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法与篆刻艺术之美

2019-11-13

海外文摘·艺术 2019年23期
关键词:章法书法艺术篆刻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郑州 450046)

篆刻和艺术是相关的,篆刻兴起于先秦,书法和镌刻结合,盛于汉,衰于晋,败于唐、宋,复兴于明,中兴于清,是制作印章的艺术,也是汉字所特有的艺术形式。所谓“书从印入”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指篆刻中的书法,应以篆刻艺术的特点入手。其二是指篆刻印面较小,仅在方寸之间,印面外形或方或圆,通过书法中用笔用墨的特点,加上印章的文字线条,这就是所谓的“书从印出”,所以书法和印章两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

起刀有轻有重,有正有偏,前人谈刀法,名目繁多,近乎玄虚,笔处有方有圆,有藏有露,运笔有迟有速,转折有方有圆,收笔有钝有锐。而篆刻是书法与雕刻艺术的结合,故前人称刻刀为铁笔,这种用笔用刀的结合,使其丰富而熟练。

篆书的刀与石、书与刻的结合之趣,结构美和笔法变化之情,构成了篆刻艺术的独特之美。现代的篆刻家,勇于革新,不断探索,揭开了现代篆刻艺术新的一页,篆刻讲究章法布局,十分特别,以齐白石影响最大,篆刻中的艺术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从秦、汉玺印和明、清等各流派篆刻艺术,传统艺术也是从中获取的,虚实呼应,疏密参差,线条粗细不匀,多富变化,气脉连贯,意趣稚拙。追求一种犀利老辣、气势豪迈的艺术境界,章法匀称,平整浑厚。刻意求变,最终确立大气磅礴,雄壮豪辣的印风。

1 篆刻的表现方法

(1)虚实观的由来,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之一,传统艺术审美的产生与传统的哲学是分不开的。同时也影响了艺术领域,书画篆刻传统的艺术,是虚实的思想源头,阴阳意识的延伸、也是黑白概念的形成,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篆刻艺术在虚实观的发展,书法、绘画、篆刻,其实都是线条的艺术,画上线条之后自然就产生了块面和空白的感觉,这就是篆刻艺术。随着人们审美意识和对空间艺术探索的增强,文字,彩陶上的线条开始走向符号化和抽象化。在传统文化形成的早期,线条或平行或交叉,构成了空间,之后的文字发展中,例如甲骨文与金文,都有不同的审美线的组织与空间分布和精美。

(3)篆刻中虚实理念的表现方法。主要是表现在篆法和章法这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有结体、有线条,篆刻中的篆法与书法一样,区别在于一个是用刀刻,一个是用笔写,但二者追寻的结果是一样的。“小章法”从内部影响着整个印面章法的布局,篆法是对印章文字的内部布局。在结体上,表现虚实的方法有简化文字、增繁文字、文字借用等;笔者曾认为可总结为“疏密”“参差”“呼应”“边框”四类在线条上,例如:篆刻家邓散木在《篆刻学》中,提出十四种章法,篆刻家通过线条粗细结合,和安排线条疏密距离,来表现虚实,增加印面的趣味性,使整个印面内容丰富。章法是线条与结构遥相呼应、相互支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字间相互关联形成的整个印面的布局关系。总的来说是指可以与字结合形成面,边框作为印面的重要组成部分,组成“实”,也可以残破,形成“虚”的变化。

(4)虚实是艺术美学的基本原理,篆刻学习者,进一步增强篆刻审美能力和提高篆刻技法,要重点研究篆刻中的虚实理念,会起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作用。书法创作和其他艺术创作一样,都是一种审美的实践活动,也是艺术创作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虚实观是篆刻艺术的美学核心,指导着篆刻艺术的创作,只有实现虚实统一,才能使艺术创造和审美活动达到完美的境界。正是这种艺术活动的性质,给予书法作品所特有的艺术内涵和审美生命形式。感悟而激发的丰富情感,书法是艺术家表达精神及审美的一种方式。

2 书法和篆刻的本质区别和联系

用具的差异,不少独具一格,书法艺术和篆刻艺术在所用材料上的区别,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风俗,其最典型的是被称为“文房四宝”的书写工具:纸、笔、墨、砚,书法艺术最基础的材料,最主要的是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又为世界传统文化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书法作品的成功与否,在实际生活应用中,由四种材料的质量高低来决定,不同的书法家,使用质地不同的工具材料,所创作出的作品,都有其自己特有的风格。

书法艺术和篆刻艺术的区别,在于方式和表达内容上,它们都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春节时的对联、商家的广告和牌匾的制作等领域,例如去各地的名胜古迹旅游的客人,如果有名人题字作诗,通常会吸引很多的游客;而且,不同的书法作品给不同的人带来的感受是不同的,把书法作品放置于家庭和公共场所的时候,书法作品能够改变人的心情,提高人的精神面貌。能够提升生活和工作的高雅程度,所以生活里都少不了书法艺术的应用。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对传统文化愈发重视,百姓文化水平的提高,很多百姓很喜欢用书法来装饰自己的居室,由此可见书法艺术在民间有着较高的地位。书法艺术,艺术之间都是相通的,不是独立发展的,也就是所谓的书画同源,一个书法家必定热衷于文学、历史、诗词歌赋,以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以达到神境、意境、逸境画面感,使书法不断提高水平,篆刻必须先篆后刻,我们在理解书法和篆刻的联系上,篆刻家的作品与刻字铺师傅为了赢取利润篆刻的作品,不难发现,存在很大的区别,甚至有“七分篆三分刻”之说。经常强调章法篆法,可见书法艺术对于篆刻艺术有着重要影响,那么后者只是依葫芦画瓢。一方面,成功的篆刻作品离不开优秀的书法作品,作为凭借依靠。另一方面,篆刻是书法的另一种表达形式,促进了书法艺术的改革和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篆刻本身是一门与书法密切结合的艺术。

我们观察大自然宇宙生命,把握艺术内涵,表现画出来的时候,使艺术创作走向人类整体性的审美思考,书法篆刻作为艺术创作的精神作铺垫,处在现代工业文明与商品交往中,淡化名利,清静深远,深思远虑。这才是人类的平衡,我们把人类审美拓展到一切生物身上,从而理解它的意境美,丰富现代人们对艺术生活审美能力的理解,优化精神,感晤“物我交融”的平衡道德,为现代生态伦理学发展,提供极有价值的意义研究。从书法篆刻的人文精神,深刻感受传统国画新的创意。平时从临摹书法篆刻的作品中可以发现,线条的粗狂,想法新颖,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力无法抵挡,感到震撼和惊叹。书法的人文精神,又给我们带来深深地思考,让我们思考艺术思想,艺术家绘画的情感,里面渗透的哲学思想。学习篆刻并不是一直临摹、复制,而是结合传统的东西有自己思想的见解,创造新的有价值的作品,才真正是创作。记载书法篆刻的历史丰富而深刻,这源于画家们对书法造化观点的高度重视。画家们能够把个人生活感受与自然变化结合起来,从而通过作品表达出个人思想,进而结合人文精神,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及不同阶层间不同处境的生活状态,估计这就是人文精神在传统和书法篆刻上有重要地位的重要原因。书法篆刻所总结的造型观,包括幻化,写意带给我们的很多是情绪化的东西,一份焦虑,一份愤怒,吸收西文化,新时期的当代艺术,有着适应现代人类发展的共同需要,充分认识到继承传统是基础,他一再变法求新,他的作品主题主要是关爱自然,倡导和平,对大自然有着特殊的感情,达到了一种精神境界。书法篆刻创造了新的当代艺术,有着适应现代人类发展的共同需要,把继承与创新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给我带来震撼。书法篆刻和艺术,这主要来源于他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提取艺术的精华,这也让我们明白体验生活的重要性,只要来源于生活的绘画作品,才有灵魂,才有价值,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3 结语

总而言之,书法和篆刻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在今天人们对其的热情,依旧没有减少,反而愈发高涨。从传统书法篆刻的演变到现代综合艺术的过渡可知,各种因素的转变促成了书法的创新。这种演变的历程适用于所有画种的演变,是我们应该继续学习和探究的,用古的精修改华开创出今的精彩。所以我们想要创作新作品,值得我们思考,这充分激发我们的想象力,要想作品达到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只有深入自然生活,领悟事物的本质。学到书法篆刻的精髓,形神结合,新的风格,大胆的创新,开创绘画的新思想。书法和篆刻艺术之美,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顽强的生命力和国家人民对其的重视和保护,努力使更多人了解到书法和篆刻艺术,促进更进一步的发展。

猜你喜欢

章法书法艺术篆刻
詞作章法的藝術辯證法講究
质地
浅谈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篆刻
多一分不平凡
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探微
气酣势畅 沉雄洒脱
章法教学之道
养生八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