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调查报告

2019-11-15冯银萍湖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17期
关键词:思政课问卷中华

■冯银萍/湖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以人为本,德育先行。作为一名从事思政课教龄不是很长的青年教师,我注重在实际教学中学习积累教学经验,每学期会运用谈话或书面形式针对大学生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实际状况和大家的态度进行调查,积累了不少的调查资料。此次我主要围绕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课堂教学实际状况、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中遇到的问题及课堂感受等方面制作问卷。目的是通过调查更好的了解学情和上课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思考和改进,从而进一步提高教

学水平和上课教学效果。

一、调查问卷设计

1.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你感不感兴趣?( )

A 非常感兴趣 B 一般感兴趣

C 不太感兴趣 D 反感

E 其它

2.你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吗?( )

A 非常了解 B 了解

C 勉强了解 D 不了解

3.你认为大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意义吗?( )

A 很有意义 B 有意义

C 有一定意义 D 没有意义

4.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你是否愿意了解更多相关知识? ( )

A 非常愿意 B 愿意

C 不愿意

5.在你所学的思政课堂上老师是否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A 有 B 没有

6.你认为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是否有必要?( )

A 有 B 没有

7.你们学校是否较为重视思政课或者常开设有关中华文化的讲座?( )

A 经常有 B 偶尔有

C 没有

8.你期待在所学习的思政课中融入中华优秀文化吗? ( )

A 期待 B 不期待

9.对于思政课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你最希望通过什么方式学习?

A 课堂 B 网络

C 社会实践活动

10.为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你有什么宝贵建议?

经过两个月,完成了问卷调查地发放、回收、整理,共发放41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93份。参与此次调查的学生涵盖学院大一、大二、大三三个年级,他们正在学习或已经学习过思政课程,因此对思政课程都有一定的认识。整理问卷结果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反映对思政课不太感兴趣,对传统文化相对感兴趣,但是在谈及是否了解传统文化以及思政课堂中是否融入传统文化时,大多数人则说课堂上融入的不多,他们自身对传统文化也知之甚少。根据这种情况,本文试图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着手探讨如何提高思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针对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会在后面具体分析。诚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大部分学生还是肯定学习思政课意义重大,期待在思政课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以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二、存在的一些问题

问题一,针对问卷的第2个问题,调查统计反馈结果是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不太了解,这并不是学生对其不感兴趣,而是因为高职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再加上我院大部分高职学生在高中阶段读的是理科,学习又比较紧张,对传统文化文科性的东西接触的比较少。

问题二,针对问卷的第5个问题,根据调查统计反馈结果和我自身在教学中的体会发现,老师们在实际上课过程中融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是比较零碎的,这是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这对教师的要求就比较高,需要担任思政课的老师有较深的传统文化底蕴,而这也恰是思政课教师需要加强学习的地方。

问题三,针对问卷的第7个问题,调查统计反馈结果是一些高职院校不太重视传统文化,忽视其学习。由于高职教育对接的是市场,更注重就业率。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更关注专业课,导致弱化了思政课,忽视了传统文化的学习。

问题四,针对问卷的第10个问题,调查统计反馈结果是学生普遍希望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前提下,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是由于在当前的思政课堂中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涉及很少,即使有也只是理论灌输,教学方法有待创新。

三、我的建议和看法

(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不断提高教师自身传统文化素养

作为一个蕴涵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要想在思政课教学中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说是无疑是一个挑战。因为只有教师对很多传统文化的精髓理解透彻,才能讲的精彩,学生才愿意听,课堂效果才会更好,否则起反作用。而在实际的上课中,高职院校推进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堂教学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思政课师资匮乏。当前高职院校讲授思政课的老师大都比较年轻,能够真正读懂四书五经等传统书籍的老师并不多,更别谈对传统文化有深入研究了。因此,高职院校要大力培养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对相关教师进行专业培训,采用不同渠道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首先使教师自身从内心热爱传统文化,进而会以高度的责任感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动者,并逐渐做到学以致用、教学相长。当然,教师提高传统文化素养的主要目的还是提高思政课堂的教学效果,使思政课真正走入到学生内心。

(二)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课堂中

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是高职院校开设的主要思政课程,其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更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在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政理论课较多地是倾向于理论灌输或政治化的说教,学生不太感兴趣,思政课效果自然不好。根据前面问卷调查反馈情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不失为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好途径。而能做到此,担任思政课的教师必须要有较高的传统文化素养,所以前面讲的第一点必须落实到位。然后上课老师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背景和知识水平,在在实际的授课中潜移默化地融入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比如可以引入经典诗词、国学案例等,以现代化教学手段为辅,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这一方面可以提高他们上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真切认同传统文化的魅力

根据教育部对于思政课上课相关文件要求,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统一。基于我院思政课教学实际和前面问卷调查的反馈情况,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尤其在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方面。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思政课教育的重要环节意义重大,他们只有通过亲身社会实践去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才能更有兴趣地去了解传统文化,从而也才能将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在寓教于乐中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因此,在思政实践课教学上,一方面教师可以依托学生处、院团委、社团等开展的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根据院校周围特有的文化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也达到了思政课的预期教学目标。

四、报告小结

通过这次调查,我受益匪浅。虽然思政课教材具有理论性强、时政性强、缺乏趣味等特点,但是教师若能潜心钻研,基于学情苦练专业技能,创新教学方法,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学生感兴趣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教学效果自然有大的提升。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善于思考,勇于发现问题,主动学习,发现学习的快乐,慢慢改善对思政课的态度。另一方面,作为思政课老师,基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授课方式,积极探索教学的新途径,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德能兼容的高技能人才,使我们的大学生不仅成为中国梦的见证者,更是中国梦的参与者、推动者,共同谱写祖国的美好明天。

猜你喜欢

思政课问卷中华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