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声人去后 民意闲谈时
——说说我的一副对联

2019-11-13

对联 2019年4期
关键词:沧州惠民民意

政声人去后;

民意闲谈时。

原是一方姓名小印的边款。1985年3月,时任献县县委书记的吴野渡,迁升沧州地区行署副专员,一时人们茫然若失,舍不得他走。临行,作为县委办公室干事的我,觉得这人清廉,有干才,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于是,不揣冒昧,为他篆刻了一方姓名章相送,在章的边款位置,刻的就是这两句话。县委书记卸任,最关心的就是政声民意,之所以刻这两句话是因为恰合了其人身份,是最合适的。再说,吴野渡既是书记,也是文化人,刻方小印为其送行留个念想,也算一桩雅事。

1986年,我以联话的形式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而得的楹联,汇集成一个本子,油印的,叫《得句庐联存》(“得句庐”是我的书斋名)分送各地同道,征求意见,就将这条边款,写入了杂感部分,并加了引语。其文曰:

一官在任,辞多溢美,惧其势而讨其好也。及其卸任,是非功过始能得直。人去之后有政声,是真贤也。在任欲知得失,问于左右,莫如闻于民众,正襟危坐,莫如茶饭闲谈,不经意之言始为真言。故余尝有言曰:“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

这样,两句话便不再是印章边款,不再是送行的话,而成为一副独立的有普遍意义的格言对联。

对联有入律不入律之说。以律句写联为入律,不按律句写联为不入律。此联按律句来写,“闲谈时”三字,犯“三平尾”。在整理过程中,也曾想把“闲谈时”改为“饭余时”,但同道大多持不同意见。他们说,这样一改,倒是文了点,别人理解起来,多拐了一个弯儿,不如原句通俗,易于人们接受,不能因辞害意。再说,古人律诗中“三平尾”句子也不少,说得过去。另外,此前《得句庐联存》曾叫《楹联小札》,已有此句,人们先入为主,怕改了大家也不认账。经朋友们一说,我也就从善如流了。但为特别挑剔的朋友写此联,也写过“民意饭余时”。

在流传过程中,不知哪个媒体,将“民意闲谈时”误作“民意闲谈中”,从此,在人们引用此联时,便出现了两个版本。好在“闲谈时”与“闲谈中”,虽有一字之差,但基本意思没有改变。

此联登上刊物,始于1987年的《杂文界》。我曾将《得句庐联存》油印本寄给时任河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的郑熙亭同志。郑此前曾任《沧州日报》总编,对我的文笔很赏识,曾在《沧州日报》选载过我写的《纪晓岚琐闻》,后当过沧州地区行署专员。此人礼贤下士,与沧州文化界人士一直保持着很好的联系。郑接到我的《得句庐联存》油印本后,很感兴趣,就把它介绍给了正编《杂文界》的著名杂文作家张雨生。张阅后,觉得颇有意味,可以作为杂文的一个新品种来看,于是就选登了十四段,连同我的《自序》一起发表在《杂文界》这年的三、四期上,其中,最后一联即此联。

此联被以文题形式搬上《人民日报》的,也是张雨生先生。1985年,张雨生写了一篇怀念省委老领导的文章,题目就是“政声人去后”。文章末尾写道:“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此理古今皆然啊!”因为文中并未提及两句话出自何书,作者何人,这一感叹,让那些不明出处的人觉得似乎隐约找到了出处。故以后人们引用此联,多冠以“古人曰”或“古人云”。我看到后,并无介意,以为只要此联起到了它应该起的作用,我就心满意足了。

1999年10月,张雨生看到此情况,作为公开发表和公开引用的始作俑者,他站出来为此联作者正名,在《杂文报》上写了一篇《关于政声人去后》的文章,详细介绍了此联产生、发表、如何被人引用的始末过程,作者姓名、籍贯、职务、出版著作情况,以及与作者从不相识到相识的全部经过,意在说明此联作者并非古人,“免得以讹传讹,让朱惠民糊里糊涂作了古。”张雨生先生原在石家庄陆军学院工作,后调去北京《解放军画报》社,论年龄,如今也该退休了。我对张雨生先生一直怀有一种感恩的心。2016年,我出版了《朱惠民集》,还印了与其合影。但四处打听,寻不到其人踪迹,至今不能将书寄给他,至为憾事。遗憾之余,还作了一首小诗:

初援无出处,尽道古人云。

唐宋谁知我,明清未有闻。

糊涂身作古,辽阔地无坟。

真遇痴求者,纸将何处焚。

权作并非古人,亦并非名人的一段轶事吧。

朱惠民虽没有“糊里糊涂地作了古”,却糊里糊涂地获了奖。

事情是这样的。2000年,深圳宝安区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宝安杯”廉政公益广告大赛。西安一位某姓朋友,抄了“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冒名投稿参赛,评选结果,获得了银奖,并已公布报端。这时,山东一位不知名的朋友给组委会投信举报,说明作者并非其人,乃是河北省献县县委宣传部之朱惠民。组委会立即给献县纪检委发了公函调查。这时《得句庐联存》已由北京宝文堂正式出版,此联赫然在目。举报属实,当即与西安联系,那人主动放弃,此奖终归原主。从未坐过飞机的朱惠民,连夜坐上飞机赶往深圳宝安区领奖。颁奖大会办得十分隆重,中央纪检委领导参加,并将“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一联制成精美语录牌,颁发给所有获奖者和宝安区科以上干部,还制成公益广告牌,竖立街头。

我感谢举报者,因为他的举报,我的劳动成果才不致于被窃取而成为一桩冤案。我也感谢冒名者,因为他无意中为我做了一件好事,不但使我获了奖,还因此促使此联更快地在社会上传播。西安某君的姓名地址我是从组委会报栏上看到的,报纸上登的还是冒名者的姓名,并非从组委会人员口中得知。既然感谢,在若干有关此联的新闻报道中,我从没有对记者透露过其人真实姓名。令人遗憾的是,山东这位举报者,组委会守口如瓶,大概是恐怕另生枝节的缘故,这令我空怀感激之情而无法当面表达。

有人问,一副仅有十字的短联,为什么会在社会上引起如此大的反响?事后,我想应该是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作者一向把写联当成一种事业,视同生命。

平生所作联语都是有感而发,从不草率敷衍。这从敝人书斋之名即可探知一二。我的书斋取名“得句庐”源自唐代诗人贾岛的两句诗“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他的这种精神非常值得我崇拜、学习。我在2002年出版的《得句庐联存续编》封面上印有两句话:“抛万千言于世外,留一二句在人间”也体现了我的创作态度和求精精神。打开《得句庐联存》,像“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这样的作品还有很多,只是所论视角有所不同而已。

二是视角独特,不落俗套。

此联论官,着眼点不在其在任时,而在其卸任时,是因为一旦卸任走人,人们没了压力,没了顾虑,全凭良心说话,其政声民意如何,此时评论才能公允。因此,从卸任着眼,最易得真情实话。加之引语与对联皆以浅近文言出之,文词简括,富于文采,遂产生出意境深致、余味无穷的艺术效果,为大家所喜爱。

三是因为切中时弊。

只有切中时弊,才能关乎痛痒。近几年,打虎拍蝇暴露出来的大量事实,令人吃惊,令人发指,这说明我们在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急需正本清源,唤起初衷,重振党风党纪。习主席有关党风党纪的一系列指示,都关乎民众痛痒,当官的政声民意,老百姓比当官的更为关心,这正是此联得以广泛传播的社会基础。习主席在他的《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一文中写到:

“领导干部要想真正在群众心目中留下一点‘影’,留下一点‘声’,留下一点印象,就要精心谋事,潜心干事,努力为人民做贡献。决不能靠作秀、取宠、讨巧,博取一些廉价的掌声。”

在《珍惜在任时》一文中又把“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同“入党为什么,当官干什么,身后留什么”联系起来,从而赋予了此联更加清晰,更加深刻的意涵。

猜你喜欢

沧州惠民民意
“三抓惠民治村”工作法引领乡村振兴
家中电器要“焕”新 这波惠民操作别错过
四馆联动促发展 文艺惠民助振兴
沧州有海
Feminism in A Story of an Hour
民意更关注事件真相
浅谈民意与司法适用的关系
央企高管薪水何时不再是民意问题等5则
维c维B并非有益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