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文化产业高层次人才互通平台建设探析

2019-11-12李婉春

文化产业 2019年18期
关键词:互通人才队伍文化产业

◎冀 静 宋 菲 李婉春

(河北传媒学院信息技术与文化管理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1430)

文化产业区域协同发展是未来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之一,京津冀文化产业要想协同发展需要实现三地的优势互补和资源的互通与共享。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面对文化产业高层次人才的匮乏,如何有效推动人才互通,已成为三地协同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构建人才互通平台的重要性

(一)打造专业化人才队伍

人才互通平台能够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对人才的统一认定标准,并对不同专业、不同部门的高层次人才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减少和避免了各用人单位因评价标准不统一而产生的偏差。人才互通平台将建立京津冀文化产业人才信息库,以其涵盖区域广、行业类别丰富、从业人员多、专业性强、沟通快捷高效等特点,必将为三地的文化产业项目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力量。人才互通平台最终将打造高度专业化的人才队伍,通过专业分工与集中服务,共同促进京津冀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

(二)提高文化项目转化率

由于长期以来各地区人才聚集的不平衡性,尤其是河北省,在高端文化产业项目的运作和建设方面远落后于其他两地,一方面是河北省文化产业高层次人才少,依赖于北京、天津的人才调动,另一方面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寻找专业人才,项目转化率低。人才互通平台的建设打破了地域与时空的界限,通过对三地文化产业人才信息的采集、分析与筛选,匹配不同的高层次人才服务于文化项目,不仅提高了文化产业人才的知识转化能力,还最大程度提高了文化产业领域相关项目的成果转化率。

(三)促进京津冀交流合作

建立人才互通平台时,需要了解京津冀各单位中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状况,发现各区域的人才劣势和短缺,以实现文化产业高层次人才与其他单位的互通。通过人才互通平台的建设,三地文化产业相关单位将进行紧密联系,以人才互通为桥梁不断寻求新的合作,文化产业高层次人才的互通效果在交流合作中也得到了加强。

二、文化产业高层次人才互通平台建设

(一)人才互通平台建设的政策条件

为促进三地文化产业共同发展,京津冀文化部门先后签署了《京津冀三地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备忘录》《京津冀三地文化领域协同发展战略框架协议》《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行动计划》等多部协议。

2016年5月由北京市文化局、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河北省文化厅共同签署的《京津冀三地文化人才交流与合作框架协议》,为三地文化产业人才互通提供了工作思路,如人才互派工作机制、共同参与课题、培训计划开放等。

总体来看,京津冀地区对文化产业人才的培育、选拔、流通等方面的研究与投入尚处在探索中,未来仍需政府牵头规划,对文化产业人才互通进行持续的建设和研究,并给予地方财力、物力、人力的支持和保障,这将直接影响文化产业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进程[1]。

图1 文化产业高层次人才遴选指标体系

(二)文化产业高层次人才的遴选

文化产业高层次人才遴选结果将直接影响文化产业各相关项目结果的质量,因此,在遴选时应尽量避免评审者的主观偏见,使用客观的定量标准,遴选工作要注重科学性、公平性、合理性,尽量采用科学计量的方法。本研究所属课题关于文化产业高层次人才评定的参考指标,如专业、职业、学历、毕业院校、从业经历、主持项目、专业职称等,可对其赋予量化标准与权重,采用科学计量方法进行综合考评,再将不同分数段的人才进行定性[2]。

图2 人才互通平台初步构建

(三)人才互通信息平台的搭建

人才互通信息平台需要汇总符合条件的高层次文化产业人才并建立人才池,人才池中的各类信息应尽可能详尽,并且按照人才所属单位进行标记,来源大致可分为政府机关、公办/民办企业、高校院所、自由职业四类,人才池的建立需要各单位积极提供信息,特别是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信息,人才池应同时吸纳自由职业的个人申报信息。

人才池形成之后,信息平台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利用数据挖掘等技术建立匹配机制,以便为文化产业项目匹配到最合适的目标人选,如政府中的人才更了解政策、规划等事宜,能够承担项目咨询工作;企业中的人才更加具备项目实操经验,以其曾参与的项目与需求方项目的相似度进行匹配;高校中的人才更加擅长理论研究与创意策划,以其曾研究过的前沿理论、调研数据与需求方项目进行匹配;自由职业者因其时间灵活、易于管理的原因也不应忽视,反而需要更加详细的记录其历史贡献,以便与需求方的项目达到高匹配。

人才匹配的过程是文化项目的用人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供需双方的特征与偏好将共同决定匹配的准确度,因此需要注重评价反馈,评价反馈也应作为重要的数据信息,不断对匹配机制进行更新调整。

(四)人才互通平台互通机制的问题与建议

文化产业高层次人才遴选体系,各指标仍需要进一步讨论与研究;人才互通平台的建设需要京津冀各区地方政府的协同配合,尤其是对高层次文化产业人才的协作意识需要进一步强化;信息平台中的匹配机制在人才互通中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验证,人才互通平台的建设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

作为人才需求方的企业一方面要考虑如何提高自身竞争力,以吸引高层次的文化产业人才,助力本企业文化项目的实施,另一方面也要合理配置来自各领域、各层次的文化产业人才,达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效果。同时,人才互通平台有可能出现的匹配性不良等问题,也将直接影响京津冀文化产业高层次人才互通的成效,应加以关注。

三、结语

近些年以来,我国的文化产业迎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提出,从国家层面上大力推动了三地的政策互动与资源共享,可见建立三地文化产业高层次人才互通平台是必然的选择。

文化产业高层次人才不会主动流向河北省,河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在短期内还要借助北京、天津两地的人才支持,这也是人才互通平台建设的初衷。构建从政策层面到技术层面的人才互通平台,整合来自不同领域的文化产业高层次人才,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形成人才的有序互通是未来京津冀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的方向。

猜你喜欢

互通人才队伍文化产业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传承晋绣技艺 做大文化产业
编读互通
中日ETF互通“活水来”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宜毕高速陈贝屯互通立交桥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面向VDC组网的VXLAN控制面互通方案探讨
中石化海外技术支持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发展机制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