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馥郁芬芳”溢满堂

2019-11-17钱伟俊

关键词:人文底蕴核心素养

钱伟俊

摘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它又包括六大核心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其中将人文底蕴排在了首位,可见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谈核心素养视域下,思品课之人文底蕴的构建,即转变教学观念,形成人文理念、挖掘教学内容,提炼人文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凝聚人文气韵、在如此充满人文底蕴的思品课中,让学生的核心素养真正的得到全面发展,让学生的未来也馥郁芬芳。

关键词:核心素养;人文底蕴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7-050-2

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核心素养,在学生发展的六大素养中,人文底蕴居于首要地位。人文底蕴特指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是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的符合当今时代要求和中国特色的文化素质和基础性能力。人文底蕴作为教育的底色,是其他各方面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是促使人们长久、健康成长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是构筑一个人内在的发展潜力。

人文素养是一种情怀、一种修养、一种生长的气质。人文性是思想政治课的突出特征,思品课要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更要关怀学生精神的丰富,能力的增长。那么,我们该如何使初中思品课飘逸更多的“人文芬芳”?

一、转变教育观念,形成人文理念

思想是变革的先导,教学观念是一切教育教学行为的“内核”,构建思品人文课堂,教师应该顺应时代要求转变传统观念,更新教育理念。

1.“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传统教育理念中,教与学是分离的,教学过程是封闭的,单向的,以灌输、说教为主要方式。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一切以教为中心,它重结论而轻过程,重知识而轻认同,重书本而轻关怀,使学生往往“一叶障目”和“目中无人”。核心素养的人文底蕴要求关怀个体生命存在的独特性以及其发展的整体性,让学生成为完整而非“残缺”的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有人文底蕴的课堂上,唱主角的应该是学生,教师应该学会“适可而止”,让学生在自我探究中去感受、质疑、体验,从而激活学习的灵感,获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知识的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以及能力的提升得到有机统一。比如在讲授九年级第九课《发展人民民主》时,由于涉及的是国情知识的复习课,知识琐碎,内容又相对枯燥,我担心学生的参与热情有限。于是我设计了“两会志愿者”的环节,让学生化身为“两会”的小志愿者,为普通群众普及“两会”的相关常识。什么是群众迫切想要了解的呢?在我的“殷切”提示下,同学们充分利用起书本和网络媒介,将我国“两会”的历史沿革,中国的政治制度、政治发展道路等知识进行了系统梳理,在自由的气氛中上台交流,学生的视野得到了开阔,信任的电波在师生之间传递,教学的目标也有效达成。

2.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

教育需要一份驻足,等待每一朵花盛开在属于它的时节。但浇灌花朵的智慧和养分需要我们在书本中、实践中、乃至刻骨铭心的经历中去求索,阅历正是在时光的荡涤中留下的最珍贵的一份宝藏。作为一位思品教师,务必做到不断学习,以学习促使自己成长。要多阅读文、史、哲、科学、伦理等方面的书籍,还要增强自己的法律、经济学等方面的人文素养。要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在高雅艺术活动中陶冶情操,培养情趣。在潜移默化中陶冶自己的性情,成为有文化的现代人。“亲师信道”,在生活中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引导学生,帮助学生选择健康有益的生活,增强其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感。在九年级《融入民族文化》一课中,教师需要用深厚的文化知识,引导学生漫步在璀璨的思想文化和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长河中,理解中华民族之所以能生生不息,历久弥新,它的力量之源是传承至今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将民族发展的图景犹如画卷般慢慢展开,娓娓道来。

二、挖掘教学内容,提炼人文资源

新课程突出人文教育,经过多次改版的初中思品教材增添了许多人文底蕴的教学内容。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教学资源,也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注重对内容的延伸和处理。同时更要开发学生生活中的各类人文资源,让我们视野所及之处皆可为教学素材。

1.吃透教材,領会内涵,滤出人文精神闪光点

不同年级的教材都有不同人文意蕴的侧重,教师要仔细研读教材,找准切入点和升华点,让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水到渠成。如讲授七年级上册《生命可以永恒吗》一课,教师从名著《西游记》谈起,在唐僧取经历经劫难,诸多妖魔都想吃一块长生不老的唐僧肉,他们的愿望真的能实现吗?通过耳熟能详的“神剧”既拉近了师生间的关系,也展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此外,教师播放了一段电影《少年时代》的视频,真实记录了一个孩子出生、成长的过程,让学生明白生命的过程远比神话来得真实,外在的生命无法永恒,内在的价值却可以不断延伸。通过对比感悟,让学生既感受到生命的可贵、真实,又感受到父母之爱的伟大,生命的珍惜之情油然而生。如在九年级《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课中,教师不能囿于教材提供的各类“文化遗产”,教师可以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内容进行拓展补充,先秦时代诸子百家的百家争鸣,宋明时期的程朱理学、心学等,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教化思想和道德理念。让学生领略传统文化思想深邃的同时,深刻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特点,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

2.探寻生活,开发资源,寻找人文精神结合点

教材源于生活,生活高于教材,现代教学论认为,整个世界都应该是学生的教科书。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才能赋予思品课无穷的生命力。学生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参与乃至自身都是人文资源的“发源地”。如在七年级《天下父母心》一课中,体验并理解父母之爱是本课的达成目标,为此教师可以采用“内观”的方式,让学生静静回忆在成长的过程中,以时间为线索,在自己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有哪些?你为父母所做的事情有哪些?在充裕的时间里,用左手写出来。在充满羁绊的书写中,学生能充分体会到父母之爱的真挚和无私,学生的感恩之心被唤起于无声之处。

三、创新教学方法,凝聚人文气韵

课堂教学是人文底蕴培育的主阵地。面对教育的新形势,我们需要加强课堂教育环节的改革,挖掘具有创新实效性的方法,从而为人文课堂服务,为学生的人文底蕴着色。

1.情景式教学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指出:“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所以构建人文课堂首先要开展情境体验式教学,把课堂还原成生活本来的面目,在合乎生活逻辑的情境中反思生活,落实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如在七年级《矫治不良行为》一课的教学中,我们需要讨论“如何拒绝别人”,生活化的场景让学生似曾相识:你的好朋友在考试时让你提供“帮助”,你如何处理?在春节聚会时,你的亲戚让你陪他喝一杯酒,你该怎么拒绝?你的同桌上课一直找你问这问那,你想认真听课,如何解决呢?这些两难的问题,培养了我们的沟通能力,彰显了交往艺术。实践证明: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能够激发他们的主动性,也更有利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尊重差异、开放式教学

学生能否自由地参与課堂,更有赖于创设一个安全、民主和平等的课堂氛围。人文的课堂必定具有开放性的特质,师生之间相互接纳,相互信任,在动态中促进知识的增长和品格的形成。一方面,教师需要不吝鼓励和表扬,让学生的智慧在“情不自禁”中闪现出来,有时候勇气比标准答案更加可贵。如在七年级《天下父母心》一课教学时,学生纷纷通过内观反思了父母为自己的付出,这时一个学生突然说:“老师,我的父母很偏心弟弟,他们没有为我做过什么。”面对这样一个猝不及防的答案,我没有责备她,反而认可她的“胆识和个性”。我说:“这让我想起了我的父母,小时候总觉得家里人都只关心妹妹,父母从不关心我的学习,每次下雨其他家长都会送饭送雨衣,我每次只能淋成落汤鸡似地跑回家。长大了我才发现,其实父母一直在为我们生活地更好而劳碌,他们的‘无为而治其实也培养了我的独立性和自觉性,作为老大我也需要为家庭负起应有的责任……”。讲到最后,很多同学都若有所思,特别是刚刚诘问的女生,我从她的眼中读到了理解。亦师亦友的对话能让彼此的心灵打开,相互悦纳。

另一方面,教师也需要尊重差异,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程度,因材施教是古而有之的教育智慧,因此在教学中要避免过多刚性的要求,增加适度的弹性,让个性的多彩性和丰富性在自由的选择中得以充分展现。如在复习九年级《发展人民民主》一课时,针对部分基础较差的同学我首先设置了“两会志愿者”这一环节,让他们对本课的基础知识进行填空,然后并通过人民、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词语的呈现让学生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政治制度、权利义务等核心知识进行理解,并通过选择和判断加以强化。针对基础中等的同学,我通过演绎和辨析等题型的变式训练,让他们强化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基础扎实的同学,简单重复的工作只会白白浪费时间,我直接让他们根据呈现的素材尝试试题命制,通过课堂展示,教师点评,让他们的能力真正得到锤炼。人人参与,个个思考,各得其所,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

总之,思品课堂的人文底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学生个人共同绘制。只有各股教育力量方向一致,有机整合,才会凝聚强大的教育合力,真正达到人文情怀更加浓厚、人文思想更加深邃、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价值目标。

猜你喜欢

人文底蕴核心素养
利用高中语文教材培养学生人文底蕴
美术基础教育模式的现状分析与创新
落实“文化基础”改变设计理念
浅谈新课程理念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落实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