方法,从培养学生的游泳兴趣入手,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在教学中喜欢上游泳这项体育运动,感受到游泳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组织丰富多样的水上活动,增加游泳教学的趣味性,不再使用单一传统的训练方式,避免教学氛围枯燥沉闷,利用趣味十足的水上活动缓解学生不安紧张的情绪,让学生可以更加熟悉水,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自然而然掌握更多游泳技能。

例如,教师可以定期开展有趣的游泳竞赛,首先做好竞赛活动的安全工作,在这一方面上必须要万无一失,配置游泳圈、救生衣、救生员,制定突发事件应急方案,保证学生可以在绝对安全条件下进行游泳比赛。其次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不能强制学生必须参加,而是要鼓励呼吁学生勇敢来挑战一下,营造平等、民主的氛围,观赛学生受到水中竞赛的积极影响,自发出现跃跃欲试的心理,主动参与其中会更好地打消不良情绪。

2.3 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大学游泳教师要积极主动的关爱学生,与学生交流互动,在课上可适当渗透德育教育,拉近师生距离,加强对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确保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存在的不良心理,分析出现不良心理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方法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同时,教师要通过引入孙杨等游泳健将的榜样案例等多种措施,培养学生不畏困难的意志品质,让学生可以在游泳训练中,树立起理想信念,坚持不懈地努力,勇于拼搏,敢于挑战,最终克服自身的心理问题[5]。

2.4 改善外界环境,营造安心舒适的教学氛围

除了上述办法之外,大学学校及游泳教师还要加强游泳教学外界环境的建设,力争给学生提供一个完善、健全、舒适的学习环境。首先,学校要在游泳训练场所中设置能够让学生缓解紧张情绪的绿植等,保证游泳池的建设质量符合国家及有关部门标准,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其次,教师要在课前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热身运动,调整好水池温度,让学生可以在温度适宜的水环境中,降低恐惧程度,避免抽筋问题发生。再次,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将水面高度调整好,进一步消除学生的害怕畏惧心理。最后,教师要配置充足且专业的救生员,可以让学生知道发生意外时,都会及时得到救援,从而大胆、安心地参与到游泳训练中。

3  结语

总之,大学游泳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分析学生在教学中的表现,找到学生出现不良心理问题原因所在,采取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问题,让学生可以快乐地享受游泳训练,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廖婷.情绪调节教学模式在游泳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48(5):66-70.

[2] 曾華,彭效华.如何做好大学体育中游泳项目的教学工作[J].散文百家,2018(10):169.

[3] 杨洁.分层教学在高校游泳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77,79.

[4] 敖洪,任德利.高校游泳课教学现状及优化策略[J].体育时空,2018(24):102.

[5] 蒋丽华.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析[J].教育探索,2014(1):147-148.

猜你喜欢

游泳教学大学体育心理问题
探析防范高校游泳教学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对策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游泳教学中错误动作及纠正措施的研究
关于大学体育教学中素质拓展课程的探讨与分析
“思维引导”法在高职大学体育教学与训练教学中实践效果
大学体育网络化教学与管理模式探究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