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管栓塞介入对脑动脉瘤临床治疗价值观察

2019-11-04冉小平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治疗效果

冉小平

【摘 要】:目的:对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血管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2018年5月-2019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15例。行传统开颅手术治疗的为对照组,行血管介入栓塞治疗的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和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46.67%,X2=51.8370(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颅内动脉患者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治疗效果较好,可将患者术中创伤减轻,便于患者预后,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介入栓塞;治疗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cerebral aneurysms with vascular embolization. Methods: 30 patients with cerebral aneurysms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8 to April 2019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1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craniotomy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vascular embolization.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 (MMP-2) levels and therapeutic efficac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 (MMP-2)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nd the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and recovery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3.3%,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46.67%, X2=51.8370). (P < 0.05)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The interventional therapy of cerebral artery embolization has a good therapeutic effect, which can reduce the trauma during operation, facilitat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and can be popularized and applied.

Key words:Intracranial aneurysm; Vascular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therapeutic effect

【中圖分类号】R739.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1-03--01

脑血管常见疾病为颅内动脉瘤,该疾病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发病率。颅内动脉瘤患者在治疗不及时的情况下,有较高的致残率,一旦破裂,临床症状如头痛等会加重,严重者会引起患者昏迷,危及患者生命。因此需要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法,传统治疗方式为开颅手术,该治疗方式创伤性较大,患者预后效果欠佳,容易出现出血、血管痉挛等并发症。伴随临床医学的发展,血管栓塞介入治疗被广泛应用[1]。本文将2018年5月-2019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血管栓塞介入治疗效果,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5月-2019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女比例10:5,年龄在39-71岁,年龄平均53.2±2.4岁,瘤体直径平均在1.5±0.2cm;观察组男女比例9:6,年龄在40-72岁,年龄平均53.5±2.3岁,瘤体直径平均在1.6±0.2cm;头痛、视力障碍、脑神经麻痹是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两组一般资料可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行传统开颅手术治疗,术前检查患者,主要检查项目有DSA影像学检查和CTA检查。根据影像学检查资料对患者病情进行分级。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行全麻气管插管操作。根据检查情况将动脉瘤的位置、大小以及分级情况等进行确定。打开骨瓣,行动脉瘤分离操作,将永久动脉瘤夹置入,行止血处理,关闭颅腔。

观察组行血管栓塞介入治疗,术前准备与对照组一致。术前检查患者,行DSA影像学检查和CTA检查。根据影像学检查资料对患者病情进行分级。对患者行全身麻醉和气管插管操作,待患者全身肝素化后,为患者行股动脉穿刺造影,所采用技术为Seldinger,确定患者瘤体大小、位置、形状等。在微导管引导下向动脉瘤腔内置入弹簧圈。弹簧圈完全置入动脉瘤腔内时,放置弹簧圈,目的是填塞动脉瘤管腔。术后对穿刺点压迫,加压包扎处理。此外,术后为了避免脑血管痉挛的出现,需要对患者使用尼莫同。置入支架的患者则需要口服抗血小板的药物,目的是降低血栓的发生率。

1.3 观察指标

将患者手术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治疗前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以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

1.4 疗效判定标准[2]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受检查瘤体不见,神经功能达到正常水平;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瘤体缩小到之前体积的一半,神经功能改善明显;无效:临床症状和瘤体无变化,乃至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资料,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使用t检验,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无明显差异性,治疗后观察组MMP-2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统计结果见表1。

2.2 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比较

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与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相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较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详细统计结果见表2。

2.3 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為46.67%(7/1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14/15)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X2=51.8370(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统计结果见表3。

3 讨论

腔内压力增大、动脉硬化、感染、创伤以及先天性因素是造成脑动脉瘤的主要原因。脑动脉瘤属于脑部血管疾病的常见类型,其中脑动脉瘤又被称为颅内动脉瘤。该疾病表现为囊性膨出,在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生。患者常见表现为头痛剧烈,伴恶心呕吐等症状,脑动脉瘤一旦破裂容易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有较高的死亡率。脑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常表现出来的症状为大汗淋漓、呕吐频繁,伴有体温升高以及颈项强直等表现,严重者患者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其中造成脑动脉瘤破裂的原因常有患者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因素。此外也有的患者脑动脉瘤的破裂不存在任何诱因,在睡眠中也可发生脑动脉瘤破裂。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体征主要为动眼神经麻痹,表现为单侧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内收、上、下视不能,直、间接光反应消失。此外,在动眼神经麻痹之前,患者会有先兆症状,如轻微偏头痛、眼眶痛等。患者若出现动眼神经麻痹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症状。对患者临床常采用的治疗方式为传统开颅手术和血管栓塞介入治疗[3]。传统开颅手术有治疗效果,但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性较大。主要方式是对患者动脉瘤进行夹闭,促使瘤体血流中断。开颅手术需要大范围的暴露脑内组织会引发感染、创伤大,小分支损伤及痉挛闭塞,且患者术后恢复时间长,预后欠佳。血管栓塞介入属于微创性手术,对患者影响较小,不会带来较大的创伤。相比于传统手术方式,操作更为简单,效果好,安全系数较高。开颅手术主要利用脑组织存在的自然间隙,分离脑组织,在确保脑动脉瘤充分暴露时,再采用动脉瘤夹夹闭动脉瘤瘤颈,此种操作方式可以将脑动脉瘤内的血流充分阻断。血管栓塞介入术避免了传统开颅手术需要大范围暴露脑部组织的问题,将脑组织因暴露严重造成的感染问题极大降低,术中放大血管,避免分支血管损伤。可以将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显著降低,因此具有较大程度的安全性。再者,血管栓塞介入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不需要打开患者的颅腔,因此手术需要的时间相比于传统开颅手术也较短。这也是血管栓塞介入手术安全系数较高的原因之一。

本次研究发现,对观察组患者行血管栓塞介入治疗,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此外,患者MMP-2水平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46.67%,X2=51.8370(P<0.05)有统计学意义。以上结果与其他学者研究具有一致性,认为脑动脉瘤采用血管栓塞介入治疗,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升,且患者手术各项指标也明显改善。这说明在动脉中插入微导管,通过微导管对脑动脉瘤置入弹簧圈,对瘤体进行栓塞处理,可以明显提高该疾病的治疗效果,微创治疗方式给患者带来的创伤较小,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也较少,安全系数较高。相比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效果更加。由此看出血管栓塞介入治疗脑动脉瘤效果较好,可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

综上所述,脑动脉患者采用血管栓塞介入治疗,治疗效果较好,可将患者术中创伤减轻,便于患者预后,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衣同军,刘贵军.开颅夹闭与血管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5):117-118.

连泽豪.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4):66-67.

田占伟.对比分析开颅夹闭和血管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11):143+146.

猜你喜欢

颅内动脉瘤治疗效果
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护理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效果初步观察及评估
支架结合微弹簧圈技术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观察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夹闭和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在颅内动脉瘤介入
颅内动脉瘤急诊手术体会