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江苏建设类高职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现状研究

2019-11-14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29期
关键词:技能型院校人才

■潘 飞 王 伟/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

一、前言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新型工业化处于稳定推动的节奏下,科学技术也随之得到了迅猛提升,职业教育在国家竞争力层面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也提到了职业教育发展是基于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的相关决策,并将其作为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培养的重点环节,对于社会发展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也说明了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性。

二、建设行业人才培养的背景

(一)社会背景

从目前的社会发展现状来看,目前建设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显著缺陷。以江苏省来说,建筑行业转型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人才的供需状况存在明显问题,无论是教育理念、教育资源还是相关制度的保障方面还存在着不完善的现状,进而导致江苏省的高职院校建设行业的人才培养无法满足社会岗位的需求,并直接表现在课程体系规划、教学方法管理与教学模式待更新等方面。另外,岗位需求与人才培养需要师资队伍的支持,这显然也是当前的主要矛盾,需要将其作为管理重点来进行系统化分析。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承担着人才培养主要任务的高职院校理应良好地履行自身的教育功能与教育职责,显然在现阶段的工作当中还存在缺陷,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江苏省建设行业所需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短缺。

(二)人才培养背景

随着现代教育从“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也得到了稳定发展,但由于某些因素,导致我国的人才培养建设工作还存在问题,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人才质量与社会需求无法完全对应。特别是对于建设行业而言,人才的需求直接影响未来工程建设的质量,所以具有现代素质的劳动者需求量较大,这与现阶段的职业教育之间存在矛盾问题。总体来看,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仍然一味地采取学科型教育模式,重视理论知识的掌握。虽然部分院校会采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形式来解决实践课程缺失的问题,不过仍然出现了学生技能熟练度不读等问题,这使得其岗位适应能力显著欠缺。

在全新的历史时期,高职院校本身也应重新思考,如何适应全新的人才需求与岗位模式,并且以此为基础准确地定位技能培养的主要目标,按照经济建设的要求来对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进行修改,同时融入教学模式的优化和改革。需要注意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浪潮当中,企业和学校之间也会采取配合发展模式,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不仅培养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也培养了一批专业的教师队伍,这应该成为未来院校思考的问题,立足于未来教学改革的实践而展开调整。

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需要解决的人才培养问题

(一)现代培养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在现代人才的培养制度方面,世界各国都采取了相应的手段和措施进行控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职业教育也会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输送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也说明在知识经济时代,政府部门都能意识到经济发展的地位,并开展职业教育。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政府部门虽然加大了扶持力度,但各种形式的制度建设未能制定出明确的培养、训练标准,特别是对于学生毕业后的能力要求层次较低。以建设行业为例,学生的理论学习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需要界定明确的标准与统一建设的要求,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所服务。

(二)校企合作模式待深化

校企合作模式是当前学校与企业普遍开展的共同发展模式,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层面,在于对现有办学体制与人才培养的创新。在这一制度的履行环节中,企业的参与度实际上并不突出。主要原因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本身在某些岗位要求上较高,刚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不具备良好的岗位适应能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课程计划的实施环节中企业大多处于被动地位,无法通过教学计划的制定与教学活动的组织来满足工作需求。所以在未来,高职院校需要意识到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加快项目合作的进程,全力地将合作项目落实到位,创新探索一条现代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三)主体参与度问题

主体参与度问题表现在学生对于这项工作的认知,对于学校开展校企合作或实践活动的不同态度。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在毕业后会纷纷地走向工作岗位,一旦离开学校进入岗位,就脱离了教育的基本场所,所以有些学生甚至家长会对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有所抵触。但实际上,无论是现代学徒制还是现代校企合作体系,都是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关键措施,同时也是让他们积累岗位经验的有效做法,能够让其未来的工作能力达到预期效果,符合社会对于人才能力的要求。

四、高职院校建设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 充分明确人才培养的制度与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在制度的制定与人才培养定位方面与人才学历结构、专业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也提到了人才发展需要符合社会和产业发展的需求。建设行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行业,通过不断增长的科学知识来丰富认知,同时保持行业的社会竞争力,这也是未来行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此过程中,人才选择和获取知识也能对实践工作起到指导效果,将知识引入实践工作中,将知识转化为价值,获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未来人才培养的制度与目标需要确定,特别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职业教育发展观的变化,在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发生了转变,更加考验学生的交叉学科知识水平与信息分析能力,从而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地实现创新。

(二)建立现代合作机制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之下,校企合作模式已经不单单以社会导向所运行,而是更加强调市场所起到的导向作用,通过实践阶段的管控,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符合社会的多元化人才需求。所以,传统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行优化,需要突破传统模式,建立现代化的新型组织体系,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例如现代企业和院校之间可以构建资源共享模式,致力于构建合作的综合平台,一方面企业可以进行技术研究与管理模式的调整,另一方面院校也可以通过学科知识的渗透来保障企业的技术研发水平,促进实体化教育的发展,让学生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实践环境不断提升个人能力与实践技能。在体系的运营环节中,正确认识到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的关系,调动各方资源满足生产和人才建设的创新目标,实现双方共赢发展的同时,促进社会人才培养体系的改进。

(三)现代职业教育的体系建设

“职教20条”、“1+X证书制度”等政策开始实施后,教育部、财政部都下达了相关的文件,将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训改革做维护主要工作目标,我们也应该立足这一发展要求,重视各项工作的快速推进。在后续的职业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促进职业技能标准与专业教学工作之间的衔接,同时统筹好专业课程与职业技能考核,教师应该认识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时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技能掌握状况及时反馈,给予其客观公正的评价,必要时可以通过激励手段来达到教育目的。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现有的教育政策展开调整,是整个体系的基本要素,我们在分析现代职业教育课程质量的基础上,应结合学生的有效需求来分析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案。

职教20条的出现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在职业教育方面进行了重新部署和优化,也标志着职业教育正稳步推进。我们需要将其作为今后的主要工作任务,以部门、地方、企业和学校作为不同的切入点,落实各项改革任务,重视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具体来看,应基于行业企业调查厘清学生的就业和发展岗位,明确相应的能力需求,结合学生全面发展要求确定人才规格;围绕人才规格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课程体系,形成彰显职业性和高等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拓宽社会服务渠道,帮助企事业单位解决人才需求方面的问题。

五、结语

针对江苏省建设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供需失衡这一社会现实,借鉴成功的经验,探索如何构建江苏省高职院校科学有效建设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改善高职院校的外部环境,包括加大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加强高职教育法律法规建设、完善高职教育管理体系、构建与完善职业标准评价体系等;另一方面夯实内部力量建设,包括提升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完善实践教学环节课程体系、加快“双师型”队伍建设及改善实践教学场地与设备等。

猜你喜欢

技能型院校人才
人才云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问”
四川省技能型人才现状及政策建议
工会参与技能人才培养的内涵、角色定位及其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