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广权撰联明心志

2019-11-13

对联 2019年4期
关键词:同盟会蔡锷湖南大学

石广权又名蕴三、建勋,出生于1872年,湖南省新邵县潭溪乡东岳村人,与讨袁护国将军蔡锷的老师樊锥有同乡、同年、同学的“三同”之谊,并同为晚清拔贡。戊戌变法时,他和樊锥积极参与梁启超、谭嗣同、熊希龄等人倡导的维新活动。变法失败后,他藏匿于家乡的山野之中,才幸免于难。

1900年,因参加唐才常为首的汉口起义,石广权被通缉,避难上海。后在蔡锷的资助下,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改名“苍石”,昭示坚如苍石的反清之志。从日本回国后,石广权与邵阳进步人士谭心休、马邻翼等创办驻省邵阳中学,他任教务长,鼓励学生参加革命活动。1911年4月,广州起义牺牲惨重,死难同盟会会员有名可考者86人,其中72人葬于广州黄花岗。对此,石广权奋笔书联以抒胸臆、述心志:

鲁仲连,义不帝秦,君不爱民民爱国;

屈大夫,魂游列楚,生者如死死如生。

联语表达了对鲁仲连、屈原这样具有高风亮节的古代仁人志士和为革命献身的烈士们的敬仰之情。

辛亥革命胜利后,黄兴、宋教仁等劝石广权入仕做官,熊希龄、梁启超也先后保荐他,湖南都督谭延闿还送他进京观政,可他辞不就职。然而,当袁世凯称帝,蔡锷在云南发起护国起义时,他立即策动新任湖南都督刘人熙联蔡反袁。1916年11月8日,蔡锷因患喉疾未及时治疗而逝世。噩耗传来,石广权忍痛撰联:

教管子,教荀子,教韩非子,回首廿年,不料神州,便是吾曹责任;

对乡人,对国人,对世界人,同声一哭,如此健者,更从何处得来。

上联表明自己虽为教书人,却应当对国家担责的抱负,下联抒发痛失蔡锷的悲伤情怀。

石广权以后相继在教育部任总纂,在湖南大学任教授,潜心于著书和教书之中。抗战爆发后,湖南大学西迁,他因年事已高,辞职回乡,就近在省立六中(邵阳市一中前身)任教,经常给学生讲述邵阳名人,如魏源、江忠源、蔡锷的事迹,教育他们立大志,干大事。他的著作大多毁于战火,为此,他在自家门前贴门联:

乱后更无清静土;

焚余犹有断残书。

以示对战争的愤慨和无奈,表达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猜你喜欢

同盟会蔡锷湖南大学
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新荷初绽
同舟共济,统一战线
论陕西辛亥革命中同盟会的作用
《少儿蔡锷》讲述励志故事
A Study on the Cohes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Blessing Short Messages
兴中会与同盟会之异同比较
小蔡锷对对获四宝
小蔡锷讨风筝
湖南大学出版社等127种重点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