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2019-11-06刁建设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能力教学实践

刁建设

【摘 要】阅读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否准确捕捉、理解、处理文字信息,是决定其阅读效果好坏,阅读质量高低的关键。中学阶段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培养的关键时期,阅读教学对学生的发展作用不言而喻。本文从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出发,对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几点策略,以期对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发展有所助益。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能力;教学实践;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24-0144-01

阅读能力是中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根据课程改革标准要求,目前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一些教师将学生做题能力作为衡量其阅读效果的主要标准,从而影响了学生阅读综合素养的发展。针对此,笔者结合阅读教学经验,对如何全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几点建议。

一、注重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启发学生阅读思维重要的情感因素,也是学生主动阅读的根本动机。在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兴趣引导,利用多重感官体验强化兴趣,帮助学生顺利进入阅读情境。如在《观沧海》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利用影视资料,为学生提供《观沧海》创作的历史背景,理解曹操当时的心理活动,并利用视觉、听觉体验,激发其阅读理解兴趣,进而在兴趣的引导下深入探究诗篇的内涵,以及曹操诗作的整体风格。

二、指导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是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在初中阶段,教师不仅要利用文学篇章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还应深入阅读本质,帮助学生总结阅读方法,进而为其自主阅读奠定基础。如在古诗词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朗读、齐读,从朗朗上口的节奏中,体会阅读的乐趣,理解古人创作诗篇的情感归宿;再如对于教材中的经典篇章,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精读,从字词句基础入手,引导学生分析其文字表达的准确灵活,以及在平衡文字与情感方面的功夫,提高学生对阅读方法的掌握。

三、激发互动,引导学生的阅读交流

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在阅读过程中一个人的思想认识是极其有限的,只有在相互沟通交流中,才能够迸发出新的观点,并在相互学习中提高自我认知。基于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营造开放、宽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互动沟通,如在《社戏》阅读指导中,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在观点交织中拓宽思维,相互学习,进而打破文章理解的思维定势,在交流中拓宽文章情感抒发,提高学生的阅读思考。

四、指导鉴赏,培养学生的阅读个性

经典文学作品可以被视为一个充满美学价值的艺术品,值得反复的品鉴与欣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审美的角度分析文章,挖掘作者在遣词造句、结构设计与情感抒发方面的独到之处,进而体会其中潜藏的艺术魅力,启发学生个性化理解。如在《桃花源记》的阅读鉴赏中教师从艺术角度为学生提供自主鉴赏空间,并鼓励学生用不同形式表达对“桃花源”的憧憬,让文字在想象与表达中获得新的生命力。

五、讀写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阅读是吸收的过程,写作是表达的过程,吸收是表达的基础,表达为吸收提供强大的动力。在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中,教师应从读写结合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创造写作空间,引导学生读以致用,拓宽思想表达领域,如在《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指导中,教师可以立足科学与幻想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用思维探索科学的边界,在写作中咀嚼阅读的乐趣。

六、丰富素材,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课外阅读积累是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表现,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将学生的视野局限在教材范围内,而是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阅读机会,如做好中外名著导读,为学生提供类型多样的阅读素材,指导学生阅读方法,督促学生阅读进度,丰富学生阅读活动,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阅读方法开展自主阅读,逐渐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七、结语

总之,在中学语文阅读培养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从兴趣出发,加强方法指导,构建互动交流的课堂氛围,重视品评与鉴赏,引导读写结合,鼓励课外阅读,帮助学生积累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阅读能力教学实践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