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核心素养下统编本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探究

2019-11-14师惠娟延安大学文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29期
关键词:文言语感文言文

■师惠娟/延安大学文学院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传统文言教学的弊端,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寻找出路,使文言文教学能够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2017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这一概念:“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可见,这是语文教学价值的最终归宿。那么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围绕着语言、思维、审美、文化这几方面去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语文核心素养在文言文中的具体表现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最突出的特点是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的单元编排体系。因此语文教学要以“语文要素”为着眼点,当然文言文也不例外。语文要素包括了基本的语文知识、必备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表达等。初中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阶段,所以初中时期的文言文教学就有其特殊的地位与作用。从语文要素角度出发,初中文言文教学有哪些知识或能力训练点?

(一)必要的语文知识

语文知识,即文言句式、语法、修辞手法等常识性知识。例如,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等贯穿整个初中文言文教学。初中阶段文言知识本就重在积累,除了要将课文注释的重点掌握外,还要积累一些特殊字词、句式用法以及古文化常识。扎实的文言知识积淀是对学生语言建构及运用的一种帮助,语言积累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灵活运用。

(二)较强的识字、写字、口语表达能力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在构词方法上有所不同,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古汉语阅读语感,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认字,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文言文学习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陌生词汇,学生不仅要会读背诵,而且也要学习作者的写作思路,包括谋篇布局、说理技巧等,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从作品中获得思想的启发和情感的熏陶。

(三)正确的方法和良好的习惯

2011版课标对文言文部分提出要求:“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这主要是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统编本教材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文言文的助读部分,为了引导、铺垫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每篇文言文前都会有预习要求、相应的学习方法及目的要求,在这些要求中都有“借助注释或结合注释、反复诵读”等字眼。突出了对学生自学的引导性。初中生来说,要想探索到文言文的精髓,就需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

(四)独立思考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这些文质兼美的文言文距离我们年代久远,语言简洁精深,难以理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发挥丰富的想象力,透过字里行间来感受文人的喜怒哀乐,必须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用批判地眼光来看待作品的现实意义,才能够真正领略到文言文中的美感。

三、核心素养下教学基本策略

(一)诵读为本,培养文言语感

诵读法是文言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在今后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教材、树立全局意识的同时也要具备朗读功底,掌握朗读的方法以及技巧,其实这也是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这一点很关键。余映潮老师认为:“朗读,是以理解文学作品的意义为目的的一种出声的阅读方法,是一种综合性的阅读活动。” 我们教师往往容易弱化甚至是忽视这方面的训练,殊不知它对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学生只有掌握了朗读的方法,才能会读、多读,熟读成诵,有利于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形成。越是基本的方法就越有价值性,只有牢牢把握住这点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而朗读又有层次的划分,首先是读的清楚主要针对翻译词句、梳理文章;其次是读的好听即节奏的把握,需要融入情境,这一层次需要教师的指导;最后是读的有味即品析语言、分析结构。它们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是学习古诗文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在反复读的过程中,学生们才会获得不同的感受,真正理解文章的内涵,自然很容易达到背诵的程度。所以文言文的教学一定要做好诵读的工作,培养学生古汉语阅读语感能力,通过诵读来实现语言的建构与积累。

(二)设置问题,培养语文思维

托尔斯泰说:“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教师要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的获得固然重要,但没有经过思考而来的知识,不过是一滩死水而已。我们知道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语言精炼、精深、不好理解。基于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文本,抓住文本中心来有效提问,这个问题必须要有针对性、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并鼓励学生认真思考,勇于发言,善于质疑提问,在提问中锻炼学生们的思维品质,培养他们批判式的思维素养,能够辨正地看待事物,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例如,肖培东老师在教学《琵琶行》时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由《琵琶行》的“千古绝唱”引出问题:“绝”在哪里? 这个问题抛出后,整个课堂非常活跃,学生积极思考,大家各抒己见。可见,问题的有效性能够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思维,提升他们的思维素养。

(三)品味语言,提高审美能力

从审美角度看,语文这门学科具备审美教育的功能,作为教师必须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让学生接受美好事物的熏陶,教他们善于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最终能够形成自己独有的审美观。而文言文的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美的体验,它用词美、文笔美、情感细腻,这些诗词、文章都是经过时间的洗礼流传下来的千古名篇,其经典性与时代性并存。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就要引导好学生去获得这种美的体验,从品析语言入手,以语言为切入点,透过字里行间去感受作者丰富的人生体验、思想情感,去体悟文人高雅的志趣,使我们的审美能力、情感体验得到升华。

(四)领略文化魅力,肩负传承使命

诵读也好,积累也罢,都不是文言文学习的最终目的,其最终目的是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诗文作品历来承载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些文言文作品主要围绕着家、国、人生等方面书写了文人的智慧与志趣。他们热爱生活、钟情自然、寄情于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他们才识渊博、深谋远虑、为国为民,增强了学生们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自信;他们为后人留下了警世名言或做人准则等精神财富,引导学生们明辨是非、坚强豁达、奋发向上。无论哪方面都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些文质兼美的文言文经过时间的锤炼,其经典性与时代性依然并存,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对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也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力。让学生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积淀民族文化的底蕴。不论教师还是学生我们都有义务担负起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四、结语

文言文教学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作为依据,要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自学探究学习过程。合理吸收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并结合实际大胆创新,在教给学生基本的文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充分理解文本中的人文情感,积淀民族文化的底蕴,充分挖掘文言学习的妙处,努力构建一个切实可行、和谐高效的文言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文言语感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当代人写文言文,就是一场尴尬的行为艺术
活用课外资料 助力文言教学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文言之美美不胜收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熟读精思 寻求规律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