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生产、传播与消费: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一个人的战争》

2019-11-15黄赫男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17期
关键词:林白男权战争

■黄赫男/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一、文学生产、传播与消费的背景

《一个人的战争》是林白创作的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1994年首发于大型文学刊物《花城》,后出单行本。书中讲述了一个叫多米的女孩,从五岁到三十多岁的私密成长经历,包括生理变化、心理体验、情感欲望以及性爱经历等等。林白采用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交叉叙事的手法,牢牢抓住了读者的心,在回顾多米的成长过程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开掘了女性的内在空间,包括身体的呼唤与潜意识深处的渴求。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这种女性主题意识的苏醒,在文学原创小说中非常少见。

《一个人的战争》可以看作是林白个人的文学生产。林白运用了一定地文学语言和艺术技巧,将《一个人的战争》内在的独特女性审美意象等观念形式的文学加以文本化后与出版家通过互联网超文本、电子或纸质书籍等载体,进行文学传播,从而引起的文学消费。《一个人的战争》的文学传播主要体现在其迅速大批量的机械复制以及多版本的翻译,这意味着依赖于林白的观念形态的文学作文获得了物质外壳,与作者分离。此后对于《一个人的战争》这部作品的阅读、理解、阐释、思考、评价,都取决于文学消费的主体:广大的文学阅读者。

具体来说,首先,林白所作的《一个人的战争》为读者提供了文学消费对象,规定了文学阅读的消费的方式,同时也规定了文学消费的需要,即女性主义的认同者、好奇者甚者还有一部分文学猎奇者,这些都是《一个人的战争》的消费者。同时也正是有了这些读者、消费者,《一个人的战争》这本书作为文学产品的意义才得以实现,倘若《一个人的战争》印出来后并没有得到读者的购买和阅读,没有得到各种途径的传播,这本书就是一部潜在作品,其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也就无法得以实现,文化属性也就无从体现。

其次,也正是因为《一个人的战争》拥有一定的消费者,所以在其诞生至今近二十五年的时间里,不断被地国内外各出版社发行。不同的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审美要求、审美层次不同,制约着《一个人的战争》各个版本的生产方式和规模。

最后,满足消费者需求是《一个人的战争》的目的和动力。文学归根结底来说还是人学,满足人的情感需求,是文学生产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自从20世纪90年代文学新思潮涌动以来,消费者和阅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多样化,可以说,这也是刺激林白《一个人的战争》创作的外因。

二、林白简介

林白,本名林白薇,当代著名女性作家,毕业于武汉大学。八十年代起她创作不断,作品多涉及女性的私密话题、个人情感问题、心理变化成长等。对女性问题多视角、宽领域、深层次的探讨以及赤裸裸的挖掘,使她的小说呈现出张扬的个性,极具个人化特点。林白毫不吝啬地书写了女性的身体的渴望,内心的情感冲击,以及夹杂其中的各种矛盾。她笔下的女性对于男女的情感体验是匆促、困惑、压抑,甚至是失望的,在层层叠加的失望中似乎恋爱与婚姻变成了一种交换条件,一种莫名其妙的而存在的社会关系,失去了原本的神圣、浪漫与美好。林白的小说之所以给人一种切肤之痛之感,是因为她将人的成长经历与社会变迁联系在一起,在平淡的叙事中一一展示时代的更迭,生活的变化,人们思想的转变,用生活之笔为历史做真实的记录。

三、女性自我认同

新时期以来,女性写作成为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20世纪90年代初,以林白、陈染为代表的女性作家,不断地在小说创作中进行新的尝试,并也获得了一些突破,形成了相似而又独立的风格。林白简约干练的语言风格,从容优雅的写作姿态,淋漓尽致的个人书写,令女性作家的性别意识、波澜的情感体验、社会变迁的思考在作品钟得到贯彻和张扬。女性文学的崛起,打破了以往男性话语控制的文学世界。

《一个人的战争》之所以具有一定消费市场,与近年来女性的觉醒与自我认同密不可分。《一个人的战争》的视角自始至终聚焦在女性身上,整本书的大部分都在关注、展露,剖析女性的生存状态,从她们的相貌、衣着、轮廓、性格甚至是具体的身体部位展开描写,林白表达了自己对女性身体美的欣赏,比如“照片中的女人穿着四十年代流行于上海的开衩很高的旗袍,腰身婀娜,面容明艳。这明艳像艺术永恒的光,自顶至踵笼罩着朱凉的青春岁月,使她光彩照人地出现在她的照片中,穿越半个世纪像我凝视”,“姚琼身材修长,披着一头黑色柔软的长发,她的腰特别细,乳房的形状十分好看……以我对姚琼的迷恋,我也极想看她的衣服里面,但我不能想男孩那样,我在等待别的机会”。

在女性意识觉醒的过程中,女性的心理变化时多样而又多面向的,不可能以同一不变的公式加以概括。就女性心理层面而言,最值得注意·的是追求流行文化过程中呈现出的群体性的“羊群心理”特征。群众始终都具有盲目崇拜的心理倾向。群众生活于群体之中,但他们对于群体存在着相当程度的依赖性和不安全感。她们对于自己的命运抱有消极等待心理,存有强烈的“救世主”观念,一些新时代的女性更是如此,期待和渴望群体中出现“超人”,以一种侥幸心理幻想以最省力和最迅速的方式获取最大的利益,达到理想境界。所以,贴着女性主义的《一个人的战争》的标签可以迅速泛滥与群众之中,引起女性的广泛认同。

四、男权话语对抗

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采用了女性视角,进行了男权话语对抗,发出来女性权威的声音。由于我国历史上的传统道德对女性自身行为举止的禁锢,加上男权话语和男权形态的长期统治,这种漫长的男权压制,让女性已经遗忘了自己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在男权统治中被物化似乎司空见惯更不用奢求属于自己的话语表达权。而在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中,男性的形象是缺失的,仅存的几个形象也是模糊不清,甚至都是用姓氏或者某一特点而授予代号,几乎没有一个有清楚姓名的,反观女性角色,姚琼、梅琚、南丹……这些名字读来朗朗上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林白用这种叙述策略,反抗父权压力,力图唤醒女性意识的觉醒。

林白在《一个人的战争》中只不是通过侧面描写男性的为人处事来表达对男性话语权的对抗,还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抨击了传统的男权思想。一处是多米回想到和船员在看电影时,船员告诉她,女孩子可以在不好看的电影中学习明星的穿衣打扮的话,她事后懊恼当时没有听出来极端的男权意识,好像女孩的衣着打扮全是为了讨男人欢心;另一处是多年以后多米看到了康德的思想,了解了西方的女权主义,在脑海中冥想与康德对话。康德告诉多米,“最好只在作品中强悍,女人在生活中强悍就不美了”,多米明确提出反驳,女权主义者对此不屑一顾;还有一处是多米回忆了一则洗衣机的广告,发出了坚定反抗男权的声音“我坚决抵制这个广告,这是一个男权主义广告,为什么没有洗衣机妻子就会为琐事烦恼呢?难道妻子是天生的洗衣机吗?简直岂有此理”。这些直接的对抗表达了林白强烈的女性意识。

五、结语

从《一个人的战争》的生产、传播以及消费的过程可以分析出它本身隐含的权利因素及其性质。《一个人的战争》的生产和传播是在一个特殊的权势操作下产生的。从文学的生产者和传播者的角度来看,涉及文学生产、制作和推销过程中的各种权利介入和运作的程序、方法和策略。有了财力、经济实力和文化资本支撑,才能在文学的生产和传播中掌握实权。

《一个人的战争》成书后,这部作品就进入了传播、消费和接受的阶段。林白的创作不仅是一种文学现象的记录总结,更是一种情怀,她所提出的女性主义的接受角度具有丰富的文化属性,包括审美、认识、诠释、交流等。从文学生产、传播消费的角度来看,这部作品能在出版二十五年中不断地再发行,与林白在书中表现的女性意识密不可分。

注释:

①孙祥华.由“被看”到“看”的突围——林白《一个人的战争》中女性叙事视角初探[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

②高宣扬.流行文化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③④林白.一个人的战争[M].广州:花城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林白男权战争
贫瘠岁月
Myth and Mechas
贫瘠岁月
他们的战争
林白书法作品欣赏
解读李渔《怜香伴》中的假凤虚凰
你好,玛格丽特
从古典到西洋
战争催生的武器
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