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解决问题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观察

2019-11-04许辉

关键词:校本研修古诗文教学初中语文

许辉

摘   要:教学观察的功能定位是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服务,旨在解决教学中的真问题。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古诗文授课效率,都是摆在教师们眼前的难题;教研活动是一线教师进行校本研修的主要阵地,如何让教研不流于形式,解决真问题,成为初中语文教学刻不容缓的要务。本市G中学开展集体教研,重构古诗文教学模式,设置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文言诗文活动探究,带着对解决初中古诗文教学切实问题的思考,对古诗文教学的校本教研进行教学观察,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学习初中古诗文的兴趣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教学观察;校本研修

中图分类号:G6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20/23-0020-04

笔者参与了邯郸市初中语文学科基地的“古诗文阅读教学”校本研修活动,本着对一线教学工作实践的思考、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关注,基于解决教学中真问题的初衷,观摩了G中学语文教研组开展的“古诗文阅读教学”系列教研活动。

一、古诗文阅读教学观察的意义和价值

(一)教学观察的原点:古诗文教学的困惑

古诗文作为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给今天的语文教学留下了丰厚的财富,古诗文的文本价值与文化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中学语文教师旨在通过对古诗文中优秀作品的传授,让今天的学生走近民族文化、体会民族精神、汲取民族智慧、传承民族优良传统。

但是,對当下正值青春期的初中学生而言,各式各样的网络游戏和娱乐节目让学生新奇兴奋,而文言诗文这种“佶屈聱牙”的历史产物让学生感到陌生乏味,且古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距离遥远,学生学习的障碍很大,教师常用的古诗文教学方式“读、背、写”使学生感到枯燥厌烦,学生一下子很难适应;对家长而言,古诗和文言文涵养的教学效果是缓慢而不是快速的,这和当今某些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教育观相差很远,学生不愿学,家长嫌见效慢,古诗文学习处在说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的尴尬境地。

据调研,我市部分学校的古诗文教学采用精讲的方式,语文教师大多在课上采用“串讲法”,逐字逐句地把文言用白话解说一遍,学生会把翻译密密麻麻地抄在原文的缝隙里,一篇课文能用三个课时,教师讲课辛苦、学生听得乏味。据不完全统计,在每一次的质量抽测中有百分之二十五左右的学生见到课外文言文就想放弃。解释词意和翻译句子,是丢分最严重的部分,难怪初中生中流传着这样的打油诗:“学古诗文难,难于上青天。”

以古诗文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教育现象,已逐渐引起社会关注,牛汝极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提案中指出,“中小学相关学科教学中已经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往往流于课堂的教学形式,思想教育成效并不明显。”近期,央视的《诗词大赛》《经典咏流传》这些文化节目的热播足见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与回归期盼。

因此,反观我们的语文课堂,如何培养初中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以及如何提高古诗文教学的实效就成为语文教学刻不容缓的责任。

(二)课堂观察的功能定位:解决问题

课堂观察也称课堂观摩,是一种源于 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提出的“互动过程分析”理论与人际互动行为编码,是一种重要的课堂研究方法。课堂观察研究目前在我国发展很快,其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得到许多一线教师和教育研究人员认可,课堂观察逐渐成为一线教师和教育研究人员研究课堂、改善教学的“益友”。作为研究热点,对课堂教学的研究维度比较宽泛,有从课堂观察的技术量表角度考量的、有从对教师专业成长角度考量的、有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思考考量的。归其本源,所有教学观察功能不是观察本身,而是教学观察的功能定位是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服务的。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古诗文授课效率,都是摆在我们眼前的难题,带着对解决初中古诗文教学切实问题的思考,在邯郸市G中学开展了“古诗文教学”的系列课堂教学观察。

二、G中学古诗文教研活动的预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观察之初,经过教研,G中学教研组拟定了为期一个学期的教研活动总体安排和活动流程:1.理论学习阶段:教研员带领语文教师学习探讨提高学生古诗文学习兴趣的研究,结合具体活动开展古诗文学习方式的再认识。2.初步实践阶段:结合丰富多彩的校内活动,让“古诗文阅读”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走近学生,给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一个观摩理解和辩证分析的机会。3.成熟提高阶段:由教研组总结提高,把“古诗文阅读”的路子以“读书节”的形式丰富下去,深入地研究和领悟“大语文观”下的古诗文阅读教学。4.深化反思阶段:全面开花,让“古诗文阅读”教学的方式更多样。主题教研活动流程:每次的活动都按照“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三个环节来进行,每次观察点的确立要切实有效。

三、G中学古诗文教研活动具体实践

(一)走近学生学习情境,了解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困惑

为了了解学情,也为了制定可行的教学研究方案和有效的教学策略、走近初中学生文言文学习的现场情景,G中学语文教师对本校初中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抽样量表和重点抽样结果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详见表1。

从统计数据可见,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对文言文的态度:不喜欢的占多数。这说明,经过一年文言诗文的学习,学生对古诗文依然怀有心理的距离感和畏惧感,甚至有学生觉得学好也无用,有60%左右的学生以为文言文对学习帮助不大,古诗相对文言文来说,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因此,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改变对文言文不喜欢的态度、克服恐惧心理和畏难情绪,要让学生走近文言文,也要让文言诗文走进学生的生活。

(二)集体教研重构古诗文教学模式

教研组组织教师认真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立足部编本教材,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学习兴趣;改变教法,让躺在课本上的文言文站起来、活起来。例如让学生演绎课内精彩文言文、摘录名言佳句;阅读古典白话名著如《水浒传》《西游记》《史记》《古文观止》等,并试着让学生把古诗文中的句子化用到自己的文章里,从而让古典文化的脉搏跃动出青春的节奏。

改变教学模式,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改变教学模式,依据特长,划分小组。例如根据学生兴趣和特点,分成读、译、问、说等四个小组;课前教师指导预习,改变曾经的教师串讲法,各小组由组长负责充分自学;还引导学生通过词句积累,让学生总结归纳文言文学习的内在规律。例如,在《伤仲永》等文章中学生积累了“之”字的六种用法,在《出师表》一文中学生积累了“以”的四种用法等等;还结合叙事性文言文表演课本剧;开展组间古诗速背比赛;绘制图文并茂的古诗文思维导图等。当然,教师的主导不能放松,但是课堂上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要发挥学生自己的创造力建构古诗文的知识结构。

(三)设置以学生为主体的文言诗文活动探究

课外围绕古诗文学习开展系列活动探究,例如“春华秋实杯”文言知识竞赛、“文言天地手抄报展览”“文言文摘抄字帖评比”“读书节诗词朗诵比赛”“经典咏流传”等活动。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依靠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以多种方式让学生体会古诗文的艺术魅力,并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四)及时归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G中学的教师们通过对古诗文学习方式的不断深入研究,不仅提高了古诗文的教學,还促进了教研组教师的个人专业成长。刚入职的窦老师将古文五字翻译的方法:留、删、调、补、换,灵活地运用在平时的授课中;李老师用分层、接力、板书联想等方法提高了课堂古文背诵的效率;高老师在古诗文授课中注重导入艺术,故事导入、名句导入、诗词歌曲导入等方式让学生对古诗文学习充满期待。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有了很大的收获,当然也有教师发现了学生在默写时通假字的出错率较高,课堂上学生兴趣提高了但课堂时间把握不足等新问题。

四、“古诗文阅读教学”教学观察的思考

(一)教研成果的转化

作为“古诗文阅读”主题教研活动的亲历者、观察者和指导者,笔者经历了学习理论及“读书节”“诗会”“古诗词接龙”等丰富的校园活动现场。反观校本教研出发的原点,再次聚焦本次研修,笔者发现,在学生方面:学生能初步走近古典古诗、文言文的情境,缩短了当今初中生与文言文之间的时空界限;提高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也使得学生自主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古诗文学习规律和方法。在教师方面:古诗文教学的方法多样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更新、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提高,参与教研的热情高涨,从而提升了课堂教学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但是教学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索过程,教研活动的目的,就是能使参与者在活动结束之后将教研成果反思、内化成自我的东西,并自觉地在实践中运用,把教研成果真正有效落到实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化”,真正的转化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将这一点做实、做广、做久。

(二)语文教学要注重立德树人

歌德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我们在教学古诗文的过程中让学生品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古诗文就会充满无限的魅力。同时,中学生正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很多古诗文有深远的人文性,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古诗文的内涵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此外,中学生正是语文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积累古诗文特别是名篇佳句、内涵等也会在语言知识积累及写作、口语中有很大提升,所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用“导”的艺术,重视古诗文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转化教研的视角

教研活动是一线教师进行校本研修的主要阵地,如何让教研不流于形式、解决真问题,是此次校本研修的最大收获之一。同时对于教研的反思:以往重在教师的“教”,“教”和“学”两个方面实则不是两条平行的轨道,而是一个互为辩证的整体,教师“教”的行为动词及其自选动作应是随着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情境而决定的,教研组工作重心应由“教”向“学”转移。 多年来我们的教研活动总是在知识理论的层面,很少涉及学生活动,此次“古诗文阅读”的教研活动使得学生成为此次教研活动的主体,学生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总之,以教学观察为支架远望教育的星空、近观教育的实地,以解决学生和教师在教学实际的问题为宗,这样的教研收效才是长远的。

参考文献:

[1]王建军.课程变革与教师专业发展[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

[2]肖   川.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于   漪.古诗词阅读指要[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06).

[4]胡惠闵.教师专业发展下的的学校教研组[J].全球教育展望,2005,(07).

[5]韩   刚.融合信息平台,有效调查和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J].新课程(下),2017,(01).

猜你喜欢

校本研修古诗文教学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基于分享 孕育成长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古诗文教学对培养人文素养的思考
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自在成长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在学习古诗文中入情入境
浅论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古诗文教学的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