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研究

2019-11-12符安德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5期
关键词:初中阶段文化自信道德与法治

符安德

摘 要 在初中阶段道德與法治课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既是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内容所在,又是对作为民族发展中基本、深沉、持久的文化力量的传递。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应当尝试为学生建设文化探究的途径。在课前准备过程中,找到课程中蕴藏的文化自信的根源;在教学中找到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内容基础;在教学之后,则要鼓励学生进行教学的实践,在生活中去体验,增长文化自信。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 文化自信 初中阶段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根基所在,是对自身的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在近年的国际社会发展中,世界多元化、经济全球化,在这样的多元发展之下,追寻本民族文化的根基,找到文化自信,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环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训过程中,教师关注到对教学中文化内容的挖掘,于潜移默化中增加学生的文化自信,进而全面推动教学的发展。

1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容

在组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需要有具体的落脚点,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容,在课程开始之前就展开相关工作。道德与法治课程,集中关注到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法治理念建设,传递依法治国理念,构建基本的法治观念等,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底蕴。首先,针对教材内容,立足于每节课程,找到文化内容渗透的具体立足点,制定相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其实在组织教学中会发现,道德是判断人类行为的较高标准,法治则是制约人们行为的底线,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徘徊于法治与道德之间的现象,却又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文明,而这其中则可以挖掘出影响人们行为的文化底蕴。

除了对常规课程的挖掘,教师也要充分关注到对一些非常规内容的挖掘。如一些课程中,会引用一些传统的内容,如诗词、名句、典故等,这些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教师应加以应用与关注,及时整理。

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容,是建立文化自信的根源所在,是最基础的素材,也是最为重要的内容。作为思想政治教师,应当将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作为自身的教学思路之一,深刻的印在头脑中,在备课中去积极思考与整理,达成教学的发展,留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在设计教学中,教师也要充分考虑到,如何将这部分内容展示出来,以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将这些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效力。

2构建文化课堂氛围

在教师备课环节充分挖掘了教材中所蕴藏和配合的文化部分内容之后,需要将这部分内容展现在课堂中。对此,教师需要做出如下的尝试:其一,构建课堂的文化氛围。文化的传递与渗透,很多都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是无形的,很难具象为任何事物,却又在人们的言谈举止、社会的风貌建筑等中都能体现出来。正如同当一个人到异国他乡,一眼看去就能感到陌生。在组织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为学生构建文化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去感知和体验传统文化所在。如在师生交谈中,规范言谈,使学生感到彬彬有礼,而这种礼,正是我国传统的克己复礼的展现。氛围的构建,是体现在教学环境中,有人文与针对学科的情景之分,需要教师加以尝试与关注。

构建课堂的文化氛围,也在于如何“注解”和展现所学课程中。文化是什么,是一种传承与发展,是民族的精神品质。在组织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文化内容去注解课程,并且将其展现出来。将尊老爱幼、将礼让,可以为学生讲“孔融让梨”的故事,此时稍加引申,就能将故事中的深刻内涵展现出来,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很多内容可以与传统文化环节相结合,这些都是教学中可以带入课堂并且被充分利用的。在组织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将文化展现在各个细节。例如,现在我们总是说西方文化对中国的渗透,体现在哪里呢?体现在日常听的音乐、看的电影中。而这些也正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为学生进行文化渗透的重要途径,如借助多媒体授课的时候,可以尝试插入一些传统的歌曲、影视片段。例如在讲解《延续文化血脉》这一课时,教师不妨将“大国崛起”、“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等相关内容带入,并引导学生进行观看与学习,除了教材中概念性的语句,引导学生接触到更为感性、丰富的素材,去体验文化。

3组织课下实践

组织课下的实践活动,也是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环节。组织课下的实践环节,是将课堂内容运用于生活的重要体现,也是在生活中为课堂教学找寻灵感的关键。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身就是无形的,如果不能将其融入生活,而是单纯地凭借感觉进行教学工作,长此以往也会使学生以及教师感到迷茫;而且单纯地说教,也不会使学生真正的了解文化的自信如何建立,文化的传承如何达成。

作为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发展,推动学生去发现与体验文化。如遇到重要的社会热点新闻,教师可以将其带入课堂,指导学生根据新闻内容进行讨论与学习,以辩论等形式去思考与解析,发表观点、表达思路等,在独立思考中建立文化意识。再如,在一些传统节日,或者能够结合当地民俗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参与其中的进行资料的搜集、知识的建立等,全面达成发展。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应当鼓励学生走出教材,去生活中观察、发现文化在社会的展现,体验如何去做文化的传承者,又如何体验文化的创新发展。文化自信,正是建立在个体的自信的基础上的,是整个民族的自信。由此,在组织教学中,教师应当尽可能的使学生去感知,在感知中成长,当学生真正的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内容所在,才能真正的去体验,并且做出相应的传承,有所成长。

在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关注到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引导学生做文化的传承者,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文化自信关系到一个国家、民族的自身的坚定信念,从初中开始培养学生做文化的传承者,是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彭伟锋.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融入[J].思想政治教学,2018,12(07):56-58.

[2] 方鑫.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支点[J].广西社会科学,2013,16(08):171.

[3] 李红秀.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13(02):6-8.

猜你喜欢

初中阶段文化自信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生本理念下初中生物参与型教学实践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究
浅议农村初中后进生教育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初中阶段略读课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