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叙事《用爱拉近 填平代沟》

2019-11-14李学荣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9年6期
关键词:代沟老师教育

李学荣

代沟,是两代人之间的事,流光容易把人抛,既会苍老容颜,也会带走纯真,更会让人历练走向成熟,同时又会产生一些新的事物,那些被带走的和新产生的事物之间价值观的差距,我们把它叫做“代沟”。

从教二十多年,目睹了许多学生与上代人之间由于代沟产生的不理解、抵触、叛逆,甚至是反目成仇、离家出走的情况。如何填平代沟,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社会、家庭和校园,这是教育体系中一个永恒的话题。

李跃儿《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全篇洋溢着满满的爱意,启人心智,冲击心灵。唯有爱,才能让亲惰不会走远;唯有爱,才是阳光的鼓励;唯有爱,才会让生活更加和谐。因此填平和拉近代沟,爱是王道。

一、爱要用心赏识

学生就是一棵棵成长中的小树,时刻需要正确的引导和及时的修剪,需要老师的理解、包容、肯定和鼓励。学生处于形成成熟心理的过渡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对一些事情有着自己的看法,尤其是他们对社会的好奇心和接受新事物的盲从性,容易让他们出现是非不明、纪律意识淡薄、崇尚时尚、追逐名利、标新立异、寻求刺激等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往往会让老师在教育中应接不暇、措手不及。在教育引导学生的过程中,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如果总是以高高在上的态度一味说教,批评指责,这样孩子会感觉到自己不被理解,自尊心受到伤害,没有得到尊重而抵触厌烦,甚至自我封闭而拒绝与老师沟通。

学生能否接受老师的教育引导,关键取决于学生内心深处如何看待老师,如果学生产生了厌烦情绪,心里反感老师的引导,老师越努力效果越差,师生之间的代沟会越拉越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别人的肯定与赏识来战胜恐惧与自卑,从而增强自信,让心灵有一种获得感和安全感,才能放飞自我。教育成功的秘诀不是惩罚和说教,而是要用爱去关注,用爱去理解、接纳、尊重、信任,只要我们有爱,就能用赏识的目光看待学生、就能顺畅地跟学生沟通、就能用宽阔的胸怀去包容学生、就能真正地走进学生的世界,进入学生的内心,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面对学生的迷惑或不适,用老师那份充满爱意的言行去叩击学生的心门,用心去赏识每一个学生,在循循善诱、潜移默化中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接纳,他才会把自己的心灵的大门向你敞开,才能够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二、爱要栽培自我

学生的教养,拼的是老师的功底,教育学生的根本之道,是执着地栽培自己。我们要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这个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有趣得多。信息传播的渠道多种多样,学生的知识索求向多元化发展,道德品行要求更加规范,培养能够适应社会贡献社会、品格与知识兼备的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的成长,依靠的是老师的肩膀。作为老师,我们既要担负传输知识的主业,也要承担培塑人格的责任,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教育的内容与要求也不尽相同,但是其总体上是不断上升与向前发展的,这也决定了老师必须适应发展需求,提高自己的水平,提升自己的格局,通过多种渠道提高道德境界,优化知识结构,升华审美标准,拓展情趣爱好,强化实践能力,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做到学生懂的我也懂。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就是教育主体不断提升完善的过程,也是个漫长的求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做到勤奋好学,始终不放弃自我栽培,主动储备爱的能量,累积爱的资本,创造爱的条件。

三、爱要全维付出,精准释放

马克思指出: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还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现实中很多老师兢兢业业,充满了激情,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但就是一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家长的认可,很重要的原因是老师对学生爱的释放没有找准发力点。现在绝大多数学生诚实本分,追求上进,在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辱上能够把握基本的界限,但社会在进步发展,诱惑越来越多,由于受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有的学生在理想追求、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上存有偏移,教育要做的工作也在无限扩大,教师的理念、教学的方法、时代的特征都对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老师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教育学生,要因人而异对症下药,不能“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要善于从学生的日常行为中观察分析,了解学生的特征,熟悉学生的喜好,掌握学生的家庭状况,从他独特的认知和动机倾向中知道学生想要什么,想干什么,把准教育的脉搏,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指导,播撒爱的种子,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什么样的花儿施什么样的肥。教育没有任何捷径可以走,靠的是老师细致入微的爱的付出,长期的积累灌溉,只要找准对学生释放爱的渠道和途径,达到爱与需求同步,就能有效填平师生之间的代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实现心灵上的沟通、情感上的交融。

四、爱要持之以恒

世界上凡取得偉大成就,实现了自己人生价值和美好梦想的人,都不乏有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如美国作家海伦·凯勒从小失明失聪,但她坚持不懈地努力,最后成为著名女作家;爱迪生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发明家,更是体现了持之以恒这种精神。教育过程的持久性特点要求必须发扬持之以恒的韧劲,作为“传道授业解惑”之人,要想培育出优秀的学生,成就一生梦想,必须持之以恒倾注对学生全部的爱。爱不能忽冷忽热,因为忽冷忽热折磨人,反反复复最伤人。不能把对学生的爱情绪化、工作化、感情化,要把对学生的爱当作责任发自内心,要让学生真心感受到老师的爱是真诚持久的,用“润物细无声”的真爱,融洽师生关系。爱也不能片面求全,不能把成绩好坏作为评价学生表现的唯 标准,这样只会带给学生过度的心理压力和痛苦。学生的天赋、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如果只以成绩论英雄,是对学生教育的一种不公平,妨碍了老师与学生的深度交流和个性发展。2017年中央一套黄金档热播的开年大戏《于成龙》,讲述一代廉吏于成龙从中年出仕到成为两江总督的跌宕起伏又清正廉明的一生。他的老师周大人,无论他的仕途是光明还是坎坷,都会一直默默地陪伴着,守护着,用一名良师对学子的谆谆大爱,诠释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老师持之以恒爱的作用。

五、爱不要被束缚

有这样一篇文章,文章中的主人公14岁,上中学。在一次班会上,班主任语气认真、表情恳切地说: “老师从你们这个年龄经历过,知道你们这个年龄的心思和喜好,但是孩子们,现在你们上初中了,进入读书关键的几年,你们没有时间去玩手机、没有时间去上网、没有时间去聊天……你们所有的时间除了吃饭和休息都应该用在学习上,我猜想你们有些学生会不理解我的话语,甚至会反感,但是我是发自内心的爱你们,希望你们每一位将来都能有好成绩好未来”。这位学生在自己的日记上写着“今天的班会让我感觉到未来学习的压力,原本以为学习是一件累并快乐着的事情,可是在我们想要获得更多知识的时候,却会被剥夺很多该有的快乐,我想说老师我们深深地知道你对我们全班42个学生的爱,但是您爱的方式让我有些承受不住,我们都是一个即将成熟的人,有自己的想法和行为。”通过教师的班会以及学生的反馈,我们看出,对孩子的爱不能有太多的束缚以及强硬的要求,如果以此方式来进行,你越爱孩子,孩子和你之间的代沟会越大。

这是一则中学案例,但是教育的原则是相通的,倘若在幼儿园阶段,教师给予孩子太多的束缚,如“这样做不可以,那样做不可以,怎样做才可以……”,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行为自由被束缚,时间久了,孩子自然不会太喜欢这位老师,也会和老师之间产生 些小隔阂。

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学生在大爱中感受不到教育的痕迹,没有心理上的代沟与差距,敞开心扉接受老师的教育引导,开心地去提高和改正自己。

猜你喜欢

代沟老师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聆听爱的声音,让代沟化为无形
六·一放假么
代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