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圳市涉外医疗服务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2019-11-14李鼎一倪士光李紫薇薛镭

领导科学论坛 2019年11期
关键词:改善对策现存问题体验

李鼎一 倪士光 李紫薇 薛镭

摘要:文章从患者体验出发,围绕医疗服务的质量、可及性和费用等三个主要因素,展开对涉外医疗服务对象体验的实证调研与统计性描述,以探究深圳涉外医疗服务的现存问题。该调研结果显示:外籍人士对于健康服务的重视程度高于其他一般公共服务;其主要就医需求为多语种服务、保险服务等;大部分外籍人士认为影响服务质量的主要问题是沟通障碍;多数外籍人士的居住地周边没有专业涉外医疗机构;涉外医疗服务费用高且难以与国际商保对接。最后据此提出对策:开展涉外医疗服务培训,重点提升外语交流能力;建立涉外医疗服务网络体系,提高就医可及性;完善国际认证和国际保险服务;加强与港澳等城市的合作交融;借助“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服务体系推动涉外医疗发展。

关键词:涉外医疗;体验;现存问题;改善对策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19)11-0078-(09)

Existing Problems and Policy Proposals of Foreign-Related Medical Services in Shenzhen:A Field Research Based on Questionnaire Method and Interview Method

LI DingyiNI Shiguang LI ZiweiXUE Lei

Abstract:Based on the three main factors of the quality,accessibility and cost of medical services,this paper starts from patient experiences to conduct empirical research and statistical description of the experience of foreign-related medical service objects,then explor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foreign-related medical services in Shenzhen.The results show that foreigners pay more attention to health services than other general public services;their main medical needs are multi-lingual services,insurance services and so on;most foreigners believe that the main problem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service is communication barriers;most foreigners live in where there are no professional foreign-related medical institutions;foreign-ralated medical services are expensive and difficult to connect with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insurance.So we propose countermeasures: carry out foreign-related medical service training,focus on improving foreign language communication ability;establish foreign-related medical service network system to improve access to medical care;improve international medical certification and international insurance services;strengthen medical cooperation with Hong Kong and Macao;promote the development foreign- related medical care with the help of“Internet + medical health”.

Key words:foreign-related medical care;experience;problems;policy proposals

隨着“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级战略的实施与推进,位于战略要冲地位的深圳市开始进入崭新的国际化发展阶段。2016年,《深圳市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建设更具竞争力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1]。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深圳正致力于率先树立国内城市中的“国际化”新标杆,以“三化一平台”牵引和带动全局改革[2]。深圳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同样体现出其改革开放“排头兵”的角色定位。在2015年下发的《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卫生强省的决定》,建设“广深医疗卫生高地”的要求被有力提出[3]。《深圳市卫生与健康“十三五”规划》指出推进健康深圳建设,打造医疗高地,建设国际化医疗中心[4]。与此同时,国家政策层面也在逐步推进医疗服务市场化、国际化,2016年起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放开公立医院特需医疗价格,实行医院自主定价,这意味着公立医院可以自主开展一定规模的高端涉外医疗服务[5]。

截至2016年,深圳市临住外国人数约120万人次,常住外籍人士近3万人[6],众多在深外籍人士作为新兴医疗需求群体已然形成了庞大的健康服务市场。涉外医疗服务水平是民生建设的关键体现,也是影响投资、营商环境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关于深圳涉外医疗服务的政务调研和学术探讨还比较少,政府部门和学界尚未投入足够力量解决涉外医疗的现存问题,均不利于涉外医疗体系的完善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基于此,本文以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城市国际化发展为背景,从患者角度出发,聚焦于医疗服务的三个核心要素——质量、可及性和费用,以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究深圳涉外医疗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改善对策,以期对深圳及其他城市的涉外医疗发展提供研究借鉴和政策支持。

一、深圳市涉外医疗服务概述

(一)涉外医疗服务的定义

涉外医疗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形成的新兴医疗市场,以外籍人士为主要医疗服务对象并以为外籍病人提供医疗健康服务的相关从业人员为主体,其业务范围主要包括跨文化医疗服务、国际医疗机构运营与管理、国际医疗保险业务、跨境医疗急救等领域[7]。

涉外医疗服务是涉外医疗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指医疗机构向外籍人士提供医疗护理和预防保健服务,即跨文化医疗服务。涉外医疗服务供给主要有两种开展形式:一是围绕医院相关优势专业,成立院内的涉外医疗科室,如国际门诊和国际病房等,其可完全由医院自筹资金也可吸收部分境外资金合作;二是中外合资、合作建立的独立设置的国际医院(国际医疗中心)[8]。

(二)国内涉外医疗的发展历程

国内涉外医疗最早出现于民国时期的教会医院。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涉外医疗工作具有一定的政府外交属性,当时涉外医疗服务主要是由政府部门所规定的几所医疗机构(以卫健委直属的中日友好医院为代表)承担,仅针对参与外交事务人员或留学生开展。改革开放后,国内涉外医疗服务市场进入了崭新发展阶段。众多入境旅游、学习或工作的外籍人士形成了庞大的医疗需求群体,与此同时医疗卫生体制的变革让健康服务领域逐渐向市场化机制转变,涉外医疗服务的供需市场不断扩大[9]。深圳的卫生事业建设虽起步较晚,但是医疗资源增量十分巨大,近年来其高端医疗市场更是发展迅猛。

(三)深圳市涉外医疗服务供给政策与概况

与此同时,相关政策体现出深圳对于医疗服务市场化与国际化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提倡。

2016年,《深圳市卫生与健康“十三五”规划》指出,深圳应当全面推动医疗健康服务市场的开放式发展,市场机制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应在健康领域得到充分发挥;相关部门可有效引导社会资本和组织打造、引入国内外的高端医疗机构、知名专家学者或者优秀管理团队,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优质医疗服务。此外,应当进一步开放办医制度,减少医疗机构选址的间隔限制和数量制约。深圳鼓励社会资本创办高质量、高水平的三级医疗机构,鼓励港澳等城市的医疗健康提供者来深工作、创业,向其开放本地医疗市场[10]。2017年,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台的关于规范特需医疗服务价格的具体细则指出,二级甲等(含)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可向市价格主管部门申请开展特需医疗服务;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特许医疗服务的比例不得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其中特需病区配备的床位数不得超过医疗机构实际床位的10%;特需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由医疗机构根据特需医疗服务成本、社会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制定。为保持医疗服务价格水平相对稳定,特需医疗服务价格调价周期原则上不少于一年[11]。

开放式发展的同时,深圳市政府也同样注重医疗质量、费用和可及性等体制建设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制定更加完备的基本医疗服务筹资、付费机制和质量、评价标准,进一步完善机构建设标准、运营规范和监管制度,打造与国际医疗标准接轨的行业质量管理和评价体系等。

现阶段,公立医疗机构是涉外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方,目前深圳市开展涉外医疗的机构主要为几家大型公立三甲医院,包括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国际医疗中心)、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国际医疗部)和深圳市人民医院等,其中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尤为突出。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国际医疗中心设在该院独立建筑V栋内,其建筑面积为35000m2,设有体检中心、门诊部和住院区,共计238张病床[12]。

截至2016年,深圳在民营医疗机构方面已累计建成4家社会办三级医院、5家港资独资门诊部和1家港资独资医院,医学整形美容、健康管理和高端体检、口腔正畸等现代医疗服务市场发展初步形成一定规模。但是,民营医疗机构较少提供综合性的涉外医疗服务,而是以专科民营医疗机构为主。此外,这些医疗机构关注高端医疗需求并与国际保险公司建立了付费关系,购买国际医疗保险的顾客可享受医疗服务并由医院与保险公司进行结算。

二、研究问题

吴海峰[13]等以重庆市为例,提出关于外籍人士就医体验的相关问题:对国内医疗水平不够信任、涉外医疗服务体系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外籍人士就医需求,医疗保险未能有效实现国际接轨,语言交流障碍影响就医体验。祝延红[14]等关于上海市涉外医疗服务的研究发现,从供求关系整体而言,上海的涉外医疗资源存在供大于求的不均衡发展现状,此外涉外医疗服务供给存在布局不合理、语言障碍、价格体系不完善、医疗保险体系滞后、缺乏现代化医院管理等问题。顾静文[15]则认为上海市涉外服务供给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上都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并提出涉外医疗服务能力的发展问题:硬件设施有待更新完善、人力资源及学科建设遭遇瓶颈、与发达国家的高端医疗服务(如美国麻省总医院、日本北野医院等)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崔红[16]等对浙江宁波涉外医疗服务的研究表明,外籍人士对于我国的医疗教育及培训系统缺乏信心,对于现有医疗水平存在偏见,并且与医疗人员的沟通存在障碍。此外,涉外医疗服务体系并不完善,没有注重疾病预防,服务机构的布局主要集中在市区,不够合理;国际医疗保险的滞后也制约着宁波外籍人士的就医选择。陈珏[17]等调查发现,国內涉外门诊服务存在医护人员口语不佳、涉外医疗机构布局不合理、价格监管不足、医疗保险滞后等现象。

综合现有相关研究结论可知,国内涉外医疗服务供给主要问题包括:1.医务人员外语沟通能力不足;2.涉外医疗服务机构空间布局不够合理;3.国际医疗保险滞后;4.医疗管理水平和行业体系不够完善。基于此,本文从患者角度出发,借鉴经典的医疗服务“铁三角”定律——围绕服务质量、可及性和费用三个核心要素以了解外籍人士的就医体验,剖析深圳涉外医疗服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研究问题的操作化方面,本研究通过搜集患者的主要就医需求和困扰以了解医疗服务质量,通过了解患者居住地周边是否有专业涉外医疗机构以评价医疗可及性,围绕患者的就医负担和保险服务情况来探究医疗费用问题。

三、研究样本和方法

(一)研究样本

1.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总体是深圳市的所有外籍人士对涉外医疗服务的供给体验,样本对象是按照抽样方法在计划的时间和地点实际调查到的外籍人士。

研究对象的选择标准:一是具有外籍护照(包括港澳台地区);二是能清楚理解、回答问卷并有效参与访谈;三是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

2.样本量确定

3.抽样方法

本研究使用配额抽样方法,事先选取深圳市外籍人士比较聚集的6个街道作为抽样点,将预定样本总量按照街道官方统计的外籍人口数之比进行配额,以大致确定各个抽样点的任务量并在配额内任意抽取样本。基于此方法,研究人员于2017年9月上旬在深圳市福保、福田、沙头、梅林、香蜜湖、莲花、华强北等6个街道抽取有效样本量共计264。

开展抽样调查前我们提前与相关街道负责人联系,针对主要合作事项进行充分商讨和说明,保证调查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调查过程中调查员使用统一的指导语,向研究对象明确地说明作答方式与注意事项。

(二)研究方法

1.问卷法(英文问卷)

实地发放问卷,围绕医疗服务质量、可及性和费用等维度收集资料,并请研究对象提出对深圳市涉外医疗服务的相关意见和建议,以了解深圳涉外医疗服务现存问题。

2.访谈法

在参与问卷调查的研究对象中随机邀请沟通意愿较强的部分人士参与访谈,通过与研究对象面对面访谈及搜集资料,深入挖掘在深外籍人士医疗需求和建议,针对不同国家不同年龄不同教育背景的外籍人士进行了访谈。

3.统计分析方法

本研究运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

(三)数据整理与处理

首先,所有的问卷和访谈记录在回收后都进行了编号处理,保证被调查者的姓名以及其他任何个人隐私不被泄漏。然后,使用Excel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录入和质量控制与调整,经排除后留下264份有效问卷和50余份访谈记录。最后,运用SPSS Statistics23.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四、深圳市涉外医疗服务供给体验的实证分析

(一)外籍人士对医疗服务的重视程度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深外籍人士对于医疗服务的重视程度非常之高。如表1所示,86.3%的外籍人士认为公共健康服务是重要的,重视程度均值达4.40分(总分5分),排在首位。与其他一般基本公共需求如语言学习及跨文化交流、法律维权服务、文化娱乐服务、就业等相比,健康服务需求的重要性尤为突出。且在不同国籍、职业背景和年龄段下,健康服务需求的重要性皆排在首位。

(二)外籍人士的主要就医需求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外籍人士最需要的是多语种服务诊所与急诊室(占比达74.2%),然后是专业体检中心(32.2%),最后是保险服务(20.8%)和心理咨询(9.5%)等需求(见图1)。

(三)外籍人士对医疗服务质量的体验和看法

关于医疗服务质量,访谈结果显示外籍人士就医过程中最困扰的是语言沟通和文化差异带来的不便,交流障碍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就医效率,影响了就医体验。其次是医院指引标识的欠缺,专业而醒目的外语标识应该更加合理地设计、布局。大部分深圳外籍人士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与经济能力,并掌握一定的基础医疗知识和判断能力,他们对于医疗人员服务态度和院区环境有着较高要求,不少外籍人士表示医疗机构还应从医疗工作者的人文素养和院区环境等方面着手改善医疗质量。

一位精通中文的外籍访谈对象说:“对于不熟悉中文的外国人来说,去医院只能找中国人或者像我这样的‘中国通陪同,有时找不到人就很不方便,现场询问医院工作人员效率也不高。”一位来华工作13年、在中国结婚生子的外籍男士提到:“有了孩子之后愈发感受到医疗服务的重要性,对国内医院不太放心,小孩出现发烧等病情不知道去哪里好。”一位在深圳生活十多年的40岁韩国女士如是评价道:“和10年前相比医疗技术变好了,但是服务质量没有提升;一般都是去港大医院,以前外籍人士可以走VIP通道,但是现在人太多了连VIP通道都不再便利了。”

(四)外籍人士对医疗可及性的体验和看法

调查结果显示外籍人士就医地点的选择倾向于工作学习地点和居住地附近的医疗机构,而大部分外籍人士表示自己所居住的社区周边没有开展专业涉外医疗服务的诊所和医院。

从涉外医疗服务的分布来看,深圳市的专业涉外医疗机构尚比较少,主要集中在福田、罗湖等中心城区。而调查结果显示外籍人士的居住地分布以南山区最为集中,仅南山区外籍人口总数占全市的近45%。涉外医疗机构的布局与深圳外籍人士住所分布的匹配程度不够吻合,可能影响医疗可及性,访谈结果印证了以上推測。

(五)外籍人士对医疗费用和保险服务的体验和看法

关于医疗费用问题,访谈过程中大部分外籍人士表示医疗服务费用较高,医事服务费一般是几百元不等,并且医生处方包含不少进口药品,导致涉外医疗服务的费用远高于常规医疗服务。此外,不少外籍人士表示不能在中国大陆享受其在本国的保险服务,医保问题限制了其自主就医的积极性。

关于外籍人士购买医疗保险的情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各类保险购买比例相对持平:其中个人购买商业保险的人数最多(76,28.8%);无社保也无商保者次之(71,26.9%);单位购买社保者居第三位(61人,23.1%);而由中国公司购买商保者最少(39人,14.4%)(见图2)。

访谈中,不少外籍人士反映其医疗保险是之前在本国医保公司购买的,中国缺少专门为外国人衔接国际商保服务的定点医疗机构,尚未形成完整产业链,这增大了他们的就医负担。此外,部分外籍人士表示不了解中国医保相关政策,希望有专业机构或人员帮助他们熟悉和办理中国医保。

五、深圳市涉外医疗服务供给问题讨论与对策

基于以上,提出了深圳市涉外医疗服务供给问题和对策。

(一)深圳市涉外医疗服务供给问题

1.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影响就医质量

涉外医疗服务是对医学情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考验。医学情景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医疗工作者在特定的医学情景中与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或家属进行有效的、得体的沟通交流所需掌握的医学情景跨文化能力、医学专业语言能力和医学情景语用能力[18]。在涉外医疗服务中,这种跨文化交际能力正是医务人员急需加强的能力,也是涉外医疗机构在人员配置和员工培训方面应当注重的领域。

外籍人士来自世界各地,其语言习惯、文化背景差异巨大。而许多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英语能力不够熟练,有时不能及时清楚地了解患者就医需求以致无法给予恰当的诊疗服务。此外,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宗教和社会角色下的外籍人士在观念和意识等方面存在较大区别,有的医务人员可能会忽视对患者隐私的保护。吴海峰[19]、陈珏[20]等学者关于涉外医疗服务的研究均强调了外语沟通问题对于涉外医疗服务体验的影响。此外崔红[21]也提出,由于教育背景和文化差异等因素,外籍人士对于我国医学教育体系存在质疑,对于我国的医疗服务存在一定的偏见。

2.涉外医疗机构较少且布局不合理降低就医可及性

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是衡量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维度[22],医疗服务机构的空间分布对于患者利用医疗服务的有效程度会产生较大影响[23]。深圳市开展涉外医疗服务的少数几家机构主要位于福田、罗湖等中心城区,而深圳外籍人士较多居住于南山区,其涉外医疗机构布局的倾斜影响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导致外籍人士医疗服务的可及性较低。这与祝延红[24]等关于上海市外籍人士就医体验的研究结论相契合,即不应将涉外医疗机构集中布局在城市的经济文化中心等少数区域。

3.就医费用较高且与国际商保联系不足造成患者就医负担

此前的研究表明国内涉外医疗服务费用较高[25],并且国际保险滞后会阻碍外籍人士的就医积极性[26]。涉外医疗一般属于特需医疗服务项目,其医事服务费较高,并且其中一些处方为进口药品,因此外籍人士需要承担的就医费用通常高于一般患者。此外,现阶段医疗费用无法通过医保直接支付成为制约涉外医疗发展的重要瓶颈。外籍人员大多已经加入本国的商业或社会保险体系,因此没有足够的动力在中国购买新的医疗保险。而深圳涉外医疗服务机构与国际保险市场之间缺乏联系,外籍患者在深就诊后不能享受便捷的理赔服务,这必然会导致他们降低就医积极性[27]。

(二)深圳市涉外医疗服务供给对策

1.组织开展涉外医疗培训,重点提高外语交流能力

医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外语应用能力,从而明确病人就医需求并恰当地提供诊疗服务。与此同时,医务人员应该尽量熟悉不同国家间的文化差异,充分与外籍病人沟通并主动给予人文关怀,为病人提供更加优质和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涉外医疗机构应尝试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加强对医务人员涉外医疗服务能力的培训,着重提升外语水平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另外,涉外医疗机构可安排部分医务人员出国考察,实地了解国外门诊和住院治疗的运营流程与管理模式。同时,还可引进外籍医生或留学生到涉外医疗机构任职或实习。

2.建立涉外医疗服务网络体系,提高就医可及性

涉外医疗机构不合理的位置分布降低了涉外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尝试以深圳现有的涉外医疗机构为核心,在外籍人群较为集中的地区建立具有基本医疗保障、疾病预防以及健康促进等功能的社区健康服务诊所,独立运作或挂靠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些诊所与医院形成区域医疗网络系统,可覆盖外籍人群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医疗健康服务需求,提高涉外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方便患者就医。

3.完善国际医疗认证和国际保险服务

目前,深圳只有少数几家医院通过了ISO国际质量认证,而获得JCI等专业国际认证的医院更是凤毛麟角。缺乏专业医疗认证,一方面致使涉外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得不到国际权威机构的监管;另一方面会让外籍人士对涉外医疗服务质量缺乏信任,不利于医院开展涉外医疗工作。

医疗机构应提升服务能力和硬件水平以获得国际认证,争取患者的信任。而且,只有通过国际医疗认证后,医疗机构才能得到国际医疗保险公司的认可,从而帮助被保人更方便快捷地支付医疗费用。与此同时,作为医疗服务的购买方,保险公司能起到有效监督医院服务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作用,以此促进医院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改善医疗质量,控制医疗成本。

大多数医疗机构不能直接受理国际健康保险,患者必须提前支付医疗费用并反复排队缴费,消耗时间精力且增加费用压力。因此,通过国际认证后的涉外医疗机构可引进第三方支付,这无疑会为患者减轻诊疗负担。

4.加强与港澳等城市的医疗合作交融

医疗健康服务是粵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久前港珠澳大桥开通,粤港澳三地的优质医疗资源和先进医疗技术的交流互通将会更加顺畅。深圳可充分借助地理、交通等优势,加强与港澳地区的医疗互助协作,为深圳外籍人士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健康服务。

5.借助“互联网+医疗健康”,推动涉外医疗发展

根据2018年4月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家鼓励医疗机构应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拓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支持医疗卫生机构、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搭建互联网信息平台,开展远程医疗、健康咨询、健康管理服务,促进医院、医务人员、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加快实现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互通共享、业务高效协同[28]。

深圳本地拥有腾讯等众多优秀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可充分运用技术优势向医疗行业渗透,在医疗健康领域快速促进相关新技术和新业态之间的转化与利用。布局医疗互联网领域,完善有關外籍人士的健康信息管理、线上医疗咨询、医保结算等业务模块,帮助外籍患者更加便捷有效地享受医疗服务。

由于人力物力之限,本研究的样本量有限,样本收集地点主要集中在深圳市福田区,若能在深圳市各个城区皆展开充分调研,结果会更具代表性。结合此次问卷发放、访谈和数据分析的经验,今后相关调研过程将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http://www. szpb.gov.cn/xxgk/ghjh/fzgh/201604/t20160412_ 3573384.html,2016-04-12.

[2]董秀.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思考——以芝加哥为例[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5,(1).

[3]广东省人民政府.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医疗卫生强基创优行动计划(2016—2018年)的通知[EB/OL].http://zwgk.gd.gov.cn/ 006939748/201601/t20160113_639010.html,2015-12-31.

[4][10]深圳市卫生计生委.深圳市卫生与健康“十三五”规划[EB/OL].http://www.szhfpc.gov.cn/wjtz/ 201612/t20161221_5754752.html,2016-12-09.

[5][9]邓宇,陈纪超,吴承堂.以广东省为例分析全国涉外医疗的现状[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7,(21).

[6]深圳统计局.2017深圳市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

[7]高杨,高萌.标准化管理在医院涉外医疗工作中的应用实践[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5,(4).

[8]冯文.对北京市涉外医疗服务的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8,(5).

[11]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规范我市公立医疗机构特需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的通知[EB/OL].http://www.lg.gov.cn/ bmzz/fgj/xxgk/zdly/jgzcgl/201710/t20171026_ 11182122.htm,2017-10-26.

[12]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国际医疗中心动态[EB/ OL].https://www.hku-szh.org/MedCenter/Minfo1487.html,2015-08-13.

[13][19][26]吴海峰,张维斌.重庆市涉外医疗服务现状研究及对策[J].卫生经济研究,2007,(3).

[14][24]祝延红,夏葳,陈新乐.上海涉外医疗市场供求矛盾及对策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1999,(7).

[15]顾静文,卢燕雯.关于提升上海国际医疗服务能力的建议[J].中国卫生资源,2015,(4).

[16][21]崔红,葛炜,陈一.优化涉外医疗服务的思路对策——以浙江宁波为例[J].特区经济,2013,(6).

[17][20][25]陈珏,何蕾,王宏悦.涉外门诊就医的现状综述[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15).

[18]彭云鹏.医学情景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22]周少钦,李婷婷,罗舒仁,潘超平,杨翠连,庄少武,潘梦华,黎燕宁.广西医疗服务空间可及性及均衡性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8,(9).

[23]刘璇.基于可达性的医疗服务均等性评价与优化布局[D].武汉:武汉大学,2018.

[27]王振萍,范瑛,宋坪.公立中医院开展国际医疗的优势和不足[J].世界中医药,2012,(7).

[28]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8,(5).

作者单位:李鼎一,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广东深圳518055;Email:ldy17@mails.tsinghua.edu.cn。倪士光(并列第一作者),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广东深圳518055;Email:ni.shiguang@sz.tsinghua.edu.cn。李紫薇,香港城市大学;香港999077;Email:625125635@qq.com。薛镭,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广东深圳518055;Email:xuel@sem.tsinghua.edu.cn。

※薛镭为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改善对策现存问题体验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改善对策研究
职业教育中的公平问题研究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培训问题及对策
建筑安装企业成本控制相关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浅谈演员“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转化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高校跨学科教育的现存问题及对策思考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